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評價後唐皇帝李存勖?

亙古懷念說史


李存勖唐朝末五代時期後唐的建立者,軍事家。

其驍勇善戰,攻城拔寨,一馬當先。他的軍旅生涯顯赫一時,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戎馬倥傯大半生在亂世之中攻滅或擊退了各割據勢力,最終取代了覆滅唐朝的後梁,建立了後唐。

一、生平簡介

李存勖,(885年-926年),即後唐開國皇帝,死後廟號莊宗。923~926年在位。沙陀族。晉王李克用長子。

善騎射,好俳優之戲。少時從父征討,常以身衝鋒陷陣。

其父李克用,在唐朝末年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封為晉王。開平二年(908),李克用死,李存勖在太原即晉王位。

此後與後梁連年混戰,開平五年(911)大敗朱溫軍於高邑(今河北高邑)、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等地,逐步據河北。同光元年(923),即帝位,國號唐。史稱後唐。旋遷都洛陽。

同年十月,唐莊宗採納郭崇韜的計謀,一舉滅梁,梁末帝自殺。

同光三年(925),又擊敗前蜀,王衍降。

同光四年(926),激起魏州兵變,李克用養子李嗣源乘機南下攻洛陽。李存勖為部下郭從謙所殺。

二、軍事奇才、政治白痴

(一)軍事奇才

李存勖一代軍事奇才,具有超人的天賦,膽力過人。(范文瀾《中國通史》以下簡稱《中國通史》)載:“李存勖是十分好戰的武人,喜歡親身衝鋒陷陣,像個勇猛的先鋒將”。他常常隻身衝鋒陷陣,幾次陷入重圍,險些被敵生俘。

他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其能征善戰、長於謀略;開疆拓土、攻城掠地是把高手。

他有幾個經典戰例確實令人刮目相看: 911年,高邑、魏州之戰,李存勖把朱溫親自統帥的50萬大軍,打的丟盔棄甲望風而逃。其用兵之奇使梁太祖朱溫談虎色變。接著,攻破燕地,將劉守光活捉回太原。920年,他又大破契丹兵,將耶律阿保機趕回北方。

其並岐國,滅前蜀,得鳳翔和漢中及兩川之地。經過十多年的晉梁混戰,於923年滅後梁,統一北方。這時的李存勖何等威風。後唐的領土達到極盛。東接海濱,西括隴右,北帶長城,南至嶺南,勢力擴展至長江上游。打造出五代十國中最大的疆域,史載後唐‘’四分天下有其三‘’。

《舊五代史》評價:“以雄圖而起河、汾,以力戰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國祚中興,雖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圖受命,亦無以加也。”

(二)政治白痴

李存勖在到達人生巔峰時刻,卻突然從軍事天才變成了政治上白痴,“忘櫛沐之艱難,徇色禽之荒樂‘’。

(《新五代史•莊宗神閔敬皇后劉氏傳》以下簡稱《新五代史》)載:“莊宗自滅梁 ,志意驕怠。宦官、伶人亂政”。他沒有長遠的政治志向;沒有治國的戰略頭腦和平天下的才幹;在治國理政方面就如同白痴一般。

(1)李存勖滅‘’後梁‘’是為報父仇,他將滅後梁作為畢生的願望。滅梁後,他自以為父仇已報,中原已定,敵人已滅,之後勇氣全消,不圖進取,沒有了平天下之豪氣。《中國通史》載:“唐莊宗在軍事上不過是個冒險猛攻的先鋒將,滅梁以後,猛氣全部消失了。在政治上則是個腐朽勢力的總代表。…他把戰鬥當做鬥雞尋樂,此外便一無所知,梁鬥敗,自己也接著滅亡。”

(2)《中國通史》載:“唐莊宗是個昏暗無知的蠢人"。他縱容皇后干政,《新五代史》載:皇后劉氏在後宮中獨掌大權。她又喜歡聚斂財物,還派人到各處去做生意,後宮財物堆積如山。…而莊宗由此開始迷信佛。

《中國通史》載:"他親信宦官伶官。他幼年就喜愛演戲,稱帝后仍面塗粉墨與優伶同演。”他還依靠伶官做耳目心腹,使得滿朝文武大臣眾叛親離。

(3)"唐莊宗又是一個驕傲自矜的蠢人。他不許有人比自己高強,有功不賞,和疑忌功臣,是他敗亡的又一個原因"

《中國通史》。

唐莊宗是武大郎開店——不許別人比他高。他有功不賞,還疏忌殺戮功臣。926年,李存勖聽信宦官的讒言,冤殺了有大功大將郭崇韜。另一個大將李嗣源,亦因為戰功最大,遭到了李存勖的疑忌,幾次險些被殺。

