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秦始皇統一了中國。那夏商周算什麼?

w的新視界


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好的!

下面由【鑑春秋】進行回答:歷史是面鏡子,鑑古知今,學史明智!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區分一下國家的性質,夏商周屬於我國曆史上的奴隸社會,而從秦朝開始就進入到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集權社會。

說秦始皇統一中國,而不是夏商周,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國土範圍五個方面來回答。

一、政治方面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終於在公元前221年完全滅亡了山東六國,結束了周朝以來春秋戰國的分裂局面,統一了中國。說是統一,這裡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秦帝國中央的政治影響力達到了前古未有!滅亡六國後,始皇帝聽取了李斯的建議,廢除了周朝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實行了中央權力可以直達最末端的郡縣制。郡縣制可是了不得,兩千多年來,雖然王朝不斷更迭,但是郡縣制的政治組織架構一直延續至今,只是在具體細節上有所改進。

之所以說郡縣制比分封制有本質的優勢,是因為在分封制下,相當於有很多的“國中國”,這些分封的諸侯王國不僅有自己的官僚體系,還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而且諸侯國內的官員任免罷黜中央朝廷沒有權力插手,或者說諸侯國礙於情面,勉強給點面子。

而郡縣制下,地方的郡守縣令等官員都是中央任命的,如果身為一方長官而無任何業績,甚至是貪汙腐敗,那麼中央朝廷是可以實時罷免的,涉及違法犯罪的還會直接拿下。

這樣的話,一方面中央的政治影響力可以達到官僚體系的最末端,實現了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另一方面可以使地方的官員存在敬畏之心,維持較好的官員流動性。

二、經濟方面

說到經濟,我們現在知道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經濟基礎。

秦滅六國後,在經濟上進行了標準規範:

1·貨幣方面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經濟最重要的提現面貨幣,就五花八門,大小、重量、價值也各式各樣,完全就是在周的“統治”下,各行其是。這也提現了分封制的弊端,各諸侯國全是自己制定自己的經濟金融方式。

廢除六國各自的貨幣,在秦的統治範圍內統一使用秦國曾經的圓形方孔銅錢~秦半兩。這就為秦朝在百廢待興的國土上,穩定經濟金融,儘快恢復百姓基本的生活。

2·度量衡方面

度量衡也是國計民生方面非常重要的方面。就跟現在的一斤等於500克,一公斤等於1千克一樣。

但是在秦朝之前,各分封國都有自己的一套度量方法和標準,“國與國”之間是沒法直接交易的,因為衡量的標準不一樣呀。就跟現在的長度單位一樣,除了國際統一的單位(如釐米、米、千米等),還有各國自己的長度單位,比如中國的尺、寸、丈等,歐美國家的英尺、英寸等等,我們都知道,這兩者之間肯定不是一對一的關係,在秦朝之前也存在這個問題!度量衡是個系統的說法,包含但不僅限於長度重量等,設計度量的方方面面。

秦始皇滅亡六國後,廢除六國地區的度量標準,統一使用秦國曾經的度量標準,不管秦國的度量方式比六國的先不先進,但是全國都統一使用一樣的,就不存在多少的問題了,這就從根本上穩定了百姓日常生活的“計算”方式。

3·均衡發展方面

這一方面的含義也是統一王朝的一個很大的優勢,用白話文說那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在秦朝之前,由於夏商周朝的各諸侯國自主權非常大(天子的地盤也是單獨的),所以,只要不是某一諸侯國發生力所不能及的戰爭,或者諸侯國反叛中央,那麼中央的天子一般是不會理會諸侯國的,前面也說了,理也理不到(尷尬臉)。這就導致了,不同的諸侯國發展不一樣,有的非常富足,國富民強,有的就很是貧窮,國弱民飢,有時遇到個天災,基本上更是雪上加霜。但是遇到這樣的情況,那都是諸侯國自己的事,中央是不管的,只要諸侯國年初(或歲尾)按時給中央納貢就可以了。可見,分封制下,國家是不可能整體強大的。

秦統一中國後,這種情況就不一樣了,國家各個郡縣都歸中央管治,如果有一方落難,中央一定會插手治理的,比如秦始皇時期修建長城,李冰修建都江堰、秦直道等等這些大工程,放在以前的一個諸侯國是根本不可思議的。還有後世大一統王朝治理黃河長江水患等等,只有在大一統的王朝,才能夠開創較大的歷史性工程!

