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老炮拍攝常派豫劇演唱現場的圖片總結

最近準備拍攝一個常香玉大師的百年誕辰的紀錄片,所以特別關注了一下豫劇。下功夫研讀了一些豫劇名人的傳記,瞭解一下豫劇的風格流派。恰巧12月31號常香玉基金會在一個商場舉辦了一場演出,常香玉基金會的朋友讓我去拍攝。我又拿起了塵封已久的相機和錄像機開始去拍攝。

攝影老炮拍攝常派豫劇演唱現場的圖片總結


因為有5年多沒有參加過這種現場題材的拍攝活動。我已經早就把自己的長焦鏡頭賣掉了。只好用手中的那隻24-70的鏡頭來湊合。錄像機就是手裡的一隻索尼VG30也是一隻湊合的鏡頭。

攝影老炮拍攝常派豫劇演唱現場的圖片總結


下面說說拍攝中遇到的問題,

1、距離雖然不遠,但是這隻標準變焦鏡頭的焦距還是偏短了,橫幅也只能填滿全身。近景和特寫是別指望了。也許有人會問,怎麼不買一個長焦,實在是因為拍攝此類活動太少,所以也沒有準備。

攝影老炮拍攝常派豫劇演唱現場的圖片總結


2、相機是一個老的5d2,對焦點有點少,所以拍攝戲曲有點顧此失彼。為了準確把握焦點,需要先對焦,然後構圖,然後再選擇合適機會。如果用個更高級點的相機,或者有眼睛追焦的相機或許就會好很多。

攝影老炮拍攝常派豫劇演唱現場的圖片總結


3、關鍵的時刻的快門決斷。也許有些人是會用高速連拍,用數量來取勝。而我在拍攝的時候不採用連拍。是因為第一擔心數據量太大,佔用電腦存儲。其次實在不想在後期瞪著眼睛在電腦上進行選片。儘管如此幾百張照片,還是讓我費了不少時間。

攝影老炮拍攝常派豫劇演唱現場的圖片總結


4、雖然是一臺2000萬像素的老機器,RAW格式的圖片數據量依然很大,4核的i7處理器,速度還是讓我有點覺得反應慢半拍。

攝影老炮拍攝常派豫劇演唱現場的圖片總結


5、派戲曲,需要注意的是身段,造型,還有口腔的形狀。畢竟唱戲的時候嘴是張得很大的,這種嘴張得很大的時候,是不適合表現的。還有一些唱腔的口型也不適應圖片表現。所以拍攝儘管非常注意,但是成功率非常低,可以用的圖片依然非常少。絕大部分的原因是嘴型不好看。

攝影老炮拍攝常派豫劇演唱現場的圖片總結


拍攝完畢後對我自己也有些感悟:

1、對豫劇還需要繼續瞭解,特別是對唱腔、對曲調還需要更多一些熟悉,這樣才能有提前預判,才能夠把嘴型表現出恰當的狀態。在拍出優美身段的時候,嘴型也恰到好處。

2、感到豫劇需要針對現代的技術,進行改進。比如伴奏的音樂,過於單薄,用現在的音樂和聲技術進行一些伴奏進行改革,或許能更加讓人喜歡。

3、豫劇是原發於鄉野的民間小調,在過去年代裡,沒有現代的電聲系統助力,往往使用洪腔大嗓的巨大的音量在空曠的原野中讓更多人聽見,聽清。而現在的電聲技術對這種洪腔大嗓的巨大的音量在室內已經不那麼合適了。整個拍攝過程中,這種巨大的音量讓我頭暈腦脹的難以承受。是否可以調整一下音量?

堅持傳統還是做出改進?這是一個問題!

攝影老炮拍攝常派豫劇演唱現場的圖片總結

演唱者都是常派的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