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60大寿感叹自己无后,儿媳妇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以不畏权贵、清廉公正、铁面无私而被后世敬仰,有“包青天”之名。但这样一个历史名臣,却差点无后。

公元1058年,包拯迎来了自己的六十大寿。清廉公正的包拯,文武官员、亲朋好友齐聚,让包拯心中大慰,不助开怀而笑。但在包拯的笑容中,却藏着一丝酸涩,原来包拯虽然有两妻一妾,却是子孙缘浅,寿宴在座这么多人,连一个直系后人都没有。

包青天60大寿感叹自己无后,儿媳妇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包拯的第一个妻子李氏,早卒,没有给包拯留下一儿半女。包拯第二个妻子董氏,又以丫鬟孙氏为妾。

当董氏给包拯生下儿子包繶时,包拯已经35岁了。包繶自幼聪颖好学,年纪轻轻就官至太常寺太祝,后来又娶了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为妻。夫妻两人琴瑟和鸣,生下儿子包文辅。

谁知人有旦夕祸福,包拯25岁的儿子和5岁的孙子先后去世,包家男性就剩自己老头一个,也难怪包公在寿宴时心里难受。

儿子去世后,开明的包拯并不想束缚住儿媳崔氏的一生,便婉言相劝,希望她改嫁。但崔氏执意不从,她认为公公婆婆失去独子已经够悲伤了,自己如果再离开就是让老人家更添一份痛苦。

于是她对包拯说:“公公是天下仰慕之人,我能够代替夫君侍奉公婆,已经心满意足了。”崔氏的德行后来受到宋哲宗的嘉奖,让大文豪苏轼为其撰写嘉奖诏书,封为永嘉郡君。

包青天60大寿感叹自己无后,儿媳妇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其实祝寿的宾客们,也都知道包拯无后,所以避免谈到子孙这个话题。但包拯生性耿直,一边感叹,一边自己将“无人承袭香火”这件事说了出来。热闹喜庆的场面一下就冷下来,大家为包拯心酸,却又不知道怎么安慰。

这时,儿媳崔氏忽然走到包拯面前跪下,说道:“其实您还有一个儿子。”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连包拯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包拯的夫人董氏更是直接斥责儿媳不要乱说。崔氏知道包拯的疑惑,赶紧将实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包拯原来的妾孙氏在一年前,因为给犯案的人说情,惹恼了包拯被赶出了家门。包拯最讨厌别人干涉审案,所以家中没人敢为孙氏说情。但孙氏老家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不知所依。崔氏心善,就让孙氏住在自己陪嫁的一个屋子里。

包青天60大寿感叹自己无后,儿媳妇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没想到,这时孙氏已经怀有身孕。事关重大,崔氏没有随便告诉包拯,而是安排好人仔细照顾好孙氏。随后孙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就是包拯的幼子。

为了这次寿宴,崔氏特意将男婴接到了自己房中,准备给包拯一个惊喜。

崔氏说完,将男婴抱出来交给包拯。包拯抱着幼子激动不已,将幼子取名为包诞,而来宾们也纷纷恭贺包拯双喜临门。

四年之后,64岁的包拯突发重症,溘然长逝。在临终前,包拯让包诞谨记家训:“后世子孙不能有贪赃枉法之人,否则便不是他的子孙。”

包拯去世后,宋仁宗亲自到包拯府邸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当仁宗看到年仅5岁的包诞跪在灵前,非常感慨。因为包拯清廉,家境并不好,为了帮助包家的妇人稚子生活,当场授予包诞太常寺太祝等职位。包诞没有辜负其父包拯的期望,一生清廉,对待长嫂如同母亲一般,受到当时所有人的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