三、文化方面

文化是文明發展強大的一個最重要的標誌。文化的統一,更是一個國家勃勃生機、全民擰成一股繩、奮力發展的標誌。

秦朝之前,各個諸侯國,由於交通、地域、風俗等方面的隔離,導致了各諸侯國之間行程了不一樣的主流文化,夏商周時代尤其後期,中央沒有一個強大的統一文化,從而導致中央無法統一各諸侯國的思想,這也導致了諸侯國的百姓,只知道諸侯王,而不知道中央朝廷的王。

而秦朝統一之後,在文化上也做了很大的工作。

1.統一治國思想

秦國自秦孝公“商鞅變法”以來,到秦始皇重用李斯,秦國的治國理政指導思想一直都是法家思想,法家重視賞罰分明,人們的地位是靠軍功來定的,所以在那個動亂的年代,秦國練就了“虎狼之師”,這也是那會的優勢。有文獻說:秦朝二世而亡,正是因為使用了法家思想,太過先進,並不適合那個矇昧的年代。這個不屬於本文分析的範圍,不深入。而且,秦的統一,使得中華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往後兩千年曆朝歷代,哪一個帝王不把統一天下作為最偉大的輝煌功績呢?

2·統一文字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標誌。

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秦之前,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文字,文字的不同是文化差異的最大體現,文化有差異,就會缺乏認同感。所以,大家應該明白秦始皇統一文字的重要意義了吧,也明白前些年國家為什麼大力推廣普通話了吧,所以說歷史就是最好的老師,現在的一些事,都能在古代找到影子。

文字的不同最直接的缺點就是人們交流的障礙。文字不同,語言肯定不同!對於普通人來說,一輩子也就掌握一門語言和文字,那麼不同地區的人就會形成地域圈子,這是非常不利於中央管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其他五國的文字,統一使用秦國的小篆體字。這就使得秦朝廷頒佈法令、告示百姓的時候,不存在看不懂的情況;在國內遊歷時,也不會聽不懂語言的情況。這就極大的加強了秦朝的統一。

史書有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記載,可以說的是,秦始皇焚的絕對不是六國典籍,坑的也絕對不是儒生。這也不是本文的重點,不做深入分析,如果朋友們感興趣,我可以開一篇文章。

所以,秦朝統一六國之後,使得天下擁有了統一的指導思想,有了統一的文字和語言,這些對於秦朝的文化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也只有統一的大王朝,才能做到這點。

四、軍事方面

軍事力量是一個政權最基礎的,也是最保底的手段。

夏商周時代,中央和諸侯國的關係很是簡單。中央軍事強大,諸侯國相對弱小,諸侯就得聽中央的,要定時定期繳納供奉,不然就要征討你。同時,中央有保護諸侯國的義烏。大多是部落聯盟的那種形勢。只是,各諸侯國臣服於一個比較強大的諸侯。所以說,這種關係其實是很鬆散的,等某一個諸侯國強大了,就可以自己做老大。比如春秋五霸,就是輪流坐莊。

但是秦統一以後就不一樣了,全國的軍事力量是由中央統一掌控的,地方的郡縣官員根本沒有武裝領導指揮權。這就把地方的行政權和軍事指揮權分開了,形成兩個單獨的系統:一個是行政官僚體系,一個是軍事管理體系,這兩者的終極就是皇帝。皇帝之下分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管理百官,是行政官僚體系的頭;太尉掌管軍事,是軍事管理的頭。

由於秦朝不同於一樣的軍事管理制度,收繳了地方行政官員的軍事領導指揮權,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極端集權的軍事領導體制,所以秦朝的軍事指揮經受了艱難的戰爭考驗,鍛造了強大的大秦帝國的“虎狼勁旅”!

