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廣東廣西講白話的漢人,為什麼把父母稱呼為阿叔阿嬸呢?

SGETO


座標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也是這樣的稱呼,不過留意一下,這種稱呼的父母都是30,40後居多,解放後的50後基本上都教兒女叫爸媽了,什麼原因呢?其實就是解放前都是叫爹,孃的,解放後新社會新作風,破除迷信,必須改掉舊社會的稱呼,國家禁止用舊的稱呼,倡導稱呼和國際接軌,但老一輩一下子又接受不了這個來自西方的新稱呼,所以過度時期不叫爹孃也不叫爸媽,就叫叔嬸了,被叫叔嬸的大多數是30,40後,解放後的50後很少稱叔嬸的,多數叫爸媽了!本人70後,爸媽是50後,一直叫爸媽!和我年紀相仿的人都叫爸媽,伯父他們是40後,堂兄弟他們都叫叔嬸,其實1949年就是分界線,比如我村,40後的父母60後的兒女全叫啊叔啊嬸,50年後的父母,70後的兒女都叫阿爸阿媽!總結,叫叔嬸只是由爹孃到爸媽的一個過度!


反對火車半夜鳴笛擾民


我是廣西南寧人,我們兄妹管父母叫三叔、三嬸,村裡也只有少數家庭是這麼叫,大部分都是正常稱阿爸阿媽。

小時候不懂事,小學二年級時在課堂上調皮搗蛋,老師警告:"要告訴阿爸阿媽",我還得意地笑道:"我沒有阿爸阿媽",害得老師以為我是孤兒,好一陣同情!後來老師家訪,我阿婆(即奶奶)才跟老師說明原委:因阿爸命薄,命裡無兒孫之福,故子女只能按其輩份稱為"三叔",阿媽也只好順著被稱為"三嬸",以避陰司稽核。

可惜即便如此,父親仍在我9歲那年就因工傷去世了,留下我一輩子的缺憾。

再後來娶了我老婆,她們家是賀州地區的,與廣東交界,也講土白話,發現她們管老爸老媽叫"六哥六嫂",原來這個風俗在兩廣普遍存在!


霜痕無語


我也是廣西講白話的,六零後,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我們村不僅有人把父母叫阿叔阿嬸,還有人稱父母阿哥阿嫂,好像稱父母哥嫂的多一點。因為以前父輩們兄弟很多,又是按同一個爺爺(白話叫阿公)排的,村裡有的人是大家族,以前人丁興旺,排到十幾或二十幾。比如有一個比我父親小的,我叫他十七叔 。有一個不是姓胡的我們稱他二十六哥。白話不說二十六,說ya牙六哥。他們家的孩子就叫他阿哥,奇怪嗎?

小時候我曾問過村裡的老人,為什麼把自己的爸爸媽媽叫哥嫂。有人告訴我,以前的人命苦,就讓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父母叫阿哥阿嫂或他們排第幾的,就叫幾哥幾嫂。

以前有的人很愛算命,有點小毛病經算命先生一算,就會說,孩子的命缺金啊土啊或水等,就要讓他們去認契爺或契娘,也有的去拜樹或石頭的。我最佩服村裡有一個婦女,她的丈夫排第六,她家的孩子叫她六嬸,當她帶自己的孩子去算命時,算命先生讓她的孩子去認契爺契娘,她是不讓孩子去認的,她買點帶子,用紅紙染染紅,讓孩子們用染紅的帶子做褲帶,系在腰上,說:“我就是你們的契娘,你們的老豆(指孩子的父親)就是你們的契爺”,她之所以不讓孩子們去認契爺契娘,是因為以前窮,認人家頭年還要用布票買布,拿雞或豬肉等做禮物,去拜年。以後年年去人家那拜年。都需要禮物,看來她是挺明智的。如果都讓孩子去認契爺契娘,一家多幾個親戚,人家那有什麼紅白喜事或孩子滿月都要去,那樣會多許多開銷。她除了掙工分,也挺會照顧和管自己的孩子,再讓家裡的大孩子帶弟弟妹妹。她陸續生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一共七個孩子。孩子們都健康成長,有了後代。