他志氣驕滿,胡亂對待臣下。一次他舉手對功臣說,我從這十個手指頭上得天下,其意是功勞沒有你們的份。他疏遠賢臣,卻用伶人去作洲刺史,有功軍官,莫不憤怒,於是功臣解體,“眾叛親離人, 敗亡必不可免”《中國通史》。

(4)他最大的罪惡是殘害民眾,不管百姓死活。他委孔謙管財政,重斂急徵,百姓困苦,民不聊生,藩鎮怨憤。孔謙用搜刮來的財物來滿足皇宮及宦官伶人這一群人的貪慾,民眾窮困愁怨無告,唐莊宗卻賜孔謙‘’豐財贍國功臣‘’的名號。《新五代史》載:“同光三年(925年)秋天發大水,伊、洛兩河地區百姓流離失所。朝廷賦稅銳減,全軍將士許多都成為餓殍。百姓愁苦不堪,哀嚎遍野,莊宗卻在同皇后沉溺於打獵遊樂。”

他貪圖享樂,沉湎酒色,腐朽墮落的民賊面目暴露無遺。

(5)莊宗慘死兵變。《新五代史》載:郭從謙反叛,莊宗身中飛箭,傷的很厲害。躺在絳霄殿廊下,口渴想喝水,皇后只讓宦官拿一點奶酪去,自己也不去探望。

(趙文博《中華上下五千年》)載: 郭從謙原來也是演戲的伶人,曾認郭崇韜大將為叔叔,郭崇韜遇害以後,郭從謙對莊宗懷恨在心。現在李嗣源起兵討伐皇帝,郭從謙覺得是個機會,便發動親軍造反,進攻皇宮。莊宗始料不及,沒有能力抵抗,被一箭射中 ,結束了生命,做了不到四年的皇帝。

結束語: 以英武著稱之李存勖,雖有強軍猛將不足以制之,而獨受制於皇后劉氏之溫柔鄉中和伶人、宦官佞臣之手。以至於之前知人善任,衝鋒陷陣,披甲枕戈之晉王,不啻判若兩人。

此時的李存勖除滿腹驕奢淫逸、鬼迷心竅之外,則一無所有。蓋驕則思佚,佚則思淫,富貴誤人,以致於此。內亂已生,外侮乘之而起,曾經風光無限之李存勖走向敗亡是他的必由之路。

李存勖一生好似座了一回過山車,驚險刺激 ,其悲慘結局是從高峰跌落到谷底,摔個粉身碎骨令人唏噓不已 !


手機用戶德友之書齋


僅僅三年,後唐莊宗李存勖(xù)就從巔峰跌到低谷,將一個天縱之驕的劇本,演成了逸豫亡身的悲劇。

安逸享樂,並非李存勖的本性。

相反,他自幼長於戎馬之間,在晉軍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繼承父志,扶廣廈之將傾,歷經十五年,嚐盡艱辛,才一雪前恥,了卻其父李克用生前三矢遺願。

成與敗,轉瞬即逝,而這一切,其實並不矛盾。

▲李存勖畫像。

1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正月,春寒料峭,病重的晉王李克用已時日無多。

在人生的最後幾年,李克用的事業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

與李克用爭鬥20餘年的朱溫,進軍關中,挾持天子,兩次出兵李克用的根據地河東(今山西),兵臨晉陽城下。梁晉爭霸形勢逆轉,李克用處於劣勢。

梁軍大舉進犯時,李克用晝夜登城,憂不遑食,差點兒就要逃往大漠。此後幾年,朱溫滅唐稱帝,李克用卻無力與他相爭。

另外一邊,河北的藩鎮盧龍(幽州)節度使劉仁恭趁火打劫,背叛老大哥李克用。

劉仁恭一直利用李克用與朱溫的恩怨,苟安於幽州,依違於梁、晉之間。每次遭到朱溫攻打,他就態度卑微地向李克用求助,朱溫退兵後,又放飛自我,也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

當李克用遣使求援時,劉仁恭忘恩負義,非但沒有出兵相助,反而一邊讀著書信,一邊惡語相向,還扣押了河東使者。

李克用咽不下這口惡氣,出兵討伐幽州,結果在木瓜澗遭遇大霧,被幽州軍伏擊,自己險些成了劉仁恭的俘虜。

劉仁恭統治下的幽州烏煙瘴氣。境內男子都被徵用為兵,並在臉上刺字,以防逃跑,史書說當時盧龍境內只有婦女和幼童臉上沒刺字。

他自己的愛妾還與兒子劉守光通姦。事洩後,被貶外地的劉守光一不做二不休,帶兵把他老爹擼下來,囚禁在城中。從此,盧龍鎮落入劉守光手裡。

李克用晚年的另一個心腹大患是

契丹

梁晉相爭時,日後被追諡為遼太祖的耶律阿保機四處征戰,北伐室韋,東征女真,多次侵擾河東,後來與李克用達成同盟協議,約為兄弟。

李克用曾在帳中與阿保機縱酒痛飲,相約共擊梁軍:“唐室為賊所篡,我想討伐朱賊。老弟可以率領精騎二萬,同收汴、洛。”阿保機一口答應,留下三千匹馬作為禮物,還像個老實人。

