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以什麼樣的理由削藩呢?面對削藩,吳三桂的做法是什麼?

作為大清的開國功臣,康熙皇帝想要削吳三桂等三藩的權力,如果理由不充分,那就是難以服眾,難以向天下之人交代。那麼,他是怎麼做的?以什麼樣的理由削藩呢?


康熙皇帝以什麼樣的理由削藩呢?面對削藩,吳三桂的做法是什麼?


第一,契機

正當康熙處心積慮謀劃解決三藩問題的時候,平南王尚可喜的一封奏摺,給了康熙一個機會。

1673年,即康熙12年,三月的一天,身處紫禁城的康熙,突然接到來自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的一封奏摺。

尚可喜上疏稱,自己因年事已高,請求迴歸遼東海城養老,並希望將王爵交給兒子尚之信承襲。


康熙皇帝以什麼樣的理由削藩呢?面對削藩,吳三桂的做法是什麼?


平南王為何此時突然提出退休呢?原來尚可喜已是年過七旬之人,考慮到自己年齡越來越大,為了能夠世襲領地,他想趁著自己健在的時候,把爵位傳給兒子,免得自己死後節外生枝,封地不保。

尚可喜的小算盤打得不錯,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這封奏摺不僅未能讓尚可喜如願以償,反而給康熙早有打算的撤藩之舉,提供了一個機會,也順帶坑了其他兩位藩王。

接到尚可喜的奏疏後,康熙立刻召集心腹大臣,開會討論此事,康熙對大臣們說,尚可喜主動要求撤藩,可謂天賜良機,那我就順坡下驢,既滿足他一個心願,又順手摘了他的帽子,豈不是兩全其美。尚可喜主動要求年老引退的奏摺,無疑正中康熙的下懷。


康熙皇帝以什麼樣的理由削藩呢?面對削藩,吳三桂的做法是什麼?


康熙在准奏的同時,給予高度評價,讚賞他知趣,能識大體。但對於尚可喜打算把王爵,傳給長子尚之信世襲的要求,則以“子無移襲之例”為由,斷然拒絕。

第二,吳三桂的做法

得知朝廷討論尚可喜撤藩意圖,吳應熊也迅速秘密派人馳往昆明,向吳三桂傳話,吳應熊建議父親,也效仿尚可喜的做法,主動上疏同意撤藩,然後再從中謀劃。


康熙皇帝以什麼樣的理由削藩呢?面對削藩,吳三桂的做法是什麼?


吳三桂一看尚可喜被撤,十分驚訝,他沒有想到,康熙會對一個六旬老人如此絕情,同時他強烈地意識到,如今朝廷批准尚可喜撤藩,實則也是在暗示他,要麼自己主動撤藩,要麼被朝廷下令撤藩。

此時的吳三桂一臉茫然,顧慮重重,“撤,實非本願,不撤,朝廷對自己的疑忌就會加深。”所以,吳三桂召來一幫親信商議。

思慮再三後,吳三桂覺得自己兵多將廣,自鎮守雲南以來,深受朝廷倚重,順治還把自己的妹妹和碩公主,許配給了他的兒子。


康熙皇帝以什麼樣的理由削藩呢?面對削藩,吳三桂的做法是什麼?


所以,吳三桂認為,康熙絕不會輕舉妄動,正是這種有恃無恐的心態,讓他決定聽從兒子的建議,主動提出撤藩的申請,以期欲擒故縱,化被動為主動。

公元1673年7月,京城之中酷熱難耐,然而壓在康熙心中的石頭,比酷熱更使他難受,他沒想到同意平南王尚可喜撤藩的聖旨,剛下數月,而平南王吳三桂與靖南王耿精忠,竟然一同上疏請求撤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