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山下,

當年從農校畢業被分配到一個名叫松山鎮的山區,成了一名住該鎮松嶺村包片幹部。松嶺村地處群山環繞,偏僻落後的山巒中間,四面窮山僻壤,山嶺縱橫,只要有松樹生長的地方就是一座山,高高矮矮,大大小小,不計其數。村子座落在群山峻嶺之中最大最高的山巔上。進村迎面就是一排用青石壘成的瓦房,是當年農村物資供應代銷點,有供銷社,食品所,還有郵政代辦點。也是本村最熱鬧的地方。所售物資都是用肩挑臂扛運上山來的,山巒疊障,山路崎嶇,險象環生。村民們從未停歇,從未畏懼過艱難險阻,祖祖輩輩,生生不息地傳承著,一代一代地延續繁衍生活在這遍叢山峻嶺之中。

山上山下,

九十年代中期,住村包片幹部的任務就是帶領村民,藉助山多地廣種植經濟果林,儘快讓村民走上富裕之路。開山種果樹與當時村民習慣了片片點點散種些農作物的陳舊觀念發生了激烈的衝撞,工作開展得相當艱難。有人認為“荒山窮嶺,能長活果樹才怪”,還有的說,“栽上果樹,猴年馬月才能掛果呀“,也有人講,“栽果樹既沒有先例,也沒有經驗,怕是鬧著玩,應付應付上頭而之"。住村幹部和村委會一班人馬日夜不停,調查走訪,宣傳科學種植果樹的經濟效益,爭取村民們的理解和支持,首先得到了黨員幹部家屬及親戚的支持。然後人傳人,家帶家果樹總算是栽上了。

山上山下,

果樹的成活率還叫滿意,少量的損苗也急時補栽上了。村裡根據山巒的分佈,選擇風水陽光充分的山地,分別栽上了不同果樹。住村幹部聯繫了縣農科所技術員常年下來跟蹤服務,果樹長勢喜人。但果子成熟如何運下山去又成了愁人的事。當務之急是要趕在掛果成熟前修條下山的機動車路,住村幹部求來點援助資金同村幹部一起帶領村民,人鑿鎬挖,總算是從石頭崖上挖出了一條能走農耕拖拉機的石籽山路。等到果子成熟上市的那年,村民們算了算比傳統分片散種農作物經濟收入翻了好幾倍,這下山村沸騰了,村民興奮了,高興了。有的買了農用車,有的買了彩電,有的翻新了房子。這下村民有了發展壯大的激情了。

山上山下,

二千年初,高速公路從山腳下穿過,住村幹部和村委會正籌備從山上修一條通往山下的柏油路,一是為了讓城裡的卡車直接開到山上去拉果品,二是要把山上的果園風情開辦成觀花摘果的鄉村旅遊區,我卻因工作調動去了遙遠的地方。離村前,我轉遍了全山,尋找著自己的走過的足跡,眼前的一切告訴自己山村變了。山村變成了風景如畫,鳥語花香。村民變得越來越富了,精神勁兒高昂起來,喜悅的心情掛在了臉上。臨別時,我忍不住地回頭仰望著山鄉,請您相信總有一天我會回來,欣賞您更加美麗容顏。

山上山下,

二十年過去了,如今再登上那座松嶺山,滿山果樹成林,陽春三月,鳥語花香,景色怡人。先前那排青石房依然聳立眼前,仍然充滿著生命活力,變成了接待遊客的農家樂飯莊,裝修得如此古色典雅。按照新農村規劃,山上所有的農家住房全都搬遷到了山下,住進了嶄新的樓房。山上成了果園旅遊景區,觀花摘果賞風景。原始野生荊棘樹群受到保護和修剪仍然是山巒間的一道風景線,穿插於各種果區園的邊界,形成了果樹連遍,綠蔭成群,花香草清,鳥鳴蝶舞的自然景觀。山上原先村民居住過的青石瓦房,有的早以破窗露頂,院內雜草叢生,卻依舊保存下來。村幹部說,留下窮困的記憶當作本村發展轉變的傳統教育基地,讓村裡的年青人知道過去貧困,才會真惜今天的幸福。還有部分具有當地風土人情的宅子,仍然完好無損地發揮著餘熱。成了農家樂坊,遊覽歇腳的茶屋。山下的村莊建設的如同城市花園,街道兩旁排列整齊著的樓房,院裡還有健身廣場,村民樓前停泊位上停放著各種驕車。山上山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錄著改革開放卅年來的輝煌。展望未來,寄託著美好的期望。

山上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