軍用運輸機上的廁所是什麼樣子的?

近10


如廁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物功能,但在飛機上這種事卻一點都不簡單,尤其對於執行緊張作戰任務的軍機來說,它們很難有民航客機那麼安靜平緩的飛行環境,上廁所可從來不是件輕鬆事,廁所環境也實在是簡陋的可以。

實際上大部分飛機是不配置廁所的,飛行員們在進行漫長的長航時飛行任務前,一般會事先排空身體並降低食水的攝入,避免任務時產生難堪。

真正的戰鬥任務很難給人以上廁所的時間,還往往超過飛行員的預料,比如美空軍“野鼬鼠”中隊的丹·漢普頓中校就曾經在回憶錄《F-16蝰蛇飛行員》裡,描述過自己在伊拉克戰爭中的長時間任務經歷,他駕駛一架F16戰機執行了超過8小時的對地壓制任務,水米未進。

比起F16這種小戰鬥機,軍用運輸機的環境還是好不少的,畢竟是大飛機,空間足夠,也不存在戰鬥機那樣緊張的廝殺。但這些運輸機也只能說“有廁所條件”而已,想與大型寬體客機的廁所一樣舒適,完全是痴心妄想。

比如我們熟悉的伊爾76,這種蘇聯設計的軍用運輸機的根本就沒有廁所,所謂的廁所只是一小塊布簾子幔著的空間,裡面放著個簡易大白桶,空間極為侷促,別說蹲下去開大,站著尿準了都難,飛機一晃就花灑大地了。

除了飛行員二所,伊爾76還設計有乘客廁所,不過這種廁所被“模塊化”了,蘇聯人專門設計了一種可安裝的“載客模塊”,讓運輸機隨時變為客機。安裝了載客模塊的伊爾76別說廁所,連廚房都有。只是這種模塊基本就是曇花一現,我國11年用伊爾76撤僑,飛機裡用的還是特意給乘客安裝的臨時廁所。

比起五大三粗的前蘇聯風格,美軍還算是比較講究點的,上圖是C130運輸機的廁所,他好歹給了人們一個可以把屁股蹲下去的身位,還給了抓手的位置以免蹲坑的人被顛簸的飛機甩出去。只是C130廁所的位置非常尷尬,如果飛機上有觀眾的話,這種廁所與示眾差不多。

廁所外面還配了個聊勝於無的窗簾,以避免乘員的尷尬,據說不這樣做的話女飛行員們就壓根不想用它。

而且飛行任務期間,這個廁所會被用得非常骯髒,所以要麼儘量別用,要麼盡力克服心理障礙。比C-130條件更好點的是C-17等更高級別的大型運輸機,C-17的廁所甚至配有獨立的一個小浴室,只不過如果進入大件貨物的話,這些廁所據說可能會被卡住無法使用。

有些型號的C-130將廁所從整塊的塑料臺簡化成了摺疊部件,平時大白桶被掛在架子上,使用時像釋放折凳那樣即可使用。此外許多大型反潛機、預警機也都使用了這種緊湊版廁所。

其實和蘇式的“載客模塊”一樣,美式的飛機也可以攜帶便攜式的單獨生活模塊,如上圖就是給C-5、C-17、C-130、C-141等軍用運輸機配備的便攜廁所。整個衛生間包含了洗臉池、馬桶、照明設備、淡水\\廢水容器,而且總重只有170多公斤,非常輕巧。

飛機上如廁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比如二戰時著名的英國“蘭開斯特”轟炸機,為了執行對德國的遠程轟炸任務,它擁有一個名為“愛爾撒化學廁所”(“Elsan” chemical toilet )的如廁裝置,就在被稱為“屁股查理”(Arse End Charlie)的後機炮手附近。

