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關於河北蝗蟲災害的真實故事:咬破嬰兒耳朵,兩天吃光所有收成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河北在民國時期遭遇蝗蟲災害的故事。


民國時關於河北蝗蟲災害的真實故事:咬破嬰兒耳朵,兩天吃光所有收成


旱澇和蝗蟲災害,這幾乎是民國時期困擾河北民生的三大災害。河北氣候相對乾燥,乾溼季分明加上境內大部分地區冬季溫度在零下十五度以上,利於蝗蟲繁殖,所以在民國時期,河北所遭遇的蝗蟲災害就尤其嚴重。


經過當時的資料記錄還原,我們能從中窺見當時河北蝗災的真實情景。


民國時關於河北蝗蟲災害的真實故事:咬破嬰兒耳朵,兩天吃光所有收成


從1912到1949的38年時間,河北發生蝗災31次,有蝗災記錄的縣份多達109個,可以說河北全省幾乎沒有沒遭遇過蝗災的縣。而幾乎1.2年即發生一次蝗災的概率也高於古代。


根據記錄,在河北省遭遇蝗災最嚴重的1933年,當時受災縣達到了85個,受災耕地面積達到了245萬畝,根據粗略統計,直接晉級損失就有125萬大洋。


民國時關於河北蝗蟲災害的真實故事:咬破嬰兒耳朵,兩天吃光所有收成


在一些河北縣區的地方誌中,更是不乏對蝗災情景的記錄。比如三十年代的文安、霸縣遭遇蝗災,蝗蟲在兩天之內把農民辛苦勞作而得的農作物幾乎全部吃光。在1929年春夏之交發生的蝗災更是誇張,當時的蝗蟲遮天蔽日,蝗蟲群所到之處,半天之內所有的農作物、樹葉都被啃光,幾乎成了光桿。


而在1943年,今天黃驊一帶的蝗災,蝗蟲把農作物吃光後竟然把農戶家的窗戶紙也吃光。蝗蟲竟然將嬰兒的耳朵咬的鮮血淋漓。


民國時關於河北蝗蟲災害的真實故事:咬破嬰兒耳朵,兩天吃光所有收成


當時的河北境內,除了冀北的高原和冀西的少數縣區沒有被蝗蟲侵襲過外,其他縣都曾遭遇蝗災荼毒。整個民國時期,河北縣份的蝗災發生率高達90%左右。


而一些比較“倒黴”的縣更是經常發生蝗災,根據粗略統計,當時發生蝗災次數最多的縣是霸縣,多達9次,大名、寧晉也有6次。


民國時關於河北蝗蟲災害的真實故事:咬破嬰兒耳朵,兩天吃光所有收成


寧晉縣甚至在1914-1916連續三年發生蝗災,而霸縣的蝗災發生情況就更誇張,1914-1923年期間,霸縣曾有7年都發生過蝗災。


春夏大旱,蝗蟲鋪天蓋地,到了秋天因為下雨又有洪澇災害:這是當時河北一些縣災害的真實寫照。


除了諸多天災,地處京畿的河北還總是成為軍閥混戰的主戰場。每逢大戰,軍閥們拉壯丁、強徵民夫,這些都讓老百姓們苦不堪言。當時的糧食產量本來就很低,頻年出現的災害讓河北百姓過的很艱難。


民國時關於河北蝗蟲災害的真實故事:咬破嬰兒耳朵,兩天吃光所有收成

影視劇中因災逃荒的人群


這一狀況直到新中國建立後,經過科學的防治和人為的干預,才讓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逐漸減少,而昔日令人談之色變的蝗災也逐漸成為了歷史。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佈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