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為什麼要和大清為敵?

zh周晶


不是準噶爾要和清朝為敵,而是兩個崛起的政權為了入主中原,始終還是要幹一下子的,不打怎麼知道誰厲害!

按照我們教科書上的說法,準噶爾政權是叛亂,這種說法的來源是在清朝政權崛起的過程中收服了蒙古各部落,其中也包括衛拉特各部,衛拉特盟主於1935年遣使歸順當時的後金,到1646年衛拉特各部首領聯名歸順清朝,所以確立了清朝和衛拉特蒙古之間的關係。

衛拉特部往上追溯的話可以追溯到蒙古瓦刺,在被韃坦部攻擊後不斷西遷,被稱為衛拉特部,下面除了準噶爾部,還有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也被稱為漠西蒙古。

1676年準噶爾部在葛爾丹的率領下打敗了衛拉特盟主和碩特部,然後將這個鬆散的聯盟改變為較為集權的體制,也就是準噶爾汗國,在葛爾丹的率領下,準噶爾汗國不斷髮展擴大,成為清朝在西方直接的威脅。

在準噶爾汗國崛起的過程中,實際也是大清崛起的時候,清兵在多爾袞的帶領下進入關內,並且擊敗南明政權,建立起一個新興的中原王朝。

準噶爾汗國已經具備一般政權的性質,準噶爾汗國與清朝的戰爭並非平叛,而是兩個政權之間的戰爭,清朝想要獲得準噶爾的土地,而葛爾丹想要入主中原取代清朝。

1690年葛爾丹向已經歸順清朝的喀爾喀蒙古進攻,喀爾喀部無法抵擋,於是向清朝求救,康熙皇帝親自組織大軍討伐葛爾丹,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正式爆發。

實際上平定準噶爾的過程是十分艱辛的,康熙兩次率大軍親征,雖然葛爾丹戰敗自殺,但卻並沒有完全打敗準噶爾政權,在雍正時期,雙方又發生大戰,其中清軍在西北還被打敗,直到乾隆時期才完成對準噶爾汗國的最後打擊,1757年準噶爾汗國徹底滅亡。

所以,不是準噶爾要和清朝為敵,而是政權和政權之間難免要發生衝突,尤其是噶爾丹和康熙又都是同時代比較有抱負的領導人,不嗑一下子誰知道誰才是真命天子!


史論縱橫


用一句話老話來說,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1757年,清軍終於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平定天山南北。時隔1000多年,西域終於再次回到了中原帝國的懷抱!

從康熙時代與準噶爾汗國交手開始,到乾隆時期清朝徹底消滅準噶爾,三代清朝皇帝前後用了100多年的時間,終於徹底消滅了威脅清朝西部安全的巨大威脅,也昭示著清朝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帝國生存發展的遊牧民族問題。

那麼,為什麼清朝執意要消滅準噶爾汗國?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讓這對宿敵相殺100多年?

1、蒙古問題是原則性問題!

蒙古問題,涉及到清朝的底線,是清朝的原則性問題,是清朝實現崛起的關鍵因素。

因為蒙古地域太廣大了。從與東北平原接壤的大興安嶺,到遙遠的西域,再到高聳入雲的青藏高原,都是蒙古部落的活動區域,對中原地區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加上蒙古部落戰鬥力強悍,如果不能有效處理女真族和蒙古族的關係,對女真的崛起以及入關後的統治都會產生巨大威脅。

鑑於此,從努爾哈赤開始,對開始著手處理與蒙古各部落的關係問題。此時的蒙古分化出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以察哈爾部為代表,分佈在長城沿線,是黃金家族的後裔,地理位置最為優越。但也正因為距離中原和女真距離最近,在長期和明朝戰爭的同時,也最先受打努爾哈赤的打擊。

受到明朝和蒙古的打擊,長期的消耗讓漠南蒙古不堪重負,最終不得不向皇太極投降。1635年,林丹汗敗逃。1636年3月,漠南蒙古16部49個大小領主齊聚瀋陽,公推皇太極繼承蒙古可汗大統,奉上“博格達·徹辰汗”尊號。至此漠南蒙古歸順清朝。

