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是明教的第幾代教主?他的前後任是誰?

江南柏舟


水滸傳中的摩尼教

在《水滸傳》(以下簡稱“水滸”)中,方臘是與梁山宋江並存的“四大寇”之一。宋江被朝廷招安後,轉而剿滅江南方臘集團。書中交代,方臘為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並未明面提及摩尼教等宗教。然而,現代人研究水滸,卻發現了書中隱形的與宗教相關的東西。

如在徵方臘時,柴進化名柯引,潛入方臘軍中做臥底。

方臘道:“既有賢士到來,便令白衣朝見。”……柴進奏道:“……近日夜觀乾象,見帝星明朗,正照東吳。……今得瞻天子聖顏,抱龍鳳之姿,挺天日之表,正應此氣”……

有學者指出,方臘“白衣朝見”和柴進的恭維之詞,體現了摩尼教尚白和日月崇拜的信仰。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水滸好漢首領的綽號與摩尼教“上僭天王、太子之號”基本上是一致的。諸如此類的細節描寫還有很多,我們不一一列舉。

跳出文學作品,我們迴歸史實更能發現方臘與摩尼教的關係。

摩尼教與明教

摩尼教是起源於古波斯薩珊王朝時期的一種宗教,在隋唐之際傳入我國,後來滲入民間,流行於浙、贛、閩三地。摩尼教供奉摩尼為光明之神,主張以光明取代黑暗,並且多行反政府之舉,因此被朝廷斥為鼓動叛亂的邪教。

由於受到朝廷打壓,摩尼教在兩宋時轉入地下,並採取與佛教、道教模糊邊界的方式艱難生存,逐步演化為民間的秘密宗教--明教。我國曆史上很多農民起義,如建炎四年(1130年)的鐘相起義,元末的韓山童、劉福通起義,清朝中後期的白蓮教起義等都與摩尼教(明教)有著直接的聯繫,方臘起義亦在此列。

方臘與明教

北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方臘以明教為旗號,自稱聖公,率眾起義,並先後攻佔了睦、歙、衢、杭、婺等州。《續纂淳安縣誌》載:

方臘世居縣西喝村,託左道以惑眾。

左道就是明教。可見,明教在統治者眼中的態度。方臘起義曇花一現,前後持續僅一年,活動範圍僅限江浙一帶,但對統治者的觸動卻很大。方臘之後,北宋朝廷大為震動,嚴厲鎮壓各種宗教結社,明教從此淪為“食菜事魔”之流。

方臘在明教中什麼地位呢?

我們知道明教是一個比較鬆散的宗教組織。明教有神祇“明尊”,但無教主之說,這點和佛教很相像。至於方臘,他只是利用明教來組織發動民眾,充其量只是一個組織者和代言人。

歷史上類似方臘的人物不在少數,之前之後都有人打著明教的名義聚眾起義。在他之後,上文已經提及;在他之前,唐代的陳碩真利用明教(那時候還稱摩尼教)來組織浙東農民起義,並自稱“文佳皇帝”。這些隊伍幾乎一戰即潰,缺乏宗教應有的凝聚歷,你也很難將他們的首領與教主聯繫起來。


史趣


方臘是第八代教主。

摩尼教從東漢末年就傳入了中土,但是一直影響不大,直到大唐武則天時期才有了轉機。武則天為了登基上位,就讓寵臣兼姘頭馮小寶造輿論,馮小寶也是能人,居然找到了摩尼教在中土的代言人,這位代言人把明尊轉世彌勒再生的教義跟馮小寶一說,馮小寶很高興,彙報了武則天,武則天說,這傢伙級別不夠啊,找個差不多的人來。



第二年,摩尼教波斯總教教主帶著左右光明使者親自來到中土,進了皇宮忽悠武則天,武則天安排了佛道大佬跟摩尼教教主展開辯論,結果明教完勝。於是武則天賜摩尼教教主和馮小寶等人紫衣,允許他們在中土傳教。沒多久總教教主回去了,留下幾個法王幫助中土建立摩尼教,馮小寶成為第一任教主,全國廣建大明寺。



