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死如事生,看家護院的守犬,漢代左臥姿紅釉陶狗

事死如事生,看家護院的守犬,漢代左臥姿紅釉陶狗

左臥姿紅釉陶狗,陶器,漢代文物,高43.6釐米,長50釐米,河南省南陽出土,現藏河南博物院。

河南南陽漢墓出土的這件左臥姿紅釉陶狗,泥質紅陶,由模製和捏塑而成,形體較大,空心。狗左顧,頭上仰,兩耳呈葉形,向上直立,鬃毛倒立,鼓目遠視,長嘴前伸,張口露齒。粗頸,短尾,伏臥,前肢直伸,後肢屈於腹側,尾尖上卷。通身施紅釉。狗善守禦,助人抵禦兇災,將陶狗置於墓中有鎮墓、辟邪之意,以求御蠱攘邪、謝過求福、保護墓主人安享地下太平。同時,在漢代“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人們相信死者會在陰間繼續生存,因而隨葬品均仿世間,衣食住行一應俱全,陶狗是其中較為常見的動物類隨葬明器,它從側面反映了墓主生前的生活狀況和財富佔有情況。

事死如事生,看家護院的守犬,漢代左臥姿紅釉陶狗

左臥姿紅釉陶狗塑造的是一個看家護院的守犬形象。工匠抓住狗機警的瞬間特徵,加以誇張,通過古拙的線條輪廓,豐富的面部表情,真實的動態表現,恰到好處的再現其神韻,突出體現了漢代陶塑藝術寫實而不繁縟,誇張卻極為傳神的特點。從陶狗的頭部塑造來看,頭的扭轉角度較大,近90度,表現了狗發現動靜後的反應迅猛、敏捷;陶狗兩耳豎立,耳下鬃毛倒立,給人以高度警惕,專注傾聽動靜之感;狗的雙目滾圓鼓出,翹首遠望,似乎目標尚在遠處,已然警覺,隨時準備吠叫報信;陶狗的頸部是整體造型中最為誇張的部位,其長度大大長於脖子與軀幹的正常比例,粗壯高挺,筋肉緊張有力,真切的體現了狗猛然伸長脖頸,密切追蹤動向的神情;其長嘴張開,似乎準備吠叫,又似乎因為頭部的上仰和頸部的突然發力,導致下顎肌腱緊張所致。細看陶狗的四肢和尾部塑造並非舒展放鬆,而是趾部彎曲撐起,尾尖上翹,似乎有力貫於其中,可隨時起身,撲向目標。

古代匠人們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高超的技藝準確捕捉狗的眼神、姿態和動作,將鮮活、生動的瞬間定格,使觀者從靜止的陶狗身上看到了狗的動態表現,而這動勢中顯現的神韻和氣勢則給人以真實的感受和感知生命的樂趣。


原稿:劉芳

審核:荊書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