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战歌》的教育方法,适合中国父母实践借鉴吗?

《虎妈战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是2011年的教育畅销书,讲述的是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她自己如何把2个女儿养成“常春藤精英”的家教经过及经验心得,蔡虎妈在书中传授了一种中式管教的养育观念——“切实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时刻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

《虎妈战歌》宣扬的中式管教观念,对西方崇尚开放、鼓励式的传统自由教育理念,形成了重大的观念冲击,也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中西教育利弊大讨论。只是在这里,笔者却想探讨一下:《虎妈战歌》的教育方法,适合中国父母实践借鉴吗?且看分析:

一、“虎妈教育”并非适合应试教育的“产物”

中美教育,尽管有诸多的不同,但是从体制来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两国教育应试遴选机制。笔者通读《虎妈战歌》一书,尽管作者一再强调中式教育的严厉,可是显然他们却是处于西式教育的大环境。其实,在中国应试教育的残酷竞争环境之下,“虎妈教育”看起来也是根本适应不了中考、高考,尤其是想让两个孩子上清华北大这种名校的话。美国教育并非是僵化的恶性的应试竞争机制,即使“虎妈”蔡美儿本人,在面对杨澜的采访时都表示:“不能想象中国孩子们每天从早上七八点一直学到五六点,回到家还有作业。”她说:“如果我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定会调整我的教育方式。

二、榜样为先——中国家长并非人人是“好虎妈”“好虎爸”

家长自己也要有高度自律的意识、优良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才能起好带头作用。虎妈本身就是一个女强人的角色,她本人是名校法学教授,拥有卓越的学业及职业成就,是属于美国社会1%顶尖精英的那部分群体。试问我们中国家长,有多少人会是孩子的好榜样?有些家长误会了《虎妈战歌》一书,他们直接照搬套用“虎妈经验”,对于孩子做了诸多强制性威慑性的学习任务、成长规划,但却忽视了虎妈蔡美儿最重要的经验——父母自身的“榜样效应”。

“虎妈教育”真实的一面是,家长自己有着良好的榜样说服力,身体力行生活、成长与学习的卓越品质,而并不是给孩子报很多课外班,或者布置更多的作业,让孩子承受高强度的学业压力。而是更多更多主动的关心、平等的对话,有意识的激发孩子的认知能力(比如给孩子多读书),多多训练孩子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比如带孩子多参加社区事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