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最近,被一個新聞刷屏,電影《寄生蟲》成為奧斯卡最大贏家,歷史性地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等四項大獎,也是奧斯卡歷史上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

而在幾個月前,它同樣征服了戛納評委,拿到了韓國人的第一個金棕櫚。

它開始讓更多的觀眾拍案叫絕。

在韓國,觀影人數破千萬(約等於每5個韓國人有一個看過);在法國,越南,澳大利亞,均破韓片在當地最高票房紀錄。

《寄生蟲》足夠動人。原因之一,不外乎是它的題材——貧富差距,敢於直面現實。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這個故事,荒誕又諷刺

電影講述的是金基澤一家四口都是無業遊民,居住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室,每天過著抬頭就能看到醉漢在窗口邊撒尿、蹭晚只能蹲在馬桶邊、蟑螂滿地跑、白天不開燈就看不見的日子。

就在他們以為只能一直這樣下去的時候,一家人的生活因為一件事情發生了轉折——兒子基宇的中學同學敏赫請他幫忙給樸社長的女兒做英文家教。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於是他立即讓妹妹幫忙P了一場假學歷成功地應聘上了這個職位。


恰在此時,社長的兒子需要一個美術老師,基宇便將妹妹基婷包裝成藝術心理學專家推薦給了社長夫人,從而基婷也順利進入樸家,接下來兄妹倆又聯合將父親基澤帶入社長家取代前任司機一職。終於,三人又使用手段把樸家保姆趕走,取而代之的是兄妹倆的媽媽。

就這樣,一家四口,靠欺騙全部“寄生”在了樸家。甚至趁著社長一家出遊的時候,在豪宅肆意吃喝玩樂,直接把豪宅當作自己的家。

他們的生活,就像是一場荒誕的表演,既可笑又現實。

可即使換了一身衣服,重新貼上標籤,就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

看完電影只想說:好諷刺,富人和窮人似乎永遠是對立的。

影片中的關於富人與窮人的鮮明對比,導演也採用了諸多意象來表達,比如:

光線

富人住明亮的豪宅洋房,窮人住陰暗潮溼的地下室。

樸家豪宅有著大落地窗,從窗戶看向外面就是沐浴在陽光下的大草坪,整個屋子通透敞亮。而金基澤一家白天需要整日開著燈,否則會很黑暗,什麼都看不清。

基宇第一次站在樸家豪宅裡仰望天空,享受著陽光照耀的鏡頭,足以說明那一刻的陽光對他來說都是一種奢望。

02 樓梯

富人走上坡路,窮人走下坡路。

樸家豪宅地勢較高,門外路有一個大斜坡,走上去才能到達。洋房的臥室也設計在二樓,一樓只是客廳和廚房。而金基澤帶著兒女在雨中從樸家豪宅逃回自己家的那場戲,回家路上,下了高高的樓梯,穿越長長的隧道,一路從高到低,回到地下室。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就好像中間有一道水平線,生生的把富人與窮人分割開來。

03 味道

金基澤一家,長年住在潮溼陰晦的地下室,他們的衣物經常會散發著一股黴味。儘管使用各種方法,卻依舊洗不掉這股黴味。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一次樸社長悄悄對妻子說,金基澤身上有特別的味道,在車裡會隱隱散發,這種氣味是搭地鐵時候會聞到的,而妻子則說:我好久沒坐過地鐵了。

一句話,立顯差距。

04 下雨

一場暴雨,在富人看來,是“下雨讓空氣清新,城市乾淨”,而對窮人來說,卻可能是滅頂之災……

父子三人在那場雨夜回到家後發現,屋子被大雨沖刷,一片狼藉,基婷半個身體被淹沒在泥水裡,行走困難,還不時被馬桶裡射出來的水噴濺。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此刻窮人的艱難,盡顯無餘。

豆瓣上有網友評論到,特別希望影片最後能有一個突破點,窮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可是結局卻是:富人還是富人,窮人還是窮人。

這便迎合了社會心理學上的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這也許就是電影能夠深入人心的重要一點吧。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窮的不是錢,是為錢進取的心