漠南蒙古的內附對於明朝而言,增加了防禦寬度,北方邊境壓力驟然增加,加速了崩潰的步伐。對清朝而言,在西部和北部多了一道堅固的屏障。在1644年清軍入關爭奪勝利果實時,北方邊境是漠南蒙古負責守衛的。

但是光有漠南蒙古是不夠的,漠西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奪取汗位後,不斷向東擴張,進攻漠北喀爾喀部蒙古。噶爾丹妄圖統一蒙古,消滅清朝,重拾蒙古帝國的榮光,因此和清朝的關係迅速惡化。

康熙皇帝先是藉助噶爾丹的壓力,1691年舉行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版圖,然後1696年,在漠北蒙古的昭莫多大敗噶爾丹,迫使其退出漠北。隨後,噶爾丹自殺。

隨後,退出漠北的準噶爾部開始南下侵佔西藏,康熙旋即於1722年派遣14皇子胤禵進軍西藏,將準噶爾部逐出青藏高原。雍正繼位後,清軍攻佔青海,至此清朝的西北部邊境壓力驟減。

但是此時的西域還在準噶爾手中,歷史一再證明:失去西域,中原帝國就永無寧日!所以清朝始終保持著對準噶爾部的壓力,1757年,準噶爾爆發天災,國內大亂,清朝趁機出兵,終於在1757年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從此蒙古問題徹底解決,困擾中國幾千年的遊牧民族威脅徹底消除!

2、沙俄問題是潛在性問題!

準噶爾的坐大,沙俄是主要功臣。

從16世紀開始,沙俄哥薩克騎兵就越過烏拉爾山,在西伯利亞瘋狂擴張。由於準噶爾的有力阻擋,沙俄不得不繼續向東。1643年,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中國邊境開始受到沙俄的威脅。

此時的中國處於明末清初的交替中,對遠在東北的沙俄無暇顧及,但是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東北的安危至關重要,因此康熙積極部署反擊,兩次發起雅克薩之戰,終於迫使沙俄在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退出黑龍江流域。

退出黑龍江流域的沙俄並不死心,他們將魔爪伸向貝加爾湖以及西部的準噶爾部地區。貝加爾湖地區是漠北蒙古部落傳統的遊牧區,土謝圖部最先受到沙俄入侵,雖然堅定抵抗但最終不敵。在西部受到噶爾丹威脅,南部受到清朝擠壓、北部受到沙俄步步緊逼的情況下,漠北蒙古審時度勢選擇加入清朝,找到了強大的靠山。

清朝趁機大舉北上,擊敗噶爾丹,而後在雍正年間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及《布連斯奇條約》,確定了北部的中俄邊界。

中俄一系列條約的簽訂對清朝確定邊界,保衛疆土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恰克圖條約》及《布連斯奇條約》簽訂後,中俄在中東部的爭奪暫告一段落,西部準噶爾部成為爭奪的焦點。對於清朝而言,準噶爾和沙俄沆瀣一氣,始終是威脅清朝西部北部安危的危險因素,因此必須予以堅決消滅。對於準噶爾而言,夾在清朝和沙俄之間,在實力越來越不濟的情況下,必須做出選擇,於是最終選擇了投靠沙俄。而對於沙俄而言,除了對土地的貪婪,還在於沙俄一直在努力尋找南下的出海口,在黑龍江流域的嘗試失敗後,沙俄轉向從中亞西域南下,這一思路一直到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還能看到其勃勃野心的影子。

所以,誰能掌握準噶爾,就能掌握在蒙古和中亞爭奪的主動權。

最終清朝等到了準噶爾內亂,在內亂導致大規模傳染病的情況下,乾隆迅速出擊,消滅準噶爾部主力,清朝成為準噶爾爭奪的贏家!

