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嚴謹的德國孩子:習慣源於家庭教育

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

德國人的嚴謹有目共睹,如此強大的民族性,從何而來?答案是教育。對德國家庭來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德式教養規則,教出自律好孩子。

自律嚴謹的德國孩子:習慣源於家庭教育

能力大於成績

讓孩子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夢想的接力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

規則1:孩子像花也像大樹,需要呵護更要歷練。死知識和活能力,都是學習。

規則2:從小能和動物相處,長大就能和他人相處,擁有柔軟的心,關懷弱勢,善良比金子更可貴。照顧比自己弱小的生命。

規則3:為故事設計不同的結局,訓練邏輯思辨能力,動腦筋,就能克服困難,解決難題。

規則4:不要多幫孩子做,而是多「讓」孩子做。放手,是學習獨立的第一堂課。自己能夠完成,就不接受他人幫助。相信孩子的感受與判斷力,不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

規則5:環保,不只是口號。就從生活做起,讓孩子從小知道愛護環境、保護自然環保教育,從日常生活做起。

自律嚴謹的德國孩子:習慣源於家庭教育

身教重於言教

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否則就無權要求孩子這樣去做。

規則1:閱讀是孩子形成獨立人格的基礎。

規則2:跌倒了,自己站起來。負責的第一步──告訴孩子:這是你的責任。孩子出了問題,自己要負責。

規則3:以身作則:守規矩從守時、守信做起,遲到一分鐘,也要向孩子道歉。父母坐得直,孩子就行得正。父母說話算數,孩子才會守信。

規則4:家裡瀰漫美妙音樂,是培養孩子情商最輕鬆的方式,父母喜歡,孩子就會喜歡。

規則5:家庭氣氛和諧,才能教出性格平和的孩子,不要在孩子心裡埋下暴力的種子。

尊重優於權威

不貶抑、不縱容,讓孩子自然成長

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願,然而許多父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不分場合地教訓孩子,全然不顧孩子的自尊心是否受到傷害。

規則1:居高臨下、大聲訓斥、缺乏耐心,只會讓孩子充滿壓力,將孩子視為個體,平等對待、相互尊重。

規則2:即使孩子犯錯,也不能隨便訓斥,孩子也有尊嚴,不是孩子不成器,是教育出問題。

規則3:鼓勵孩子與大人爭辯。尊重孩子的發言權,理解孩子的想法,對孩子說話時,要半蹲,眼睛相互對視。

規則4:尊重孩子的愛情。應該給孩子的是愛,而不是傷害,愛與被愛是最可貴的能力。

自律嚴謹的德國孩子:習慣源於家庭教育

自制甚於控制

從小建立理財觀,教會孩子存到第一桶金

德國人富有,但是絕對不奢侈,所以德國每年的平均消費都不會很高,這主要得益於德國父母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在這樣的教育下,德國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非常好的理財習慣:不亂花零用錢、隨時去銀行存錢,即便玩遊戲的時候也很節省。

規則1:擁有自己的帳戶,存自己的零用錢,為孩子開立銀行帳戶,從小學會金錢規劃,發紅包V.S對帳本的理財觀:教育孩子記帳力量大。

規則2:帶孩子去銀行存錢,感受儲蓄的氛圍,學習控制慾望,擁有儲蓄意識。

規則3:二手市集體驗,讓孩子學習交易常識,舉辦兒童舊貨市集,讓孩子體驗買賣過程。

規則4:在遊戲時浪費,現實生活中也會浪費,"你知道一枚導彈的價格是多少嗎?"玩遊戲也要抓機會教育。

規則5:讓孩子知道,多花的錢是屬於父母的。買東西前要想清楚,錢花完了不能再要。

ME校園平臺 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