愛爾撒廁所使用起來極為困難,如果飛機在10000英尺的高空飛行,那麼使用者還需要佩戴氧氣面罩。又因為飛行過程極為顛簸,這讓排尿過程相當的尷尬,尿褲子都算小事兒,尿頭上都不稀奇,最難的是因為飛機忽高忽低,尿也跟著時斷時續,相當的艱難,以至於飛行員們認為使用這種廁所需要“一個鋼製的膀胱”。

當年的飛行員們描述:“尤其是在惡劣的天氣中飛行時,這種魔鬼般的如廁經歷讓人膽寒,恐懼、暈機、對廁所的厭惡環繞著我們,被潑灑的排洩物遍佈地板、牆壁、天花板,汙水會潑遍全身,甚至讓你受傷……戰爭就是地獄,機組人員不得不攜帶著各種容器應急,比如喝完的啤酒瓶,它們可以在飛行中撒尿。”

可見,軍機上上廁所從來都不是件愜意的事情,但軍人出於職責之所在,往往都需要在這些方面付出痛苦與艱辛,除了飛行員外,還有常年小黑屋的潛艇兵、不分寒暑蹲鐵罐子的坦克手,泡在小礁石上的守島兵等等,太多太多的軍人在默默無聞的地方時刻奉獻著自己的汗水。


王司徒軍武百科


說到運輸機,個人也算有一點小經驗,搭乘過伊爾-76的大廂,艙內動靜非常之大,沒有衛生間。針對此問題,我查了一些運輸機資料,如美國C-5和C-17,他們也沒有。

轟炸機倒是有,像蘇-34這種戰鬥轟炸機,因為滯空時間較長的原因,也開始配上了衛生間。但運輸機還沒有,於是在網絡上就看到不少人感到納悶,怎麼搞得,遠距離飛行,如何不考慮人的三急問題。

▲瞧見們們座位後的桶沒有?這便是臨時應急的一個衛生設備。

這麼說吧,軍事裝備設計,一切為戰爭而準備,機艙雖大,但每一寸空間都感到寶貴,就是沒有難有衛生間的空間。軍用運輸機不同民用飛機,民用大飛機一切環境設計以舒適為標準。明白是點,你就會知道,不會為此浪費寶貴空間。

經過專業訓練的飛行員,已適應了飛行環境,為此沒必要為他們操心。致於運輸士兵前,在乘機之前,也有具體明確的要求,嚴格控制飲水,是基本要求之一。所以軍人做為執行特殊任務的武裝集團,特殊就特殊在此,一切行動均有細化和嚴格標準,這也是沒有身在其中之士,所不能理解的地方。真要理解他們,倒不需在這些無關緊要的生活細節上為其著想,多尊重和理解他們就好。

他們是真漢子,奢侈地為人們和平勞動潑灑著陽光,以他們的青春,乃至生命,理應得到更多的致敬。當然有航空報國志向之士,可以自己的奇思妙想,在不浪費運輸機空間的條件下,為他們打造出一個衛生間來,無疑也會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魂舞大漠


軍用運輸機大多是沒有廁所的,有的也是隻是一些簡易的替代性東西,比如放置一兩個塑料桶啊等等。在特殊的情況下,是可以後續安裝上去的,比如我國運-20在這次戰疫緊急非戰爭任務中,就是臨時加裝了成型的簡易廁所,主要是方便給運送的醫療人員提供一個較為舒適的乘機環境,這只是一個特例。

很多人對於軍用運輸機上是否有廁所的問題甚是糾結,認為沒有廁所的話,大型運輸機執行長距離飛行任務,機載人員是如何解決生理三急問題的呢?其實很簡單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就是上文提到的臨時加裝模塊化簡易廁所或者放置一兩個塑料桶就可以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實際上使用的概率並不是很大,主要是考慮到機內空間的問題,一般的貨物投送、人員運輸任務是很少搭載臨時廁所的,所以就有了上述的運-20抗疫投送中的特例。