通過一系列條約以及消滅準噶爾,清朝沉重打擊了沙俄南下的企圖,最終確立了自己在蒙古和中亞的霸權。

鴉片戰爭前,清朝一直致力於解決疆土問題,作為少數民族,清朝在處理與蒙古各部落關係時顯得更加遊刃有餘。正是由於清朝幾代皇帝鞏固疆域的不懈努力,中華帝國數千年來的不斷開拓的疆土才大量地保存了下來!成為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

清朝:因為準噶爾觸碰到了清朝的核心利益,所以我要代表月亮消滅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準噶爾汗國和清政府的關係,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比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波蘭,歷史上就是死仇,無時無刻不在盤算怎麼把對方置於死地,然後納入自己的版圖之內。另一方面,這兩個政權本身也是外向擴張型的民族,對土地有天然的佔有慾。

所以,民族性和歷史因素,這是準噶爾和大清為敵的第一個原因。



準噶爾的祖先是蒙古人,準確的說就是明朝時期的瓦剌。明朝中期,瓦剌部落分崩離析,草原被韃靼人所佔據。瓦剌人便西遷到了現在的新疆。

到了明朝末年,西遷的瓦剌部落分成了五大部群,史書上稱為厄魯特蒙古五大部。其中的土爾扈特部被準噶爾趕走了,去了中亞地區。五大部就只剩下了四大部。留下的四大部:杜爾伯特部牧於額爾齊斯河中游右岸至伊希姆河上游;和碩特部以塔爾巴哈臺和伊犁為中心,地理位置最好;準噶爾部位於和碩特部之東,以和布克沙裡為中心,北至額爾齊斯河,東至阿爾泰,南至準噶爾盆地;輝特部牧於裕勒都斯河流域。

在當時,和碩特部的實力最強,而且該部落的首領固始汗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後代。無論是血統還是實力,和碩特都符合擔任四部落的盟主的條件。當時的準噶爾只是不起眼的小弟,名義上歸順於和碩特部領導。

幾乎是同時期,後金在東北崛起。在與明朝激戰數年後,後金的發展陷入了瓶頸。尤其是努爾哈赤死後,遼東年年遭災,後金的統治者又不善於建設,只會搶。大明的關寧錦防線,後金始終攻不破。於是,皇太極想到了先打敗漠南蒙古,然後從蒙古繞道進攻大明的策略。

大明崇禎七年,皇太極打敗了漠南蒙古的首領林丹汗。這一戰,後金勢如破竹,從遼東一直殺到了西北,林丹汗在青海病死。第二年,他的兒子向皇太極投降。漠南蒙古全部納入了後金的勢力範圍。



後金與漠南蒙古的這一戰,其實跟準噶爾沒什麼關係。畢竟準噶爾遠在新疆,皇太極離它還有八丈遠,根本就打不著它。而且皇太極攻打漠南蒙古的目的是為了進攻大明,準噶爾在西北,也沒有戰略價值。後金不可能主動去打戰略價值不大的準噶爾。

但是,由於當時沙俄和喀爾喀蒙古兩面夾擊厄魯特四部,厄魯特聯盟的首領固始汗,想到了遠交近攻的計策,希望利用後金牽制喀爾喀蒙古,於是便也遣使歸了皇太極。因為他是準噶爾部的盟主,所以他歸順於後金,也順便把準噶爾給一起代表了。

正是因為準噶爾和後金(清朝)從來都沒有過過招,他們只是被和碩特給代表了。所以後來噶爾丹一直就不服氣,認為滿洲人有什麼了不起的?憑什麼要臣服於清朝?便一口氣跟康熙連幹了三仗。

準噶爾與清朝並沒有交手,但卻被和碩特把自己代表了,頗感不服氣,這是雙方為敵的第二個原因。


準噶爾在康熙時期挑起的三戰(兩次由噶爾丹挑起,一次由策妄阿拉贊布坦挑起),均以準噶爾的失敗告終。這一階段的戰爭,實際上就是兩個侵略成性的民族之間的較量。

雍正時期,準噶爾和清朝又大戰兩次,清軍先是大敗,後來大勝。一勝一敗,明面上雙方是個平手。但實際上,以清朝的地理位置和國力優勢,其實還是準噶爾人吃了大虧。

那麼,準噶爾在明知國力劣勢,輸不起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起與大清的戰爭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雙方都是侵略民族,侵略成性;準噶爾不服大清,總想挑戰大清的霸權這兩點外。還有一點,是準噶爾不得不主動挑戰大清的關鍵因素。

準噶爾的地緣環境太差了!