在馮小寶的鼓吹下,武則天順利上位。後來武則天冷落了馮小寶,馮小寶怒了,一把火把明堂燒了。武則天就把馮小寶殺掉了。

馮小寶到方臘有六百多年,但是隻有八代教主,這很顯然是不正常的。正常解釋應該是,這六百多年間摩尼教遭到極大破壞,式微的很,一直沒有發展起來,所以也就沒啥教主可言了。


唐風宋月


我們聊聊這個明教。

大家看過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裡面有個張無忌,張無忌是明朝的教主。

老牛了,下面有一個小堂主,名字好熟,因為他叫朱元璋。

朱元璋就是明教的一個頭目,因為會搞群眾運動,所以後面反而成了大事,建立了大明朝。據說,他因為害怕明教,所以朝代不敢叫別的,就叫明朝。而明朝從《易經》上來說,也可以壓制元朝。

《易經》有一句叫: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就是元朝很牛,但最終還是要歸到明朝來。

那麼,中國到底有沒有明教呢?

事實上,確實有明教,明教就是摩尼教,於公元三世紀的時候由波斯人摩尼創立。它有什麼教義呢?其實很簡單,它的教義是二元三際論。

二元就是光明跟黑暗兩面。世界分為光明跟黑暗兩層,這跟中國的陰陽有點像,同樣把世界的物質分為了兩大相反的東西。不過,陰陽講究調和,要達到平衡,而不是一方消滅一方。而光明跟黑暗論是鬥爭的,最終一定是一方消滅一方。這更像基督的上帝戰勝惡魔。

所以,明朝的總壇叫光明頂,而且明教的社會屬性也總是充滿了鬥爭性,這讓他的傳播引起了統治者的注意。

摩尼教傳入中國大概是唐朝,唐朝的皇帝對他就很警惕,宣佈它為邪教。而摩尼教只好披著佛教的馬甲傳了一會,到了後面,唐朝會昌滅佛。佛教這把傘也擋不住風雨了,摩尼教就正式轉入地下,隱秘傳教。

到了後面,摩尼教走起了群眾路線,跟白蓮教,彌勒教有扯不清的關係,而且它比較反動,老是讓老百姓去搞鬥爭。

這裡講一下,摩尼教跟中國的農民起義。

第一個起義的人可不是朱元璋,而是唐高宗年間的陳碩真。

這個人是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人,當時鬧饑荒,她大概心善,把自己東家的糧倉打開散米,當然被東家一頓暴K。她逃了出來,跑到安徽黃山歙縣一個叫覆船山的地方。

這個山據說是大禹當年治水時的船化就,主鋒叫擱峰尖,傳說裡面藏有無數的珍寶。

陳碩真不知道在這裡碰到了什麼,出來時就像一個得道仙姑的樣子。宣稱自己得到了真傳,摩尼教跟道教她都懂,老百姓可以擇教入團。利用這些,她創立了火鳳社,稱自己是九天玄女下凡,會奇門遁甲術,可以召神將役鬼吏。

一搞就搞大發了。找了一個機會就開始造反,還稱了帝。這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女人。她稱帝時,武則天剛剛二進宮,皇后還沒當上。

後面,這個陳碩真失敗了。也不知道為什麼官兵殺過來的時候,她的神將鬼吏不出來幹活,可能中場休息吧。

又過了很多年,到了宋朝的時候,覆船山這裡正式成為了摩尼教也就是明教的大本營,上面有光明頂這些東西。在這裡辦事的是誰呢?方臘!

方臘正式以這裡為大本營,以明教為旗幟,方臘就是明教的一位教主。當然後面也是被滅了。

不過,覆船山這裡正式成了明教的總壇,有奇門八卦陣,有三十六天門等等。尋常人是打不進來的。到了元末,這裡又出現了一個教主李紅瑤。他重振明教,把這裡作為大本營。

此後,有一個人上了山。

這個人就是朱元璋。在明史有關朱元璋的記錄,有四年時間是空白。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據推測,他就是到了光明頂,跟李紅瑤搭上了線。然後取得了明教的資源。所以,他在起義軍中才迅速崛起。

那麼,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明教去了哪裡呢?