可當朱溫稱帝,勢力達到頂峰時,阿保機卻背棄與李克用的盟約,反過來與朱溫合作,向後梁奉表稱臣,請求冊封。

李克用聽聞,大為憤慨,只恨自己虎落平陽,再不能率領沙陀騎兵踏破契丹。

2

臨終前,李克用留下三支箭,囑託在病榻之側的兒子

李存勖

一矢討劉仁恭,汝不下幽州,河南未可圖也;一矢擊契丹,且曰阿保機與吾把臂而盟,結為兄弟,誓復唐家社稷,今背約附賊,汝必討之;一矢滅朱溫。

彌留之際,李克用大呼:“汝能成吾志,死無憾矣!”

年僅23歲的李存勖接過父親遺訓,將三支箭供奉於家廟,每次出征就命人取下放在錦囊之中,帶在身邊。

李存勖坐領河東,接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不僅當不了肆意揮霍的富二代,一個不小心還可能敗光家產。

後梁兵強馬壯,連戰連捷。康懷英率領的梁軍築起高牆,形成“夾城”,圍攻潞州(今山西長治)已近一年。

潞州若失,河東不保。

李存勖在安定內部後,召集晉軍諸將說:“朱溫素來只忌憚先王,他聽說我繼任,一定以為我不熟軍旅,會有驕傲懈怠之心。我們若率領精兵出擊,出其不意,必定能大破敵軍。成就威名,決定霸業,在此一舉,不可失也。”

當年四月,李存勖親率大軍南下,在潞州北部安營紮寨。

黎明之前,天降大霧,李存勖親率一支軍隊埋伏在三垂崗,在晨曦中直搗梁軍所築夾城,率先發起進攻。之後,後唐軍隊兵分三路,搖旗擊鼓,將後梁所築夾城攔腰截斷。

混戰之中,晉軍沙陀兵殺後梁兵一萬餘人,康懷英陣腳大亂,只帶著親兵百餘騎遁逃。

戰報傳到開封,朱溫大為驚懼,嘆道:“生子當如李存勖,李氏不亡矣!我家的兒子不過都是豬狗而已。”

李存勖解潞州之圍,是梁晉爭霸的一個轉折點。在被後梁打壓多年後,晉軍終於打了場翻身仗。

在此戰20年前,率軍凱旋的李克用曾在三垂崗置酒高會,命伶人吟詠西晉陸機所作的《百年歌》。

這一組詩,寫的是人一生從小到老的悲歡離合。當伶人唱到詩中描寫衰老的一段時,歌聲甚為悲切,滿座都有些傷感。

李克用捋著鬍鬚,指著身旁年幼的李存勖,笑道:“我將要老了,但我這兒子必是奇兒。二十年後,能代替我在此征戰嗎?”

玉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金叵羅傾倒淋漓,千杯未醉。

三垂崗的傳說,為後世文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20年後,李存勖的復仇之戰,就從三垂崗開始。

3

回到晉陽後,李存勖勵精圖治,命令河東各州縣舉賢才,黜貪殘,寬租賦,撫孤窮,伸冤獄,禁奸盜

他親自練兵,嚴明軍紀,訓練士卒,命令騎兵不見敵軍不可騎馬,將士不得逾越已定的行動計劃,違者皆斬。後世史家認為,李存勖軍力強盛的原因,正在於

“士卒精整”

這是李存勖一生最上進的時光,或許,一個人只有在一無所有的時候,才知道放手一搏。

力行改革之後,李存勖的第一箭,對準了幽州的劉仁恭父子

乾化元年(911年),佔據幽州的劉守光自稱大燕皇帝。

劉守光生性殘暴,幽州百姓不滿他的恐怖統治,大規模南逃。每次刑訊犯人,劉守光常將他們關押在鐵籠裡,放在薪火上烤,或用鐵刷刷人面部。若部下有人勸諫阻攔,則會被他下令誅殺。

可見此人就是一心理變態。

即便如此,劉守光還妄自尊大,向朱溫挑釁:“我大燕地方二千里,帶甲三十萬,東有魚鹽之饒,北有塞馬之利。我南面稱帝,誰能比我強!”

