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園詩歷代傳承譜系

山水田園詩,具體萌生年代已不可考,《詩經》中便有其雛形。該類型的詩歌,精者代有其人。經考證,文化界一致認為,東晉時期是山水田園詩歌經過漫長髮展後的初步成型期,而該時代著名詩人陶淵明先生是歷史上第一位產生了重要影響的田園詩人。因此,陶淵明是當之無愧的山水田園詩派第一代宗師。自陶淵明先生起,截至如今,該詩派的歷史傳承可清晰劃分為七代。具體如下:

第一代: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山水田園詩誕生後有歷史記載並形成影響力的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山水田園詩歷代傳承譜系

第二代:謝靈運

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東晉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

謝靈運出身陳郡謝氏,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 ),生於會稽始寧(今紹興市嵊州市三界鎮)。為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秘書郎謝瑍之子。東晉時世襲為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出任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秘書監、臨川內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年四十九。

謝靈運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工詩善文。其詩與顏延之齊名,並稱“顏謝”,系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山水詩人,他還兼通史學,擅書法,曾翻譯外來佛經,並奉詔撰《晉書》。明人輯有《謝康樂集》。


山水田園詩歷代傳承譜系


第三代:三人

1.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故後人把孟浩然與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山水田園詩歷代傳承譜系

2.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山水田園詩歷代傳承譜系

3.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山水田園詩歷代傳承譜系

第四代:韋應物

韋應物(737年—792年),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韋待價曾孫,出身京兆韋氏逍遙公房。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山水田園詩歷代傳承譜系

第五代:兩人

1.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

卒後加贈少師、崇國公,諡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山水田園詩歷代傳承譜系

2.楊萬里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被譽為一代詩宗。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楊萬里登進士第,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國子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太子侍讀、秘書監等職,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開禧二年(1206年),楊萬里病逝,年八十。獲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山水田園詩歷代傳承譜系

第六代:永嘉四靈

永嘉四靈,是指中國南宋中葉浙江永嘉(今浙江溫州)的四位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字靈淵)、趙師秀(號靈秀)、翁卷(字靈舒)。因他們同出永嘉學派葉適之門,其字或號中又都帶有“靈”字,故稱永嘉四靈。他們生活的年代,大約是1160—1220年。

他們詩體的特點是:繼承了山水詩人、田園詩人的傳統,滿足於嘯傲田園、寄情泉石的閒逸生活。在藝術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輕古體而重近體,尤重五律。甚至要求全詩字數不得超過40字。在較大程度上糾正了江西詩派詩人以學問為詩的習氣。

“永嘉四靈”之後,中國山水田園詩進入長達800年的沒落、斷代階段。


山水田園詩歷代傳承譜系

第七代:尹長磊

尹長磊(1976年—?),號靜虛散人、蟄龍。山東濰坊市臨朐縣人,著名詩人,詩壇傳奇人物。當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振興者和代表人物。8歲寫詩,數十年曆練。

成年後雲遊四海,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謀生之餘,尋奇山異水,闢陋室隱居。精通四書五經;精通《易經》及其衍生之堪輿、六爻、奇門遁甲等學問;佛道儒學,諸子百家無不涉獵。成名後,作品先後在各級別刊物發表,許多作品被畫壇大家張近生先生、道教領袖任法融先生等用於藝術創作,影響廣泛。先後主編《中國當代詩歌大辭典》、《當代華語詩歌精華》《中華詩詞集萃》《世界漢語文學大觀》等多部詩歌、文學類典籍,享譽四方。其作品空靈通透、恬淡自然;運筆發於內心,不著世俗痕跡。詩作在繼承古人的基礎上,自成一家,被業界評為“當代少數能夠比肩古人的古詩藝術家”之一。據考證,其著作《蟄龍吟》是南宋至今唯一一部系統的山水田園詩歌專著。

山水田園詩派作為唐代兩大詩歌流派之一,南宋以後沒落至今。為挖掘、搶救民族文化瑰寶,尹長磊於2018年在香港發起成立了“中華山水田園詩研究會”,以期重振山水田園詩歌這一重要文學形式,重振山水田園詩派。


山水田園詩歷代傳承譜系

以上七代宗師,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朝代,但是心有靈犀,艱辛繼承並發展了中華山水田園詩歌,各自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使山水田園詩派千年不絕,在歷史上一次次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展現出絢麗的光彩。

日記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