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金羊网记者 夏杨

在惠州,说到“叶梦熊”,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已经语焉不详了。而说到犹龙山,就有不少人知道,还知道那里曾安葬着一个大人物。

这个大人物就是叶梦熊。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一代名将叶梦熊 漫画/杜卉

叶梦熊生活在距今400多年前的明代。是文官出身,却以武功名世。他指挥千军万马,化解过明王朝的危局;他曾发明“叶公神铳”,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武器,至今在中国古代兵器史上仍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他劳苦功高,官至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晚年却饱受非议,黯然神伤,心灰意冷回归故里,给后人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一如他的墓地,如今隐没于惠州犹龙山的荒草之中……

连皇帝宰相都敢怼

明朝隆庆年间,17岁的惠州小伙叶梦熊第一次参加科举便顺利通过,年方24岁就考中进士,步入仕宦生活。

朝气蓬勃的年岁,作为文官的叶梦熊刚正无私,不避权贵,就连对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也不亢不卑地直言己见。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作为文官的叶梦熊刚正无私 影视剧照

隆庆四年(1570年),叶梦熊做山西道监察御史,这时鞑靼首领俺答汗请求封贡并开通边境互市,隆庆皇帝及张居正等内阁大员非常高兴。却不料叶梦熊上了一道《慎处纳降疏》,称俺答汗多年滋扰边疆,“敌情叵测”,不可轻信。这对皇帝和大员们无疑兜头一盆凉水。

如此处事,难免遭“处分”,他险遭廷杖,“命降二级,调外任”。直接被贬为县丞,赶到陕西郃阳去了。

对这次“教训”,叶梦熊竟没当回事。前往郃阳途中还拜谒司马迁墓,写诗道,“国士飘零同感慨,一杯和泪滴重泉”。显然他以“国士”自居,只重国家利益,不计个人荣辱。

毕竟,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辗转各地做地方官,叶梦熊一贯认真务实、雷厉风行,且为官清廉,政绩、口碑皆佳。

几年后他督理凤阳粮仓,到任一个月就废了当地几十年的陋规,每年为朝廷省下数万两白银。如此能干,令曾压制过他的张居正也想拉拢他。当时正推行“一条鞭法”,需要叶梦熊这样的能臣助力。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张居正 影视剧照

然而只愿守着内心原则处事的叶梦熊,很快又戳到了张居正的痛处。一条鞭法在地方被有私心的官员利用,谎报土地数量讨好上级,不顾百姓死活。叶梦熊怒不可遏,直言问题,据实上报,令张居正难堪。地方官反咬一口,诬告叶梦熊阻挠改革,他被罚俸三个月。

作为文官的叶梦熊是个“愤青”,但也是个廉吏、能吏。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官员考核中,叶梦熊被评为“廉能第一”。

万历朝的“救火队长”

这位进士出身的文官,竟然还有武将的潜质。后来还一度成了大明王朝的救火队长,并以武功载入《明史》。

但毕竟不是行伍出身,叶梦熊一开始并没战场拼杀的机会,他的军事才能是偶然间被发现的。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明史稿》清稿本资料图

万历二年(1574年),他升任赣州知府。当时,在赣州安远县山中,以叶楷为首的盗匪横行劫掠,官府头疼不已。叶梦熊到任后,密访与叶楷属下有交往的人,晓以大义,让他们回到叶楷亲信中策反,该计很快见效,连叶楷宗族都有下山归服的。

然而叶楷等贼酋执迷不悟,率万人谋反。叶梦熊继续加强心理攻势,声明归顺者可免罪入籍,反抗者必予剿灭。同时布置官兵扼守要道,伺机歼灭。很快,贼众倒戈,动乱被平定。

在任安庆知府期间,他还设计诛杀了邑内天堂山巨寇。万历十年(1582年),叶梦熊升任云南副使,尚未到任,就改任浙江巡海兵使。当时日本海盗屡犯海疆。叶梦熊巡视海防后,制定了应对之策。他召集外海海船,形成队伍编制,教练技击之法,修缮军事器械,使各地皆兵。这样,不仅沿海安定了,且为朝廷节省一半军饷!