劉守光稱帝后,李存勖大笑:“

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如今劉守光狂妄,暫且遣使問候,看他到底有幾斤幾兩?”為助長其驕縱之心,李存勖還勸周邊六鎮節度使尊劉守光為“尚父”。

劉守光太飄了,完全不將李存勖放在眼裡,已準備與後梁展開決戰。

李存勖知道大魚已經上鉤,派大將周德威統兵三萬進攻幽州。劉守光還沉浸在皇帝夢中,面對晉軍突襲已不堪一擊,不到兩年時間,幽州城破,劉氏集團覆滅。

劉守光幾次向李存勖求饒,無果後只好跌跌蹌蹌逃出城外。他幾天沒吃飯,後來在向鄉民乞食時被發現,押送晉軍。李存勖將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押到雁門處死,祭奠李克用。

幽州向西與晉相鄰,南接後梁。攻取燕地後,李存勖解除後顧之憂。

4

李克用留下的第二支箭,是討伐契丹。

李存勖繼襲晉王之初,並沒有馬上與契丹為敵,而是避免雙線作戰,遣使送禮賄賂契丹,請求阿保機出兵援救潞州。

阿保機也被李存勖矇蔽,答應出師救援,說:“我與先王為兄弟,兒即吾兒也,寧有父不助子耶!”正因李存勖的謙卑態度,河東與契丹的關係才沒繼續惡化,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阿保機背信棄義之仇。

奪取河北地區後,李存勖終於有機會與契丹一戰。

龍德元年(921年),河北三鎮之一的成德發生內亂,大將張文禮舉兵叛亂,李存勖率兵討伐。張文禮為求自保,便向契丹求援。

與成德唇齒相依的易定節度使王處直,生怕李存勖乘勢奪取其地,也派其子請契丹南下救援,還恬不知恥地對阿保機說:“鎮州(今河北正定)美女如雲,金帛如山,請您趕緊前去奪取。不然,就要為晉王所有了。”

這些河北藩鎮為了利益糾紛,竟然不惜招引契丹。阿保機垂涎河北之地已久,一連收到兩份求助,自然率軍大舉南下,一連攻陷涿州,圍困幽州,逼近易、定。

李存勖得知契丹南渡易水河,毫不畏懼,激勵軍心:“霸王舉事,自有天道,契丹其如我何!”他親赴定州(今河北保定),與契丹大軍交戰。

這一戰相當激烈,李存勖一馬當先,親自擔任前鋒與契丹軍酣戰,甚至一度被圍,仍不退卻。晉軍作戰勇猛,數次以少勝多,有些史料還說晉軍在交戰中俘虜了阿保機的兒子。

適逢契丹後方大雪侵襲,凍死者不計其數,阿保機自知在李存勖這裡佔不到絲毫便宜,只好退兵北去,長時間不敢南犯。

敗退途中,阿保機以手指天,嘆息道:“天未令我到此。”

5

李存勖最大的對手,是後梁。

正是朱溫後來居上,才讓李克用壯志難酬,正是後梁大軍圍城,才讓李克用憂慮而死。

梁晉爭霸四十年,將由李存勖親手終結。

貞明元年(915年),曾經多次為後梁力挫晉軍的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病死。

魏博鎮自晚唐以來一直以地廣兵強著稱,朱溫之子、後梁末帝朱友貞為削弱魏博勢力,竟然想到了一個奇葩的主意。在楊師厚死後,後梁將魏博一分為二,分別治魏州(今河北邯鄲)與相州(今河南安陽)。

魏博將士大都是父子相承,幾代人在本地當兵,都捨不得搬家,紛紛拒絕分鎮,一怒之下發動兵變,並請李存勖為他們做主。

此前,梁、晉兩軍長期圍繞黃河兩岸交鋒。李存勖聞訊,當機立斷,率軍拿下魏州,從此後梁失去河北屏障,退守黃河南岸,都城汴京完全處於晉軍威脅之下,雙方形勢再度逆轉。

恩怨未了的梁、晉兩軍,展開最後的惡戰。貞明四年(918年),李存勖率領十萬大軍南下,進軍至胡柳陂,雙方血戰,幾天內各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兵馬,一時屍橫遍野。

後梁政權內部,朱友貞為提防同室操戈的兄弟早已心力交瘁。他惟恐弟弟們效仿他當年殺哥哥朱友珪繼位的行為,深居宮中,死死抓著皇位,整日歇斯底里。

朱溫的兒子們為皇位殺紅了眼,朱友貞的幼弟朱友孜趁哥哥寵愛的德妃張氏出葬之機,派刺客半夜刺殺朱友貞。但這個刺客業務能力太菜,還沒下手就把人給驚醒了,被朱友貞迅速反殺。

