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成績如何?

分數面前,焦慮型家長更願意控制孩子

家長得知孩子成績後並進行比較是一種正常的心態。不過,不同性格的家長對比較的重視程度和理解是不同的。

焦慮型的家長一般不自信,對孩子不太瞭解和信任,所以經常根據一次成績而給孩子下結論。他們更加願意控制孩子,把成績排行榜看得過重,甚至上升到“不能輸在起跑線”的高度,把偶爾的成績不好誇大成為災難,可能採取補救的方式或懲罰的方式,為孩子進行補課。而安全型的家長則不那麼重視孩子的排行榜,覺得成績有偶然性,他們對孩子的看法相對完整和準確,並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會把一次成績看得那麼重,給孩子的壓力較小,從長遠的觀點看,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分數排行榜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長對分數的看法。焦慮的家長要反省自己的過度反應及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

如何客觀理性看待分數?

父母不客觀對待會影響孩子情緒,導致孩子對結果產生不公平看法

分數是老師對學生評價方式的一種,評價是父母瞭解孩子行為表現的方式,評價結果也許和我們期待中的完全不一樣,所以,冷靜需要放在第一位。

因為這個評價來自於學校或者班級的環境。我們可以心存疑慮地思考一下,同時也需要問自己:這個結果對我來說是什麼作用?讓父母們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表現,是為了能夠促進父母和老師們的配合來幫助孩子成長。不過很多父母往往會因為成績差惱羞成怒。父母的不客觀帶動了孩子們的情緒,會導致孩子對結果產生不公平的看法。所以,冷靜與客觀是父母面對各種評價結果最需要保持的態度。

如果老師和父母之間能夠多一點信任,也許我們就不會在看到評價結果時首先質疑評價標準;如果能夠多一點信任,也許我們就應該知道公平都是相對的,而老師也已經儘可能考慮了公平;如果能夠多一點信任,那麼就請相信孩子們能夠勇敢面對一切評價,這樣他們長大後才能面對更加複雜的社會;如果能夠多一點信任,也許孩子們就能在一個更加自由的空間中勇敢地成長,清楚知道自己在哪裡並且能夠到哪裡。

“一切為了孩子”絕對不是一句空話,但我更想說的是:“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在面對孩子成長需要時,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父母,都應該把自己的一切私心雜念放在一邊。很多時候,分數實際是我們心魔的“替死鬼”。多問自己一句“孩子的成長需要什麼?”只有將這句話時刻記在心中,我們才會冷靜思考。

分數背後,家長應該更注重什麼?

建議家長從注意力、興趣、意志、目標這四方面綜合地去鼓勵孩子

“親愛的家長們,不管成績怎樣,請摟著孩子稚嫩的肩,對孩子說:‘寶貝,爸爸媽媽為你驕傲,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這麼努力!’不管成績怎樣,請給孩子做一頓豐盛的晚宴,祝賀寶貝戰勝了複習的艱難。學習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賽,一時跌倒了,沒關係,爬起來再跑,來得及!”這是我轉發的一條微信。

鼓勵所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的努力,鼓勵所有老師尊重孩子的努力。只有看到孩子的努力,給予孩子鼓勵和力量,這種正能量的傳遞,才能給孩子有價值的陪伴和引領。

比起分數,學習的習慣最重要,學習的狀態也至關重要。建議家長重視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此外,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今孩子們所面臨的世界太紛擾,如果他能集中注意力、有效地進入興趣化的學習,孩子在學習上就成功了一半。其次,注意孩子們意志力的保持。孩子不能太脆弱,要經得起學習中小小的磨練。最後,要培養孩子取勝的意志、決心,包括成績、目標能否達成,這對孩子而言是一個小小的學習階段的訓練。

所以,我建議家長從注意力、興趣、意志、目標這四方面綜合地去鼓勵孩子。讓孩子把學習的每一個過程,看作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成功的開始。對學生而言,這是最有價值的歷練。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更應關注學識、見識和膽識

學期考試結束了,師生迎來了寒假,全家盼到了春節,這是多麼快樂的生活時刻啊!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更應關注學識、見識和膽識,缺一不可。而這“三識”的實現,需要家長創設和諧寬鬆的環境和循循善誘的引導,要放得開,讓孩子在體驗中感悟和成長。

所以我認為,考試已經結束,成績說明昨天,家長一定要把握住今天,和孩子暢想明天。

當前要與孩子一起計劃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討論一下羊年春節如何去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在這種親情互動中,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學習力的培養。解放學習力關乎孩子的成長髮展,其主要標誌是從事學習活動的學生意識到自己是主人,在行動上真正成為主人。解放學習力,家長和老師要從兩方面做起:一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多表揚、激勵、啟發,少批評、灌輸、代替;二是讓孩子逐步認識到學習對人生的重要性,讓他在實踐之中多體驗,問問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孩子有了夢想、定了近期計劃,就會自己解放自己,自覺自主地參與到實現目標的學習中。從這點看,學習力是亟待開發的“金礦”。家長不要錯失良機,從現在開始做起,等待教育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