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的省會,原本在西部的張掖,為何遷往了東部的蘭州?

樂聖傑


張掖和武威曾經是甘肅的政治、經濟中心

最早的甘肅省一級行政區雛形奠定於西漢。

在漢朝,甘肅被稱為涼州,這是漢朝十三州之一。從漢朝一直到唐朝初期,甘肅的省會一直在武威,武威做了幾百年的首府。

唐朝穩定了內部一系列的問題以後,開始全力向西發展。由於當時的形勢需要,唐朝把甘肅的政治中心轉移到了張掖。張掖位於武威的西部,在唐朝的經營下,張掖出現了“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積軍糧數十年”的情況。對於唐朝來說,由於需要全力經營隴右和安西地區,張掖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

到了唐朝的中後期,由於唐朝內部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吐蕃政權逐步佔領了唐朝的西北地區。

宋朝歷史上,這段歷史可以直接跳過。因為宋朝僅僅控制了蘭州等地,至於甘肅的大部分地區,在西夏政權的控制之下。在宋朝的經營中,蘭州成為了拱衛關中地區的重要屏障,屬於重要的軍事要塞。

元朝統一天下以後,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其中就包括甘肅行省,甘肅起源於甘州和肅州。甘州指的就是張掖,肅州則是現在的酒泉。在元朝統治時期,甘肅省的省會一直在甘州(張掖)。

張掖最輝煌的時刻在明朝,是西北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當時的蘭州更像是軍事要塞。

省會蘭州時代的開始始於清朝

明朝取代了元朝的統治以後,元朝勢力敗退蒙古草原,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不斷的組織力量反撲。為了更好的指揮整個西北地區的資源,明朝撤銷了甘肅省,把甘肅省與陝西省合併。因此,在明朝統治時期,不存在甘肅省會的問題。

在這一階段,明朝建立了九邊重鎮。其中,張掖是明朝抵禦蒙古騎兵南下的重要軍事屏障。不過,由於明朝內部的一系列問題,西北地區經常爆發農民起義。甚至是當地的駐軍,也發生過多次譁變。

清朝入關以後,發現了陝西省面積過大的問題。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甘肅省和陝西省再次分家。

在清朝的前期,準葛爾部虎視眈眈。張掖已經不再安全,到了清朝乾隆時期,甘肅的省會從隴西遷往了蘭州。

從大的地理單元來看,蘭州正好可以扼控東西南北四個戰略方向,更接近前線,更靠近中央政府,盆地的地形又使之在戰亂年代易守難攻,正是控制甘肅並進而西進的絕妙節點。

因此,康熙五年,甘肅巡撫駐來蘭州,三年後佈政、按察二司也搬到蘭州。乾隆十九年(1755年),陝甘總督兼甘肅巡撫正式治蘭州,最終確立了蘭州的政治地位並延續至今。

1949年8月的蘭州戰役,人民解放軍殲滅了青馬集團,國民黨反動派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統治從根本上被推翻。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

蘭州,簡稱“蘭”,是甘肅省省會,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位置。

甘肅省級行政區發展過程中,省會的流轉受歷史時期行政區域的變遷、民族勢力的分佈、經濟勢力的消漲、多元文化的融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是政治家們群策群力、審時度勢的歷史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