它的東面是大清,北面是沙皇俄國,西面是沙俄扶持的哈薩克汗國。準噶爾歷任大汗在位時都遭到過三面夾擊!經常是東面在與清軍廝殺時,西面和北面就被沙俄侵佔一大片土地;等到準噶爾調轉兵力回西面收復失地的時候,清軍又乘機在東面築城、駐軍,蠶食準噶爾的土地。在這種三面夾擊的局面下,準噶爾只能向外謀求突破,避免被沙俄和清朝瓜分。

那麼準噶爾為什麼不跟沙俄打,而只跟清朝死磕呢?這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準噶爾的目標是統一蒙古,利用一個統一的大蒙古,對抗沙俄和清朝。沙俄方向已經沒有蒙古部落了,它再向西擴張,就沒有意義了。

其次、與準噶爾相鄰的青藏高原和喀爾喀蒙古的實力都比較弱,好打一點。而沙俄和哈薩克的實力強,如果準噶爾在西面跟沙俄死磕,得不償失。

另外、沙俄方面公開表示願意支持準噶爾對付清朝。而清朝方面又明確的表示,一定要滅了蒙古殘部,統一蒙古。這兩相比較,準噶爾只有跟清朝死磕這一條路可選。

所以準噶爾跟清朝死磕,在原則上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它在青藏和外蒙古的擴張,最後都被清朝打回去了。究其所以然,還是雙方的實力差距導致的。雖然這些擴張都失敗了,但是它的擴張策略是正確的。如果準噶爾不向外擴張,它也遲早要被俄羅斯、哈薩克、大清給瓜分掉!早死玩死都是死,還不如拼一把試試。

這是準噶爾與清朝為敵的原因,下面再說說清朝的為什麼堅持要滅掉準噶爾。


從清朝方面來說,它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滅掉蒙古!但是蒙古很大啊,除了歸順的漠南蒙古和喀爾喀蒙古外,在現在的外蒙古以北,還有大量的韃靼人的存在,這些部落並沒有向清朝歸順。而在新疆,準噶爾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歸順。為了滅掉這些蒙古人,清朝的皇帝可謂是煞費苦心。

當時為了對付準噶爾,清政府一連在《布連斯奇條約》、《恰克圖條約》這兩個條約中,主動的放棄了大量領土,目的就是穩住沙俄,專心對付準噶爾。就連俄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在私下裡都對人說,現在清國正在對準噶爾用兵,他們有求於俄國。這個時候不能讓步,應該儘可能的為俄國謀得更大利益!

雍正皇帝主動割地給俄國人,並不是因為他大方,而是他覺得自己割的那些地,那都是蒙古人的土地。在他的眼裡,這兩個不平等條約的性質是這樣的:

《布連斯奇條約》:清、俄第一次瓜分不歸順的蒙古部落《恰克圖條約》:清、俄第二次瓜分不歸順的蒙古部落

以清朝的立場來說。雍正割讓的這些地,都是蒙古人的地,不是它自己的,雍正皇帝並不心疼。但是這些條約畢竟是清政府代表中國與沙俄簽訂的,具有國際公信力。實際上清朝還是把中國的利益給賣了。

理解了清朝為什麼寧可割地給沙俄,也要滅掉準噶爾。準、清朝之間為什麼是死敵關係,也就可以總結了。



第一,準噶爾夾在強敵中間,它沒有發展的空間,想要自保就只能向外擴張。但是沙俄它惹不起,而且沙俄還忽悠它,讓它去惹清朝。再加上歷史上準噶爾的祖宗成吉思汗有過滅掉女真的成功案例。準噶爾有信心向東擴張,企圖一舉滅了清朝。

第二,清朝要謀求蒙古人的領導地位。準噶爾不服,這個目標就達不成。為了滅掉蒙古,清朝甚至不惜與沙俄聯手瓜分蒙古。對於清朝來說,只要能滅掉蒙古,它願意與沙俄共同瓜分蒙古的領土,反正這些領土也不是滿洲人的。