此后多年的地方任职,叶梦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剿匪平叛。他在这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往往一出手就能搞定。他几乎成了万历朝的“救火队长”!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叶梦熊指挥作战雕像 图/惠州日报

叶梦熊的军事才能逐渐受到朝廷赏识。当时北方边境外患压力增加时,中书省和御史台大臣纷纷举荐叶梦熊。他很快被调任永平道(今河北卢龙)兵备。

至此,作为文官的叶梦熊,终于有了施展军事才能的机会。并且,他另一项彪炳史册的神奇技能即将登场,那就是出色的火炮设计能力。

他刚到永平道赴任,就向总督王一鹗献上制造“轻车重炮”之策。这种武器比戚继光时期的改进很多,轻便易动,宜守宜战,优势很明显。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登坛必究》中的大神铳滚车插图

这种被称为“叶公神铳”的新武器很快被铸造出来,不久在辽东战事中初试锋芒,很快推广应用到了北方各军事重镇,成为明朝军事上的重要优势之一。

一手平定宁夏叛乱

叶梦熊军事才能的全面展示,还需要一场真正的大仗。在62岁那年,他等来了这样的机会。这也使他走上了人生巅峰。

万历十八年(1590年),大明朝西北局势乌云密布。鞑靼火赤部攻击临洮、河州,两位副总兵先后被杀,陕甘边境告急。

祸不单行,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致仕副总兵、蒙古人哱拜及其子发动叛乱,闪电般攻下河西47堡,全国震动!

为平定叛乱,时任兵部尚书魏学曾总督陕甘军务,起兵迎击,但进展不力,朝廷要发援兵,诸将胆怯不敢前。危难之际,老将军叶梦熊挺身而出,自请上阵杀敌。

获准后,他日夜兼程奔赴前线。此时叛军三万聚据罗山,叶梦熊赶到后立即发起突袭,并亲自督战发起攻击,叛军受挫后退守宁夏镇城(今银川市)。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古代骑兵作战剧照

叶梦熊发明的新式火炮,杀伤力强且移动轻便,成了叛军骑兵的克星!再加上他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很快压制住了叛军的气焰,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朝廷追究魏学曾师出无功之责,削职为民,由叶梦熊代行职权,并赐尚方宝剑,军心大振。

接着,叶梦熊筑堤引黄河水灌城。加上缺粮,宁夏镇城中乱作一团。叶梦熊用大炮攻焚城楼,并击退2万叛军援军。进而写劝降信射入城中分化叛军,使其内讧,城内商民纷纷响应。

不久城破,叛乱被扫平。捷报传至京师,朝野同庆。叶梦熊因军功封右都御史,并在贺兰山刻石记功。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精忠岳飞》剧照

叶梦熊的军事才能帮助明王朝度过了一场危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夏,叶梦熊获封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十月又升任太子太保,官至从一品。

不居功却饱受非议

一心为国的叶梦熊,却在人生的巅峰时刻,背负了众多非议。

宁夏城破后,叛军首领哱拜父子走投无路,向明军监军梅国祯投降。这时叶梦熊和梅国祯在处理哱拜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梅国祯主张招安,而叶梦熊力主诛之“以绝祸本”。争执过程中,哱拜自杀身亡。

因此事,叶梦熊与梅国祯产生了矛盾。加上魏学曾丢官、被叶梦熊取代之事,魏学曾的亲信们愤愤不平,伺机报复。

于是,当叶梦熊凯旋归朝时,对于他“贪功杀降”“杀伐过重”等非议铺天盖地而来!本是大获全胜,却遭多方指责,叶梦熊感觉心累、心伤,以至于心灰意冷。

在这样的心境中,他写下了《出征回朝宴享诗》:“幼习干戈未习诗,太平宴饮强留题。江南有福同君享,塞北凄凉只自知。剪发堪伤骑骏马,割衣剖腹补旌旗。貔貅百万临边境,那见先生点笔时?”

无疑,这里面有情绪发泄成分,他怒怼那些只会逞口舌之快的文官们:当敌人大军压境的时候,你们能干啥?!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叶梦熊早有退隐之意 制图/杜卉

叶梦熊本不是贪功的人,面对文臣的围攻,他感觉身心疲惫,先后五次上书朝廷要求告老还乡。明神宗感念他劳苦功高,允许他去南京任工部尚书,并继续加封官位。而他去意已决,在南行途中,直接回了老家。

回到惠州西湖边的两年,他教育子弟,泛舟赋诗,过着悠闲而宁静的时光。

明神宗还记挂着这位老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他再次派人督促叶梦熊上任。67岁的他进退两难。“受国深恩,捐躯莫报”,他最终决定出山。但没想到的是,他突然病重,尚未出门就病故了。

明神宗嗟悼不已,赐葬于惠州西湖畔的犹龙山。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惠州犹龙山航拍图,左下方为叶梦熊墓大致方位 王锭铨 摄