五、國土範圍方面

先看一下秦朝的疆域圖。

從途中可以看到,秦朝已經擁有了比前代大的多的疆域,這是統一王朝秦和夏商周最直觀的區別。

秦朝統一後,繼續往南往北拓展。

往南派遣的是大將屠雎,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佔領後,嶺南地區設為桂林、象、南海郡。繼續往南,設為越南郡。秦軍繼續往南,將包括現在越南北部的一些地區設為交趾郡。

往北派遣的是大將蒙恬,北拒匈奴,攻佔了今天的河套地區和陽山,設為九原郡,以後為了鞏固北方的統治,在原秦、燕、趙建造的長城上加以增修,建立其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秦朝的疆域國土範圍奠定了我國成為大國的國土基礎,一個國家想要成為超級大國,國土幅員遼闊是個基本條件,我們想在國家的面積比整個歐洲還大!大家想想,歐洲有多少國家?

秦以後的歷代王朝哪一個不把統一天下作為最宏偉的使命任務?這也為我們擁有這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奠定了基礎!

總結

歷史上之所以稱秦始皇為統一天下,而不是說之前的夏商周,主要原因是:

一、在政治上,秦朝實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使得中央和皇帝的政治影響力可以到達官僚體系的末端,這是夏商周中央和天子所不具備的。

二、在經濟上,秦朝統一了疆域內流通的貨幣,統一了各個地區的度量衡(車同軌也是一種度量方式),這使得全國範圍度量方式和錢幣有了一樣的標準,穩定了全國範圍內的國計民生。並且,全國一盤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也能夠使得全國範圍均衡發展,可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三、在文化上,繼續使用法家思想作為全國的指導思想。統一了思想,就能夠凝神聚力,把百姓的價值觀重新樹立起來,這也使得秦國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把“天下一統”作為最高的歷史使命,大一統觀念深入民心。

四、在軍事上,中央具有掌握軍事力量的絕對權力。將行政權和軍事權完全分開,地方的郡縣官員沒有了軍事指揮權。這樣,就使得大清擁有了一隻力量集中的“虎狼之旅”,南征北戰,所向披靡。

五、在疆域上,秦朝的疆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範圍。北拒匈奴,設為九原;南佔百越,以為桂林、象、南海3郡,甚至更南的交趾郡。奠定了我國兩千多年來基本的版圖的。

我是【鑑春秋】,巍巍中華五千春秋,歷史是一面鏡子,鑑古知今,學史明智。


鑑春秋


真正統一中國的是秦始皇。理由如下:

首先,夏商周三代,不是統一的國家,更類似於部落聯盟與邦國制度。夏朝歷史還不能肯定,不予討論。商其實是商部落對其他部落的統治,但並沒有完全將其統一,商的核心地區範圍不大。周圍還有許多方國,例如鬼方,連周族所在的關中地區,也沒有直接受到商的統治。再看周,周實行封分制,將國家封分許多諸侯國。雖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真正屬於周王統治的只有王畿,對於其他諸侯國,並沒有真正實行統治。所以當時的模式,甚至不能稱為國家,是在統一國家,發展之前的一個階段,還在部落與國家之間的階段。

其次,我們來看秦。經過了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制度(中國意義上)受到了破壞,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加強。曾經的卿大夫士的等級格局瓦解,新興官僚集團興起。對應中央與地方就是,曾經的地方采邑,變成了中央政權的直接統治。這裡,最重要的制度便是郡縣制,郡縣不再是他人的封地,而是屬於中央政府,郡守,縣令直接聽命於中央。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將國家統一,在一個權力之下。

另外,秦的版圖擴展到三代所沒有探索到的地方。例如西南,嶺南,向北的河套平原等等,在領土面積上也大大增加。另外,秦始皇統一文字,度量衡等,也是將國家放在一套價值尺度下,這樣才算是真正的統一國家。

由此,可見,秦才是中國歷史真正統一的國家。


秋山散人


大家好,我是一名文史領域的頭條創作者,歷史知識是我歷來的興趣所在,請允許我回答 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肯定的是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我們認定的統一標準是,第一中央集權制,第二有統一的文字和度量衡, 再有 就是在統一貨幣的前提下進行貿易。 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貿易上的管控,並提高了各種族群之間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



與秦統一中國後的國家特徵來比較夏商周,夏商是以部落聯盟形式來組建國家的,周朝是以諸侯國形式來組建國家的, 以上兩種方式都不利於國家的穩定和繁榮,大量的財富分散在不同的部落之間,造成部落之間的強奪和戰爭。資源和利益的分配不受集權中心的支配,這在極大程度上削弱了國家的控制力,這種形式的國家類型存在,類似於現在世界上某些聯邦制國家。