第三,清朝和準噶爾的死仇關係,實際上還是它們兩方的落後國際概念導致的。在它們的眼裡,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對中國以外的地方不感興趣。清朝皇帝甚至還認為,羅剎國(也就是沙俄),就是當年的匈奴或者突厥,而準噶爾是羅剎國扶持的小弟。跟沙俄翻臉,成本太大了,跟準噶爾死磕,還是有能力的。因此也就導致了清朝和沙俄共同瓜分蒙古的這一歷史現象。漠北蒙古早已經被它們兩家給瓜分完畢了,而準噶爾則是清朝與沙俄瓜分的最後一塊蒙古部落的土地。


Mer86


首先,如果說準噶爾是盤踞某處,那就錯了。因為不是康熙要打準噶爾,是準噶爾想打康熙。

準噶爾的領袖噶爾丹是一個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擴張領土但大局觀不強比較魯莽的一個人。

一方面,噶爾丹在滿人入主中原,統治著千萬萬的漢人和大片富庶的土地後,心有不甘,於是從1677年征服鄂齊爾圖車汗開始不斷佔領和兼併西域的部族與土地,實力一天天壯大,巔峰時國土面積與清朝不相上下,這給了他征服打敗清朝的信心。他最初的目的是想一戰擊敗清軍主力,確立自己在北方尤其是蒙古人中絕對霸主的地位,這是康熙不能容忍的。

而另一方面,噶爾丹在擴張的進程中,受到了沙俄的挑唆和慫恿,並且還給予了軍事上的支持。這讓讓噶爾丹越來越忘乎所以,彷彿大業近在咫尺。

噶爾丹整合各種勢力後,一度進兵至烏蘭布通,就是今內蒙古翁牛特旗附近,大家可以看看地圖這裡距離北京有多近,已經算是家門口了,康熙便下決心要將他剷除,於是有了三徵噶爾丹。





宇佐美魚龍


提到準噶爾,多數人會想到新疆的準噶爾盆地。是的,那裡就見證過準噶爾汗國曾經的輝煌。

準噶爾部的前身可以追述到明英宗時期的瓦剌部,就是這個部落發動了“土木堡之變”,讓一度強盛的明朝由此走向衰落。

準噶爾部隸屬漠西蒙古,同時期的部落還有碩特、土爾扈特、杜爾特三個小部落。準葛爾是其中最為強大的部落。

(準噶爾汗王劇照)

1636年,和碩特和土爾扈特派使者找到後金,代表四個部落(包括準噶爾部)表示歸順。

1646年,四部首領具表順治,臣服大清,順治賜予各部弓箭盔甲,命固始汗王為盟主,統領各部,從而確立了大清對漠西蒙古的主權。

十七世紀初,準噶爾部迅速擴張,宣戰其他三個部落,把他們趕到了伏爾加河地區,在經過數年的東征西討後,終於在 1678年統一漠西蒙古,建立準噶爾汗國。

鼎盛時期的準噶爾汗國,國土面積達到400多萬平方公里,草場肥沃,牛羊如雲,戰馬成群,人口眾多。

康熙29年,極度膨脹的準噶爾汗王噶爾丹,率部進攻漠北蒙古各部,妄圖統一蒙古。漠北各部首領聯名向清朝求助。康熙調動火器營,用大炮對付準噶爾的騎兵,在烏蘭布通重創噶爾丹。

此時的大清,在順治和康熙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撲滅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剿殺了張獻忠的大西軍隊,消滅了南明的殘餘勢力,平定了三藩之亂。最後掃清寰宇,立足中原。

於是,康熙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準噶爾部了。

準噶爾和清朝有何深仇大恨?為何清朝一定要置準噶爾汗國於死地?

因為它涉及到大清政權的核心利益,那就是主權和國土。

早在1636年,大清就和漠西四部確定了主權關係,準噶爾也在呈表中籤字畫押。現在公然攻打早已歸順的漠北蒙古,這就是赤裸裸的謀反。

而且,在準噶爾的背後,還有虎視眈眈、嗜血成性的沙俄,時刻準備撲上來,咬大清一口。

素有“千古一帝”的康熙,豈容你如此踐踏他的尊嚴;豈容你勾結外族,肆意分裂國家。

於是,大清和準噶爾開始了長達近百年的生死較量。這場較量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

康熙三勝準噶爾。

第一戰,烏蘭布通之戰。(前文已述)

(康熙御駕親征劇照)