《寄生蟲》裡一家人為什麼貧窮?歸結於四個詞:貪婪、懶惰、苟且、自私。

兒子基宇的英文水平能夠去當家教,為什麼不正正經經地做家教,反而是欺騙社長妻子讓妹妹假裝美術老師進入洋房;妹妹基婷的P圖能力可以幫助哥哥造假證書,為什麼不去找一個修圖師的工作;爸爸開車技術好,完全可以去應聘司機;媽媽煮得一手好飯,為什麼不能靠家政或者保姆等職位謀生?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因此,被貧窮困住的不是金錢,而是貪婪、懶惰的心態。

心理學上有一個貝勃定律:說的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的刺激對他(她)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

意思是每個人都有貪慾,想要得到的更多,可事實往往是,你得到得越多,幸福感就越少。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你越想要得到,就越不會滿足。

就像這四人如若不是想盡方法全部進入豪宅,而是停留在只基宇一人老老實實地做家教兼職,那麼後面的事情就都不會發生,基婷也不會死。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克勞德蘭納斯曾說過:貪婪者總是一貧如洗。

而打敗這家人的,遠不止這些。

影片開始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場景:全家人都沒有工作,只能靠折披薩盒子賺點小錢,摺紙盒並不是什麼難事,只要稍稍用心就能夠達標,可全家一起折還是廢掉了四分之一。

社長一家不在,四人在豪宅裡揮霍享受時,基婷媽媽甚至自私地說社長一家:“不是有錢卻很善良,而是有錢所以善良,如果我有錢,我也會變得善良。”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有錢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嗎?反而很多一夜暴富的人最後卻傾家蕩產的例子比比皆是。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窮人之所窮,不是因為階層的差距,而是輸給了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心態。

你可以窮,但不能失去追求生活的態度;

你可以窮,但你不能就此放棄自己。

只有做出改變,才有可能迎接嶄新的人生。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改變現實,從變“被動”為“主動”開始

亦舒曾在書中這樣寫道:

“窮是一種心態,你若一輩子堅持自己是窮人,擁有大量金錢也救不了你。”

《墨菲定律》一書中提到一個青蛙法則:一隻青蛙放在一個盛滿涼水的容器裡,然後慢慢地給容器加熱,控制在每兩天升溫一度的狀態。那麼,即使水溫到了90°C,雖然這時青蛙幾乎已經被煮熟了,它也不會主動從容器中跳出來。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這個法則告訴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類天生有一種惰性,不到迫不得已就不會去改變現狀的。那麼等危機真正到來時,就來不及了。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電影結局那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究竟為什麼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多數窮人就是這樣,忍受不了求富道路上的坎坷,到最後找到一個舒適圈便非常滿足,只要沒有大風大浪,便安安穩穩過下去。

他們一面喊著致富,一面又待在舒適圈裡,不肯出來,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最近的疫情已經導致第一批中小微企業倒閉,而與此同時有些企業卻絲毫不受影響,比如國產美妝第一品牌完美日記的線下門店無法營業,但是平時線下店設置的加粉員早已把客戶的微信加上,現在每天在社群裡賣貨,如火如荼,生意好得不得了。

很多人也在這個特殊時期發現新的商機,有的加入口罩生產線,有的直播賣貨,有的做微商……但另一些人卻在家整日K歌玩牌打遊戲。

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高下立判。

就像網上有一種說法:被動的人總是在等待,而主動的人早已贏得全世界。

這個時代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而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態,不沉溺於安逸,不滿足於高枕無憂的日子。

《秦時明月》裡有一句話:“很多人都是被時代改變的,只有極少數的人是可以改變時代的。”

獲四座奧斯卡《寄生蟲》:窮人“窮”的真相是什麼?


時代想改變誰,從來都不帶商量。

被時代拋棄的人,很可能就一輩子像《寄生蟲》這部電影裡面的金家四人一樣,沉淪在階層的最底端。

很殘酷,也很真實。

像電影中的一家人,靠假證書、假標籤、假名片上位,最終便落得這樣一個慘淡的結局。

假的終歸是假的,它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唯有認清現實,接受現實,並默默改變現實,才是正解。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