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三角选择向西向北发展而不是向南?

无知者有罪5557


遇水则兴。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有水则是财水一说。逐水草而居是人类本能。首先长江黄金水道向西,西部有汉水,北部有淮河,南部虽有钱塘江,赣江,湘江,鄱阳湖,但山丘阻塞,道路不通,除了钱塘之外,著名的京杭大运河首发第一站,物产丰饶,而其余的水道很难通畅。西部北部有著名的江淮平原,江汉平原,物阜民丰,水道畅通。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实业不强,而在长江淮河运河两岸兼而有之。


一般般的过客


其实长三角一直在向外扩张,在向西向北扩张,同时也不断向南扩张。所以说选择向西北发展,而不是向南发展,这个论断是错误的。

最早的长三角,只包括苏南、浙北和上海地区,包括江苏的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以及上海这个核心城市,面积不算大,只有数万平方公里。

后来长三角不断扩容,只是向西和向北扩容的幅度更大,向南幅度更小而已。原因很简单,往西和往北走,属于江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资源充足。而向南走,则属于东南丘陵。浙江的金华、衢州、丽水、温州、台州是属于丘陵地带,土地面积狭小。因此长三角向西和向北扩容的幅度远远要大于向南。

现在长三角城市群向北已经扩张到安徽合肥、江苏盐城,向西已经扩张到安徽西南部的安庆市。安徽合肥距离上海已经超过了500公里,安庆距离上海也有500多公里。位于长三角城市群南部的浙江金华距离上海只有300来公里,比合肥和安庆近的多。

发展到现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已经非常强大,铁路、机场、公路建设的速度令世界瞩目。所以即使三角城市群西北边缘地带离上海已经有数百公里,但是有了便利快捷的现代交通,城市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再是问题了。500多公里的路程,乘坐高铁也就是两三个小时。

总结一下,从三角城市群在向西和向北扩张的同时,也在向南扩张。只是由于浙江南部地处东南丘陵,地貌相对复杂,不利于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因此向南扩张的幅度没有向西和向北那么大。如此而已。


财经知识局


实际上从苏锡常和杭嘉湖的经济发展来看,也能得出确实西北面的苏锡常胜过南面的杭嘉湖。

虽然杭州还是浙江的省会,但与苏州相比,苏州排在第7位(地级市第一位),杭州是第10位。

无锡是第14位、常州是28位,而浙江的嘉兴排在45位、湖州排在93位(表格中将湖州误为兰州)。

似乎江苏与上海接轨的积极性比较高,而浙江与上海接轨的积极性比较弱。江苏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从南京到上海。浙江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宁波到杭州,由此可见一般。

上海到浙江嘉兴、湖州不少公路还是断头路,地铁更是无从谈起。而上海的地铁已经通到了苏州下面的昆山市,不久将于苏州市中心联通。

也许浙江怕上海的虹吸作用,实际上海的作用是溢出,从改革开放的初期,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利用周日到苏锡常一带指导,极大地提高了这里的集体经济。

由于上海地产昂贵等影响,产生溢出效应,使得苏锡常的外资投资大大提高。

同在上海周边的浙江嘉兴和湖州,经济发展远远不如苏锡常,杭州如果没有后来的阿里巴巴,也不会有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

前几年嘉兴的新任市长胡海峰提出全面与上海接轨,雷厉风行,无论在经济、文化、医学等有很大的互动,一年前胡海峰调到丽水市当市委书记以后,嘉兴与上海接轨的动作也就偃旗息鼓了。

这也许江苏、浙江对融入长三角的态度不同,所以结果也有很大的区别。



戚广崇男科


这个说法不符合事实,不错,长三角是有向西向北发展,但也没有停止向南发展。长三角城市的合作起源于1992年建立的“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最初只有15个城市,分别是上海、江苏8市(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南通、扬州、常州和南通)以及浙江6市(杭州、宁波、舟山、湖州、嘉兴以及绍兴),后来2003年台州主动加入,2010年、2013年以及2018年都有部分城市加入,如今长三角已经囊括上海+江苏、浙江全省+安徽8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群。


所谓的向南发展即向浙江方向发展,向西即向安徽方向发展,向北即向江苏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扩展,向南和向北的浙江和江苏全省都已经纳入了,如果再要扩展,向南就要纳入福建,向北要纳入山东,其实也没必要了,福建和山东都有自己的规划和发展模式,再说了城市群的发展不是摊大饼,因此目前也没有再向南和向北扩展的必要。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贡献了我国1/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已经被公认为全球六大城市群之一。长三角已经形成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和合肥为副中心的经济发展格局,它的扩容,在经济发展上形成了一种梯度需求,从原来的核心地区向周边扩散经济资源,有利于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提升长三角经济的辐射能力,更好的参与世界级城市群竞争。


锦绣中源


“长三角”选择向西、向北、向南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策略问题。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国家战略需要与省级经济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各省市之间,各地市之间,都有各自的发展纲要。

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由此可见, “长三角”的发展方向,恰恰是向南向东,与“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对接;比网友们的想象还要激动人心。

“长三角”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但其不是一个行政区域,而是被称之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三角”应该提升到“一带一路”的高度,充分发挥“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有效地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消费需求和人员就业,共享和谐、富裕的幸福生活。“长三角”各个城市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在规划发展好本地经济的基础上;应积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

“长三角城市群”在此过程中,应力争建成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充分利用 “长三角”的人才优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成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国际门户。


陆燕青


长三角不是富人俱乐部!从近年的“长三角”扩容发展来看,目前已包括沪苏浙皖全境。从国家层面来说先富需要带后富,从早期的“长三角”来说发展需要更广的腹地。

提问者问这个问题,我想他可能是立足于早期“长三角”的江浙沪地区,而后期纳入的安徽则处于“西北”方位。那为什么要纳入安徽呢?从地理上讲安徽与江浙沪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从历史上讲安徽与江苏曾同属于“江南省”,与江苏(含上海)曾经是一家人。在历史上安徽与浙江也联系密切,近年在旅游界火热的“杭徽古道”就是明证,当年的徽商为浙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纳入安徽带动安徽发展,不仅是早期“长三角”的内在需要,更有道义的要求!

