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最好的時光》影評:侯孝賢舒淇和張震的時光


電影《最好的時光》影評:侯孝賢舒淇和張震的時光

關於些電影影評這事兒,我"預謀"了很久很久。

之所以遲遲未動手,原因有三:

其一:我自律性太差了,要寫就得堅持寫下去,意味著不斷地拉片,我怕我很難持續。

其二:對於電影,我其實是個門外漢,既沒有學過相關專業,也不曾有某些天賦,就只是單純的喜歡,能勉強辨識一下"好"與"壞",我怕我審美不夠,資歷太淺。

其三:我在豆瓣看到許多影片人,他們真的太厲害了,侃侃而談,字裡行間能夠清晰飽滿地抒情達意,而我,悅然欣賞之間又矛盾不已,在該與不該之間徘徊難定。

但這事兒就像暗戀一個心愛的女人一樣,猶豫太久,心有不甘,既是男人,就得有全然不顧的勇氣!

所以,我還是決定動手了。

電影《最好的時光》影評:侯孝賢舒淇和張震的時光

第一篇影評就從我心中的大師侯孝賢導演的這部《最好的時光》開始吧!


【獲獎情況】


第58屆戛納電影節(2005)

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獎(提名)侯孝賢

第42屆臺北金馬影展(2005)

金馬獎 最佳劇情片(提名)

金馬獎 最佳導演(提名) 侯孝賢

金馬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 張震

金馬獎 最佳女主角(提名)舒淇

金馬獎 最佳原著劇本(提名) 侯孝賢 朱天文

金馬獎 最佳攝影(提名) 李屏賓

金馬獎 最佳美術設計(提名) 王志成 黃文英

金馬獎 最佳造型設計(提名) 冠懿 廖淑珍 歐陽靖 黃文英

金馬獎 最佳剪輯(提名) 廖慶松 蕭汝冠

金馬獎 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侯孝賢

金馬獎 年度臺灣傑出電影

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2006)

最佳亞洲電影(提名)

第6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2006)

最佳電影(提名)

最佳女主角(提名) 舒淇


電影《最好的時光》影評:侯孝賢舒淇和張震的時光

【影評】


我看這部電影是和我的劇組主創中導演、編劇、執行導演4個人一起用投影儀看的,冬天,很冷,圍坐在沙發上,邊烤火邊看。

那天,我看得格外認真入迷,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三段式的風格,黑白、默片還有長鏡頭…

當時我就特別震撼,電影的畫面美感,演員的極致,加上如此大膽的表現方式,把電影藝術的美感傳達得令我陶醉,唯有大師而能為之!

電影分三個故事片段組成,這就是所謂的"三段式",三個故事,三個時期,三種方式,但有無數種情感。不難看出這是導演侯孝賢的一次電影生涯總結。

電影從《戀愛夢》開始,到《自由夢》再到《青春夢》,這個順序其實並沒有多大關聯的,只是用了不同的時代背景來表達而已。

說《戀愛夢》純淨,似不可抵達的夢的彼岸;說《自由夢》感人,卻是接近天國的更遙遠的夢境;說《青春夢》冰冷,卻是現實。

開始乍一看到熒幕上出現《XXX夢》的時候,我感覺挺怪的,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想到我們經常喊的"中國夢"這個口號,就特別反感,我生怕哪天真有人用一種歌功頌德的方式拍一部《中國夢》出來,我怕是要哭出來。


呃,扯遠了,還是來分別說說這三個夢吧。


《戀愛夢》講的是1966年的高雄鎮上,年輕的小夥子(張震)去服兵役之前,之間,之後與檯球店員(舒淇)的戀愛故事,青澀的小情書從出發的那天起就不斷地在門外郵箱中穿梭。

夏日裡的寂寞青春,依戀瞬間發生,信紙傳遞淡淡問候,衝動下的一路狂奔,猶豫中的堅持,剋制下的靜水深流。彷彿看到,侯孝賢少年的"愛情夢",在情感暗湧中默默綻放。

我記得1966年的時候,是越戰剛開始爆發的初期,我想起電影裡面當時的西貢市(胡志明市)的場景,就會浮現出那個年代的畫面感,有一種說不出的美,像夢一樣,流連忘返。

《自由夢》講的是1911年的一個青樓女(舒淇)和一個革命黨人(張震)的情人關係,採用的"默片"的方式。沒有聲音,卻把美術(美工)做得令人驚歎,加上張震和舒淇的完美演技搭配,只能感嘆妙不可言!

