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最多的中国男人,至少1亿中国人姓氏同源,等于一个省的人口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其实并不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欧洲自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就严格的遵循一夫一妻制,当然欧洲的国王和贵族往往拥有众多的情人,但相对于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来说,欧洲的婚姻制度显然在人口增长方面没有多少优势,因为情人和情人之间不能在一个家族内合理、合法的生儿育女,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帝王所拥有的子女数量,远远超过了欧洲中世纪的国王所拥有的女子数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子孙最多的中国男人,至少1亿中国人姓氏同源,等于一个省的人口

大图模式


中世纪的欧洲人

那么,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情况下,中国古代,哪个男人生的小孩最多呢?根据史料的记载,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女是最多的,《汉书》记载道:

“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

中山靖王刘胜为何拥有众多的子女呢?其实与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形势有关,他是被逼的,没有办法,才无所事事,生下了那么多的小孩。汉景帝一共生了14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就是其中之一,他与汉武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西汉王朝刚刚经历了“吴楚七国之乱”,吴楚七国治乱虽然被西汉朝廷平定了,但是,当时的诸侯王仍然处于尾大不掉的状态,武帝时刻想削弱诸侯王的实力,于是,那些实力弱小的诸侯王就非常的担心害怕,中山靖王选择饮酒作乐、纵情声色,是为了表明自己胸无大志,他是故意做给汉武帝看的,中国古代的诸侯王和大臣,为了避免被皇帝猜疑而遭杀身之祸,向来有纵情声色,以“自污”的传统。

中山靖王虽然拥有120个儿子,但是,这些子孙到了后来的历史时期就逐渐默默无闻了,很多人与平民百姓并无区别,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是,他当时已经是一个“破落户”了,刘备曾以贩履、织席为业,年轻人贩履、织席在中国古代并不是什么励志的体现,在世家、门阀观念盛行的东汉时期,贩履、织席被认为是低贱的职业。中山靖王的后代,祖先好歹也是汉景帝,为什么都默默无闻呢?原因就是刘胜的这些儿子,大部分都是妾生的,出身并不高贵,在中国古代,正妻和妾在地位上有着天壤之别,所谓“子以母贵”,母亲出身不高贵,就会失去继承爵位的机会,慢慢的就变成了平民。

子孙最多的中国男人,至少1亿中国人姓氏同源,等于一个省的人口

大图模式


刘备画像

中国古代,真正生儿育女最多的男人,其实是周文王,并且周文王的这些儿子们,都很有名气。中国古代能够生一百个儿子的男人,大概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周文王,另外一个就是中山靖王,但是,因为周文王的儿子们影响力更大,所以,中国古代的“百子图”就是描绘了周文王拥有一百个儿子的场景。“百子图”寄托了人们追求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美好愿望,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绘画作品之一。

周文王拥有一百个儿子的说法,是不是传说呢?根据《封神演义》的记载,这确实是一个传说,雷震子是周文王的第一百个儿子,周文王在收养雷震子之前,已经有九十九个儿子了,他看见年幼的雷震子“面如桃蕊,眼有光华”,觉得他是一个好孩子,心里非常的高兴,心想,他已经有九十九个儿子了,认雷震子为义子,正好是一百个儿子,真是一件美事啊。

子孙最多的中国男人,至少1亿中国人姓氏同源,等于一个省的人口

大图模式


中国古代小说《封神演义》里的人物画像

《封神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但是,小说的创作又往往与现实紧密相连,文王有百子的说法,典故出自《诗经》,《诗经》至少有两篇诗文提到周文王儿孙满堂的历史事实。

《诗经·思齐》中记载道: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周文王的妻子名为大姒,也被称为“太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姒继承了太任、太姜的美德,生了一百个男孩。太任是周文王的母亲,太姜是周文王的祖母。太姜、太任、太姒在上古时期,皆是女子的楷模,她们嫁到周王室以后,周王室人丁兴旺、儿孙满堂。太姜、太任、太姒的形象可以说是中国古人最期待的女子形象。

按照常理来说,一个女子在一生当中,是不可能生一百个孩子的,因为怀胎至少是十个月,生一百个,要怀胎1000个月,1000个月是80?多年,很显然,人类不可能连续80多年,一直在生孩子。

子孙最多的中国男人,至少1亿中国人姓氏同源,等于一个省的人口

大图模式


中国古代的妇女和儿童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是形容周文王的妻子生的孩子多,“百”含有“多”的意思,并不是真的指一百个。

《诗经·文王》中也提到了周文王的子孙多,

“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历史上真实的周文王,可能没有《封神演义》里说的那么夸张,拥有一百个儿子,但是,周文王的子孙,确实是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周文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子孙后代最多的一个帝王,文王的子孙后代之多,我们从《百家姓》里就可以得到验证。