朱友孜的陰謀敗露後,朱友貞更加疏遠宗室兄弟,從此只信任朱溫女婿趙巖和德妃張氏家人,任由他們把持朝政,離間將相,自己無所作為。

權力,是讓人上癮的毒藥。李存勖不會知道,終有一日他也將受此毒害。

到龍德三年(923年),政治昏暗的後梁早已大失民心,李存勖抓住時機,在魏州稱帝建國,打出復興唐室的旗號,史稱後唐

後梁正像失控的列車,瘋狂地駛向命運的終點。

李存勖稱帝的第二個月,後梁鄆州守將就向後唐投降,密告鄆州守軍不滿千人,將帥早已不得民心。李存勖襲取鄆州,打開了直撲汴京的大門。

鄆州至汴京一帶,幾無重兵把守,李存勖的大軍一路摧枯拉朽。

整個後梁,只有人稱“王鐵槍”的名將王彥章成功阻截後唐軍隊,幾次攻破後唐所佔城池。

可身處滅亡的邊緣,朱友貞竟然聽信讒言,在前方戰事緊急時,下詔召回王彥章。直到李存勖來到汴京城下,才又急召王彥章護衛。

王彥章當時已年過花甲,他明知必敗,仍出城迎敵,受重傷後被後唐俘虜。

李存勖素知王彥章威名,多次派人勸降這位老將。

王彥章拒絕道:“今日我兵敗力窮,死有常分,皇帝縱然不殺我,我王彥章又有何面目見人!何況身為臣子,豈能朝事梁而暮事晉?”說罷慷慨赴死,正應了他平日裡愛說的那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絕望的朱友貞躲在宮中,發現自己的璽印早已被宦官偷去,獻給後唐邀功請賞。

心灰意冷的朱友貞召禁軍將領皇甫麟入宮,對他下達命令:“我和晉人世代為仇,不能等著他們來殺我。你殺了我吧,不要讓我落在仇人手中。”

皇甫麟與皇帝相對大哭,殺死朱友貞後,自己也拔劍自刎。

後梁,滅亡。

至此,李存勖奪取河北、北卻契丹、南滅後梁,歷時十五年,基本上實現其父留下的三大遺願。

鼎盛時期的後唐,統一北方各鎮,東接海濱,西括隴右,之後甚至攻滅前蜀,南方諸國也紛紛奉後唐為正朔。

此時的後唐,在五代十國曆史中疆域最廣,一時難逢對手,李存勖無疑是最接近一統天下的人物。

歷史,卻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6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李存勖照著父親遺願,打敗三大對手,就此失去人生目標,一頭扎進舒適區陷阱。從此醉生夢死,再也未能醒來。

從衰敗到復興,李存勖走了15年,從巔峰到隕落,他卻只用了短短3年。

李存勖帶兵打仗是一時俊傑,可當上皇帝后,他更在乎的不是如何當一個好皇帝,而是怎麼當皇帝才舒服。

李存勖定都洛陽後,恢復唐朝舊制,竟然連禍害唐朝多年的宦官制度也照搬過來,任用宦官為宮內各執事和諸道監軍。

誅滅宦官,是朱溫篡唐時少有的功績之一。朱溫曾聯合朝臣對宦官進行毀滅性打擊,一度殺到只剩下幾十個小宦官灑掃庭院。可李存勖又把這些閹人請回宮裡。

宦官得到重用後,竭盡所能諂媚李存勖。

當時李存勖剛住進唐朝的舊宮室,後宮嬪妃尚未完備。宦官順應李存勖心意,就說以前唐朝後宮有一萬多人,現在屋空多怪,宮中常有鬼怪之物,應該多找些人充實後宮。

李存勖一聽,有道理啊。可能他更愛河北美女,派人到鄴城,採集美女一千餘人入宮。鄴城軍士的妻女聽說此事,嚇得趕緊逃跑,跑了數千人,但仍有鄴城女子千人被裝在車裡,送往洛陽,一路上車馬連綿不絕。

宦官還勸李存勖把將領貢獻的財賦當作皇帝巡遊的費用,或賞賜左右親信。

李存勖聽從宦官建議,大肆搜刮財富,又捨不得花錢犒賞軍隊,甚至冤殺大將郭崇韜,以致為後唐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士們生活窮困,怨聲載道。

李克用義子、後唐大將李嗣源

,正是抓住軍中對李存勖的不滿情緒,醞釀了一場將李存勖推向深淵的叛變。

李存勖不僅寵信宦官,還招攬了大批出身唐末士族門閥的腐朽官員。

唐朝舊臣蘇循,是個賣主求榮的小人。

朱溫稱帝前,蘇循鞍前馬後為之效勞,幫他想盡辦法把唐朝拉下馬,時人罵他是“唐之鴟梟,當今之狐魅”

後唐滅梁後,蘇循一見到李存勖就以拜見唐朝皇帝之禮朝賀。當時文武百官還沒有人用朝賀之禮,蘇循卻率先尊稱李存勖為大唐皇帝,山呼萬歲,涕流滿面。李存勖看了不禁喜形於色。

