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巴菲特一個十年賭約讓指數基金成為基金中的“網紅”

近幾年指數基金開始大火,這裡主要感謝巴菲特老人家碎碎念念的和大家嘮叨指數指數基金好、指數基金棒、指數基金真漂亮!

讓指數基金名震天下的,要從一場十年的賭約開始說起。

巴菲特在2007年就公開表示:在未來十年內,任何一位職業投資者,挑選的至少5只主動型基金的表現,都跑不贏標普500指數(相當於我們的滬深300)。

剛開始沒人敢應戰,後來突然一個叫賽德斯的對沖基金經理出來挑戰,願意和巴菲特打這個十年的賭局!時限從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十年後標普500指數基金報酬達7.1%,而賽德斯管理的5檔對沖基金平均只有2.2%的回報!還不如存定期了!

怎麼會輸得這麼慘?!

我們知道對沖基金既可以做空又可以做多,但是標普500開了很大一個玩笑,第一年大幅回落之後,在隨後的九年時間一根筋的向上衝(見下圖),也就是在後來的9年賽德斯只要做空或者賣出就是錯的,不知道戴德斯這九年多是不是天天是以淚洗面,或者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長嘆:斷腸人在天涯~

指數基金從此名聲大振,連A股的指數基金也跟著火了起來!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如果巴菲特的賭約放在A股會怎樣呢?

我們知道滬深300指數是A股的代表,相當於標普500指數是美股的代表。

如果巴菲特老人家和塞德斯的賭約放在中國,塞德斯可能會開心的下巴都笑掉了。同樣的是從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滬深300指數從5000多點跌到4000點,人家熬了十年指數翻倍,咱們熬了十年指數跌了25%!人生有幾個十年,長使英雄淚滿襟啊!

做著同樣的堅持,同一個夢想,結果一個歡天喜地、一個欲哭無淚。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我的指數基金投資底層邏輯

從過去的實事看,在A股如果不擇時、並且長期持有指數不動,顯然是不成立的!

但是如果看A股指數PE和PB走勢圖(PE和PB會在下文解釋),會發現近十五年其實A股的估值走勢一直呈現震盪箱體行情。(見下圖)

如果以這樣的長週期劃分,無論是價值投資還是技術派都可以達到和諧的統一,就是:低買高賣!

價值投資者低估時不斷買入,高估時不斷賣出!技術派箱體底部區域買入,箱體頂部區域賣出!

而且幾乎所有的A股指數都是呈現這樣的大箱體規律。

但是對最瘋狂的高點,真的沒法估量,不必執著。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通過一個養豬場,搞懂指數基金——7大估值指標

基於指數基金通過估值可以低買高賣的邏輯,

採用7大估值指標對每個指數進行全面的度量:

PE、PE百分比、PB、PB百分比、股息率、ROE、預測PEG

我們通過一個養豬的創業故事先認識一下七大估值指標。

故事開始:

有一天隔壁吳老二過來找我說:“大劉啊,我覺得現在養豬生意行,我過去是給母豬做產後護理的,養豬最在行。你出錢,我技術入股,開個養豬廠各佔50%股份,賺了利潤評分!”

我想了想,和吳老二情投意合、一拍即合,決定幹!

我投了100萬,吳老二把其中80萬用於建豬圈和買老母豬,剩下二十萬各種管理運營都花了,這裡淨資產假設就是豬和豬圈——價值80萬,因為我和吳老二各佔50%的股份,豬圈和豬加起來屬於我的淨資產有40萬。

過了一年老母豬生了小豬崽子,賣了純利潤20萬,我和吳老各得10萬。吳老二估價明年母豬生的豬崽子會更多,豬價會維持高位,明年的利潤可能增長20%

基於以上的信息,我們來理解一下7大估值指標

(對數學深惡痛絕的朋友可以直接略過下面7個指標解釋,直奔應用)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關於PE

PE即市盈率=我投的錢 / 一年回報的利潤 = 100萬 / 10 萬 = 10

PE也可以理解為以現在的盈利水平我多少年能回本,PE等於10,就是以現在的盈利水平十年能回本。顯然PE越低越好,回本時間越短。

關於PE百分位

如果說PE是一個絕對概念,那麼PE百分位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舉個栗子:如果某指數基金的價格對應PE百分位=10%,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歷史上只有10%的時間裡PE比現在低。

相對而言,PE百分位肯定越低越安全,越高越危險,比如PE=99%,意思是現在的價格對應的估值水平比過往99%的時間裡都高。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感謝你耐心看到這,看看美女休息一下!

關於PEG

一個企業的好壞不光是看過去,更重要的是面向未來,PE、PE百分比都是面向過去的,於是引入了一個新的因素,明年預期的利潤增長率G,

用PEG=PE / G衡量一個指標是否便宜, 對於同樣的PE,G也就是利潤增長率越大,則PEG越小,相對企業更有價值。對於同樣的G,PE越小,則PEG越小,相對企業更有價值。

所以PEG越小越好!

