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欲期的寶寶很有特徵,這個時候不能強行約束,錯誤行為害娃不淺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寶媽會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自己的孩子明明已經學會上廁所了,可是突然好像“失憶”了,又開始控制不住自己,不是拉在了褲子裡,就是在家裡的角落處拉屎拉尿,多次勸阻也不聽,很是讓人頭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什麼是寶寶的“肛欲期”?

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精神分析之父”,維也納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100多年前提出的,他認為,人類性心理可以被大致分為5個階段:

l 口欲期(0-2歲)

l 肛欲期(2-4歲)

l 性蕾期(4-7歲)

l 潛伏期(7-12歲)

l 生殖期(12-20歲)

口欲期過後,孩子就開始急迫尋找新的刺激點,來補充感官快感的空缺,這時候他們會被排洩時肛門部位的奇異感覺所吸引,而去嘗試。

比如:肛欲期的孩子故意憋著不上廁所,然後偷偷摸摸找地方排洩或者乾脆拉在褲子上,還不一次性拉完,而是過段時間就來一次,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快感。

肛欲期的寶寶很有特徵,這個時候不能強行約束,錯誤行為害娃不淺


小孩子不懂事,他們無法理解“面子”以及“麻煩”,對與錯的界限非常模糊,因此,無論家長再怎麼訓斥,他們依舊更加傾向於順從本能。

網友說:

寶媽百靈:

孩子兩歲多的時候,確實有那麼一段時間,本來每天一次大號,如廁很規律,突然就變了。有時候好像是故意憋著不拉,小臉都憋紅了,也不去小馬桶上大號,我一會兒沒注意,他就給拉褲子裡了。

我開始以為他不喜歡用那個小馬桶,又給他買了好幾個新的,誰知道他統統不喜歡。後來,我也忘了怎麼回事,自己就好了,開始乖乖上廁所了,次數也正常了。

寶媽小玲:

我家小寶現在就是這種情況。他之前上廁所的時候都會跟大人說,這段時間就不說了,還總是尿褲子。更神奇的是,他偷偷拉到窗簾後面,還會在那兒蹲著看,給自己的便便起名字,尿的時候還喜歡動自己的“小象”。我既生氣又納悶,已經批評他好幾回了,他還是那樣,你說我該怎麼辦啊?

肛欲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是弗洛伊德在他的“心理發展學說”中首次提及並命名的。在這個學說中,弗洛伊德把人的人格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口欲期、肛欲期、性慾期、潛伏期和生殖期。

就像口欲期的孩子會通過吮吸奶嘴來獲得安全感,肛欲期的孩子會通過糞便的保留和排洩來獲得快感,這種情況會在孩子一歲半到三歲之間出現,持續時間從兩個月到半年不等。

肛欲期的寶寶很有特徵,這個時候不能強行約束,錯誤行為害娃不淺


肛欲期的寶寶通常會有下面的幾種表現

1、憋屎憋尿,打破以往的排便規律

大便次數變少;或者更頻繁地小便;大便時上到一半不上了,留一點,過一會兒就又要大便,等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出現。

2、之前會如廁,但突然開始拉褲子、尿褲子,並且不聽勸說

如果大人把正在強行大小便的孩子抱到馬桶上,孩子反而會哭鬧拒絕。這時的寶寶聽到父母說“不可以拉到褲子裡”,是不會認同的,而是對拉褲子感到新奇和愉快,樂此不疲。

3、對自己的大小便產生特別的興趣

有的孩子會在小便時用手感覺,甚至玩自己的大便,給大便起名字,等等。肛欲期的孩子會把糞便看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認為排洩是在做某種奉獻,排洩表達的是對所在環境的適應和服從,而憋著則代表不適應、排斥。

很多父母不瞭解肛欲期是怎麼一回事,有的甚至根本沒聽說過,只覺得孩子是在“忤逆”自己,所以就對孩子嚴加管教。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面對肛欲期的孩子。

肛欲期的寶寶很有特徵,這個時候不能強行約束,錯誤行為害娃不淺


下面這些行為一定不可以有,不然會給孩子的性發育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1、批評指責、大吼大罵

有的人訓孩子跟尋寵物用的是一套方案,以為把孩子帶到自己的便便跟前打幾下、罵幾句,孩子就會乖乖聽話。殊不知,那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偷偷地“隨地大小便”。

2、隨時監視、打斷排便

像盯犯人一樣地“監視”孩子,一看孩子要排便,就迅速把孩子抱到馬桶上。這樣並不能順利幫孩子度過肛欲期,只會加重他們對這件事的好奇心。正確的做法是順其自然,用輕鬆的話語稍加指導即可,兩三個月後,他們就會變回原來的乖寶寶。

3、嚴格控制、強迫排便

強迫孩子按照原來的規律排便,不排便也要坐在馬桶上“控一控”。家長應該清楚,肛欲期本身就是孩子對自己剛剛發育健全的括約肌的適應過程,如果家長強迫他們,這個適應期會越拖越長,嚴重的還會錯過最佳適應期,形成強迫型人格。

肛欲期的寶寶很有特徵,這個時候不能強行約束,錯誤行為害娃不淺


今日互動話題:您有什麼好方法來幫助孩子度過肛欲期呢?請留言告訴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