第二天,蘇循又不知從哪兒搜出30管大筆,聲稱這是“畫日筆”,乃唐朝皇帝專用,特獻給李存勖。

蘇循拍馬屁的水平可謂是爐火純青,李存勖一高興,許以高官厚祿。

眼看李存勖招納唐朝舊臣,士族殘餘勢力趕緊出來抱住大腿,豆盧革、韋說等出身名門高第的大臣,紛紛被任命為高官。他們實屬庸才,毫無治國才能,只知敗壞後唐政治。

值得一提的是,鎮壓士族門閥也是朱溫當年採取的先進措施之一。五代時,甚至一度形成“取士不問閥閱,婚姻不問家世”的風氣,可李存勖又把前朝的弊端繼承下來。

李存勖也逃不開那條定律,人總會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模樣。

7

李存勖是個戲痴,精通音律戲曲,喜歡自己自敷粉墨,登臺唱戲,直到宋代,汾、晉一帶還有人傳唱他撰寫的曲調,時人稱為“御製”。

這個天下頭號票友,還給自己取了個響亮的藝名

“李天下”

有一次,李存勖與眾伶人唱戲作樂,他環顧四周,大聲呼喊:“李天下,李天下何在?”

一旁的伶人敬新磨上去就給了他兩個耳光,李存勖懵了,其他人也是驚駭萬分。

敬新磨卻很淡定地說:“‘理天下’者只有陛下一人,您剛才為何還喊了兩聲‘李天下’?”

李存勖不怒反笑,還重重賞賜了敬新磨。給了皇帝倆耳光,還能當場得到賞賜,敬新磨可說是千古第一人,比後世西方國家民眾朝國家元首扔鞋子風光多了。

最讓後世詬病的是,李存勖痴迷戲曲,到了將社稷視為兒戲的地步,竟然大肆封賞戲子,任由伶人出入宮廷,對曾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卻棄之不顧。

伶官景進得寵一時,經常侍奉李存勖左右,甚至可以參與軍機國政,連滿朝文武大臣都對他有所忌憚,想著如何巴結他。

這些伶官之中,最特殊的當屬郭從謙。郭從謙也是伶人出身,卻立有戰功,因功被李存勖任命為從馬直指揮使。從馬直,是李存勖的親軍,事關其性命安危。

郭從謙是個能幹實事的伶人,可他出身卑微,便尊同姓的後唐功臣郭崇韜為叔父,又被郭崇韜的女婿、李存勖的弟弟李存乂收為義子。

郭崇韜遭宦官陷害被殺後,李存乂也含冤而死,郭從謙大為憤慨,在軍營中喝酒,醉後直說,郭崇韜、李存乂都是被冤枉的。

李存勖知道後,也不將郭從謙斬盡殺絕,只是調侃他說:“你的同黨郭崇韜、李存乂都負我,你現在打算怎麼辦呢?”

郭從謙內心惶恐,回到營中,對麾下將士說:“現在你們花光所有財產,盡情飲酒吃肉,不用再為以後做打算了。”

手下將士都疑惑不解,問其原因。郭從謙說,皇帝現在要出兵平叛,回來就要把我們盡數坑殺。

軍士信以為真,叛亂一觸即發。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煽動將士,起兵造反。李存勖御駕親征,可他早已不得人心,平叛途中,軍心渙散,士兵逃散,最後只剩下2萬餘人。

還沒打仗,人都快跑光了,李存勖只好班師回朝。

在京城駐紮的郭從謙趁機發動兵變,率領部下進攻皇城,叛軍有的縱火焚燒宮門,有的翻牆攻入皇宮,數十人就將曾經不可一世的李存勖團團圍住。

交戰中,李存勖被流矢射中,傷勢嚴重,左右將他扶入殿中歇息。

重傷的李存勖口渴難耐,向左右討水喝,一旁的劉皇后只好取來一杯乳漿讓他解渴。

李存勖飲下乳漿不久後,因傷重不治身亡。

當年助李存勖成就霸業的是其父留下的三支箭,最後奪取他性命的,不過是亂軍中的一支箭,而這場叛亂,完全是咎由自取。

宴安鴆毒,不可懷也。


最愛歷史


李存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

李存勖,代北沙陀人,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君主,晉王李克用之子。凡是開國皇帝都有點能耐。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檢校司空,遙領晉州刺史,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時年二十四歲,襲父位為晉王。

李存勖驍勇善戰,長於謀略,繼承王位十五年,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使得晉國逐漸強盛,中興唐朝霸業。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定國號為唐,史稱後唐,並於同年十二月滅亡後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定都於洛陽。

李存勖在位期間,並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震動南方割據諸國,“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

李存勖,南征北戰東殺西砍,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領。

當了皇帝的他,開始變了,沉湎於聲色,治國乏術,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徵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怨憤、士卒離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興教門之變中,被流矢射中,死於絳霄殿,時年四十二歲。在位三年,廟號莊宗,葬於雍陵。


漫譚文史


莊宗李存勗xù(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山西應縣人,沙陀族,本姓朱邪,因其父是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受唐懿宗賜以李姓,而改姓李,諱存勗,唐光啟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於山西應縣,五代時期後唐開國皇帝。小名“亞子”,藝名“李天下下

