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公司要減薪,你要不要維權?

因疫情,公司要減薪,你要不要維權?

【圖】John Holcroft

今天,是你陪著老周的第564天!

郵箱裡,有不少郵件,是關於疫情期間,勞資維權的。本來想緩緩再回答的,恰巧昨天留言區有讀者也問到了這方面的問題:


因疫情,公司要減薪,你要不要維權?

那,到底要不要維權?


這段非常時期,大家都比較煎熬,員工收入減少,老闆公司停頓,都在苦熬,共克時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理解的深刻,員工、老闆是利益共同體。好老闆明白,沒有好員工,公司將一事無成;好員工知道,只有好老闆,才會欣賞自己的價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段非常時期,全球疫情蔓延,全球股市暴跌。中國不少的企業,停頓至今,能撐住的,已經很了不起,在這個時候,他們與員工商量,懇請減少一點薪水,我覺得,可以理解,並不違背天理人情。


減薪,對任何人來說,心裡都不會舒服。當然,你可以選擇維權,把這個爭端交給相關部門去裁決。


但,我不建議你這麼做。


保護勞動者的維權,固然是好,但動輒維權,已經極大的束縛了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尤其在這種風雨飄搖的關口,許多企業只剩下一口氣在那硬撐,相關部門一介入,搬出勞動法,這個工資不能少,那個福利不能少,企業一時氣急,索性宣佈倒閉,一了百了。對員工來說有什麼好處?收入直接掛零。對地方政府來說有什麼好處?失業率增加,稅收驟減。最慘的當然還是企業主,可能身家性命都沒了。


我們的政府是會權衡的,他們應該早就把這個問題考慮通透了,這個時候你去維權,得到的只會是善意的疏忽。仔細想想就能明白,讓你當地方官,也一定會這麼做,要讓你去逼死幾個企業,門都沒有。


之前,我看過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了曹德旺在美國投資建廠的歷程。講述的主線是:是否成立工會。我們都知道,美國的工會權利很大,企業的經營,員工與企業的合約,都必須得到工會的認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工會控制了企業的產權。曹德旺態度很明確:如果超過50%的員工贊同成立工會,那寧願扔掉5億美元的投資,關閉工廠,一時的損失好過永遠被宰。


片中還著重記錄了一位美國中年女工人。因為失業,她寄居在姐姐家的地下室,一無所有。曹德旺的美國工廠僱傭了她,她終於有能力租房,終於能不寄人籬下。但她是怎麼對待這份工作的?不斷抱怨收入低,但凡只要她覺得危險,就拒絕服從工作安排,然後還成了狂熱的贊成支持成立工會。這樣的美國工人應該不是少數,在他們看來,無論企業的生存狀況如何,與他們都無關,他們要的是自己過的爽,而工會能讓他們爽。


如果你看過這部紀錄片,你就會感覺到,導演對中國企業、中國製度、甚至對中國工人,是帶有某種偏見的。但有趣的是,看完了卻會覺得中國的競爭力很強大,產業工人的水準,中國工人已經勝過美國工人。中國工人對美國工人幹活不認真,只想多拿錢,完全無法理解;而美國工人在參觀福耀的中國工廠時,對中國工人的敬業、守紀、高效,也覺得不可思議。


產業工人的差距,才是真正的差距,它體現了最基本的價值觀。一位中國工人對美國工人說:拿了錢就要把事做好,你們一天拿100美元的工資,要對得起這錢。什麼是普世價值,我覺得,這就是。


那些指望工會的美國工人,已經理解不了這種樸素的價值觀。現在想想,我終於明白特朗普為什麼會焦慮美國製造業了,他心裡清楚的很:一旦被中國取代和超越,中國就會長期保持優勢,反超談何容易。


當然,美國工人的祖先,是最勤奮、最勇敢、最有尊嚴的拓荒者和冒險者,他們自立、敬業,他們一點也不輸現在的中國工人。而曹德旺的美國工廠,最終得以繼續運行,就是因為絕大多數的美國工人反對成立工會,這些美國工人,對得起自己的祖先。


如果,中國工人有朝一日,也只想著福利,不想幹活,動輒維權,那隻會失去競爭力,迅速被其他國家更具敬業精神的工人所取代。


想想吧,不難理解。


與你,共勉。

- End -


因疫情,公司要減薪,你要不要維權?

更多好觀點,請關注老周的微信訂閱號:82年的老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