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分《一个人的朝圣》|失独老人用87天完成的自我唤醒

图/网络

《一个人的朝圣》有人说这是本有关信仰、有关救赎的小说,甚至看书名,有种心灵鸡汤的感觉。

可我看到的却是一对普通夫妻变成失独老人的心路历程,他们从歇斯底里的相互指责到沉默关闭心门的凑合过日子,他们把藏在生活中点滴的小忽视最终演变成相互埋怨的导火线。

豆瓣8.1分《一个人的朝圣》|失独老人用87天完成的自我唤醒

他们从相识相爱到结婚,曾经有太多美好的故事,就像每对热恋的情侣,恋爱中任何小细节都可能让陷入恋爱的男女兴奋一整天,那是爱的感染。

可当他们被孩子、工作、生活不停鞭打前进时,他们慢慢把自己给忘了,忘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完全被逼着做不是自己的自己,根本停不下脚步看身边的美好,对生活的热爱失去了兴趣,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

他们之间的生活失去了心灵的交流,曾经有过的山盟海誓,曾经因失去父母而更加相互的依靠对方,最后都被他们亲手掩埋,连接他们的只剩唯一的儿子。

可在小说还未将二十年前的谜底打开时,老夫妻的生活如同大部分老夫妻一样,小说的情节给了我们一个假象,似乎儿子只是离开父母身边在外打拼,父母退休留守家中成为空巢老人,偶尔儿子会打电话回来跟母亲说说话。

所以,即便老夫妻感情淡了,但总有儿子这根纽带帮他们维系。 直到有一天一封突然的来信和一个临时的决定才慢慢把这一切的幻镜打破,呈现出原有的事实。


一、一封来自遥远记忆的粉色信件

小说从开头就把哈罗德和莫琳这对老夫妻的日常摆在了读者面前,有句没一句的对话,像是在说,又像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各自说着各自的,尽管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又看不到对方的存在。

两人之间培育了二十年的沉默与距离已经太深太远,连老生常谈都感觉空洞,直刺人心。

这又何止是一对老夫妻的生活?中年夫妻,甚至是年轻夫妻,过了最开始的那一两年新鲜期,从陌生变得熟悉,再从熟悉变成厌烦导致冷漠。

沉默的表面,对对方的不在意,可内心依然会有无法控制的在意,矛盾一直都存在人的心里,哈罗德和莫琳这对老夫妻就是如此。

哈罗德仔细地打量起这个神秘的信封。不是浴室套装常用的那种粉色,也不是配套毛巾和马桶垫圈的粉色,它们常常过于明艳,让哈罗德有种浑身不自在的感觉。这个信封的粉色娇嫩而柔软,就像土耳其软糖一样。


豆瓣8.1分《一个人的朝圣》|失独老人用87天完成的自我唤醒

一封突如其来的粉色信件,作者把这封信的信封描写的非常详细,因为它太特别了,“粉色”代表着少女,代表着美好,代表着甜蜜,跟已进入暮年的哈罗德很不搭,似乎暗示着某些尘封的回忆正等待被开启。

这封信出现的不适感何止哈罗德,莫琳的反映更甚,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在乎,因为他们已经分居沉默了很久,另一方面她又迫切的想要知道这封陌生信件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谁啊?”莫琳边说边递过一把拆信刀。他把刀子插进信封,一下划开。“小心点。”莫琳提醒道。

哈罗德把信拿出来,感觉到莫琳一直在盯着他。他扶了扶老花镜。信是打印的,地址是一个他从没听过的地方:圣伯纳丁临终关怀疗养院。“亲爱的哈罗德:这封信也许会让你小吃一惊。”他的目光一下跳到信的末尾。

“谁啊?”莫琳又一次问道。

“天啊!是奎妮·轩尼斯。”

莫琳挑起一小块黄油,在吐司上抹匀:“奎妮什么?”

“她在酿酒厂做过,好多年前了。你不记得了吗?”

莫琳耸耸肩:“我记这个做什么,干吗要记住那么多年前的人。递一下果酱好吗?”

