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在历史上的地名都叫过啥?

房客拉


西安在历史上曾叫:沣京、镐京、长安、常安、大兴、西京等名字。十三朝古都,1100多年建都史。

西安现在的丰镐路、长安路、大兴路,西京饭店的名字也一直延续了下来……




情怀陕西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
秦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宗庙在渭河南岸
秦阿房宫遗址复原图
,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千米。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汉未央宫遗址复原图
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称帝,曾改都城长安为“常安”。
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
唐朝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贞观八年(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
大唐芙蓉园
自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千米,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
长安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曾经有意迁都长安,最后由于部下反对,只得放弃。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唐大明宫复原图
元初,长安城的范围依然沿用五代初期唐长安城被毁后节度使韩建所重建的“新城”,并使用京兆府的名称。至元九年(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遂该京兆府为安西路。后来由于发生安西王叛乱,安西国被撤。皇庆元年(1312年),又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据李好文在《长安志图》中所绘《奉元城图》,四面仅各一门,南门偏东,北门偏西,东西两门也不对称,城内建筑也无对称格局。市场集中在城内西北隅,有马市、羊市和秦川驿等。东北隅有太子府(明秦王府)、城隍庙、察院等。马可波罗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游历于此,写到:“城甚壮丽,为京兆国之都会……此城工商繁盛,产丝多,居人以制种种金锦丝绢……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
明代形成了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西安明城墙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东北隅开始营建秦王府。秦王府时称“王城”,后讹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1384年)分别修建鼓楼钟楼,其位置也与元代的敬时楼和钟楼无异。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标西巡西安后,曾经提议迁都西安,不过他回到南京之后便病死。
清代西安城内设置依旧,但在城东北修建一座满族驻防城,在城东南修建了汉军驻防城,以及增加了钟楼西南的总督布院署等。庚子之变时,慈禧和光绪西逃驻跸西安长达一年时间。
1911年10月22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也爆发了武装起义,占到总城面积约四分之一的满城被起义军攻陷并焚毁,成为西安城内的一处死角。
民国16年(1927年)11月25日,陕西省政府议决设立西安市。民国19年(1930年)11月8日,陕西省政府撤销西安市建制,辖区复归长安县。
钟楼(近)和鼓楼(远)
民国21年(1932年)3月5日,国民政府明令宣布定西安为陪都[28] ,建立国民政府西京筹备委员会。但西京市政府始终未成立,后西京筹备委员会撤销。
抗战时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难民沿陇海路涌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带。尚仁路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西安城内的商业重心也开始集中到了城市的东部。
明城墙-永宁门闸楼
在中共长征之后,陕北地区成了苏区,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民国25年(1936年)12月12日在此发生了西安事变。
民国33年(1944年)9月1日,西安市政府正式成立,为陕西省辖市。
民国36年(1947年)8月1日,西安市升格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市,为全国12个院辖市之一。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属陕甘宁边区辖市。
1950年改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3年1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西安市属西北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12日,改为中央直辖市,为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为省辖市。

億偲朢


西安,古称长安,又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

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而得名。

西周时定都于此,称镐京,西汉时定都于此称长安.隋朝时文帝在古西汉长安故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并定都于此,也就是唐朝的长安。




青春穿越人海


①1928年分长安县城区及近郊置,属陕西省。治所即今陕西省西安市。1930年撤销。1943年复置,1947年升为院辖市。1949年5月20日解放后,直隶中央。1950年1月为西北行政区驻地。2月陕西人民政府成立,为陕西省会。1954年改为省辖市。

②1948年析西安县城区置,属辽北省。治所即今吉林辽源市。1952年改为辽源市,属辽宁省。1954年划归吉林省。

(1)旧市名。1948年由西安县城区析置。属辽东省。治今吉林省辽源市。同年7月改为省辖市,1952年4月改名辽源市。1954年划属吉林省。(2)今市名。在陕西省中部、渭河之南、秦岭北麓、陇海铁路线上。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9983 平方千米(市辖区 1964 平方千米,其中城区187平方千米)。人口716.5万(市辖区510.2万)。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9区和蓝田、周至、户县、高陵4县。市人民政府驻莲湖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周京畿之地,文王都丰,武王都镐,均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沣河西东两岸。秦称长安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于长安邑置长安县,七年自栎阳徙都长安,九年设内史治此;文帝后元年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改左内史为左冯翊,主爵都尉置右扶风,合称“三辅”,并治长安。东汉左冯翊移治高陵县,初平元年至兴平二年(190—195)都长安,建安十八年(213年)雍州治由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移长安。三国魏改京兆尹为京兆郡。西魏、北周都长安,北周改郡守为尹。隋开皇二年(582年)于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南侧另建新都大兴城(今市区),三年迁都置雍州;设大兴、长安二县。大业三年(607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唐仍都于此,称为长安城,改京兆郡为京兆府,改大兴县为万年县,长安县仍旧。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后京畿、关内两道同治长安。五代梁改京兆府为大安府;唐复名京兆府。北宋先后为陕西路、永兴路治,北宋末改万年县为樊川县。金改樊川县为咸宁县,与长安县同为京兆府路治。元为陕西四川行省治。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寓“安定西部地区”之意。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名由此肇始。清雍正《陕西通志》:“即元安西义。”同时以陕西、甘肃两行省置陕西行省,治西安府,九年改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六年(1667年)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治。1912年为陕西省省会。1913年废府设关中道。1914年并咸宁县入长安县。1928年废道析长安县城及四关设西安市,次年废入长安县。1931年以原西安市区设西京市,并定为陪都,属中央政府行政院。1944年西京市改名西安市,并降为省辖市;次年复升为行政院辖。1954年复改为省辖市至今。1997年临潼县改区,2002年长安县改区。地处渭河平原中部,市境南部为秦岭山地。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市郊所属各县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油料作物、蔬菜、水果为主。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已形成以机械、电子、纺织等为主体,包括轻工、化工、食品、冶金、建材、电力、医药等多种门类的工业生产体系,有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为西北最大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并辐射出侯西、西延、西康、西户等铁路和西宝公路、西铜公路及通往潼关、兰州、包头、禹门口、万源等多条公路干线。航空线可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并直达香港。是全国重要科研和教育基地之一,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等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多达百余个。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地有骊山华清池、终南山南五台、翠华山等。有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西周丰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及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兴庆宫遗址和大雁塔、小雁塔、大兴善寺、钟鼓楼、灞桥、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等著名古迹。纪念地有七贤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金家巷张学良公馆、止园杨虎城纪念馆、“西安事变”旧址新城黄楼等。


