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印案裡冒出個愣頭青,果然還是太年輕

說到明朝,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朱元璋這個人,而說到朱元璋就不得不提他剛上位就鬧出的洪武四大案。這四個案件,後人們對它們的評價有的說是四大冤案,有的認為是朱元璋鞏固皇權而做出的絞殺行動。不管是哪種評論,都可以看出這四個案件是針對當朝的官員們進行的。

空印案裡冒出個愣頭青,果然還是太年輕

可是其中有個空印案,卻牽連了一位平民兄弟,其實說起來也不能全怪朱元璋他老人家,主要是這位仁兄太想出名,上杆子湊熱鬧,結果被朱元璋發配到邊疆去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在我們討論這位仁兄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下這個空印案發生的來龍去脈。說起這個案件的起因還是要怪當時的交通手段太不發達,要是放在今天完全可以避免這個案件的發生。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當年朱元璋同志規定:各省各縣每年都要派人到中央財政部門也就是當時的戶部,報告當年的地方財政賬目,而地方賬目必須跟戶部審核的完全相符,錯一個數據都不行的,只有這樣,這一年的地方財政計劃才能完成。

空印案裡冒出個愣頭青,果然還是太年輕

如果對不上,那就麻煩了,即使只是一個數字,賬目就必須重新填造,更讓人為難的是所有重修賬冊必須要蓋上原衙門的印章才算有效。可就是這個小小的印章,就難為死了當時整個朝廷的官員。

舉個例子,如果是雲南省的一個地方官去南京報賬目,要派人騎著馬,顛簸幾個月,再坐船,再換馬,才能到南京。如果運氣不好,錯了個數據,再原路返回,重新改數據,敲上章,再回去,這樣折騰個幾個來回,一年就過去了,還報什麼帳啊!

你說要是放在今天,郵件一傳,幾秒鐘的功夫就搞定了,再不行,可以掃描,實在不濟,什麼飛機高鐵汽車啊也是可以的。可惜當年通訊還沒這麼發達,怎麼辦呢?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空印案裡冒出個愣頭青,果然還是太年輕

不知道誰想出來個主意,讓跑腿官員隨身帶上事先預備好的蓋過印信的空白文冊不就行了嗎?於是乎,這麼好用的方法就一傳十十傳百,滿朝文武都用起了這個絕妙的方法,著實為明朝的辦事效率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個等級。

可是,最嚴重的事情是這個做法沒有經過朱元璋同志的批准,也沒人讓他知道這件事。突然有一天,朱元璋同志自己發現了這個秘密,他老人家很生氣,結果很嚴重!看來不整治整治這幫人,他們還拿我老朱同志是吃乾飯的。於是乎,他就使用了他慣用的一個絕招,所有掌印官殺,殺,殺!

可就在他派人下去調查這件事的時候,他收到了一封信,這封信是通過當時平民直接上書皇帝的渠道收到的。這封信是誰寫的呢?他就是明朝唯一一個布衣還被記入《明史》的鄭士利!

空印案裡冒出個愣頭青,果然還是太年輕

鄭士利,字好義,寧海人。其他資料我也不知道,因為他實在是沒什麼背景或者官職可說。他上書的主要原因也不是飯吃多了撐的,而是因為他的哥哥被牽連到這件案子裡,再加上有那麼幾分大義凜然的骨氣,就寫了這封信。

當時的情況是,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怎麼回事,可就是沒人敢在皇上面前說,因為怕受到牽連。但是年輕的鄭士利看不下去了,既然大家都不敢說,那麼我來說!他呢,也不完全是個蠢人,說完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在最後加了句,他理解皇帝的苦心,怕這些官員利用空印文書做些對老百姓不利的事情,大家都明白皇帝的苦心的,總之整件事情就是誤會一場。

空印案裡冒出個愣頭青,果然還是太年輕

朱元璋看到這封信以後,給他的回應是送他去勞改,這個已經是VIP待遇了。看看其他涉事官員不是殺頭就是一百殺威棍,誰受得了啊!雖然這個鄭士利說了實話,可他思想還是太簡單了,你以為老朱同志是真的因為空印嗎?

不是,最主要的因為這些人沒有把他放在眼裡,所有人都瞞著他做這件事,他們當我老朱是傻子嗎?老子殺這些人是讓他們長點記性,讓他們知道什麼是皇威!真是好大的膽子,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嗎?要是這次從容了這些人,誰知道他們以後還會做出什麼事情來?所以,鄭士利同志,你也別怪朱元璋同志,你實在是不應該插這一腳的。

空印案裡冒出個愣頭青,果然還是太年輕

我想鄭士利當年一定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寫的這封信,本想著可以犧牲一人來拯救要被殺掉的上萬官員。可是終究還是太單純了。

這也給我們初入職場的人提了醒。凡事出頭之前想清楚,為什麼那些老員工沒有動作,自己出了這個風頭後,最差的結果是什麼,自己能不能承擔得起。現在可沒有《明史》讓你名留千史。所以,萬事謹言慎行,乃是立足之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