民間傳言,明教被朱元璋團滅了。


當了皇帝,朱元璋開始擔心起明教啦,畢竟這個組織太有能量了,今天能幫助他得天下,說不定明天能幫助另一個人奪他的天下。所以,他派數十萬大軍圍攻覆船山的明教總壇。

在破對方的奇門八卦陣以及三十六天門時,他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總算攻破了光明頂,火燒總壇,屠殺教眾。

此後,朱元璋就宣佈明教為左道邪術,全國禁止。而且把覆船山給封了。這樣,明教就徹底從歷史中退出了。

不過,後面又出來一個日月神教。總壇位於黑木崖,“黑木崖在河北境內,由恆山而東,不一日到了平定州”。日月合為明,是不是明教的另一個組織呢?


金庸先生說了,明教是明教,日月神教是日月神教,日月神教是發源於雲貴湘川的五毒教。

看來,明教真的是完蛋了。


腦洞歷史觀


看了之前的回答,感覺謬誤太多,實在需要用歷史真相來以正視聽。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來看以下幾個方面:

1、方臘是誰?

方臘(約1074年-1121年10月6日),又名方十三、方世臘,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首領,僱工出身(一說家有漆園)。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之說,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因花石綱酷害百姓,得到了百姓支持。自號“聖公”,年號“永樂”,設置官吏將帥,建立政權。

宣和三年(1121)夏,方臘起義失敗,方臘受傷被俘,同年秋被殺。

要注意,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方臘自稱或者被人擁立為明教教主。金庸小說中,把方臘定為明教教主,只是小說家之言。

2、明教是什麼?

明教就是摩尼教,這點毋庸置疑。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紀在巴比倫興起的世界性宗教。吸收猶太教-基督教等教義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傳播到東方來以後,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

它的主要教義是二宗三際論,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體制。摩尼教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內(從三世紀到十五世紀),從北非到中國的福建,在整個歐亞舊大陸上廣泛傳播,文獻使用過敘利亞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亞文、粟特文、漢文、回鶻文、希臘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餘種文字,與其他主要宗教發生了深入的思想對話。所以非常善於本地化。

比如到了宋代,摩尼教就已完全漢化並演變為明教(或明尊教)。宋代明教將原摩尼教教義要旨簡單地歸納為“ 清淨 、光明、大力、智慧”8 個字。為了迎合民間的需要 ,更加發揮其追求光明、善良、儉樸、友愛的道德觀念,因而頗得人心,使之流傳甚熾。

3、明教有教主麼?

明教拜明尊,如果硬要說明教有教主,那麼明尊才是明教教主。而又因為摩尼教(明教)只是一個鬆散的組織,所以和佛教一樣,沒有教主一說。大家聽過佛教教主釋迦摩尼,卻可曾見過人世間誰自稱佛教教主?敢自稱的人一般也不是真佛教。臺灣倒是有不少自稱佛教教主的,但一般都被歸為邪教。

而且上文也提到,方臘等也是利用明教起事,並沒有自稱明教教主。

4、方臘之前之後就有很多人利用明教起事

其實早在方臘,中國就有人利用明教起事。

第一個著名的就是女帝陳碩真,當時在睦州(今淳安的六甲嶺上擱船尖)利用秘密宗教起義,其實就是利用摩尼教號稱“羽化登仙”揭竿起義,失敗後留下“天子基”(十門九不鎖)與“萬年樓”(萬年螺)神秘遺蹟。

北宋太平興國間(980)撰寫的《僧史略》把五代梁貞明六年(920)陳州毋乙叛亂以及五代後唐、石晉(923-946)時的相關叛亂都歸罪於明教,認為都是利用明教來起事。

元朝,摩尼教、彌勒教、白蓮教等民間教派迅速發展,互相融合,最後釀成紅巾軍起義。起義軍公開以“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的讖語箴言為口號,自稱魔兵,透露出摩尼教對紅巾軍的深刻影響。此時的摩尼教(明教)則進一步通俗化、世俗化,並與彌勒、白蓮兩教相融合,甚至合為一體。

5、方臘之後的明教如何了?

