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兴起的屯田制度,到底是什么,曹魏推崇,后世却不再沿用

战国时期著名儒家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孟子在其“仁政”、“民本”的思想中,主张,要保护百姓的土地,让农民不违农时、轻徭薄赋,可以有效的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统治者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保障民生有望,汉代兴起的屯田制,就是这样一种制度。

汉朝时期兴起的屯田制度,到底是什么,曹魏推崇,后世却不再沿用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人家可以无饥矣。

屯田制起源于秦国商鞅提出的“耕战”制度,汉代政府为了获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在边疆垦种荒地来保证军队粮草供应,然而汉朝时期主要是军屯,之后曹操的谋士枣祗、韩浩建议,发展出了民屯。

汉朝时期,由于西域远离中原,把关中的粮食,转运到西域非常困难,茫茫几千里的路程,不但需要大量的民夫,还需要大量的补给,以至于转运途中需要的粮草,远远的超过了到达的粮草。因此西域驻军的粮草问题,成个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

汉朝时期兴起的屯田制度,到底是什么,曹魏推崇,后世却不再沿用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武帝通西域,复轮台、渠犁,亦置营田校尉领护,然田卒止数百人。

汉武帝年间,为了解决粮草转运的实际困难,当时著名大将,“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的赵充国献上了“军屯”之策,主张汉军在西域的军队开展耕种,以求达到戍边与自足兼顾的效果。

“军屯”于汉代戍边部队中广泛应用


汉朝时期兴起的屯田制度,到底是什么,曹魏推崇,后世却不再沿用

赵充国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让守卫边疆的部队都推行军屯,给朝廷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马援以三辅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许之。

明帝永平十六年,北伐匈奴,取伊吾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

经过发展,到东汉时,屯田制已经成了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内地也开始实施屯田,规定,所有部队,除了日常训练外还要耕种一定数量的土地,定期向朝廷缴纳一定的粮食,达到减轻百姓赋税徭役压力,达到戍边与安民并举的效果。

东汉时,明确规定每个汉军耕种20亩——30亩的土地,朝廷给屯田的士兵同意调拨耕牛、农具、种子,士兵只负责耕种,粮食收获后,统一交到国家粮仓,中央再给这些士兵相关奖励。规定每月给士兵2石粮食作为口粮,每年发600钱的赏赐。

汉朝时期兴起的屯田制度,到底是什么,曹魏推崇,后世却不再沿用

无论粮食出产多少都一概平等的对待,使得西域军屯与内地军屯可以同步推行。西域等土地匮乏的地方,就近补给粮食,既减少长途运粮的不必要损耗,也达到了体恤百姓的目的。

曹魏时期的屯田

由于东汉末年的诸侯纷争,导致人口大减,对原有的生产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大量的土地荒芜、废弃。针对当时的境况,韩浩建议曹操在“军屯”的基础之上加上“民屯”,将“民屯”同“军屯”一起进行推广,召集大量来自南方、中原的流民发给他们种、农具等到北方耕种土地,这种制度在初期保障了北方民众的生存,使得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由于军需不断扩大,使得百姓与官府的分成,从最开始的五五分成,发展到后期的二八分成,百姓可谓苦不堪言,渐渐的百姓不愿意在耕种百姓不愿耕种屯田;另一方面,豪强不断兼并屯田土地,屯田制濒临瓦解。

汉朝时期兴起的屯田制度,到底是什么,曹魏推崇,后世却不再沿用

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雄,克平天下。

魏国魏元帝曹奂时期,司马炎下令罢黜屯田官,屯田制走向没落,主要是因为,经过多年经营,北方基本无战事,具有应急性质屯田制度已经体现不了其核心价值,另外由于当时政策的影响,导致屯田制僵化后,百姓承担赋税,再而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再加上战争逐渐减少,士兵需求量大大减少,民屯和军屯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