莫琳的言行举止出卖了她,表面不在意,心里却想一探究竟,哪怕她发现哈罗德变化的神情,她还在转移话题,因为她希望哈罗德能跟她一样不要在意这封让她刺眼的粉色信件。

这种矛盾心理就是婚姻。

这封信是哈罗德二十年前的同事,一个突然消失的女同事奎妮寄来的,当中到底有段什么故事?文中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详说,可从哈罗德的紧张和不知到底该如何回这封信的踌躇不安,还有莫琳的明显排斥和不想提及,给读者留下了大大的疑问。

奎妮信中的内容告诉哈罗德自己得了癌症,所以写了这封告别信。

迟迟不知如何落笔写回信的哈罗德还震撼在信件内容中,对一个即将离世的可怜女人到底该如何表达自己的遗憾和安慰呢?

不要再为说辞患得患失了,简简单单地把心里的话写出来就好。“亲爱的奎妮:谢谢你的来信。听到这个消息我真的很抱歉。祝好,哈罗德(弗莱)。”有点无力,但也只能写成这样了。

信是写完了,接下来就是去投递。

二、一个人的修行,不论是在路上还是在家里,真正的生活是用心来体会细节

1、在路上修行的哈罗德

从出门投递的那一刻起,哈罗德就已经踏上了“朝圣”的道路。

为寄一封信,哈罗德走过了好几个邮筒,一条街一条街的穿过,他始终无法把手中的回信投出,心里总觉得缺少一些什么,所以他给自己的理由是“反正今天天气那么好”,那就再走走。

豆瓣8.1分《一个人的朝圣》|失独老人用87天完成的自我唤醒

曾经这些街道都是开车经过,第一次有机会通过步行把周边的一切那么真切的看在眼里,当下的场景勾起他遥远的回忆。

场景跟回忆重合,美好时光的记忆其实一直都在,只是被自己的忽略而遗弃了。如果我们留意生活中的点滴,其实会有很多感动,可我们总是视而不见。

“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这么想的。不能光靠吃药什么的。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在加油站偶遇的女孩给了哈罗德一个前进的方向,从不知道该如何给生病的奎妮一个安慰,到想给奎妮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面对街对面紧邻的邮筒和电话亭,哈罗德紧张的拨通了信封上的电话。

“请告诉她,哈罗德·弗莱正在来看她的路上。她只要等着就好。因为我会来救她,知道吗?我会走过去,而她一定要好好活着。听清楚了吗?”

……

“我现在马上出发。只要我一天还在走,她一天就要活着。请告诉她这次我不会让她失望。”

这出其不意的决定让哈罗德心跳加速,他在最后寄给奎妮的信里又加了一句“等我!”,终于把这封回信投进了邮筒。

他在心里问自己:天啊,我刚才到底做了什么?

哈罗德的故事正式开始了,而一无所知的莫琳也正为哈罗德寄一封信寄那么久在疑惑,打他的电话,却发现手机居然放在了家里。

哈罗德即将开始的627英里旅程,他没有任何准备,没有手机,没有去买任何徒步的装备,甚至只穿了一双帆船鞋。一个脑热的决定,他就准备步行走到奎妮的疗养院,用自己的信念替奎妮打败癌症。

豆瓣8.1分《一个人的朝圣》|失独老人用87天完成的自我唤醒

或许有一天你也会做一件毫无逻辑可言的事。

回看我们的生活,其实很有趣,一个决定如果准备的工作越多,就越发消磨曾经决定时的动力,一直到感觉一切准备就绪,动力就已经严重不足了。反而一个冲动的决定,一场说干就干的行动,就往往把自己推上了执行的路上。

倒不是说冲动的决定一定是对的,毫无准备的行动会很容易腰斩,只是被腰斩的原因我们并没去真正的思考,而是一味责怪自己的冲动。

哈罗德的冲动决定同样他也后悔过,他不止一次后悔,每当他后悔想要放弃的时候,总有人给他坚定信念。

哈罗德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也是不怎么合群的人,可以说是独来独往,社会关系简单的人,他不怎么和陌生人打交道。

从小他就害怕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从小他就习惯像影子一样悄无声息地生活,他甚至可以在母亲毫不察觉的情况下久久地观察母亲

他从这次的决定开始他就试着跟陌生人说话,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陌生人,每次都是随意的聊天,甚至他会觉得别人看他的眼神有种怪异的感觉,可他得到的却是大部分人的鼓励“加油!”