方臘之後,宋朝統治者大為震驚,嚴厲鎮壓各種宗教結社,重立禁約,明教也跟著受到牽連。被毀拆其齋堂,懲辦為首之人,懸賞獎勵告發。

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曾下詔並立法禁止各種異端信仰,其中包括牟尼明尊教(即摩尼教)。一切與明教有牽連的事物也都下令更改 。

明教只得以更隱蔽、更秘密的形式開展活動。到了清代,許多民間教派,仍或多或少地受到摩尼教的影響。但史料已不見記載。

所以,中國歷史上並沒有人自稱明教教主,要怪只怪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太深入人心,營造出張無忌這個虛擬人物,又硬生生給方臘安排了明教教主一職。


老婆是半邊天


因為金庸小說的影響,多數人都認為“明教”是專門愛造反的邪教。

其實不是,邪教因素可能有那麼一點點,但是說“明教”最愛造反真的是冤枉他了,明教只是下層人民報團取暖的自救性組織而已。

著名歷史學家蔡東藩說的好:

方臘、宋江,雖皆亡命之徒,而非貪官汙吏之有以激之,則必不能為叛逆之舉。就令潛圖不軌,而附和無人,亦寧能孑身起事?蓋自來盜賊蜂起,未有不從官吏所致,苛徵橫斂,民不聊生,則往往鋌而走險,嘯聚成群,大則揭竿,小則越貨,方臘、宋江,其已事也。惟方臘之為亂大,而宋江之為亂小,方臘之作惡多,而宋江之作惡少,本回分段敘述,於方臘無恕詞,於宋江猶有曲筆,而總意則歸咎於官吏。——蔡東藩

方臘造反和他是不是明教沒有關係,一切都是因為大宋的官吏橫徵暴斂,搶男霸女,百姓活不得活,只有鋌而走險,搏命一活而已。

明教的教徒提倡素食,戒酒,裸葬,教民之間講究的是平等是團結互助。

在唐朝的時候,明教甚至是武則天的合作者,明教第一任教主馮小寶甚至是武則天的輿論機器。

在過去沒有報紙互聯網的時代,明教這種“民間組織”確實是最好用的輿論機器。

武則天的“明堂”為什麼叫做“明堂”?馮小寶事業失敗不再能和武則天合作之時,為啥要燒掉“明堂”?“明”明教也!

政治領域就是這樣,用得著你,功名利祿隨你要,恩寵備至隨你鬧,用不著你你就是“肉中刺,心上刀”,必欲除之而後快。

於明教來說,武則天是第一個朱元璋而已。

武則天翻臉之後,明教轉入地下,一直傳到了第八任教主方臘。

很可惜,因為明教是地下組織,留下來的信史不多,我們不知道方臘的前任教主是誰。

這不奇怪,因為只要年月太平,明教一定會好好的吃素,戒酒,裸葬,一輩一輩的儘量降低生活水平,不偷不搶不吵不鬧,求的就是一個抱團安慰,怎麼會有人去注意他們呢!

到了方臘,“花石綱”橫暴天下,民不得苟活,方臘以及他的教眾“不甘做‘安安餓殍’,猶效奮臂螳螂”,驚動了官老爺們,官老爺們才拿起紙筆記下:

“方臘陷建德,又陷歙州,東南將郭 師中戰死”——《宋史》

然後,世間人非明教教徒者才知道有一個“四大寇”之一方臘。

方臘死後,接過他的旗幟繼續戰鬥的是他的堂兄方七。

方臘兄弟不少,方臘自己另一個名字就叫做“方十三”,方七是他的叔伯哥哥,方七在方臘死後,做了明教的第九任教主。


葭明通半瓶歷史


明教,源於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的摩尼教。摩尼出生於公元216年4月14日,他的家鄉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也就是古巴比倫,今天的伊拉克,當時屬於波斯帕提亞王朝。

摩尼教的原始教義吸收了基督教的諾斯替派和同樣 發源于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的宗教成分瑣羅亞斯德教俗稱拜火教,中國人稱之為祆教,由於摩尼教和祆教都傳自波斯,所以古代中國好多人把兩教經常混淆,金庸在小說裡也把兩教混為一談。

摩尼教何時傳入中國?

