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跟陆小曼追求爱情自由,双双二婚,梁启超证婚词成佳谈

民国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旧思想和新思想同时并存,由此产生的矛盾在精英人士身上展现无疑。在婚姻方面,民国还是流行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婚姻广泛存在。许多海外留学归来的精英,则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因此他们很多人都离婚了再结婚。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这奠定他的浪漫主义诗风。1915年,由父母包办婚姻,徐志摩娶了从未见面的妻子张幼仪。对于这段婚姻,徐志摩是十分不满意的,他对妻子张幼仪十分冷淡,迫于父母之命,两人还是生了一个儿子。

徐志摩跟陆小曼追求爱情自由,双双二婚,梁启超证婚词成佳谈

徐志摩、张幼仪

1921年,徐志摩在英国剑桥认识了才女林徽因,两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欢,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这段时间,徐志摩由于爱情得意,灵感如泉涌,写了大量的诗作,基本上都是爱情诗。林徽因的父亲对徐志摩的人品表示“疑虑”,劝林徽因慎重考虑这段感情,最终林徽因选择跟父亲回国,不辞而别。徐志摩则写了一首诗《偶然》,来表达这种情感上的失落。

《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回国后,跟林徽因仍有来往,两人组建了新月社,经常有书信往来。这期间,徐志摩提出跟发妻张幼仪离婚,并征求恩师梁启超的意见。梁启超写信对徐志摩的草率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认为婚姻大事,当慎重考虑。但徐志摩离意笃定,一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便将恩师的规劝置之脑后。

徐志摩跟陆小曼追求爱情自由,双双二婚,梁启超证婚词成佳谈

徐志摩、林徽因

1922年,在徐志摩的坚持下,徐张二人离婚,徐志摩的父母认张幼仪为义女,继续在徐家生活,照顾双亲和幼子。林徽因经过理智思考,断绝了跟徐志摩的恋爱关系,转而听从父亲的建议,跟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处起了对象。徐志摩失落一段时间后,很快开始了新的恋情。

1922年,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徐志摩在与陆小曼热恋之时,写下了《爱眉小札》,浓烈炽热的文字,吐露着对爱人的缠绵深情。可以说徐志摩是一个天生的烂漫之人,他总能讨得文艺女青年的喜爱。

陆小曼,名眉,别名小眉、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 。1922年,19岁的陆小曼离开学校,奉父母之命与王庚结婚,这桩婚事陆小曼完全是被动的,属于父母包办婚姻。当蜜月的激动渐趋平静后,陆小曼渐渐发觉自己并不快乐,由于丈夫王庚工作繁忙,她就经常跟丈夫的好友徐志摩一起游玩,两人也就产生了感情。

徐志摩跟陆小曼追求爱情自由,双双二婚,梁启超证婚词成佳谈

陆小曼

王赓调任哈尔滨警察局长后,徐志摩与陆小曼接触机会更多,使他们感情越陷越深。"我们相识在不该相识的时候",陆小曼陷入无限的伤感。王赓知道妻子和好友徐志摩恋爱后,十分震怒,在大众场合跟陆小曼争吵,并辱骂了陆小曼。受到王赓的辱骂,陆小曼声称今后再不回王家,并打掉了肚子里的孩子,于1925年与王赓离婚。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遭到众人的反对,可以说是”国人皆曰不可“,但二人坚持要在一起,冲破了层层障碍。陆小曼母亲吴曼华激烈反对,后来在胡适的调节下,王赓跟陆小曼签了离婚协议书,吴曼华也不再表示反对。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认为儿子离婚已是大逆不道,再娶一个有夫之妇更是有辱门风。

徐志摩跟陆小曼追求爱情自由,双双二婚,梁启超证婚词成佳谈

徐志摩的人物关系图

徐申如提出要求,徐志摩要再婚,必须征得张幼仪的同意。然而妻子张幼仪答应之后,徐申如还是不肯痛快地答应,经胡适、刘海粟等人出面周旋,徐申如最后勉强答应,徐志摩也同时应允父亲三个条件:第一、结婚费用自理,家庭概不负担;第二、婚礼必须由胡适作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第三、结婚后必须南归,安分守己过日子。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上,梁启超霍然站起,宣讲了有史以来“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的证婚词:

徐志摩跟陆小曼追求爱情自由,双双二婚,梁启超证婚词成佳谈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

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梁启梁的证婚词犀利而不留情面,然而仔细领悟其中的道理,依然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