文治武功都相当卓著的叶梦熊,为何晚年非议缠身?学者研究认为,文官出身的他过于耿直、重实效,不守中庸之道,为文官集团所不容;且他以武功名世,更为文官嫉妒,双方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一旦授人以口实,便引来报复性的非议和攻击。

在叶梦熊身后,这种影响仍未消除。毕竟历史是由文人所写,各种故事的演绎、传播更有文人的参与。与历史上著名的文臣武将如岳飞、戚继光等相比,叶梦熊的待遇天差地别,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小。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影视剧中的戚继光形像

我们感慨叶梦熊的身世时,再回望西湖之畔的犹龙山,心中又多了一些历史苍凉之感!

【文脉档案】

叶梦熊

叶梦熊(1531——1597),字男兆,号龙塘,改龙潭,又号华云。明代广东惠州府城万石坊(今属惠城区)人。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叶梅实迁惠之后裔。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历任赣州知府,安庆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备,山东布政使,巡抚贵州、陕西、甘肃。因战功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任兵部尚书,转南京工部尚书,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书(另有杨起元、韩日缵)之一。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画家笔下的叶梦熊指挥作战图

叶公神铳

在中国火器发展史中,明代出现一种车载炮叫"叶公神铳"。《武备志》中介绍:“叶公神铳”炮身用净铁打造,分天、地、玄三号。天字号神铳重280斤,长3尺5寸;地字号神铳重200斤,长3尺2寸,玄字号神铳重150斤,长3尺1寸。每炮有三轮炮车一辆,前有两轮,轮高2尺5寸,后面有一轮,轮高1尺3寸,前高后低,炮口昂扬。

这种炮,就是叶梦熊创制的。这种车炮的改进可谓创举。在此之前,戚继光所造的战车车身太重,“宜于守而不宜于战”,而叶梦熊的车炮则轻便得多,往来便捷,"平地二人推之,险厄四人挽之,上列枪刀,中施火器,又以斫马刀与长短兵相夹前冲,然后铁骑从之",具有很强的实战性能。

这种火器不仅让叶梦熊在战事上屡建奇功,还成为晚明军事上克敌制胜的最有效武器。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兵书中的“叶公神铳”图/东江时报

当时“叶公神铳”被称为“将军炮”,有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之称。在神铳发明之前,便有将军炮一词,早期的将军炮指的是明代前期的传统大型火铳。神铳出现后,明人再提将军炮,便多指叶公神铳了。明朝后期,这类火炮的装备量很大,万历第二次援朝时,明军在兴兵初期调运的大将军炮便有1244门。

【实地寻访】

犹龙山的叶梦熊墓仍有2/3墓室被封存

专家建议,修复墓园并纳入西湖景区规划

金羊网记者 李海婵

明代著名三尚书之一的叶梦熊被评为“将岳飞理想化为现实的惠州人”。现如今,叶梦熊已逐渐被年轻一代遗忘。其唯一的纪念遗址叶梦熊墓位于菱湖畔的犹龙山(太保山),如今也隐没在荒草之中,鲜有人知其确切位置。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在多位专家的引领下,探寻了叶梦熊在惠州留下的印迹。叶梦熊墓经历史上多次破坏,地表损毁严重,但地下部分墓室仍在。惠州市博物馆原馆长王宏宇确认,目前仍有2/3墓室被封存于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扩建的职工楼后。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叶梦熊墓室所在方位航拍图王锭铨摄

仍有2/3墓室被封存保护

提起叶梦熊的名字,不少惠州人已经没有多少印象了。只剩下菱湖畔的犹龙山,仍留存着叶梦熊的部分踪迹。

据悉,太保山的来历也与叶梦熊有关。叶梦熊生前曾官至太子太保,惠州人尊称他为叶太保。叶梦熊被安葬这里之后,这座山便被称为“太保山”。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叶梦熊后人回乡寻祖 图/东江时报

自明末起,叶梦熊墓成了惠州最有影响的古迹之一。王宏宇介绍,关于叶梦熊墓,目前网上流传的较多信息都不准确。网上不仅有人误认了叶梦熊墓址,还有人误传叶梦熊墓已经“湮灭”。

近日,记者在王宏宇的带领下,来到惠州市第二医院扩建的职工楼后面。王宏宇指着面前一堵高达5米的墙称,现在大概还有2/3的墓室被封存在里面:“只要墓室还在,就不是网上说的那样已经湮灭!”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王宏宇说,还有三分之二墓室封在水泥墙后 王锭铨 摄

