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有一句名言:

“一成不变的日子,不慌不忙,不惊不诧,相继累积排列成长列;他们跟随自己既定的周期,过着他们前辈所过的生活。这一模式有迹可循,他们只需跟随。”

用这句名言来形容沙溪是比较贴切的。

这座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下来的老集市,十几年前还是破败不堪的模样,到处是将近坍塌的木房。但是一个来自瑞士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到来,让沙溪的命运完全改变了。

在他的呼吁下,这座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连接西藏和南亚的古集市,入选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名录,从此,这座村落与中国万里长城、美国世贸大厦等齐名,获得世人注目。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沙溪古镇并不大,三个小时就可以把古镇转完,住的多数是原住民,也有少部分的外地人在这里开店和生活。

因为在国内的名气不够大,这里的国内游客很少,很适合散散心,是近几年来少有的没有被商业化太严重的地方,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建筑土房子,百年古树、古巷道,见证着马帮文化从唐朝的开始到民国的衰落,一切都仿佛停留在曾经的茶马古道时代,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在马帮兴盛的年代,由于“茶马互市”(以内地的边茶交换藏区的马匹),茶马古道是一条由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而形成的重要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川藏茶马古道起于雅安,经康定到西藏,形成了川藏茶马古道,在明代成为全国边茶的主要贸易通道,寺登村就是茶马古道上的“天堂”。

直至今天,寺登村依然无愧于“最美传统村落”的美誉。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来沙溪不能错过马帮文化。

在去马帮后裔马四爷家做客前,我们先跟着他探了探沙登菁山秘境。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上山前先在山脚席地而坐,劈柴生火做一顿原始马帮饭,猪膘肉、野菜,最本味的美食,再用柴火烤一壶雷响茶,唇齿留香,怎一个爽字了得!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听说云南出松茸菌菇,汐宝兴致勃勃地要求去山上摘些菌菇,在白族阿姨的带领下开始了艰苦的摘菇活动。

之所以说艰苦,主要是山上没有路,得在灌木树林里穿行,还得眼观八方寻找蘑菇在哪儿。

在“寻找”技能上明显是白族阿姨更胜一筹,一会儿就发现一丛一会儿又找到一朵,弄得汐宝沮丧极了,“妈妈,为什么我就发现不了一朵呢?”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作为茶马古道时期的重要驿站,沙溪依然保留着传统的马帮文化,马四爷热情邀请我们在他家的小院边坐边喝茶,听听他家父辈在茶马古道上的趣事。

马四爷祖祖辈辈都是马帮人,现在家里还有百年历史的马鞍,那是祖父那一辈留下来的。他小时候家家户户还养马,后来交通便利了,很多人都不再养马,但马四爷他们家集几代人努力保存了不少祖辈上马帮时期遗留下来的老物件,在自己家里打造了个马帮博物馆。在我看来就是类似瑞士军刀一类的多功能组合物件,一根扁担既可担货又能变御敌武器还能当篝火架,马鞍可变货架还可变防虫蛇的户外床架,多种单品一组合就变成另一种功能的物什,果然是马帮的智慧。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我们一家曾走过国内外四十多个古镇小镇,沙溪却是在我们匆匆一览之后唯一一个表示今后一定要找时间再来这里放空自我休闲度假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一个停驻时间回溯历史的地方,一个有美貌有故事的地方。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云南行记 之 沙溪古镇:聆听600年的马蹄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同名公众号“恣游四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