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244):想要武則天幫忙,辦法只有一個——背叛皇上

第二篇 盛世歡筵:權杖的遊戲(36)


李義府兩次貶官,兩次都轉危為安,他的辦法就一個——搞政治投機。不同之處在於:第一次比較明顯,第二次比較隱蔽。

第一次是長孫無忌要整他。眼看要倒黴,他趕緊上個‘廢王立武’的奏摺,表示該立武則天為皇后,李治一看大喜,當即把他留下。其實皇上的心思大家都懂,為什麼其他人不講只有他講?不願得罪元老派是一個原因,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士大夫的節氣。

王皇后無罪,且是太宗皇帝為李治所娶,你上這報告,一來逾越做臣子的身份,二來有違道德公論。一箇中書舍人、地望清要的御前秘書,幹出這種事,從前那些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不敢妄為些子事,只因曾讀數行書。’太宗當年的恩遇、讀書人自許的氣節,自此蕩然無存。

時勢所迫、亦是本性所驅,李義府邁出這不堪的第一步。邁出這一步,他就不可能再回頭,註定揹負歷史罵名(果然他就上了《奸臣傳》)。一個人既已無法博取身後之名,便只有爭取現世的顯赫。東晉權臣恆溫嘗撫枕嘆曰:‘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

’有同樣想法的人,絕不在少數。人性中勢利的觀念,常常壓倒道德的觀念,這就是性惡論的現實基礎。

對彼時的李義府來說,時議公論不重要、忠君愛國也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權位。

沒想到辛苦半天,竟然被皇上貶出京城、落得個元老派同樣的下場,你說這時的李義府,心裡會怎麼想?

肯定是滿腹牢騷。

狡兔死、走狗烹,用完就不要我了,過河拆橋了、卸磨殺驢了,類似話一定在心裡罵了個遍。

但光罵也沒用,罵完還得想點實際的辦法,上次是皇上救了他,這次還能找誰?

唯一的救命稻草,大概只有武則天了。

不知道李義府怎麼找的武則天,也不知道二人有過什麼樣的交談,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李義府向武則天表了態——從今往後,我鐵了心跟皇后走。

另外我猜測,李義府還講了點對李治大不敬的話。

一個受貶斥的幹部,官場口碑又差,基本上已經失掉利用的價值,憑什麼聽幾句表態的話,領導就幫你?你當武則天是辦慈善的嗎?

政治交易,終歸也是一種交易,李義府要得到武則天的支持,必須拿出點實實在在的東西。

他手裡的籌碼只有一個——對皇上的背叛。

打個比方,一個單位兩個領導,誰都想說了算,這時底下人就有了投機取巧的可能。李義府想站隊武則天,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表態不站隊李治。

這是一步險棋。

皇上皇后是兩口子,在他們中間搞投機,風險極大,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了犧牲品。而且這時李治身體還沒出問題,武則天也還沒正式參與朝政,頂多吹吹枕邊風。面對李義府遞上的投名狀,她有可能接,也有可能不接。

李義府不一樣,他邁出這一步,就把生死交到了武則天手裡——往大了說對皇上不忠,往小了說也是挑撥皇上夫妻感情,哪條都是死罪。史稱李義府‘才思精密’,我看並不全面。有想法還要敢行動,他摸準武則天的心思,一舉賭上全部身家性命,‘敢想敢幹’才是他的最大特色。

這一次,李義府又賭對了。

大唐往事(244):想要武則天幫忙,辦法只有一個——背叛皇上

劍南道-普州

顯慶三年(658年)十一月,李義府貶作普州刺史(四川安嶽)。年底,幹部部長(吏部尚書)唐臨派了一名紀檢幹部叫張倫的,到四川那一片做巡視組組長(劍南道巡察使)。張倫和李義府有舊怨,這個安排對李義府相當不利。

《資治通鑑》雲:‘是時義府雖在外,皇后常保護之,以臨為挾私選授。(顯慶)四年二月,免臨官。

司馬光或其他什麼人,不知在哪兒看到點材料,說武則天始終暗中保護著李義府,唐臨不但沒搞倒李義府,反而被指責在幹部任免上做手腳,遭到免職處分。又過半年,李義府被召回中央重做宰相,而且唐臨騰出的肥差也交給了他。李義府的冒險行動,至此大獲成功。

最後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司馬光他們搞錯了?保護李義府的不是武則天而是李治,前面的貶官,只為了敲打敲打李義府?

可能性極小。皇上用人,主要看價值。李義府被召回前,長孫無忌剛剛被殺,元老派餘黨,已遭到最後的清算。前面需要李義府的時候都沒留情面,這時更沒有必要把他撈回來。何況他群眾口碑那麼差。最大可能,是武則天趁李治奪權成功、心情大好,替李義府美言了一番——此人當初有功,這次皇上給了他一個教訓,不如再拉回來用用。挽救李義府的同時,也在宰相班子裡,為自己埋下一個眼線。


本篇修訂版,可關注微信公眾號‘ 一分鐘神思漫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