後來,隨著時代的改變。有許多孩子不再把自己的父母叫阿哥阿嫂或阿叔阿嬸了。


胡蘭英


我是廣西桂林的,80後,我小時候叫我父親也是叫叔叔,鄰居和我同年的男的,也是叫他父親叫叔叔。我認為是這樣的,我小時候算命的說我和我父親命格犯衝,合不來,如果正常控爸爸叫對父子不好。所以我和弟弟都是叫爸爸為叔叔,十多年前才改叫爸爸的。我爸的性格和脾氣不好,確實合不來


劍商54833248


其實在兩廣一帶稱父母為阿哥阿嫂的是對中原地區漢文化的傳承。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裡面就有提到過早在唐朝的時候,漢人就稱呼自己的父母為哥嫂的。按父親在同輩兄弟的排位,排大的就叫父親為大哥,母親為大嫂,依次類推。我們的父輩也是一樣。比如我的父親排六,我們八個兄弟姐妹都叫他六哥,叫母親為六嫂。到了我們這一代,已經很少有人這樣稱呼了,都是叫爸爸媽媽的多。


兩面三刀的美國佬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們這裡70後以前還有很多父親叫爹母親叫奶(阿爹啊奶),那些叫哥嫂,表叔表嬸,阿叔阿嬸的大多是命相沖不能直呼爹媽(或者其中一個不能直接稱呼爸媽)如果幾兄妹老大是這樣的話後面的弟妹也會習慣性的跟著叫。我老婆幾兄妹叫父親:啊叔,母親:媽媽。座標:廣西靈山


一個Y先生


我也是叫老豆阿叔,老母阿寶的,因為小時候怕養不大。我那裡小孩子出生要算命看五行缺什麼,然後找五行相生的人上契,男孩要契媽,女孩契爺,上契後毎年要從契爺契媽的米缸裡拿一把米回家放到自家的米缸,這叫快大米。如果契爺契媽去世,契子女們一樣要戴孝的!這個現象現在還盛行。


80後獻姐


叔嬸,那是水上人家對父母的稱謂,是祖輩傳下來的,我們就沿襲下來。小時候我問過父親(那個年齡算是有點文化的),解放前(即常說的舊社會),那時候生育率很高,但是平民百姓都不富裕,貧窮潦倒,小孩長成率不高,能成人的孩子以後娶妻生子,孩子需要先人的護佑,那就象徵性過繼給故去先兄,所以就叫父母為叔嬸。我所知道,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水上人家這樣的稱謂比較普遍。


陳燦偉60344109


這是一段傷心的回憶,我小時候不理解,也不願意相信執意不肯改口,不久母親因此得了重大疾病,結果年幼時失去了愛我的母親。後來懂算命的都說我是老來得子,命太硬了又太貴氣了,貴人又特別多,寒門貴子,你母親家裡世代農耕又福薄如何承受得住。父親命實在太苦了,所以命硬,他始終都把你當門客所以沒有事。但是我依舊不信算命的,認為這是無中生有虛無縹緲的事情,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當我瞭解了量子糾纏學和吸引力定律還有五行等於五臟五腑之後,之後發現原來中國的古科技真的是有科學依據的。我當初如果肯改口就沒事了[流淚]每當想起此事,我都痛哭不已。為什麼我當初那麼的無知無畏。當初那麼地天真。我好後悔啊。這輩子的遺憾就是這件事了。


IQ一對一Laymen


我老家貴港,這些稱呼確實有像大家說的迷信方面,我爸他們兄弟姐妹叫我奶奶,就叫阿姐。我大哥的孩子叫我大哥,也跟我們一樣叫阿哥,叫我大嫂阿嫂。我二哥的孩子叫我二哥就叫大叔,叫我二嫂為大嬸,我最小為細叔。因為我大哥先結婚有孩子,我二哥的孩子稱呼自己的父母就按我大哥孩子叫我二哥二嫂的稱呼。我二伯比大伯先有孩子,我大伯先當伯伯再當爸爸,所以我大伯的孩子,都叫我大伯阿伯,叫我大伯母阿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