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射程对比:美国是12500公里,俄罗斯16000公里,我们是多少?

我们都知道战略导弹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水平的重要武器,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而现在世界上也只有5个国家真正意义上拥有了洲际导弹,这五个国家就是我们常说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虽然说近年来印度也在加快步伐打造本国的洲际导弹,但让印度人没想到的是这种技术并不能通过金钱购买,因此现在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进行研制。

二战后美国在军事和经济领域一直保持在多其他国家绝对领先的优势,并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世界大国。而在洲际导弹方面,美国人的武器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美军现役的民兵3虽然说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但随着美军对其不断升级改造,这款导弹仍然是宝刀未老。

导弹射程对比:美国是12500公里,俄罗斯16000公里,我们是多少?

据了解,美国民兵3洲际导弹在在服役之前的两年时间中,共进行了25次的试射工作,其中与17次发射均成功命中目标,而根据此前美国军方所披露的消息显示,美国的民兵3导弹是一款陆基洲际导弹,该导弹采用的发射平台是地下发射井,其最大射程可达到12500公里。

导弹射程对比:美国是12500公里,俄罗斯16000公里,我们是多少?

跟美国洲际导弹发射方式不同的是,法国的M-51导弹是一款海基远程弹道导弹,是当初专门为海军潜艇部队专门量身打造的!与美国幅员辽阔的疆土相比,法国的战略纵深是非常的狭小,因此这也是法国选择海基发射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法国M-51洲际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到13000公里。

导弹射程对比:美国是12500公里,俄罗斯16000公里,我们是多少?

而作为岛国的英国,其现役的洲际弹道导弹同样也是采用海基发射,其原因相比跟法国相似。而三叉戟却并非是英国人自主研制的,而是当时美国送给英国的。虽然说三叉戟在射程上略低于民兵3,但其射程仍然达到了10000公里左右。

导弹射程对比:美国是12500公里,俄罗斯16000公里,我们是多少?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俄罗斯,俄罗斯在军事力量方面是仅次于美国的存在,其现役的R36M导弹从服役到现在共进行了150多次试射,其中有146次都精准命中了目标,其性能可以说是相当的稳定;同时这款导弹也做到了对世界上所有目标都能进行全部覆盖,其射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6000公里。

最后我们在来看一下我国的战略洲际导弹,在我国现在现役的洲际导弹有有两款东风31与东风41,其中东风31射程可以达到11270公里,而东风41射程更是可以达到14000公里,其威慑能力大家也可想而知。但我们都知道,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奉行和平崛起的战略方针,而和平崛起的背后是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只有实力强大才能够维护更大的和平!

导弹射程对比:美国是12500公里,俄罗斯16000公里,我们是多少?

说到这里,不由得庆幸生活在一个和平、不用担心外敌入侵的国家是多么重要。遥想过去,我们国家的土地上,也有强盗横行,他们瓜分一切能瓜分的,肆意杀害我国军民。然而,现在这种凄惨的情景,却已经不会再发生。

因此,有一个强大且正在强大道路上越走越远的祖国是多么的幸运,生活在当今中国的人们,不用担心突如其来的战火,能过上安稳平静的日子。而这背后,是有很多人的付出,特别是军工人员们,他们以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殚精竭虑研发出一款款先进的武器,保卫着祖国的安宁。

而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在军工领域贡献突出的科学家们,无一例外拥有着扎实的数学功底,因为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理工科尤其如此。只有数学根基打得牢,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这一点,从以两弹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们身上,就可以看出来。

当初研制原子弹、氢弹的时候,没有计算机之类的工具,他们只能用纸笔手动计算庞大而复杂的数据,而就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项重要的任务,创下了世人眼中的奇迹。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能做到这样吗?或许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中国已经有了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可数学并不仅仅是计算那么简单,我国物理诺贝尔奖得主就曾说过,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只有以数学思维进行严密的逻辑验证,才能将一些猜想变为现实,做到“科学”。

导弹射程对比:美国是12500公里,俄罗斯16000公里,我们是多少?

所以,数学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来了,在如今的和平时期,都有很多能够安心学习的孩子苦恼该怎样学好数学,那么在民国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为什么会涌现出如此多的数学大师以及数学功底扎实的其他各领域的科学家呢?

这和民国时期对数学教育的重视有很大关系。前面提到过,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民国这个战乱的年代,见识过太多生离死别的人们,都想造出先进武器赶走侵略者,想着“科技报国”,自然而然的,在这样一批有识之士的推动下,民国数学之风盛行,也就出现了很多数学教育名家,其中有一个十分出名的,叫刘薰宇。

刘薰宇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长期的数学教育生涯,让他明白了兴趣才是学习最好的方法,于是就发挥自己讲故事的天赋,结合丰富的数学知识储备,打造了一个个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短故事,读者通过层层深入、脉络清楚的故事,就能一步步了解故事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不知不觉中,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主动了解为什么会这样。

这种独特的“故事教学法”,让他深受欢迎,也让他成为很多大师的“引路人”。因为他的作品,就是能让人对数学这种枯燥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而其中所讲的知识,也足以让读者找到开启数学大门的钥匙。让很多孩子看后不仅感慨,“原来数学还能这样学”。这套书非常适合五六年级的学生和中学生阅读,它能帮助学生轻松学会课堂上听不懂的知识,也能一步步教会学生数学的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这不仅是能在当前提升学生成绩,还能给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