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題”成“大作”!日月潭涵碧樓建築師比照兩岸建築大不同

  有“藝文之都”美譽的臺中,產出很多“臺灣之光”,比如珍珠奶茶和汽車旅館。其建築設計也堪稱全臺指標。不只是像臺灣歌劇院、臺灣美術館等公共建築,一些酒店和住宅都是品質之選,不少大陸建築商和開發商赴臺交流時,都指定前往參訪、借鑑。

  臺中建築極富設計感,離不開在地建築師的助推。有“七期王子”之稱的臺灣知名建築師戴育澤,包辦了臺中“七期重劃期”一半的建案,是臺灣豪宅建築師指標。自1991年創立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以來,戴育澤從事建築設計將近30年的時間,一路走來不斷創新,從新古典豪宅大樓、多樣化別墅群到純白無淨的小學、隱居山林的僧苑,以空間連接自然、以造型化身藝術,建築類型多樣而全面。

以“小題”成“大作”!日月潭涵碧樓建築師比照兩岸建築大不同

臺灣知名建築師戴育澤

  近年來,戴育澤不只深耕島內,連北京的開發商也找上門尋求合作,在大陸留下代表作。日前,導報記者在臺中採訪戴育澤,他說,兩岸要攜手將寄寓中華傳統文化的建築美學帶出去,“越在地越國際。我們要思考的是,什麼是國外的設計師設計不出來的?華人的設計美學要怎麼走出去?這就要求我們回過頭來反思,中華文化在設計上的現代性和當代性是什麼?”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小題”也可成“大作”

  戴育澤的名字,最早進入公眾視野,是跟日月潭涵碧樓酒店聯繫在一起。他的事務所正是涵碧樓的臺灣設計團隊。涵碧樓獲得遠東建築獎肯定,這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戴育澤和他的團隊設計的一個個建築作品,收穫了一個又一個榮譽。2018年最新完成的“大毅老爺行旅”在2019年臺灣卓越建設獎中榮獲最佳規劃設計類卓越獎。


以“小題”成“大作”!日月潭涵碧樓建築師比照兩岸建築大不同

臺中大毅老爺行旅

“大毅老爺行旅”就是這些年戴育澤在建築上所追求的“小題大作”代表,項目小巧,但有新的思維和設計方法論在裡面,除了運用參數設計這一風格,還結合在地人文跟生活美學,“小題”也可以“大做”,更能成為“大作”。

戴育澤說,參數設計這種新的設計方法論,可用在或大或小的建築作品,大的如北京大興機場,小的則適合臺灣市場,“也許下次可以用《愛拼才會贏》這首閩南語歌曲進行呈現,小題大做,小題大作。”

除了對建築師的尊重,大陸還有大氣魄

所謂“小題”,是戴育澤的自謙。而事實上,他在北京也留有“大作”。這是他4年前在北京東城區完成的高檔寫字樓“橋苑藝舍”。說起當時的兩岸合作,戴育澤印象深刻,尤其對大陸的執行力讚不絕口。


以“小題”成“大作”!日月潭涵碧樓建築師比照兩岸建築大不同

北京橋苑藝舍

談起當時案子的設計理念,戴育澤言簡意賅,“就是創造美學上的和諧。”他把萬里長城、角樓等對中國傳統建築的印象轉化過來,即便是用西方的美學語彙,但是把東方的美學傳統和元素抽象化了。

臺灣建築師的設計理念受到大陸開發商的高度認可,而大陸承包商在後續施工階段的表現,則得到臺灣建築師的絕對肯定,“5年裡,我只去了7趟北京,但是做出來的品質,比我在臺灣每個禮拜都要開會的案子做得都要好。”

“完全不可思議,太棒了!施工水平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意外之外。”回憶當時看到完工時的場景,戴育澤記憶猶新,尤其建築轉角石頭厚重的感覺,用的都是一個就達兩噸重的石頭,當初覺得不太可能,但承包商說“我們有辦法”,他們把石頭挖掉,只留一個皮,是真的有辦法。

“這樣的東西,臺灣做不出來,因為沒有那個氣魄。”戴育澤表示,回臺之後,他多次跟臺灣建築從業人員說,“我們真的要加油,大陸除了有對建築師的尊重,還有那種大氣魄。”

大陸年輕建築師越來越走向國際化

  雖然這之後,戴育澤在大陸沒有新的建築作品,但他頻繁往來兩岸,指點兩岸建築新人,還到福州擔任海峽兩岸建築新人獎評審。因為在他看來,人才始終是未來建築發展的最大利基。

以“小題”成“大作”!日月潭涵碧樓建築師比照兩岸建築大不同

臺灣知名建築師戴育澤

談起對兩岸年輕建築師的印象,戴育澤有自己的觀察。他是臺灣成功大學建築系研究所畢業,在臺灣很多大學都教過書。

“我一直覺得,臺灣年輕孩子太安逸,爸爸媽媽保護得相當好。”戴育澤表示,海峽兩岸最大的差別是,臺灣孩子關心的議題比較小,在“細膩度”和“美”這一塊,臺灣學子比較好,大陸比較有“大企圖”,臺灣則關心“小東西”。

  他舉例指出,現在兩岸建築學子的設計作品,單從表現手法和處理方式來看,已經區別不出來了,大陸孩子的設計,越來越走向國際化。


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文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