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这一幕刺痛无数人:这代年轻人真的“垮掉”了吗?

生活究竟有多难?

之前看到的一篇新闻刷屏了朋友圈,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江苏如皋的一名女子,丈夫突然得了重病,为了给丈夫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

钱虽然花了,可惜丈夫还是走了,家里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

女子实在是没有赚钱的路径,但是她又不想做一个欠钱不还的老赖。

为了还债,女子跑到工地去扛钢管。


朋友圈这一幕刺痛无数人:这代年轻人真的“垮掉”了吗?

这一扛,就是整整五年,风里来雨里去,她从来不退缩。

在法院的见证下,赚到了十块钱,她就还10块钱,赚到了100,就还100。


朋友圈这一幕刺痛无数人:这代年轻人真的“垮掉”了吗?

当工作人员看到她掏出来的硬币有五毛和一块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最终,她把所有欠债都一分一分还清了。

还清的那一天,女子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情绪,伏在桌子上崩溃大哭。


朋友圈这一幕刺痛无数人:这代年轻人真的“垮掉”了吗?

那一声“老公,你的欠债我终于还清了”,让债主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法官点评说:苦苦撑了五年的她,是所有失信被执行人的榜样。


朋友圈这一幕刺痛无数人:这代年轻人真的“垮掉”了吗?


朋友圈这一幕刺痛无数人:这代年轻人真的“垮掉”了吗?

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没有容易二字,即使她丈夫去世,但是她仍然要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替丈夫扛下那巨额的债务。

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说,5年了,不敢回家,一想到这些事情就想哭。曾经想过死,可是我要是死了,我还有个孩子,孩子怎么办?

于是,她咬着牙,一直苦撑,一直坚持到最后。

海明威说:“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这个世界对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都是美好的,有的人出入高档场所,用着上万的化妆品,有的人在工地扛钢管,因为孩子,不敢死去。

电影《活着》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我们小时候总盼望着长大,以为变成大人后可以潇洒地仗剑走天涯,可是长大后却发现,成年人的世界满是心酸。

就像这个男子,身上仅剩18元,不足以买票坐车回家,于是步行了两天两夜。


朋友圈这一幕刺痛无数人:这代年轻人真的“垮掉”了吗?

就像这个工作人员,炎热的夏天,带着厚重的头套,一点一点倒下去。


朋友圈这一幕刺痛无数人:这代年轻人真的“垮掉”了吗?

就像这个快递小哥,扛着硕大的电器,在呼啸的狂风和淅淅沥沥的雨中,一点一点慢慢移动。


朋友圈这一幕刺痛无数人:这代年轻人真的“垮掉”了吗?

人生不是电影,人生比电影苦太多了。

如果说身体上的劳累是可以克服的,可对他们而言,孤独和压力却是深入骨髓的。

他们背负着很多东西,外人根本看不到。

在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到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最高赞的回答是这样的:

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根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在微信上有一亿人设置三天可见,朋友圈是年轻人最后那一道情绪宣泄的窗口,一旦关闭,很多事情只能默默沉入心底。

成年人的崩溃,是需要讲究时间,分场合的,因为他们早就是中流砥柱,一个家庭的依靠,他不想因为自己的情绪而给家人带来不安全感。

正如张爱玲所说:“他们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有人说这一届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他们佛系、不努力、只知道混吃等死,可是我要说,不是这样的。

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无所谓的年轻人,背地里其实无所畏惧。

他们的心底一直都充满着热血与干劲,他们竭尽全力去对抗现实,努力地扮演好一个孝顺的子女,一个奋进的员工,他们正在以一腔孤勇和这个成年人的世界做着一场不甘示弱的较量。

这就是他们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一个从湖南娄底乡村跑到纽约谷歌办公室的女孩孙玲,在朋友圈火了。

在孙玲的故乡,能够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再加上高中的孩子,少之又少。因为上一辈人对孩子读书这件事,态度几乎可以说是嗤之以鼻。


朋友圈这一幕刺痛无数人:这代年轻人真的“垮掉”了吗?

“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不如早点回家帮忙干农活!”

但倔强的孙玲不这么想,她知道自己想要过的,绝对不是在农田里面朝土地背朝阳的生活,她向往的,是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她用在工厂流水线工作攒下来的一万块钱,报了电脑编程培训班。

由于没有自己的电脑,她只能在校内练习,所以孙玲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

而课余时间,她就去肯德基和川菜馆打零工,填补自己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

一年后,她得到了一纸结业证书,和一份月薪4000的offer。

家人肯定了她的努力,债务也在慢慢还清,一切似乎都变得安稳下来。


朋友圈这一幕刺痛无数人:这代年轻人真的“垮掉”了吗?

但孙玲知道,一切都还不够。只有高中文凭,英语能力几乎是新手水平的自己,在行业内毫无竞争力。

于是,她报了英语培训班,同时靠自学远程教育课程拿到了大专学历,又用一年半的时间拿下了深圳大学的专升本课程。

而这样一个学霸,却并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虫,除了课业上的学习,她也热爱接触全新的事物。


她会与好友一起打飞盘比赛,会去参加马拉松,她来自乡村的自卑心理也因为这些运动而慢慢消除。

随着文凭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她的工资也一涨再涨,所有人都认为,她这下该满足了。

可是孙玲没有。

她选择了美国爱荷华周一家公司的带薪实习招聘,顺利通过雅思考试,飞越太平洋,来到地球的另一端,重新成为一名学生。

在这里,她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并最终通过层层面试,走进了谷歌在纽约曼哈顿的大门,年薪十万美元。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梦想。


朋友圈这一幕刺痛无数人:这代年轻人真的“垮掉”了吗?

直到如今,她依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仍在自学托福考试和计算机算法课程。回想起初一时差点辍学的经历,孙玲感觉一切恍若一场梦。

孙玲成功的秘诀,正是不断学习的结果。即便是最山穷水尽的时候,她也硬生生的挤出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以提升自己。

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理想与野心哀叹能力不足时,却早有人先行一步,踏上了漫长征途,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积蓄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所向披靡。

如果你不腾出手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你将来就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应对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学习,不断向前奔跑?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赢,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会亮。

我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往前奔跑,然后你会发现,跑着跑着,天就亮了。

当我们努力在外为自己的梦想和野心打拼的时候,家人永远是在我们背后最坚固的精神支撑。

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耐心,需要时间,在这段最痛苦、最难熬的日子里,我们会孤独,会无助。

在面对家人关切的询问时,我们也习惯了去撒一个报喜不报忧,不让家人担心的谎言。

在为梦想蛰伏的日子里,一定有无数个这样的故事正在上演着。

这些年来,你又有哪些像电影中那样,不愿意告诉家人的“秘密”?

或者你又有什么样的,令人叹服的追梦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