“文革”时期屡次被毁坏

《惠州西湖新志》(1995年版)记载:叶梦熊墓依山势而筑,座北向南,墓前砌有神道,神道耸立着高大的碑坊;两侧伫立着四对石像生:马、牛、羊、翁仲等皆为圆雕,墓堂前面竖立着螭首、龟趺的御赐祭葬碑;正中立着当时吏部侍郎杨起元撰写的墓表石碑,气势非凡。

老惠州人、文史专家何志成,年少时曾亲眼见过叶梦熊墓的地表规模,非常宏大,令人惊叹。据其介绍,在60年代,他前往凭吊该墓时,墓前丰碑屹立,神道石像巍然,身置其中既感阴森神秘,又觉威武壮观。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叶梦熊墓的其中一个石像生 王锭铨 摄

王宏宇介绍,他小时候也曾经常路过墓侧,陵墓前后长约近100米,阔约30米,依游龙山而筑。

如此重要的墓地,却命运多舛。何志成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该墓基本保存完好。1965年起,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卫兵破“四旧”时,这里遭到破坏。“在1966年破‘四旧’高潮中,惠州许多历史文物包括准提阁、元妙观、陈炯明墓、杨起元墓等均遭到破坏,但破坏得最彻底的莫过于叶梦熊墓。”何志成说。

何志成记得,当时的目击者曾说,那天有一队人马带着锄头大锤去到该墓,先把神道两旁的石像生头颅敲断,石碑也敲为几截,然后挖掘墓堂。由于土质坚硬,挖不下去才离去。

随后,有关部门在该地兴建惠州市精神病医院(后改为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平整地基时,墓地遭到严重毁坏。90年代中,医院进行宿舍楼扩建工程,此时的墓地几乎彻底破坏。

王宏宇介绍,好在相关部门积极介入,及时封存了2/3的墓室,并要求施工单位将散落该地及当时基建挖出的石像生和石翁仲集中放在一起,由惠州市博物馆派人运回馆中收藏。

据介绍,当时残留下来的石像生被文物部门转移到中山公园,后来又转移到惠州市博物馆门前。记者在惠州市博物馆门前看到,该石像生除石獬豸因脖子较粗还保持完整外,石马、石翁仲和螭首龟头部皆已断落。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这些石像生曾守护着叶梦熊墓 资料图

恢复叶梦熊墓园,纳入景区规划

在古代,惠州人至少有三个地方可以纪念叶梦熊,一是建于丰湖披云岛(今惠州宾馆)的“五贤祠”;二是建于四牌楼(今中山北路)的“宫保”牌坊;三是叶梦熊墓所在的太保山。目前,“五贤祠”和牌坊因历史原因已经湮灭。只剩下太保山上的叶梦熊墓,与这座城市相望相伴。

记者采访中,多位专家表达了对叶梦熊墓被毁的遗憾。“太可惜了!这样一座规格高、有丰富历史信息的古墓,地表建筑彻底被毁,是惠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巨大损失。”惠州市博物馆退休文物专家郑成文如是感慨。

作为文官他“廉能第一”,作为武将他统率千军“踏破贺兰山缺”;文治武功兼备的他,晚年却为何郁郁而终?

万历皇帝非常倚重叶梦熊 资料图

叶梦熊墓规模大、规格高,而且处于西湖风景区范围内。王宏宇建议,可结合惠州西湖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修复叶梦熊墓地:“这是惠州西湖非常重要的文物遗址,建议相关部门尽快推进墓园的修复建设。”

【文脉链接】

真假叶梦熊墓

以前,有人曾说惠州市境内有多座“叶太保墓”。除惠城犹龙山的,还有梁化的、良井的,甚至有人直接说,那里才是叶梦熊墓。

为此,王宏宇曾考察了梁化镇被一些人称为叶梦熊的“叶太保墓”。该墓不大,长约12米,阔约5米,前有一对石狮,为嘉庆十年(1805年)叶氏“东西四大房同立”,碑中间刻“皇明赠太子太保南京工部尚书,讳标叶太君、妣一品邹夫人之墓”等字。

考察之后,王宏宇恍然大悟:原来是有人不明白封建社会的封典制度,张冠李戴,误将叶梦熊祖父叶标之墓当成了叶梦熊墓。

王宏宇解释,在古代封典制度中,给官员本身称为“授”,曾祖父、祖父母、父母和妻妾存者称为“封”,已死的称为“赠”。该墓使用的是“赠”字,显然不是叶梦熊本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