一個國家以聯邦制形態存在,現在最好的一個例子就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他類似於或等同於我國古代的夏商周三朝。

1968年1月,英國結束對 中東地區的殖民統治,二月份 ,一共有九個小的 酋長國 主體聯合起來商議,共同組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他們是巴林,卡塔爾、阿布扎比,沙迦、迪拜,哈伊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烏姆蓋萬。由於各國的領導人艾米爾之間針對地位和資源分配等問題,意見不統一,最後導致巴林和卡塔爾先後退出聯盟的組建。1971年的七月份,在迪拜會議上,一共有6個酋長部落 個體共同制定了臨時憲法,決定建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臨時首都設在阿布扎比。12月2日阿聯酋正式宣佈成立。兩個月以後,哈伊馬角宣佈加入阿聯酋。



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以聯盟制形式存在的國家,國家理念和形態是十分不穩定的。相同的區域,相同的宗教和語言卻有各種原因阻礙他們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那些小的酋長部落隨時有可能進來,也隨時有可能出去。這和夏商周的部落聯盟形態是一致的。利益分配均衡,大家相安無事,一言不合就會分道揚鑣,統一的道路永無止境。

以上所述就是夏商周和秦統一中國的不同之處,你是否滿意我的回答呢?不妥之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知識共享,存同求異是我最衷心的願望。


斤斗山下


其實很多人對於古代社會體制有所誤解,那麼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秦始皇統一開始中國才真正意義上進入了封建社會,因為此前的商周屬於邦交國家,每個諸侯國相對獨立,只需要向天子進貢即可,就像後來唐代的萬國朝見一樣。而且每個諸侯國有相對獨立的文化和體制,所以不能算是統一,而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實行中央集權,統一文字,郡縣制等體制的出現,才標誌著進入了大一統的時代。

二、統一的標誌是沒有戰亂,從商周我們可以看出,諸侯國的摩擦與戰爭時刻發生著,互相掐架屬於常態。而秦始皇統一後,也結束了多年的諸侯征戰,所以答案顯而易見

綜上,縱觀歷史長河,有史書記載的大一統時代,都具備以上兩個條件,所以有秦始皇統一六國流傳後世。


史海鉤沉錄


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以前的歷史書上曾經說過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其實這話說得有些偏頗,因為封建社會與奴隸社會這個概念,是西方歷史學家提出來的,但是我國國情與西方根本不一樣,真正說起來,我國的奴隸社會都是封建制,封建社會反而不是。

我國的封建社會統治制度基本是使用的是大一統前提下高度集權的中央制,其中有郡縣制、郡國並行制、州制、道制、路制和行省制度等等,這些管理制度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中央朝廷直轄,摒棄了以前的分封建國,而這一切制度是從秦朝開始推行的。

夏朝雖然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但是它只是將原來部落聯盟首領由推舉改為世襲而已,對於原來部落聯盟的政體方式並沒有做太多的改變,後來夏后氏部落衰落了,新興的商人部落就取而代之。

同樣當商朝衰弱時,周人部落乘機取而代之,商周兩朝都沒有在舊王朝的政體上做太大的改變,甚至連敵人的領地都沒有佔領,而是讓其部落的其他人擔任首領稱臣納貢就可以了,所以雖然這三個王朝加起來號稱統治了一千八百年之久,但是對於政治制度來說,基本沒發展,還在原地踏步,因為他們還是原來那個鬆散的部落聯盟。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原因的,比如說開始有清晰歷史資料的周朝,分封諸侯一個是為了犒賞有功之臣,另外就是派出宗室子弟收隴邊境部落以為屏藩,再加上古代時交通不便,千里之地對於古人那是相當大的一片地域。

因為那時候的戰車很顛簸,一天根本走不了多少路,而騎馬在當時一般人是不行的,因為沒發明馬蹬,大部分人都不能在馬背上自如奔跑,再加上交通極其不便,對君王統治地方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春秋戰國時期大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雖然孔子說這段時間已經“禮崩樂壞”,但是正因為出現了這種制度上的問題,所以各種先進思想交織在一起,再加上各國最後從春秋時期的爭霸發展到戰國時期的吞併,戰爭反過來促進了科技、文化和經濟等領域的進步,連帶著交通都變得便利了,因為戰爭需要運送後勤補給啊。