第二種方法就是節食,從飛行前一天晚上開始,機組人員開始控制調節飲食,最大限度的降低次日飛行過程中的生理問題。這一點曾在央視走近轟-6K轟炸機部隊的報道中提到,轟-6K在執行遠距離巡航訓練的時候,飛行員從前一天晚上就開始調節飲食,作為飛行訓練的一個必修科目而展開,也是最佳的處理方法之一。

在長距離飛行任務中,解決飲食問題相對要簡單的多,一般機組人員都是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至於飲水都只是保持嘴唇溼潤即可,絕對不會是向我們平時那般暴飲暴食;再講到機載人員的飲食問題,多以比較乾燥的食品為主,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我軍野戰食品的套餐譜系。

其實對於軍用運輸機來說,在搭乘人員的狀態下,長距離飛行誰最難受,機上搭載的人員最難受,機組人員基本上都有相應的訓練,而對於機上搭載的人員就沒有那麼好受了。我個人第一次乘坐伊爾-76就遇到比較尷尬的問題,當時我們是從新疆庫爾勒機場起飛飛往青海格爾木,中途三個多小時航程,其實也不算是很長,但是不爭氣的尿急,讓我是坐立難安,我也曾嘗試找過衛生間,最終硬生生的在機艙內轉悠了兩個多小時,那個場景至今記憶猶新。

所以在這次抗疫投送中,運-20特意為醫護人員加裝了機載模塊化廁所,最大限度的保證整個飛行過程中的舒適性,也是一種比較人性化的考量。據悉我國在研發運-20的同時就推出機載模塊化廁所以及廚房,以供不時之需。


鷹鴿分析


首先可以明確的說,軍用運輸機上沒有廁所!那麼士兵們是如何解決生理問題呢?

軍用運輸機不同於民航客機,軍用運輸機是保證戰時軍用設備武器人員的及時投送,但是民航客機是一種交通工具,不光是安全送達,更叫服務,所以軍用運輸機跟我們看到的民航客機是不同的。軍用運輸機為了保證最大的運載量和儘量減輕自重,一達到最大航程的目的,軍用運輸機上沒有設置廁所!

人有三急,萬一在飛機上有人想上廁所怎麼辦呢?

首先軍隊有鐵一樣的紀律和作風,在士兵上飛機前他們已經進行清腸,和上機前和上機後減少水的攝入量,來保證在飛機上減少上廁所的概率!在飛機上進食他們會通常選擇壓縮餅乾,巧克力等水份少,能量大的食物。

雖然飛機上沒有設置廁所,但是肯定還是會有人想去廁所的概率,那麼他們怎麼解決呢?

目前全世界的各國傘兵幾乎都是男性,萬一有人想去廁所,這時,一個礦泉水瓶就起大作用了,一個人拿個礦泉水瓶到飛機尾部就能解決。但是有人想去大號呢?據退役的士兵說,在運輸機上也有解決大號的方法,只要你不臉紅,那就是一個塑料桶!

俗稱“移動式”馬桶,攜帶方便,佔地面積不大,但是關鍵時候真的能幫忙解決“大問題”。

目前運輸機一大部分是運輸物資和武器的,投送人員的情況較少,而且一般情況下運輸任務的時間在三個小時到五個小時,在人的承受範圍內,在加上登機前的準備,在運輸機上想去廁所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

為了保證最大載彈量和航程,不設置廁所的利肯定是大於弊的,隨著技術的發現在未來可能會出現不佔用太大空間的廁所,類似於太空飛船上的廁所原理。隨著技術的發展我相信會有一天的,那時士兵們就再不也用擔心上廁所的困擾了!

你有什麼見解呢?評論區打出來我們一起分享和討論!

關注我每天分享第一軍情和科普軍事知識


康師傅點兵


二戰期間比較簡陋,基本上就是用桶,現代運輸機的廁所就相對好一些,類似於客機上廁所的簡化版,畢竟軍用運輸機是執行作戰任務的,不存在什麼舒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