片中有意提及"梁先生",我們知道是梁啟超,喜歡歷史的人,看著這個畫面,想想歷史名人事件,簡直就是說不出的一種體驗。

用豆瓣網友的評論總結就是:"細碎的擺設襯出日常質感,光線也透著股家常味道,那個時代呈現出ing時態。故事卻講得有些老套,也許默片形式,是為了襯出南音伴奏,但又似乎沒有了默片的感覺。"

《青春夢》講的是臺北的慾望,也是現代人的慾望,很多人認為這一段表現過於保守了些,所以並不如前兩段拍得好,但我覺得侯孝賢可能想要表達的就是這種不完美,就是這一種"欠缺"的感覺。

既然"青春夢"講了慾望,又是都市的慾望,男女的慾望,其中酒吧、機車、搖滾這些必備的元素,同時有雙性戀、多角戀,隨機的肉慾和冷漠的面容,以及頹廢感,很荒唐,又很現實!

我感覺我今天身處的這個環境,除了建築、信息媒體、時代背景不一樣之外,我周邊的這群像我這樣20幾歲的年輕人,就和侯孝賢電影裡2005年的臺北很相似。各種人性、頹廢感、狀態、現實,何其相似!

於是,總結侯孝賢的這三個故事,你就會有趣的發現:"戀愛夢"是他體驗過的故事(1966),細節飽滿,沒有判斷;"自由夢"是他閱讀過的故事(1911),情節曲折,沒有個性;"青春夢"是他旁觀著的故事(2005),理念明晰,沒有感受。

電影《最好的時光》影評:侯孝賢舒淇和張震的時光

【關於演員】


當然,這裡說的是張震和舒淇,他倆與侯孝賢的關係應該是非常明顯的,基本上有好的合適的片子他們都能合作。我不想也不會去八卦什麼,只想和很多人一樣,欣賞一下張震的爽氣和舒淇的美。

普遍認為張震在片中不如舒淇,嗯,其實聽多了別人的說法,我也會更偏向於舒淇,雖然客觀上來說,都是我喜歡的,優秀的演員!(啊~誰讓我是個男人呢)

舒淇真的是個不可方物的美人!豆瓣影評人惘然在評論中說:舒淇的美是一種女主角的美。她們一定不是狐媚小家子氣的小妾,但也不會是正宮——太沒有戲了,放在《金枝欲孽》裡應該是如妃:大氣、舒適、硬朗、驕傲……經典。原諒我的詞窮。同性緣應該比異性緣要好。

張震肯定也是我喜歡的,沒辦法,帥!但正如影評人海岸所說:張震的表現過於古板,只能凸現舒琪的靈活,在戲裡也一樣,舒琪的角色,不經意間感動了人們,而張震,再認真的表情,也只是裝酷,認真不得,一認真就退縮,這本不是真本事。

作為男人,不得不承認,香港和臺灣那個年代出盡了各色女子,盛產是玉女,再次有烈女,以及集郵女、蕩花,各有門派代表與當家花旦,很是百態千姿,爭妍鬥豔。

舒淇自然是其中耀眼的一個。

比如我很喜歡的就還有王祖賢,張曼玉,你們能說出哪些來?

豆瓣影評人不良生有過這樣一段評價,我認為是對舒淇最高的讚譽:

港臺女星青黃不接,老一代要麼婚嫁,要麼退隱,鮑起靜畢竟是獨數,獲獎更多是有終身成就安慰獎的意思。新生代大多未成氣候,豔照門又直接秒殺掉一批影后種子選手。留下來一些箇中堅力量,卻也是良莠不齊,剔除花瓶,竟只剩下一名舒淇。 

那一晚,她終於給了全世界一個最華麗的轉身。

她穿雪絨色的晚禮服,款款走上領獎臺。十來米的紅地毯,好似走過整個世紀。她抑制不住激動,一邊說獲獎感言,一邊流著淚。語氣俏皮,淚光堅定。有鎂光燈落在她淡妝的鼻樑與臉頰,打出令人動容的陰影。


她終於把脫掉的衣服,都一件一件穿了回來。


嗯,這概括的是一件比較八卦的事,關於舒淇從"豔星"到拿到影壇最佳女主角的傳奇、波折經歷。

最後,回到這部電影本身吧,"侯孝賢眼中"最好的時光(或最好的電影時光)"是哪一段並無太大意義,因為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的,也只有在辜負浪費之後,才能從記憶裡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

致敬經典《最好的時光》,願未來我們(所有大陸導演)也能拍出真正的獨立的好電影!

電影《最好的時光》影評:侯孝賢舒淇和張震的時光


注1:影片獲獎情況資料參考自豆瓣,部分詞句參考影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