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寫作相互協作,語文學習可以效率更好,你試過嗎?

有人說:勤奮+方法=成功。這個公式我也贊成。只是一味靠打拼是不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於是方法讓我們不容忽視。寫作亦如此。


閱讀與寫作相互協作,語文學習可以效率更好,你試過嗎?

一、常規教學的現狀

在我們的常規教學中,我們總是把閱讀和寫作作為教學的兩大板塊。閱讀教學總是從文章的思路、重要詞語和句子的理解、篩選整合信息、分析作者觀點,文中的形象、相關的手法、對應的語言等角度去複習。而作文呢,也無非是從審題、立意、構思、選材等方面去複習和練習,也可能從文章的“風頭、豬肚、豹尾”等方面去設計文章,然後針對不同的作文類型,不同的作文要求一遍一遍的練習、一篇一篇的修改。然而,我們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卻依然難以真正地把握閱讀和寫作的要旨。他們依然在閱讀與寫作面前束手無策。於是,語文的複習與教學難免再次的陷入尷尬的處境。

二、從閱讀中學習寫作

面對學生寫作的困境,我們能否尋求到一種更好的方法來幫助他們,讓他們在既不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學習的“雙贏”呢?

我想,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從閱讀中去學習寫作是一種極為可行的方法。

從高一到高三的三年時間裡,我們需要學習教材的課文,這是閱讀;我們需要做一套又一套的專項訓練,這裡有閱讀;我們需要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和綜合試題訓練,而這裡更有很多的閱讀。如果我們把這些閱讀不只是當閱讀來讀,而是從中找到寫作的方法與寫作的素材,那該是怎樣的一筆財富呀。然而我們現在做得似乎太少,我們只是把閱讀和寫作分開進行單獨的教學。並沒有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並沒有做到通過思考把知識舉一反三,達到意想不到的目的。而這,又是一種多大的浪費呀。

所以從閱讀中去學習寫作,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試想,一篇優秀的文章,必有它的成功之處,而這正是我們要從中學習的。譬如:如果閱讀需要我們談開頭或結尾的段落的作用,那這篇文章的開頭或結尾一定有著它的特色,那我們就以此為範本,學習它;如果閱讀讓我去梳理文章文章的思路,我們就想,是不是本文的寫作思路有什麼亮點,如果有,我們不妨去借鑑;如果一篇閱讀的立意讓我們煥然一新,令我們回味無窮,那我們就想,文中作者是如何實現這一效果的呢,於是這種寫法就成了我們學習的要素……

閱讀與寫作相互協作,語文學習可以效率更好,你試過嗎?

三、在實踐中鞏固方法

1、從課文中尋找“榜樣”

《故都的秋》通過把南國之秋和故都的秋的對比,更好地寫出了故都的秋的特點,從而讓故都的秋更加淋漓盡致的展現的讀者面前。那麼我們學習這種對比、映襯的方法來實現我們的寫作。《老人與海》這篇文章以人物的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取勝,那麼,我們就不妨在寫人的文章中著重從某一種人物描寫方法和細節描寫上去刻畫。《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裡環境的描寫是一大特色,讓文章的情節隨之波瀾起伏,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於是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可以考慮能否讓環境描寫為文章增彩。

2、 發現閱讀文本的精彩

在我們做的專題訓練和綜合訓練中,我們的閱讀文本往往都是十分精美的散文或小說。那麼我們在訓練閱讀的時候,不妨把閱讀文本的亮點作為我們學習的示範。為我們寫作提供積累和借鑑。

如:我們的試卷上有一篇關於盧梭的《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裡》的閱讀理解。我在講解這篇閱讀題時,我就這種分析了文章的寫作思路,而這篇文章的寫作思路在我們的寫作中就能經常使用到。文中按照“現實——夢想/理想——現實”展開的。通過夢想與現實的強烈鮮明的對比,讓作者對大自然的嚮往顯得尤為迫切感傷。這就讓我想到了這份試卷上的作文:《生活的標籤》。我們如果學習這裡的寫法也能讓我們的這篇作文寫好。

我們可以從當今社會的一些不好的現象出發,如老人摔倒不敢扶,小孩掉到水裡大多數人在觀望,看到壞人幹壞事卻視而不見……然後我們可以盡情的想象我們理想中的社會是怎樣怎樣的和諧,讓自己為夢想中的社會陶醉,最後在現實的面前有不得不感到悲哀。通過這種對比來強調我們生活的標籤:社會的和諧與愛心。從而讓讀者反省自己,從而起到呼籲的作用,深化寫作的主題。請看,這種借鑑是不是讓我們的寫作顯得更加得心應手呢?只要我們稍微思考一下,我們還會為作文而煩惱嗎?

另外,在小說裡,我們可以學習他們倒敘的方法,讓文章增強吸引力,使情節更加曲折;我們可以學習環境描寫,讓人物在特定的背景下顯得更加豐滿;我們可以學習手法的運用,讓文章的語言更加的鮮明生動、有表現力。

所以,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有一顆善於思考的心,有一種願意學習的心態,作文的訓練提高也並不是一件難事,閱讀讓我不只是閱讀,更讓我們學會了怎樣寫作。這不是實現了雙贏麼?

閱讀與寫作相互協作,語文學習可以效率更好,你試過嗎?

結束語

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我們不能再用單一固執的思維去學習了。我們在面臨困境時,應該積極地尋求解救的方法,讓我們的學習變得遊刃有餘,讓我們生活中的每一點都成為我們學習的源泉。那麼,我們能做到的就不只是從閱讀中學習寫作了。我們可能在方方面面都會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