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先轸之谋,战争艺术在这一战中达到顶峰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国会同陈、蔡、郑、许诸侯攻打宋国,宋向晋求救。先轸进言文公,认为必须出兵。一来,文公当初流亡的时候,宋对公有恩,理当报答;二来,当今天下,唯有晋楚两国最强,能够称霸中原,只有击败楚国才能建立晋国的霸业,这个机会不能放弃。

先轸认为直接救援宋国成效不大,应该攻打曹、卫。因为曹、卫是楚国新近结盟的诸侯,如果楚国见盟国有难而不见,肯定不利于楚国称霸中原,因此楚国必定援救曹、卫,这样一来就能解救宋国之围。于是,文公出兵侵曹伐卫。

城濮之战,先轸之谋,战争艺术在这一战中达到顶峰

公元前632年,晋人向卫国借道,卫国不许。晋师绕路从卫国南面渡过黄河,侵曹伐卫。兵贵神速,先轸帅本部军队攻卫,以先声夺人的计谋,令兵士于所过山林遍插旗帜,诈卫人,顺利攻占五鹿,俘虏卫国大夫昭子,抢了戚田。

晋国侵曹伐卫的时候,楚国猛攻宋都商丘,宋向晋国告急。文公见宋告急,担心出师救宋而与楚国战,则齐、秦两国虎视眈眈;但是如果不救,那么宋国有可能降楚而与晋绝交,这对晋国称霸之路不利。先轸再次用行动证明他以谋略著称的军事才能,他建议让宋国贿赂齐、秦,让齐、秦劝楚国撤兵,而正在连连告捷的楚国必然不会听劝,如此一来则秦、齐必怒而不助楚;同时,扣住曹国国君,将其部分土地分给宋人,以坚定宋国抗楚的决心;私下里,再与曹、卫议和,以免到时候多方作战。

城濮之战,先轸之谋,战争艺术在这一战中达到顶峰

楚成王果然拒绝秦、齐两国的调停,导致齐晋结盟而威胁楚国。楚王想要撤退,但是其统帅子玉以善战闻名,不愿意就这样撤退,请求楚王让他继续作战。楚王没办法,就给了他少数兵力,告诫他“无从晋师”。子玉为求胜利,想出一个计谋,他派宛春向晋文公提出了一个“晋许曹、卫复国,楚解宋国之围”的休战条件,同时积极备战。

先轸认为,子玉提议以楚解宋围换取晋国放弃曹、卫,是“一言而定三国”,如果晋国不同意,那就得罪了宋曹卫三国。同时晋是以救宋的借口出兵,从而占了曹、卫,如果不答应子玉的提议而导致宋国被灭,那就于公理上不合,诸侯会责怪晋国,不利于晋国称霸。

城濮之战,先轸之谋,战争艺术在这一战中达到顶峰

于是先珍建议晋文公扣留宛春,私下允许曹、卫两国复国。曹、卫两国遂都与楚绝交。这样一来,子玉激怒,不顾楚王“无从晋师”的告诫,立即挥军向曹都陶丘前进。晋文公见楚军逼进,下令“退避三舍”(古时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这是因为晋侯流亡在楚时,曾受过楚王的恩惠,并有“退避三舍”的诺言)在城濮扎下营寨。这既是信守诺言,又可占据有利地形,纵敌骄横,诱而歼之。子玉果然率兵追来。双方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之后,晋军与齐、秦、宋各国的军队在城濮以南与楚军对阵。

城濮之战,先轸之谋,战争艺术在这一战中达到顶峰

决战开始,晋左翼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以助军威,首先向对面的楚右军的陈、蔡两军发起攻击,陈、蔡军战斗力很差,遭这一突然攻击,惊慌失措,退却溃败。晋右翼上军主将狐毛,竖起两面大旗伪装主将后退,引诱楚左军出击。

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佯示后面军队也在撤退,以诱楚右军,子玉不察实情,下令全军实施追击。子玉率左军迅速推进,以致—孤军突出,侧翼暴露。晋军主帅先轸见楚左军被诱出击,便指挥由晋国贵族子弟组成的精锐部队横击楚左军暴露的右翼。这时,伪装退的晋军也停止后退,配合中军夹击楚左军,楚左军遭到夹击,大部被歼。

城濮之战,先轸之谋,战争艺术在这一战中达到顶峰

子玉看到左右两军都已失败,急急鸣金收军,退出战场,城濮之战至此结束。城濮决战当中,晋军针对楚军部署及其主帅骄躁轻敌的特点,采取避强击弱,佯退诱敌,各个击圾的战法,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子玉不久即引咎自尽身亡。

要论城濮之战的功劳,实际上当时有人说的:“城濮之事,先轸之谋。”

超强的前期策划能力,完美的后期执行能力,旗帜、虎皮、树枝,反间、佯攻、诈败,先轸的战争艺术,在这一战中达到了顶峰,也给后来的孙武等万世兵家无限的启迪和动力。诸位别忘了,在先轸之前,可供借鉴的先验几乎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