第二戰,昭莫多之戰。

康熙34年,康熙親率20萬大軍,在昭莫多再戰準噶爾汗王噶爾丹,成功收復漠北蒙古喀爾喀地區,逼迫噶爾丹自殺。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成為準噶爾新的汗王,懾於大清的強大,派使者入清講和。雙方簽署停戰協議。

後來,在沙俄的攛掇下,準噶爾又生反叛之心。於是康熙被迫第三次對準噶爾開戰。

第三戰,西藏之戰。

康熙56年,康熙命大將色楞領領兵2000餘人,從青海入藏,討伐策妄阿拉布坦,因寡不敵眾,陷入敵人的重兵包圍之中,全軍覆沒。康熙59年,清廷組織反擊,攻下了拉薩,收復西藏。

雍正兩戰準噶爾,一勝一負。

第一戰,和通泊之戰。

雍正九年,清廷出兵平定噶爾丹策零叛軍,中計被圍,慘敗而歸。

第二戰,光顯寺之戰。

雍正十年,清廷在光顯寺之戰中扳回一局,擊殺準噶爾部2萬人,重挫其銳氣。

(蒙古騎兵)

乾隆徹底剿滅準噶爾部。

乾隆分別於二十年和二十二年,發動了兩場決定性的戰役,徹底擊敗了準噶爾部。準噶爾最後一個汗王染天花身亡沙俄。

由此,清朝經過艱苦卓絕的百年鏖戰,終於捍衛了主權,維護了西北的安寧,粉碎了沙俄入侵的野心。


張生全精彩歷史


準噶爾巔峰的時候國土700多萬平方公里,跟同時期的清朝不相上下。


準噶爾還提出要跟清朝南北分治,以長城為界,歷史上有兩次離北京不到700裡遠,這個強大的鄰居直接威脅到清朝的存亡。。

兩個國家地緣政治的衝突太明顯了,準噶爾統一蒙古後每天都想著南下。

清朝是花了三代皇帝的時間,從康熙到雍正到乾隆都御駕親征,最終藉著內亂才把這個大患解決掉。


清朝在入主中原後能夠立足,除了靠著早年降清的漢八旗,另一個就是拉攏蒙古八旗,拉攏蒙古可以讓漠北徹底安定。

這兩個組成部分是清朝能夠統治中原的根本,而準噶爾的出現,又給清朝的北境添麻煩了。

在準噶爾之前,蒙古後裔的瓦刺部和帖木兒就曾試圖恢復成吉思汗的榮光,準噶爾也不例外。

準噶爾發展起來後不去打北邊的俄羅斯和西邊的中亞,可見是跟清朝非常過不去。


瓦刺部還導致了明朝直接中衰的土木堡之變,帖木兒也拉著二十萬大軍東征中原,有這樣一個鄰居在清朝可謂是夜不能寐。

在雅克薩戰役清朝明明打贏了沙俄卻還是割讓大量領土,就是因為怕西邊的準噶爾的兩線威脅,清朝不對準噶爾動刀子遲早要出事。

準噶爾在16世紀早期還是幾個零散的蒙古部落,是蒙古的綽羅斯和杜爾伯特兩個部聯合建立準噶爾汗國。

而後對拉薩用兵,控制了藏傳佛教世界的大權,此後不斷擴張的準噶爾儼然成為了一個龐大的中亞帝國,之後將矛頭對緊大清的附屬國喀爾喀,


清朝在這裡跟準噶爾幹了兩次仗,兩家的樑子就徹底結下來了。

隨後康熙開始親征噶爾丹,在烏蘭布通大戰,這一役暫時解除了準噶爾東征對中原的壓力,但是清軍精銳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連國舅都戰死了。