大概是在唐武則天嚴載元年(694)年,佛多誕攜《二宗經》來朝,摩尼教始傳中國。不過有學者認為應該更早,只不過嚴載元年標誌著摩尼教在中國公開合法傳播的開始。

武則天對摩尼教很感興趣,這大概是因為她代替了李唐,需要從宗教方面獲得更多支持有關。而唐玄宗時,佛多誕曾奉詔令翻譯《摩尼光佛教法儀略》。主要介紹你該教的創教者、經典、教義和教規。這一次翻譯活動給摩尼教帶來了巨大挫折,第二年唐玄宗就以“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的理由禁止摩尼教在漢人中傳播。李隆基這麼做,大概是認為摩尼教是佛教的山寨貨。

宗教在亂世更有機會,雖然摩尼教被唐廷禁止了,但很快安史之亂爆發,唐代宗借回鶻兵從叛軍手中收復洛陽,回鶻牟羽可汗帶著四名摩尼教僧侶回漠北,很快摩尼教在回鶻就被定為國教。

當時的唐廷已經沒有能力了,攝於回鶻的要求,於大曆三年至元和二年,先後允許在京師、荊州、揚州、洪州等地建置摩尼寺,稱大雲光明寺。

然而,公元840年,回鶻不被另外一遊牧部落黠嘎斯攻破,中原的摩尼教一下子失去了外部支持者,而加上會昌三年,以“滅佛”而聞名的唐武宗開始打擊所有外來宗教,摩尼教也不能倖免,摩尼教遭受到了幾乎毀滅性地打擊。

這一次誅滅“夷教”的行動,使得摩尼教信徒們心有餘悸,於是他們加速了中國化進程以便深入民間傳播。到了宋代,“摩尼教”這個音譯被意譯為“明教”所代替,這個名字來源於崇拜光明的教義。

宋代的明教,實際上並不在金庸小說裡的崑崙山,而是在東南沿海的福建福州、泉州以及江浙一帶。明教在唐代為了傳教,把自己佛化,到了宋代崇道的氛圍下,又 把自己道化。宋真宗時編寫《道藏》,明教徒賄賂主管官員,把明教經典也給編進去了。宋徽宗是編寫《政和萬壽道藏》,負責雕版印刷的黃裳(沒錯,就是金庸小說裡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也把明教經典吸納了進來。

然而,明教其實跟方臘沒有多大關係,方臘甚至連明教徒都算不上。明教不允許信徒吃肉喝酒,但方臘起義一開始就招呼手下殺牛喝酒,很難想象一個澆築宣佈自己破除戒律,畢竟這是組織教眾的信條。

明教就基本的戒律就是吃素,以至於人們一見到吃菜事魔就和明教李安納西起來,實際上當時許多民間宗教都是吃素的,而“事魔”是統治者對這些民間結社的貶稱。“魔”並不一定就是摩尼教的“摩”。

再者,明教實際上跟佛教一樣是一個鬆散的宗教組織,並不像基督教那樣在世俗裡擁有極強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從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一個統一的教宗統領天下所有教徒,哪兒來的教主?佛教高僧那麼多,但卻沒有一個可以稱之為佛教教主的,畢竟它們並沒有類似基督教那樣廣泛組織化的行政構架。

不過,在宋代明教也確實對統治者產生了嚴重威脅,大詩人陸游就曾指出革除流行的金剛禪、揭諦齋之類民間教門為朝廷之憂,明教最甚。


江畔初見月


明教源自摩尼教,摩尼教由波斯人摩尼創建,時間大約是中國三國時代,教義雜糅祅教(拜火教)、基督教、佛教。因為不容於波斯主流宗教,摩尼教開始外傳,其在魏晉時已在中原活動,但是沒有得到官方重視,記錄也少,唯一記載是西晉的《老子化胡經》提過一筆,說老子轉世投胎為摩尼。

摩尼教在唐時屬於回紇國教,兩國邦交,因而在武后時代入住中原,並且得到官方扶持。唐代宗大曆三年賜額大雲光明寺於長安,六年又在荊、越、洪等州各賜一座大雲光明寺。其基本教義就是二宗三際,二宗即光明與黑暗,譯成中文就是陰陽,所以又名陰陽教,教徒稱為陰陽人或摩尼師。據國寶陳垣考證,廣學會出版的奧古斯丁的《懺悔錄》被譯為中文時,摩尼教即被譯為陰陽教。

《舊唐書·德宗下》記載:“四月丁丑,以久旱,令陰陽人法術祈雨。”《新唐書》此條作“摩尼師”。

元明也有陰陽人,但是意義大不相同。

《元史·世祖五》記載:“癸未,詔遣使江南,搜訪儒、醫、僧、道、陰陽人等。”

《明史·職官三》記載:“自五官正下至天文生、陰陽人,各分科肄業。”