923年5月13日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後因義兄李嗣源被軍士擁戴造反,揮軍直取洛陽。宮中指揮使郭從謙為報仇,趁機發動兵變——興教門之變,將存勗殺害。

李存勗稱帝即位之前,和後梁血戰十餘年,大小百餘戰,作戰英勇異常。但打了天下,卻不懂得治天下,寵幸伶人,重用宦官,又吝於銀錢,不撫卹士卒,三年後因兵變被殺,失敗之速,亦是罕見。

北宋歐陽修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便是討論李存勗沉溺逸樂、寵信樂官而致亡國的史實,嘆惜李存勗“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復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說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歷史規律 。

《舊五代史》則稱讚李存勗是“中興之主”,是唐朝的合法繼承者,但語鋒一轉,隨即批評他“忘櫛沐之艱難,徇色禽之荒樂”、“伶人亂政、靳吝貨財、大臣無罪以獲誅、眾口吞聲而避禍。



歷史上的此日


毛主席對後唐莊宗李存勖的評價:1、康延孝之謀、李存勖之斷、郭崇韜之助,此三人可謂識時務之俊傑。2、生子當如李亞子。

他確有過人之處,在歷代開國皇帝中成就和能力能和他比的人也不太多。在五代亂世將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天下收入掌中,即便是最後兵敗身死,日後的李嗣源,後晉,後漢,後周乃至北宋都出自河東沙陀李家這個集團,套用一句歌詞,沙陀人(或者說河東集團)的家園是因為他李存勖而遼闊的。


立殘陽


李存勖是軍事天才,政治能力一般,善於馬上打天下,不善於馬下治天下。

北宋歐陽修的巜伶官傳序》是探討李存勖盛衰得失原因的,是政論性散文名篇。為歷代所傳頌。指出李存勖失敗教訓。李存勖武功昌隆,建立後唐,短時間而亡,是沒有政治經驗,驕傲自滿,不良愛好造成的。“滿招損,謙得益’”自然引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的論點。

後人不少替李存勖惋惜,李存勖是少年英雄,軍事家,他和父親李克用忠於大唐,比朱溫講道義。李存勖十一歲開始隨父出征,表現出了優秀軍事才能。李克用去世時,24歲李存勖繼位晉王,當時外有強敵,內有篡權奪位之人。他冷靜地釆取果斷措施,剷除內部想推翻他,搞政變的一夥人。先穩定內部政局,然後率軍突襲不意打敗圍因潞州的梁朝軍隊,取得潞州之戰大捷。911年李存勖力排眾議,指揮取得了柏鄉之戰 大捷,消滅梁朝禁軍精銳。之後又取得了河朔三鎮、桀燕、幽州之戰、魏州之戰、幽州保衛戰的勝利。消滅劉守光的地方割據勢力。

李存勖消滅劉守光之後,又主要和後梁開展了楊劉之戰、胡柳陂之戰、德勝之戰 、同州之戰、鎮州之戰、定州之戰 。923年,李存勖接收眾將勸進,建立後唐,和梁朝對峙。同年10月李存勖釆用避實就虛戰法,攻入汴州,朱友貞自殺,後梁滅亡。

925年,後唐消滅了前蜀國政權。926年,後唐發生了鄴都兵變、興教門之變 。42歲李存勖在興教門之變中箭受傷而死。

作為軍事家李存勖是被後人稱讚的,在沙場爭戰數十年,妙計疊出,膽略過人。特點和項羽、李世民等相似,具有快、猛、狠等特點,集中優勢兵力,聲東擊西,出其不意等等戰術運用的爐火純青。但是作為一國之君,政治方面缺乏經驗,不能知人善任,忠奸不分,沒有完善施政綱領,親小人,遠賢臣,本來是有希望及早解決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的,結果政治方面不成熟,驕傲自大,玩物喪志,導致眾叛親離,身死政息。是軍事才能被人佩服,政治才能遭人指責,令人惋惜的英䧺。


大白白野


導語:後唐莊宗李存勖是五代時期後唐政權的建立者,平生驍勇善戰,長於謀略,是五代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北卻契丹,攻滅後梁,兼併岐國、前蜀,“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然而李存勖打仗是把好手,治國卻是無能,在位期間他沉湎於聲色,治國乏術,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徵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怨憤、士卒離心,成就霸業僅三年就眾叛親離,身死族滅,不能不讓人扼腕嘆息。


01 能征慣戰 長於謀略 構建軍事強國


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是唐末五代時期的軍閥,本為沙陀族,被唐朝皇帝賜姓為李,曾帶兵剿滅黃巢軍,收復長安。李存勖從小就跟隨李克用四處征戰,擅騎射,長於謀略。據《舊五代史》記載:“帝洞曉音律,常令歌舞於前。十三習《春秋》,手自繕寫,略通大義。及壯,便射騎,膽略絕人,其心豁如也。”