他在自己身上的每个改变连他自己都觉得神奇,他总想着如果儿子戴维能看到这一切就好了,戴维肯定会为父亲有这样的改变而感到骄傲。

哈罗德还会想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母亲从小抛弃他走了,可是父亲也跟他不亲,他的父亲从没给他过温暖,他像一个不起眼的隐形人,在16岁的时候被父亲赶出了家门独自养活自己。

也许就是因为童年父亲的印象给了他不知如何做一个父亲的困惑,儿子不爱搭理他,他默默关心,想融入却显得迟钝。

哈罗德的行走就这么慢慢带动着记忆的迸出。

豆瓣8.1分《一个人的朝圣》|失独老人用87天完成的自我唤醒

他的旅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电台开始播报,有些在路上看到他的人会要求跟他留影,鼓励他!还有一些人甚至加入了他的行列,助他一起完成这个任务。

电台、报纸、运动产品的供应商,都在大肆宣扬哈罗德的故事,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还编造了很多虚构的信息,甚至把哈罗德跟奎妮的故事说成了一个浪漫的故事。

哈罗德觉得荒唐却无力解释,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开始影响行程,常常因为有人不舒服就停滞几天,他想脱离这个大部队,依然回到过去独自一人的状态,可他又觉得不礼貌。

这种被绑架了的行为像极了现在大量的伪善行为,新闻媒体对某些事件的过度解读,把当事人推上了风口浪尖,而他们一波操作后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却要当事人独自去面对。

做秀的永远是做秀的,他们心急知道结果,并不愿意真正体验过程,他们只以为某件事情听起来不错,跟着炒一波,出个结果就好了,他们根本不明白当事人需要的就是这个过程,过程才是最磨练人的。

豆瓣8.1分《一个人的朝圣》|失独老人用87天完成的自我唤醒

2、在家修行的莫琳

独自在家的莫琳,最初没有哈罗德的消息是焦虑的,明明平时不怎么关心哈罗德,因为儿子,他对哈罗德有过太多的不满,她认为哈罗德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甚至从小连抱一下儿子都没有,可曾经在眼皮底下她没什么感觉,一旦家中只剩她一个人的时候就开始各种担心,担心哈罗德是不是会出意外?

哈罗德的电话打回家后,她从开始的舒了一口气到后来的气愤,她感觉哈罗德在异想天开,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女人。

她去找戴维说话,告诉儿子他的父亲去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她觉得哈罗德坚持不了几天就会回家,可她又害怕,她不知道哈罗德为什么会去要找奎妮!

“难道他等了奎妮二十年?奎妮·轩尼斯是不是也同样等了他那么久?

莫琳是真的不知道哈罗德为什么去找奎妮吗?她知道!她只是将有些往事的记忆刻意淡忘模糊了。

豆瓣8.1分《一个人的朝圣》|失独老人用87天完成的自我唤醒

二十年前奎妮曾来访过他们家,委托莫琳给哈罗德留个口信,可莫琳却隐瞒了,奎妮消失前唯一见过的其实是莫琳,哈罗德被蒙在了鼓里。

莫琳在房间跟戴维聊天,戴维每次都会给她建议,让她学会在等待哈罗德的回来前独自好好生活,让她去接受隔壁邻居的好心帮助,让她搬回她跟哈罗德曾经的卧室,她试着去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情,这一切都是戴维给她的建议,戴维甚至指出奎妮是个好人,难道她忘了吗?

