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小米系统”,王朝兼容性的润滑剂

缘起——大唐恐怖的“联合国军”

唐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天可汗李世民驾崩,大唐帝国失去了最强悍的领头羊,顿时陷入无尽悲伤之中。这世界上有人哭必然就会有人笑,西突厥领袖阿史那贺鲁就是最开心的一个,天可汗死了,该是我们重新崛起的时候啦!

嚣张的贺鲁先生开始进攻庭州,顺手还打败了名将程知节的围剿,俨然一副突厥中兴之主的模样,自立可汗的他笑得有点合不拢嘴。然而事实证明这货笑得有点早,他的胜利一方面在于事发突然,另一方面是因为唐朝没太重视,很快巨唐恐怖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再次兵分两路围剿西突厥。

指挥北路军的是新一代名将苏定方,在周边国家堪称凶名赫赫。更要命的是南路军,那边有两个指挥官,一个叫阿史那弥射,另一个叫阿史那步真,没错,他们也是突厥人。而且南路唐军里充满突厥人、新罗人、靺鞨人,乃至西域诸部人,走到哪都能遇到同乡。

奥斯曼帝国的“小米系统”,王朝兼容性的润滑剂

实在想不明白演义小说为啥把苏定方黑个半死


面对这样的“联合国军”,贺鲁先生开始了一段噩梦般的经历,首先苏定方凶残的北路军用陌刀教育了他怎么打仗,十万大军包围人家一万人还吃不掉,被硬生生砍死大半。其次那群“联合国军”走哪都拉老乡,把自己手下部族青壮骗走大半,这仗还怎么打?

笑不出来的贺鲁只好一路向西逃跑,笑得出来的苏定方则追着他的屁股穷追猛打,最后可怜的贺鲁先生终归还是被俘虏,像他的前辈颉利一样在长安找了份跳舞的工作。然而贺鲁先生没有前辈那么敬业,不久之后挂掉了。

贺鲁先生虽然再就业成功,但他手下那群小弟显然没那么好运,唐朝在西突厥设立了都护府,继续讨生活基本不太可能,这帮孩子想起那些人马俱碎的陌刀就头皮发麻。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继续向西方迁徙,看看还有容易抢劫点的地方没有。

奥斯曼帝国的“小米系统”,王朝兼容性的润滑剂

唐朝皇帝似乎一直喜欢看别人跳舞......


立足——雇佣兵的帝国

这群倒霉蛋经过漫长的迁徙来到了西亚,正巧统治那里的阿拉伯帝国正在和欧洲火拼,打不过唐军的突厥人收拾他们还算轻松,很快就被阿拉伯帝国聘请为雇佣兵。11世纪下半叶突厥塞尔柱人在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小亚细亚建国,他们再次获得了土地。

到了13世纪,躲避蒙古大军西征的卡耶部落也迁居到这边,并且首领埃尔图鲁尔很快在瑟于特获得了一块封地,这家伙的儿子就是著名的奥斯曼一世,奥斯曼帝国的奠基人。奥斯曼一世打下江山的故事太过漫长,吐槽机就不赘述了,那是另外一个故事。

总之奥斯曼一世算是个兼通东西方手腕的强者,他利用东方“鱼腹藏书”之类的手艺编织了一个“奥斯曼之梦”,让自己名声大振,也能利用西方骑士授权之类的形式,铸造出那把象征王权的“奥斯曼之剑”。多年蚕食东罗马帝国后,他自己的帝国初具规模。

奥斯曼帝国的“小米系统”,王朝兼容性的润滑剂

奥斯曼一世的画像


兼容——辅助崛起的“小米系统”

大抵是巨唐那支“联合国军”给突厥人的怨念太过深重,他们从塞尔柱时期就展示出不同于欧洲的兼容性,欧洲对十字军东征的宗教战争定义在他们眼里不值一哂,只要你交税,基督徒也可以来去自由,你愿意拜谁就去拜谁。

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虽然他们采取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但对族群、宗教、人种依然持多元主义态度。这帮人自己搞出了一套叫米利特(Millet,直译就是小米)的东西,在法律和地方管理上实现了多元统治。