子孙最多的中国男人,至少1亿中国人姓氏同源,等于一个省的人口

大图模式


周文王画像,明朝时期绘制的

在上古时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西周初年,还保留有母系社会的传统,子女的姓随母亲,所以,“姓”这个汉字是“从女,从生”的。在夏、商时期,贵族除了有姓,还有氏,氏一般是地名、职业名和官名来命名的,孔子其实是姓子,不姓孔,孔是氏,而不是姓,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宋国是商王后裔的封地,商王姓子,那么,孔子作为商代王室的后裔,自然也是姓子的,孔子家族的“孔氏”是怎么来的呢?“孔”这个汉字是“子”和“乙”的合并,商王姓子,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商汤被商人尊为“太乙”、“大乙”、“高祖乙”,于是孔子家族就以“孔”为氏。

子孙最多的中国男人,至少1亿中国人姓氏同源,等于一个省的人口

大图模式


商汤画像

到了战国时期,西周的宗法制度瓦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区分,也就变得模糊了,这样一来,贵族所拥有的“氏”也就慢慢与“姓”没有十分明确的区别了,姓和氏融合为了一体,所以,孔子虽然姓子,但是,孔子的子孙后代则是以“孔”为姓了,而不再以“子”为姓了。

中国古代历史,一脉相承,从未间断,每个家族都留下了丰富的家谱资料,百家姓里的“姓氏”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几个姓和氏。

中国上古时期有八大姓,上古八大姓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指妊、姜、姬、嬴、妘、姚、妫、姒这八大姓,另一种说法是:姜、姬、姞、嬴、妘、姚、妫、姒。我们今天的大部分姓氏皆可追溯至上古时期这八大姓,上古八大姓中,子孙后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大概就是姬姓了。

《百家姓》总共有504个姓,其中有400多个姓源自于姬姓,也就说姬姓占据了百家姓的80%之多,《百家姓》中的曹姓、卫姓、蒋姓、毕姓、周姓、吴姓、鲁姓等等皆源自于姬姓,姬姓可以说是“姓氏之源”。

我们都知道,夏朝的君主姓姒,商朝的君主姓子,周朝的君主姓姬,但为何姬姓后裔的人数之多、分布范围之广远远超过了姒姓和子姓呢?原因就是周朝实行了分封制。

荀子说:

“(周朝)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周朝的诸侯国当中,姬姓诸侯国的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将近75%的诸侯国是姬姓诸侯国,在姬姓诸侯国当中,又以周文王的子孙的封地居多,周文王一系的姬姓,占据了大多数。

西周初期,正是华夏族开疆拓土、蓬勃发展的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创业期,在华夏民族的创业初期,姬姓家族身为西周的王室成员,自然而然也获得了最佳的发展机会,姬姓家族的成员随着分封制扩展到全国各地,子孙后代经过几代的繁衍,自然而然也是最多的,于是,《百家姓》里就有80%的姓来自于姬姓。

《百家姓》里有80%的姓来自于姬姓,那么,这80%的姓总共有多少人口呢?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姓氏的人口数量进行粗略的估算,中国至少有1亿人的姓氏,可以追溯至姬姓。

子孙最多的中国男人,至少1亿中国人姓氏同源,等于一个省的人口

大图模式


《百家姓》成文于北宋时期

周姓、吴姓、杨姓、鲁姓、曹姓、蒋姓、卫姓、毕姓皆源自姬姓,周姓人口约有2500多万,吴姓人口约有3300多万,杨姓人口约有4200多万,鲁姓人口约有1000多万,曹姓人口约有730多万,蒋姓人口约有540多万,卫姓人口约有60多万,毕姓人口约有120多万,我们经过简单的统计会发现,源自姬姓的人口,肯定超过了1亿,也就是说,在今天的中国,至少有1亿人的姓氏可以追溯至周王室的姬姓。

周文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也非常之大,儒家的“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中国古代,“五经”之首是《易经》,不仅儒家将《易经》尊为“五经”之首,诸子百家中的很多学派都将《易经》视为本学派的学术“源泉”,因为《易经》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易》本于八卦,八卦相传是伏羲所创造的,《易经》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八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哲学,乃至音乐、武术均源自《易经》。

子孙最多的中国男人,至少1亿中国人姓氏同源,等于一个省的人口

大图模式


孔子画像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易经》是谁编订的呢?其实就是周文王,正如司马迁所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易经》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著作,本于八卦,并不是周文王一人创作的,但是,周文王整理和编订了《易经》,所以《易经》也被称之为《周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易经》恰恰就是周文王编订的,

《易》在夏、商时期,有三个版本,分别是《连山》、《归藏》和《周易》,也被称之为“三易”,“三易”之中的《连山》、《归藏》全都散佚了,

只有《周易》保存至今。

西周初期的周文王、周公旦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人物,而且还是学术大师,诸子百家其实就是源自于西周的官学,西周时期,学术本于王官,学术皆是官学,民间并没有私学,到了春秋时期,私学兴盛,并逐步取代了官学,孔子看到这一景象时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正因为春秋以前的学术出自于王官,所以,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即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帝王,也是学术界的代表人物,孔子的儒学其实就是继承了尧、舜、禹、周文王、周公以来的文化传统,具体来说,儒学就是植根于周代的礼乐文化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