《明史》的陰陽人應是陰陽術數的別名,乃是官職名。顧名思義,就是精通陰陽術數的人,與《元史》相類。於是反過來再看大唐陰陽人,因為摩尼師能呼風喚雨,與陽陽術士相類,所以尊為陰陽人。

而摩尼教在唐朝曇花一現,不過半個世紀,異教終結者唐武宗降世,聽從道士趙歸真的建議,大肆消滅佛教,摟草打兔子似地把摩尼教也滅了,京師七十二名女摩尼以死殉教,性格之剛烈可見一斑,所以金老筆下的明教弟子皆是視死如歸。

摩尼教的正史記載不多,反倒是佛教為了與它劃清界線而專門立傳。《釋門正統》將白雲宗、白蓮宗、摩尼教歸為一類,說它們“假名佛教,以誑愚俗”。

南宋陸游曾經奉旨研究過摩尼教,《渭南文集·條對狀》說:“惟是妖幻邪人,平時誑惑良民,結連素定,待時而發,則其為害,未易可測。伏思此色人,處處皆有,淮南謂之二禬子,兩浙謂之牟尼教,江東謂之四果,江西謂之金剛禪,福建謂之明教、揭諦齋之類,名號不一,明教尤甚。至有秀才、吏人、軍兵亦相傳習。其神號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號,白衣烏帽,所在成社,偽經妖像,至於刻版流佈,假借政和中道官程若清等為校勘、福州知州黃裳為監雕。以祭祖考為引鬼,永絕血食,以溺為法水,用以沐浴。其他妖濫,未易概舉。燒乳香則乳香為之貴,食菌蕈則菌蕈為之貴,更相結習,有同膠漆,萬一竊發,可為寒心。漢之張角,晉之孫恩,近歲之方臘,皆是類也。”

西方學者認為肉佛等名號即是耶穌,他們發現漢文《摩尼教下部贊》有“血和肉的耶穌”的說法,而東方摩尼教的文獻中,耶穌被稱為佛,所以肉佛等名號的出現很自然。而北宋《大宋天宮寶藏》收錄《明使摩尼經》,既入道藏,經義必有與道家相通之處。可見摩尼教吸收道家理念之後,終於轉變成明教。至於以溺(尿)為法水,則有點匪夷所思。

今人把方臘歸為明教,大抵出自《渭南文集》及《佛祖統紀》兩處。《佛祖統紀》說:“二宗者。謂男女不嫁娶,互持不語,病不服藥,死則裸葬等。不根經文者,謂《佛佛吐戀師》、《佛說啼淚》、《大小明王出世經》、《開元括地變文》、《齊天論》、《五來子曲》之類。其法:不茹葷飲酒,晝寢夜興,以香為信,陰相交結,稱為善友,一旦郡邑有小隙,則憑狼作亂。如方臘、呂昂輩是也。”

其實《渭南文集》將方臘與張角、孫恩相類,乃是“妖幻邪人”,並未直說方臘即是明教。而比陸游大五十多歲的方勺寫過一篇地方誌《青溪寇軌》,文曰:“始,唐永徽四年,睦州女子陳碩真反,自稱文佳皇帝,婺州刺使崔義玄平之。故梓桐相傳有天子基、萬年樓,方臘因得憑藉以起。又以沙門寶誌讖記誘惑愚民,而貧窮遊手之徒,相乘為亂。”又說方臘起義之後,明教才趁勢而起,他們“亦誦金剛經,取‘以色見我為邪道’,故不事神佛,但拜曰月,以為真佛。”

可見方臘是以“沙門寶誌讖記”而聚眾起義,寶誌是南梁僧人,好作預言,語如讖記,當時帝王士庶皆視為神僧而信奉之。既然方臘憑藉佛門讖記起義,就不能視作明教,而應劃為白雲宗或白蓮教。正史從沒說過方臘屬於明教,《宋史》說他是“左道”,其義軍“以巾飾為別,自紅巾而上凡六等”,紅巾之制被元未白蓮教因襲,《明史》記載劉福通、韓山童、徐壽輝等等白蓮教領袖皆是“倡言亦云彌勒佛下生,以紅巾為號”。

至於金老小說之中,按大曆三年(769年)至宣和二年(1120),大約350年,三十年一代,方臘應是第十二代教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