其次,我认为国家层面肯定有“长三角”联动“长江经济带”的宏伟设想!如此的话,拥有800里长江岸线的安徽当然首当其冲,纳入“西北”方向的安徽不仅仅是政策规划,同时也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因此,就目前来说不可能舍近求远南下纳入与“长三角”联系不如安徽密切的江西省!


旅之游


1、长三角地区的龙头是上海,不是南京或杭州。2、长三角的龙脉是长江也包括沿海和钱塘江。3、长三角地区还有人为的龙脉就是有历史渊源的京杭大运河和现在顺畅的京沪高速公路和京杭高速公路。4、高速铁路有规划建设的京沪二通道和北沿江高铁线。

江苏省为什么不顺应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脉络,为什么不规划建设扬州五峰山常州宜兴高铁线,为什么不能把江苏省运河区域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与苏南的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直接高铁线对接。

苏锡常的常州与杨镇宁的扬州应该是京杭运河和京杭高速公路及京杭高铁相互连接最最重要又最大的城市,有连接苏锡常城市圈扬镇宁城市圈以及徐州宿迁淮安扬州京杭运河城市带的特有功能,有拉动江苏省东西区域、南北方向经济发展强有力的作用!江苏省为什么不重视常州扬州的直接互通,以及扬州五峰山常州宜兴的高铁线直通建设!


常昌扬宜


这种说法本身并不符合实际。

所谓的长三角,最早的时候其实只包括上海和江苏浙江的一部分。最近几年才开始扩展到江苏和浙江全省,后来又加上安徽。从这个角度上讲,也不能说没有向南扩展。比如最早的时候,长三角的协作机制只有15个城市,在浙江境内,仅限于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6个城市。浙南地区的台州主动申请加入,后来变更为16个。这可以理解为第1次向南扩展。后来又扩展到浙江全省,也就纳入了温州,金华,衢州和丽水。就可以理解成第2次向南扩展。再往南就到了福建地界了。福建有自己独立的经济规划,不纳入长三角是非常正常的。

向西扩展,实际上也就是将安徽纳入,其实比向南扩展要更晚一些。

向北扩展,实际上也就是把江苏的苏北五市纳入。这个过程和浙江把浙南4个城市是纳入是同时期开展的。从时间上看没有领先。再向北就到了山东地界,同福建一样,山东也有自己独立的经济规划,当然也不纳入长三角。

安徽之所以被纳入长三角。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1个原因是安徽东南部地区和南京杭州接壤。从地理方面来讲有扩展的条件。南京和杭州是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资源积累。可以和周边地区形成产业互动。把最早进入长三角的15个城市看成长三角核心区域的话,就会发现,在向北和向南已经扩展之后,向西扩展自然水到渠成。之所以向西扩展相对慢一些,主要还是因为行政障碍。毕竟不在一个省份协调起来难度会大一些。

第2个原因是因为经济发展形成了一种梯度需求。长三角的发展是以上海为核心的。从上海向周边扩散经济资源。在周边城市承接上海资源发展之后进入产业升级阶段,原有产业需要寻找新的生产基地,经济基础较弱的安徽就成为了比较合适的对象。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安徽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所以融入长三角的意愿比较强,主政者通过行政手段给予了一些支持。但这些都不如上述两个原因重要。


用户4325101516


因为安徽皖南离上海只有三百多公里,其二皖南有上海大片的飞地(军天湖,白毛岭,练江,十字铺...)


深山孤鹰2


本人并不是很赞同题目中的观点。

近些年来长三角确实向西部发展较快,安徽有很多城市都被吸纳进了长三角。但长三角并非没有向北向南发展。

从地理层面上来看:

一方面,老长三角的北边是江淮分水岭,南边也是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这种自然条件导致了长三角向北向南,相对而言发展的较缓慢。

另一方面,长江是自西往东,流入东海。国际上哪个大城市带不是沿海沿江发展呢?(不要问为什么,看高中地理书)

从政治层面来看:

国家要用长三角的优势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长三角要想取得长期的发展也必须依赖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所以个人认为:

长三角并非仅仅向西发展,往北往南也有发展,只不过缺少大江大河的支持,这种发展相对于西向较为缓慢。

长三角向西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安徽的人才多,且劳动力价格便宜。

后半句话是重点、亮点。

安徽尤其是皖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文化生活习惯相近,很多优秀的人才都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杭州以及上海学习工作过。这导致长三角沿长江向安徽地区发展较为容易。

近些年来由于房价上涨,安徽很多人才开始回流,满足了长三角部分企业西迁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

这些人才的工资待遇很低,

他们可以接受比大城市低一半左右的工资。

(我就认识很多人在上海苏州可以拿2万块钱工,回到安徽1万块钱就可以接受。当然,现实更悲惨,可能连五六千块钱都拿不到😂😂😂)

这就是比较优势。

再看看普通劳动力,

安徽某些城市的超市销售人员一个月工资才1000多一点,这在江浙沪地区恐怕是不可想象的。上海、苏州、杭州恐怕很少有超市的工人月工资低于2000的。😜😜😜

所以说无论从地理、政治还是市场经济的角度,目前长三角的发展方向都是正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