气质W少


西安,古称长安,又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而得名。

西周时定都于此,称镐京,西汉时定都于此称长安.隋朝时文帝在古西汉长安故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并定都于此,也就是唐朝的长安。








读历史故事受益一生


西安,古称长安,又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

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而得名。





内切圆


从西周始有东都成周洛邑,西都宗周丰镐之分。特别是汉、唐的长安城分别又称西京。东汉、三国魏、晋、五代唐均以西京为陪都。西京和长安的交替出现,再到后来的西安。



历史让你打开眼界


西安,古称丰镐、咸阳、长安、常安、镐京、大兴、西京等。

1、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2、秦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3、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4、王莽称帝,曾改都城长安为“常安”。

5、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

6、唐朝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

7、明代形成了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扩展资料:

盛唐时期,由于政治清平,经济繁荣,社会相对安定,中外交往频繁,长安文化艺术的各个门类竞相发展,取得了光照千古的辉煌成就。

文学方面,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李贺、李商隐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汇聚长安,古体诗、律诗、绝句都由完备而达于全盛。

散文创作由韩愈、柳宗元高举起古文运动的旗帜,反对艳冶淫靡之风,主张“言必己出”、“文从字顺”,以其精炼、含蓄、犀利、优美的散文作品,而跨入“唐宋八大家”之列。唐代传奇的出现表明中国小说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并已逐渐成熟。

音乐、舞蹈方面,涌现了一批杰出的音乐家、歌唱家和舞蹈家,诞生了诸如《秦王破阵乐》、《九功舞》、《霓裳羽衣曲》等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的乐舞,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上谱写了华美、绚丽的篇章。

美术、雕塑、书法、篆刻方面,名家荟萃,高手迭出,佳作层出不穷,影响至为深远。杂技艺术花团锦簇,戏剧艺术崭露头角,民间文艺和民间工艺体现了民间艺术家的才智。

唐代,长安的文化艺术事业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海纳百川,昂扬奔放,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



新史观察


西安是13朝历史古都。现在依然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曾经在历史中有过很多响亮的名字。

商周时期,周文王姬昌在此地建立了丰京城,之后的周武王在旁边又建立了镐京城,两座城并列称为丰镐城,现遗址在西安市的南边。

秦国建都咸阳。先后在西安地区设立了杜县蓝天芷阳高陵和户县。著名的阿房宫遗址就在西安市天台路上,现在的咸阳是省地级市,与西安市相邻,和西安是两个市区,将来会合并成一个超级大城市。

汉高祖刘邦称帝以后,建立西汉王朝,在西安市西北面,当时的长安乡修建宫室,建成后,就将新盖的都城称为长安。在汉武帝时,开始将长安城及周围的城镇称为京兆,一直沿用到元初

王莽登基之后,改长安为常安,因为王莽定都在洛阳,又称长安为西京。

隋朝建立之初,汉长安城已经使用了五六百年,地下水污染严重,又经战乱破败不堪,已经不适合做都城,隋文帝杨坚就在龙首原,现在西安市的北郊,重建都城,取名大兴城,

唐朝李渊定都关中,将大兴城重新改为长安,随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唐朝的长安城规模空前,人口百万,是世界商贸中心,

元朝时名字变更了三次,开始叫叫京兆府,后来叫安西路,到元顺帝时叫奉元路。

明代大将徐达打下奉元路,改为西安府,一直沿用至今

西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有一句话就能概括,如果把中国历史比作一棵大树,北京是这棵树的树冠,枝繁叶茂,而西安就是这棵大树的根,





倚栏望明月


西安市,古称长安、京兆、镐京、咸阳、西京,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何中心,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个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

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

从西周开始,西安成为中国的都城,当时被称作“宗周”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蒿京的合称。

秦咸阳城旧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北部与咸阳市东南部,秦阿房宫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郊。汉都长安城建立在秦咸阳城遗址东南,别称“凤城”,又因城墙走向颇似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被称作“斗城”。

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的“天下中心”,作为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雄伟和最大的城市,在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唐长安城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奠定了今天西安市区的街道布局。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元代曾设安西府;后改为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