选择性失忆,在心理学讲是一个防御机制。通俗的说,假如人遇到一个强大的刺激,这个刺激让这人无法接受,那么,潜意识他就会选择忘掉这件事情,就会形成“选择性失忆”。

我们很多时候不是真的忘记某些事情,而是选择性不去想起,保护了自己过往受伤的心灵。

莫琳就是如此,她一味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而把无辜替丈夫扛下所有错误的奎妮视而不见,奎妮甘愿揽下一切只是因为她的善良,戴维说了,奎妮是好人!

哈罗德在路上解锁自己内心障碍的同时,莫琳也在不停地打开心扉,她对哈罗德的埋怨在已落灰的相册中看到了过往不曾注意过的事实。

缺少父爱的哈罗德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父亲,但并不代表他不愿意做一个好父亲,哈罗德在相册中不知如何落下双手的小细节正体现了一个初为人父的紧张。

莫琳曾经忽略的小细节其实都是满满的爱,一个父亲的爱不同于一个母亲爱的那么张扬,父爱是含蓄内敛的,会让人产生错觉和误会的。

莫琳不愿接受的事实随着自己内心的不断修行,不受干扰的静下心来发现,原来困住自己的一直是自己。

戴维已经死了20年,他们的儿子其实根本不会回来了,莫琳一直给了自己一个儿子还活着的假象,待在戴维的房间跟戴维说话,这些仅仅是一个母亲的臆想,一个自己跟另一个自己在对话而已。

莫琳内心的某处是明白的,她借戴维来承认自己对哈罗德的不理解,待哈罗德离目的地越来越近,

他们从曾经的身在一处,心灵分居的状态到身在各处,心灵合一的状态。他们都深深地想念对方了。

豆瓣8.1分《一个人的朝圣》|失独老人用87天完成的自我唤醒


三、能放下,走出孤独的永远只能是自己

一对夫妻中年丧子,丈夫哈罗德因为悲痛欲绝喝了酒在公司闯了大祸,一个好心的女人奎妮为他扛下罪责,被赶出公司,从此消声匿迹。在消失了20年后,奎妮来了一封信,一封告别信。

这封信让哈罗德踏上了用信念铺就的道路,他以为拯救的是奎妮,其实拯救的是自己,同时拯救了妻子莫琳,唤醒了夫妻间原有的爱。

故事里面没有婚外情,没有任何第三者插足于他们的漫长婚姻,所有的矛盾都来自于他们的自身,他们被生活的琐碎麻木了生活的意义,忘记了最初的爱才是支撑起一个家的基础,他们已经忘记了如何爱。

夫妻俩失去儿子是痛苦的,他们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沉浸在了各自的世界,不敢真正面对现实。而一封信的到来,他们花了87天的时间把各自从孤独中解救出来。

“有些回忆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一天,或许很快,我就会又把它们弄丢,这一次永远都找不回来了。”

爱才是生活的真谛,离开了爱的生活那不是生活。

总结

失独老人在近些年被社会普遍关注,我们也看到有些甚至五六十岁失去唯一的孩子后,高风险去怀孕生孩子的,用爷爷奶奶的年龄照顾自己的儿女,这些对生下的孩子是好是坏我们没法过多评价,因为无论怎么评价都太过残忍。

我们的社会给予失独老人不应该仅仅为单纯的心理疏导,应该帮助他们唤起为某种信念努力好好生活的斗志。

记得曾经在《梦想改造家》中看过一个故事,一对老夫妻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儿子曾经的优秀让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受事实,而儿子曾经无意间说过的一句话就变成了夫妻俩未来生活的动力,就是为中国北部种树。

这些老人是真正意义上失去子女的,可还有一些老人是有子女等于没子女的,如何去关怀空巢老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们不能用道德去绑架任何人,但求每个子女扪心自问是否真的问心无愧。

最后送给所有人:珍惜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豆瓣8.1分《一个人的朝圣》|失独老人用87天完成的自我唤醒

【END】


我 ,我在写故事的路上勇猛精进,为爱读故事的你讲述不一样的人生故事,喜欢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