所以在征戰數百年之後,秦國大軍能夠在九年時間內平定東方六國,要知道大禹光治水就花了十三年,而且行動區域絕對沒有秦國軍隊的地方大,所以交通的改善也是秦始皇能夠統一中國的一個有利先決條件。

秦滅六國之後,深切感覺到七國之間文字書寫方式、貨幣、度量衡等制度不相通帶來的不便,於是實施“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貨幣”等一系列措施,將七國領域緊緊聯繫在一起,更是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後來有增加)。

秦朝中央朝廷直接派遣官員管理地方,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中央政府對九州的管理,而不是之前部落聯盟的那種羈糜管理和朝貢制度,所以秦朝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中國,以前的夏商周都不能算。

飛凡看歷史


夏商周應該屬於“複合制王國”, “邦國-王國-帝國說”認為夏代以前的龍山時代得國家,是單一制的邦國,屬於前期國家,夏商周三代屬於多元一體的、以王國為國上之國的複合制國家體系,秦漢以後的國家在屬於更加發展了的成熟國家,是一種郡縣制下中央集權的結構穩定的國家形態,是帝國體系

夏代以前的龍山時代是一個考古學領域的詞彙,指的是顓頊、堯舜的那個時代,當時已經出現專門的祭司階層,以及專門的刑罰,可以看做一個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強制性統治階級的出現,因此可以算作國家範疇,但這個階段中邦國同時一個大型的宗族,血緣紐帶影響很大,因此是一個血緣與地緣結合的形態。

隨著各個邦國之間的交往與戰爭,逐漸形成了夏商周時代的複合制王國體系

夏商周時期的萬邦與堯舜時期又有所不同,其最重要的區別就在於從夏代開始出現了多元一體的王朝體系,在一體系中形成了邦與邦之間的不平等結構。

這一結構既包含有王國也包含有屬邦,王國與屬邦是不平等的,王國為國上之國,處於天下共主的地位,屬邦為主權不完整(不是完全獨立)的國上之國,這些屬邦……只是直接臣服或附屬於王朝,從而使得該邦國的主權變得不完整,主權不能完全獨立,但他作為邦國的其他性能都是存在的。

所以我們說夏商周的國家結構是二元的,王權能夠直接控制的只有本邦的王畿部分,對於屬邦只有最高所有權,但屬邦的行政權、財政權全部都是獨立的,王邦無權干涉,王邦只能通過要求屬邦朝貢、集會來控制屬邦,從而形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政治格局

總而言之,夏商周時期在中原地區存在著眾多邦國,他們在行政、財政等一切國家權力上都是獨立的,但是其主權是不完整的,是從屬於王邦的,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在國家權力上的獨立,王邦無權干涉,這與秦漢之後中央政府與地方行政機構的關係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夏商周時期不能算作統一王朝


紫鑑歷史


夏商周都是統一國家。夏屬於文明初期,沒有考古學發現支持;商是明確的統一國家,青銅文明高端大氣,屬於部落聯邦體制。

周朝是周天子分封諸侯國共同組建國家模式,體制是典型的分封建制國家;但不屬於聯邦制,因為諸侯國有軍隊,國土由國君兒子繼承;國君還給卿大夫封地也能繼承,可以收稅,比如屈原;士大夫沒有封地,做公務員,家裡有農田,農田屬於私人財產當然可以繼承。這個體制是英國君主立憲之前的體制。

秦朝,體制變了;秦始皇代替周天子,皇帝體制叫做“大一統”以區別周朝的分封建制統一國家。

都是統一國家,但皇帝體制一杆子管到底:皇帝——郡——縣,下面沒有自治權,都是皇帝派出的“流動官員”。國家特點就是等級社會,是秦國軍事征服六國之後按照軍隊體制管理國家,可以說是軍國主義體制。