比如在法律概念上,少数族群可以组建属人法法庭,根据苏丹认可的相关法律判决,通常帝国高层不会干涉过程。而且这个法律严谨到跨米利特犯罪层面,如果一个米利特成员对另一类米利特成员犯罪,他将受到被害方法律审判。对比还在为上帝而战的欧洲,奥斯曼帝国的竞争力无疑更强。

奥斯曼帝国的“小米系统”,王朝兼容性的润滑剂

不同群体良好的兼容在一起


并且在帝国内米利特首领会保障充足的权利,他们可以制定自己的法律和税收项目,可以自行组建军队出战,也可以来去自如的到其他国家晃荡,吐槽机都无法想象希腊正教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直接向苏丹负责是个什么情形。

因为相对宽容的政策,奥斯曼帝国实现了快速崛起,蚕食东罗马的时候,君士坦丁堡的居民往他们那边逃亡,被欧洲收拾半死的犹太人也在那里定居,至于什么亚美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叙利亚正教、乃至罗马天主教都能在帝国找到一席之地,他们完美的复制或者超越了曾经大唐帝国的“兼爱”政策。

到了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依靠这套兼容模式在外交上同样取得巨大成功,他们成为欧洲相当重要和受接纳的政体,先后与法国、哈布斯堡王朝、英格兰、荷兰缔结同盟,积极参与欧洲事务,成为不容忽视的强大国家(别跟我提俄土战争,提就装死)。

奥斯曼帝国的“小米系统”,王朝兼容性的润滑剂

把这么多零散族群捏合在一起


崩溃——炸的比苏联还碎

时间很快来到了19世纪,庞大的奥斯曼帝国早已步履蹒跚,第一次立宪失败更让帝国高层焦虑不堪。与此同时曾经的万灵仙丹米利特也开始失去魔力,帝国日益固化的权贵阶层早就无力管理复杂的米利特事物,他们同国教之间的摩擦越来越激烈。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欧洲掀起了民族主义运动,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奥斯曼帝国不可能免俗,几百年后一些米利特豁然开朗,原来还可以这么玩?无比衰弱的帝国面对朝气蓬勃的民族运动本就吃力,偏巧旁边还有一个四处点火的沙俄。

愤怒的帝国高层决定杀鸡儆猴,他们对最积极的亚美尼亚人举起了屠刀,鸡倒是很痛快的杀了,然而猴子们并不害怕,每个人都很清楚帝国的虚弱,这样的举动只能让人心尽丧,民族运动更加暴烈。内外交困的奥斯曼帝国终于沦为“西亚病夫”,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彻底崩溃,炸出了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埃及等一大堆国家,最后继承他们的土耳其成了著名的“国中哈士奇”。

奥斯曼帝国的“小米系统”,王朝兼容性的润滑剂

最后的苏丹离开了国家


回望——让帝国毁灭的并非包容

吐槽机时常在头条写历史段子,每次查资料都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也总是会赞叹于历史的相似,在历史中每一个现象级强国的崛起都伴随着包容开放的心态。汉朝容得下金日磾,才有后来殚精竭虑的辅政大臣;唐朝容得下一堆异族将领,才有睥睨寰宇的超级帝国;大英帝国在印度人死光之前绝不投降,这才有那个日不落的传说(习惯性黑了两个)。

而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更证明了这点,在那样一个文化和宗教剧烈冲突的土地上,建立国土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王朝到底有多难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足够开放包容的心态,这个国家支撑不了600多年,搞不好就像耶路撒冷王国那样昙花一现了。

而奥斯曼帝国的灭亡看起来似乎是由于兼容太杂造成系统崩溃,但细考之下就会发现这套米利特制度几乎没怎么做过大变革,用古代制度套用近代人管理,不出问题才怪。归根结底让帝国崩溃的并非米利特们,而是帝国的制度建设停滞,躺在先人的功绩上睡着了。

奥斯曼帝国的“小米系统”,王朝兼容性的润滑剂

融合三种建筑风格的王宫见证了帝国的辉煌



这个故事似乎也可以警醒现代的我们,世界没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你觉得没必要变革,可能就是保守的开始,米利特的前车可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