不管是騎兵對沖,還是火槍互射,滿八旗都打不過準噶爾,清軍是靠著後勤補給把準噶爾耗垮。

清軍在第三次會戰中主動進攻,打到噶爾丹自殺投降。

到了策妄阿拉布坦時期,準噶爾國力達到巔峰,這下雍正怎麼也打不過準噶爾了,幾次大軍進攻接近全軍覆沒,無奈求和。

然而等策妄的兒子去世之後,汗國內訌嚴重,30年的內戰把準噶爾耗成一盤散沙。


1755年乾隆藉此機會進攻伊犁,並拉上哈薩克汗國一起打,這才最終把準噶爾殘餘勢力肅清,建立了新的行省新疆。


虎歷


首先我們要來了解準噶爾汗國的前世今生,準噶爾部是衛拉特蒙古的一支,衛拉特蒙古就是明朝時的瓦刺,後來聯名歸順清朝。1676年準噶爾部的首領噶爾丹打敗原先衛拉特蒙古盟主鄂齊爾圖汗,把原來鬆散的衛拉特蒙古整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強大中央集權汗國。後來在康熙至乾隆年間屢次與清朝發生衝突戰爭,各有勝敗,乾隆皇帝把握準噶爾內亂之機,果斷出兵滅亡了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汗國為什麼屢次三番的挑釁清朝,首先準噶爾部的首領都是極具野心抱負的,驅使他們不斷利用軍事手段,進行對外擴張來增大增強自己的權利。

其次準噶爾部的地緣位置極差,外部環境很是惡劣,北面面臨沙皇俄國的不斷擴張的巨大壓力,西面面臨以俄國做靠山的哈薩克汗國的挑戰,東方又要面對龐大清帝國的戰略擠壓,作為四戰之地的準噶爾汗國想要突破周圍戰略壓迫局勢,必須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迅速擴張,為自己贏得戰略騰轉的空間和時間。



隨著準噶爾汗國不斷征服其它部落,尤其是在整合了以衛拉特為首的西蒙古後,原來的權利架構不斷瓦解,新的權利系統正在構建,需要不斷擴充權利的蛋糕,才能滿足新生勢力集團和原來的利益集團的胃口,只有不停的地對外軍事征服,才能轉移集權體制內的新舊勢力的矛盾和各部族的利益衝突,更好地為完善和加強準噶爾汗國的中央集權體制留下充足的時間和緩衝地帶。

遊牧民族的生存環境不如農耕文明穩定,這就需要他們不斷對外掠奪和戰爭,以滿足族群有足夠能生存下去的資源,尤其是肥沃的草場。當準噶爾自身的資源已經滿足不了族群的生存和發展時,對外進行軍事擴張,也是遊牧民族壯大的重要手段。



自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蒙古每個部族都思想精神上的夢想,就是繼承成吉思汗的事業,統一蒙古各部,繼而征服整個世界,再創蒙古族昔日的榮光,這幾乎是整個蒙古部族的精神內核。

另外,宗教影響,喇嘛教對準噶爾部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噶爾丹一直想建立以喇嘛教為國教的強大帝國。


阿馳2585



這話說的,就跟為什麼後金(大清)跟明朝為敵一般這個問題一般!讓人有些無語啊!其實根本原因自然是因為利益衝突啊!

其實我們換一種角度來看,準噶爾部與清朝的戰爭,可以說是蒙古與清朝爭霸天下的戰爭一般,只不過蒙古崛起的太晚了,沒有在明末清初與清朝爭霸天下,而是在清朝入關以後的康熙年間與清朝爭霸天下。

為什麼這樣說呢,宋安之來大概說說。

準噶爾部是蒙古的衛拉特四部之一,在廣泛意義上屬於是蒙古諸部之一,強大以後自然也就代表了蒙古。

而準噶爾部崛起以後,又出現了一個叫噶爾丹的野心勃勃之輩,於是開始東征西討,建立了盛極一時的準噶爾汗國。

中國歷史大抵如此,部落時期,也就是小魚吃小魚,到了國家時代,就想著大魚吃更大魚的想法了。於是噶爾丹帶領準噶爾汗國的軍隊開始東擴,也就是向清朝開戰,意圖擴大版圖,乃至統一中國,所以說準噶爾與清朝的戰爭,可以視為清朝入關以後與蒙古的爭霸天下歷程。

當然歷史是準噶爾失敗了唄,乾隆年間,準噶爾被滅國,這個盛極一時的汗國徹底成為過去式。


宋安之


大清王室,為了和諧滿蒙,付出和親公主過百名,這些公主生活在大漠草原,罕有能活過30歲的,就算如此也非詔不能返京,代價很大。曾經有公主受不了草原生活,自己回到了繁華京城,然後遭圈禁……

葛爾丹建立準噶爾汗國,受黃教冊封,黃教在蒙古諸部落影響力極大,這就導致葛爾丹的準噶爾有統一蒙古資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你種樹來,我摘桃,康熙乾隆怎肯為他人做嫁衣!你把蒙古統一了,我們那些和親公主咋辦,白和親了?