以我和吳老二開的養豬場為例,利潤預計明年增長20%,則G=20,PE=10

PEG= PE / G= 10 / 20 = 0.5 (一般認為PEG小於1 的指數比較“可愛”)

關於PB

PB即市淨率=我投的錢 / 我擁有公司的淨資產 = 100萬 / 40萬 = 2.5

也就是我出的錢是淨資產的2.5倍,顯然PB越小越安全。

像週期股特別適合用PB來估值,因為週期股的利潤隨著經濟週期波動特別大,就導致用PE估值極其不穩定,這時參考PB就靠譜的多,像券商、銀行股、鋼鐵煤炭等行業都適合用PB做參考。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關於PB百分位

和PE百分位類似,用來描述PB當前估值所處的歷史位置。

比如PB=80%,就是說歷史上有80%的時間PB都比現在低。

PB百分位越低相對越便宜,越是買入的時機。

關於ROE 即淨資產收益率

ROE=R/E = 利潤/淨資產,

還以我和吳老二開的養豬場為例,今年利潤是20萬,我們的豬圈和豬合計淨資產有80萬,那麼ROE=20萬/80萬=25%

ROE起什麼作用呢,就是估量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試想一下,如果ROE=1%的話,也就是100萬淨資產一年能賺1萬元,那這就不是一門好生意,還不如把資產變賣存銀行定期還有2%的利息呢,如果存理財還有4%收益呢,何必操心費力擔著風險做生意呢?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熱捧的主要消費指數、食品飲料指數ROE都在20%以上,它們也確實是最賺錢、收入又很穩定的行業。巴菲特就非常看重企業的這個指標。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7大指標到底怎麼用?

知道了7大估值指標,到底怎麼用他們呢

基於A股指數的PE、PB長期呈現大的箱體震盪走勢,

利用PE百分位和PB百分位結合,把各個指數劃分為:低區區、合理區、高估區(見下圖)

PE百分位≤30% 且 PB百分位≤50% :低估可買入!(估值表綠色區域)

PE百分位≥70% 且 PB百分位≥50% :高估可賣出!(估值表紅色區域)

其他位置屬於合理區間,可以耐心持有或者把盈利部分贖回!(估值表的黃色區域)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剩下五大估值指標,記住兩高三低原則!

選ROE高的,淨資產收益率越高越說明這是一個好生意。

選股息率高的,說明它是一個現金大奶牛。安全邊際更高,哪怕指數價格不漲,高分紅率相當於買高收益理財了,攻守兼備心不慌!

PE、PEG、PB越低越好,說明越實惠,越有價值。

另外對於中小盤指數(比如中證1000)、新興行業指數(比如新能源汽車)五大估值指標表現都不太理想,他們一般是跟隨熱點漲則瘋漲,跌則慘跌,可以根據自己偏好選擇投資比例,但我建議這部分的投資比例不要超過50%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實在不知配啥圖好,配我偶像好我女神吧!

用7大估值指標挑選老媽的指數基金組合!

1、通過PE百分位、PB百分位劃分出低估指數、合理指數、高估指數。

2、在低估區域優中選優(我計劃做五個指數的組合)

首先剩下的五大指標,如果各項都非常優秀,可以毫不猶豫的納入投資組合。行業估值表裡只有一隻這樣的基金:地產行業指數(160218)!把它作為組合裡的第一隻!

如果仔細觀察指數估值表,會發現在低估值區,各個指數特點不一,有的股息率特別高,有的ROE很不錯,有的PE、PEG比較低,等等,那怎麼選呢?

不同特點的指數雨露均霑!就好比如果有各科成績都很牛的學霸當然好,如果沒有,那就只好先選幾個單科特別優秀的了。

選了一個ROE較高的:神奇公式指數(006255)

選了一個PEG較低的:紅利成長低波動指數(007751)

選一箇中小盤指數:中證500低波動指數(003318)

選一個高股息率指數:中證紅利指數(090010)

這樣五個基金就選好了!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真羨慕四大才子,我文字碼到這都好寫吐了!

方案具體實施與後續調整原則

老媽每個月投2000元,1000元用於主動投資基金組合定投,剩下1000元,做五隻被動指數基金的定投。每隻一個月投兩次,分別選每月7日和17日,日子沒別的含義,就是單純喜歡這兩個數字,一次定投100元,五隻一個月正好1000元。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定投方案圖

跟蹤原則和調整原則

如果某指數基金A進入合理區果斷關閉定投,找其他低估指數開啟定投。

如果有指數進入高估區域則賣出該指數基金或者至少至少把本金贖回。獲利了結部分用於低估區域指數定投。

如果大盤行情過好,全部脫離低估區,關閉所有指數定投!如果大盤瘋狂到所有指數到了高估區,離開市場。

做完這一切的規劃之後,其實最最重要的是後面這句:知行合一。

最怕的就是:明明知道很便宜卻害怕想離開,明明知道很危險了卻貪婪還想要,反反覆覆。

如果突然發現投資不斷激發你人性的弱點,那它就成了我們的潘多拉魔盒,那最好還是先遠離它!

我始終認為應該把投資變成生活的甜點,生活樂趣的一部分。

兩天時間,用7大估值指標,幫老媽做完指數基金定投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