把所有人納入等級管理,人們並不習慣,軍隊服役期也不能太長,除非升官可以奴役(領導)他人。人性追求平等。那麼怎麼維持等級社會呢?秦始皇用法家思想,主要是商鞅那一套:使民愚,使民貧,使民疲,使民辱,使民弱;打斷人格尊嚴脊樑,疲於奔命。商鞅嚴刑峻法不是社會契約,是統治工具,就是國家恐怖主義。

當然到西漢除了繼續秦制,又增加了一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秦制、儒表法理成為後面兩千年主旋律。儒家聽起來溫良恭儉讓,本質上就是把等級制度推向家庭,讓等級無處不在,可以說從娃娃抓起。然後,家國同構;皇帝,君權神授,天下人的父母。儒家思想不復雜,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把等級制度上升為“道德”(顯然不是),然後以德治國,其實還是等級治國。

魯迅對儒家思想看得最透徹,“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等級社會的殘酷本質躍然紙上。


雲端美


一、制度

秦朝以前的中國基本上是一個聯邦制國家。

以周朝為例,王室只能掌握本部土地,對各個諸侯只有號令權。而諸侯國權力很大,各個諸侯掌握著封地內的財權兵權以及行政權,只對天子採取朝貢、服役,等義務。

雖然諸侯國名義上聽取天子號令,但這種義務關係是極其不穩定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事,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天子對諸侯國的掌控程度並不深。隨著諸侯國實力的壯大,往往會發展成一種與天子對抗的形式,春秋戰國長達四百多年的戰爭就是諸侯爭霸,而周王室無力掌控誕生的產物。

夏商時期王室對周邊地區的掌握程度更低。

夏朝基本上是部落聯合的產物,黃河下游崛起的華夏部落對外擴張,從而兼併各個族群引起的文化交流。各個部落對這個聯邦制部族(夏)並沒有太多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商朝則在夏朝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建立了一個以商為中心的鬆散城邦式聯盟。採取內外服制度,內服由商統治,而外服則是眾多的藩屬國家。雖然這些藩屬依附於商朝,但互相交流與聯繫並不深厚,依舊有很強獨立性。

而秦朝,則徹底將權力收歸於中央,確立帝制,廢除分封推行郡縣,並且統一了當時華夏文明所活動的全部區域,政治上統一了社會層次與經濟體系,並且確立了中央官制。

這個過程可以稱為由諸侯分封制到中央大一統的變化。

二、意識形態與文化的統一

夏商周三朝,文化與意識形態基本上是割裂的,各個邦國採用不同的文字語言,各地交流十分不便。

而秦朝雖然形式上統一了中國,但是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化習俗卻依舊是各個諸侯國所遺留下的產物。

而不同的文化使得六國遺民對秦的認同感依舊不高,骨子裡依舊認為自己是趙國人、齊國人、楚國人......文化的融合與背離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但秦始皇則加速了這一過程。

秦盡廢六國文字貨幣,全國盡推秦制,幾十年後的漢朝,何人是六國遺民?

三、大一統的歷史趨勢

東周初年,各個受周王室冊封的諸侯國都被認為是華夏一族,統稱諸夏,而未受冊封的南方部落則被認為是蠻夷。

可以看出,華夏民族此時已經有了民族認同觀念。

當時諸侯國之間,並沒有強烈的國家概念,各個有識之士服務於另外的諸侯國是常有之事,如吳起生於衛國,卻服務於齊國、楚國等,商鞅生於衛國,卻服務於秦國。

當時的諸侯各國並沒有太多的國家觀念,卻有相同的民族概念,相同的民族觀念與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必須有一個集中的力量能與北方遊牧民族進行對抗,從而導致了統一歷史趨勢。

戰國時代是中國從封建制度向中央集權制度的轉型時期,諸多變法根本上就是在集中權力,商鞅變法則是最極端的一個例子。

且從大禹治水時,上萬部族紛紛來朝

到了商湯時期,有諸侯三千

再到武王伐紂,只有八百諸侯

春秋時期,只剩了一百多個諸侯國

到了戰國後期,便是七國並立。

大一統是趨勢,而秦,恰好完成了這個趨勢,從文化上、制度上徹底統一了華夏。


蟬鳴八月


為什麼說秦始皇統一了中國?