滿蒙一家和蒙滿一家,還是有些區別的,準噶爾的崛起,相當於後院起火,這火若燒起來,那就回不了東北老家了。黃教在蒙古,儒家在中原,清廷可以利用儒生可以利用喇嘛,但絕對不允許南明或者準噶爾汗國存在!

賬算的門清,平準噶爾勢在必行!


靈石蘊珠寶


如果有個人能穿越到烏蘭布統之戰前,他見到了噶爾丹,問出了這個問題:

“大汗,你手下強悍的蒙古騎兵(屢次打敗清兵),自己又是大和尚的高徒(宗教制高點);控制的疆土包括青藏高原、新疆、中亞、四川一部分(比當時清朝的還要多);你的兵鋒都達到了北京之外四百公里(烏蘭布統之戰位於赤峰);你為什麼還要與大清為敵呢?”

當時的人(包括葛爾丹、康熙、蒙古王公),一定會認為這是穿越過來了一個神經病。

這樣的設問,是站在清朝視角下的,平定叛亂。但對於準噶爾來說,與清朝的作戰,是兩個國家的對決。


噶爾丹為什麼要與清朝為敵?因為統一蒙古是每個蒙古人的夢想。而清朝的基本盤恰恰包括蒙古。雙方是你死我活的對決,沒有一絲餘地。

準噶爾汗國在巔峰時期,疆域面積達到500萬平方公里。 儼然一個熊熊升起的草原帝國。噶爾丹也彷彿第二個成吉思汗。

噶爾丹也自認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他繼位之後,首先統一了蒙古西部的衛拉特諸部。這時候的康熙正在經歷著三藩之亂和對臺灣的收復。


在統一西蒙之後,噶爾丹發兵喀爾喀蒙古。邁開了蒙古統一戰爭的第二步。但是這時候,三藩之亂已平,臺灣也被收復。康熙也就終於騰出手來,對付準噶爾了。這也是清朝立國的緊密一環。


所以與其說是準噶爾與清朝為敵,不如說是清朝阻礙了準噶爾的擴張。但清朝必須這麼做。


因為滿蒙聯合是清朝的立國之本。如果光靠二十萬八旗兵,是很難控制住中國這麼幅員遼闊的地區的。只有靠著漠北蒙古的騎兵力量,才算穩重統治的基本盤。


但恰恰這時候,準噶爾汗國強盛起來。這就相當於出現了另一個成吉思汗。那親附大清的蒙古王公,是選擇清朝還是選擇自己同文同種的蒙古兄弟?


所以,清朝想立足,必須除掉準噶爾。沒有一點緩和餘地。這比三藩之亂等漢地的矛盾更尖銳。弄不好就會後院起火。

但準噶爾是怎麼來的?準噶爾部與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和杜爾伯特部合稱漠西蒙古。漠西蒙古又稱衛拉特。衛拉特在明朝時,又叫做瓦剌。


瓦剌的首領也先是統一草原、差點讓明朝提二百年滅亡的蒙古第二十八代大汗。

準噶爾部雖然不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但重拾成吉思汗的榮光是他們一直的夢想。


所以,作為兩個勢均力敵的新興國家的初次對決,鹿死誰手真不好說。雙方實力可算是不相上下。論作戰,都是蒙古騎兵的底子。論法統,噶爾丹是大和尚的徒弟,受到蒙藏兩族的推崇。

185年後,左宗棠平定新疆之前,陳述過一個非常鮮明的戰略觀點: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可當時,準噶爾已經打到北京附近了。

烏蘭布統之戰,雙方傾巢而出。


康熙御駕親征迎戰,舅舅佟國綱戰死。最終,康熙一方也只是慘勝。僅僅止住了準噶爾向東擴張的腳步。


但對於準噶爾的自身實力來說,又持續了將近七十年,才被清朝徹底消滅。被消滅的一個原因是:準噶爾內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