在這裡我要說一下,為什麼秦統一的是中國!因為民族統一與國家統一是兩個概念,上古黃帝建立德政,以文化認同作為民族認同,經過發展採用了封國制度,建立了一個統一民族的小封國時代,天下為人人的天下,實行禪讓制度,天子管理個個封國,這時候只有民族概念,沒有國家概念。

到了夏啟時代,廢除禪讓制,建立家天下,天子不在禪讓,而是父傳子,子傳孫!以一家一姓居天子職位,諸侯各居其國。這時代還是家民族時代,並沒有統一的國家,一直持續到東周末年,都是如此!

秦帝國建立代表事件,就是郡縣制,以長城為國之城牆,天下不在有小的封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由於之前這塊土地上已經建立了,單民族的眾多小國,注意是單一民族!所以再建立一個單一民族的大國,民眾並無太大感覺,統一民族,統一帝國,搞混了,但是史學家不能混淆,一定要按照正確的歷史記述,由於我們單一民族單一國家時間太長了,所以大家容易搞混!


6x亮


大統一思想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出自《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統一也 ,“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之所以古今中外,都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建立的秦朝稱之為“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統一王朝”原因如下:

一,統一文化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等等。從周朝建立分封天下到戰國七雄爭霸,各國文字、度量衡等等均不統一,比如秦國百姓可能看不懂楚國書籍,拿著趙國錢幣買不到韓國的東西,這些弊端在統一後得以解決,打破了原來各國間的藩籬,奠定了中華民族各地人民幾千年的共通基礎。

二,廢除分封建立郡縣制。分封制的廢除對於建立統一王朝是革命性的,分封制自周朝建立實行了幾百年,造成國家分裂戰火不斷,成為王室對國家失去控制的禍首。郡縣官吏施行任命,地方沒有軍隊管轄權,官、軍分治。



三,加強中央集權。由於郡縣制的建立,皇帝的政令直接可以到達,所有地方官員任命派遣全部歸皇帝掌控,所有軍政要事皆可上書至皇帝批閱,自古以來真正實現了王權對全國的控制。

四,疆域人口空前擴大。秦滅六國統一全國後又北擊匈奴,南征南越,疆域達到了400多萬平方公里,自夏商周以來達到了最大,並且奠定了後世王朝的基本疆域,全國人口到達2000萬,在當時世界上也屬於超級大國。

所以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的王朝才是古代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王朝,並且為後世樹立了統一王朝的典範和標準。


那麼夏商周算是什麼國家形式?算是統一王朝嗎?

先說一下夏朝,自大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中國進入“家天下”的王朝時代,由於年代久遠(距今4000前後)留下的資料有限,但是基本共識就是夏朝時期,國家概念剛剛形成,僅僅部落大聯盟形式的國家,王室是最大最強的部落,周邊部落只是臣服者,部落都有首領、有軍隊,還有自己的制度甚至還有不同的語言、文化、圖騰,王室對這些部落的控制非常鬆散,所以夏朝根本不符合統一王朝標準,只屬於是奴隸部落制國家。



商朝相對於夏朝來說已經取得了進步,不同部落已經已經發展成一個個小方國,商王對國家控制已經得到加強,在政治制度上實行“內外服制度”既內服是商人活動區域,而外服就是那些小方國活動區域,就是分而治之,也就是小方國只是被武力征服的附屬國,和中央區域在制度和待遇上不同,每個附屬國都有自己的軍隊官員制度,所以商朝相當於萌芽版“分封制”,屬於奴隸制國家聯邦。

周朝自武王擊敗商湯而立國後,控制的疆域擴大了人口增多了,更是將分封制演繹到了極致,周王將絕大多數土地分封給王子、功臣,並實行世襲罔替,主要有越、吳、齊、魯、燕、衛、宋、鄭、陳、蔡、晉、等等大大小小几百個諸侯國,周王室只留下京都中央區域自己管理,表面上要求各國服從周王調遣,定期到鎬京朝拜,將周王作為天下共主,實際周王只是一個象徵,各國之間實行分而治之。隨著時間推移各國間征伐兼併,到東周春秋時期已經形成很多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各國間都有自己的軍隊、制度、文字、錢幣,連度量衡標準都不統一,你拿著齊國大夫開的藥方去宋國拿藥沒準會喝死,因為稱藥的秤標準都不一樣。由於不具備統一制國家條件,所以周朝屬於正式版封建分封制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