唐朝末年,軍閥朱溫挾持唐帝,妄圖自立。李克用“誓於此生,靡敢失節”,他以山西為根據地誓要討滅朱梁,興復唐室,但是天不假年,革命尚未成功李克用便病死了。臨終前李克用囑咐他的兒子李存勖替他完成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討伐幽州的劉仁恭,二是征討 契丹,解除北方邊境的威脅;第三件大事就是消滅死敵朱溫,滅掉後梁。


李存勖發誓定要完成乃父之志,為此他將三支箭供奉在家廟裡,每次出征就帶著上戰場,打完勝仗回來又放回家廟,表示完成了任務。


公元911年,李存勖先在高邑(河北高邑縣)擊潰了朱溫親自刷領的50萬大軍。隨後,攻破燕地,活捉劉仁恭。九年後,他又大破契丹,將耶律阿保機逐回北方。923年,最終攻滅後梁政權,統一北方,同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縣西)稱帝,國號為唐,史稱“後唐”,不久遷都洛陽。至此,父親的三個願望全部實現,終於可以長喘一口氣,坐下來好好休息一下了。但是這一休息就休出問題來了。


02 治國無能 親信小人 敗壞一世英名


李存勖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戰績非凡,堪稱卓越的軍事家,但是在朝堂上卻是無所作為,政治能力堪稱昏暗無知。稱帝后,自覺父親交代的三個任務已經完成,中原也已平定,從此可以高枕無憂,耽於享樂,再也不理朝政。


因為愛好音律,李存勖自身也經常粉墨登場,且自號“李天下”,視江山社稷為兒戲。他不去獎賞陪他一起打天下,屢建功勳的將士,反而去賞賜並無寸功的伶官,由此導致伶人恃寵而驕,將士心懷怨憤。

同時,李存勖還重用宦官。定都洛陽後,他恢復李唐舊制,宮內各執事和諸道監軍都用宦官。他還採用宦官的建議,將國家財賦充作皇帝巡遊及賞賜左右親信的費用,卻不肯花錢犒賞軍隊,以致兵士窮困,怨聲載道,最終導致軍心離叛,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他還聽信讒言,冤殺大將郭崇 韜,疏遠良臣李嗣源。種種措施導致李存勖眾叛親離。


李存勖還有一點無腦之舉就是縱容皇后劉氏干政。劉氏本就是連自己親生父親都不肯相認的勢利小人,她得寵後後唐朝政更加腐敗,賣官鬻爵,綱紀廢弛。不但造成君臣離心離德,將士心懷嫉恨,就連百姓也是惶恐抱怨。地方諸鎮也是流言四起。此時的後唐政權已深陷重重危機之中。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戍守瓦橋關( 今河北雄縣舊南關) 的士兵,因不滿留屯的敕命突然發動兵變,並且兼程南下,漸現燎原之勢。李存勖在這種危局之下被迫啟用舊將,然而局勢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叛軍攻克京師大梁,擁立李嗣源為帝。李存勖在洛陽還妄圖固守待援,結果自己的禁軍統領,一個叫郭從謙的伶官,臨陣倒戈,聚眾譁變,李存勖倉皇迎戰,不幸中箭而亡,終年42歲。

(李存勖畫像)

可談李存勖亂世英雄,繼承父志,平定天下,卻稱霸僅三年便惹得眾叛親離,身死族滅,以致貽笑天下,不能不讓人扼腕嘆息。總結李存勖的失敗教訓,他擅長打仗用兵卻不擅長治國,這是他的能力問題,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的治國態度,沒有能力可以學習,但是態度或者心態出了問題就無法可治了。李存勖在國家稍微取得一點成就後就沾沾自喜,不思進取,且荒廢朝政,任用奸佞,最終一手造就了自己的敗局。


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評價李存勖的見解是十分中肯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結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應該吸取歷史教訓,勤於自勉,勵精圖治,無論對待工作還是學習,都不能在取得了一點點成就後就安於現狀、沾沾自喜,而應該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柚子愛歷史


客觀評價,後唐李存勖年少時可以說是文武全才,能文擅武,個性膽大,並且掌握各種軍事戰略,也都該歸功於他父親從小的培養。而後期的他,昏庸無道,寵信憐人,沉迷享樂,甚至冤殺忠臣,最終被李嗣源所滅。本人覺得類似於李隆基,前半生戎馬一生,擁有大智大慧,並且敢於為實現目標而去奮鬥。而後半生卻沉迷享樂,不顧國家命運存亡,任意寵信奸臣導致滅亡。




百家經典史


李存勖是典型的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官二代,其父李克用自小就非常注重對他的培養,經、史、子、集,詩、詞、歌、賦都讓其通曉,在他尚未成年時便已成文武全才。他也是在唐末諸多地方軍閥的官二代當中唯一一個見過唐昭宗李曄的人。當時,年僅十一歲的李存勖站在昭宗面前時,昭宗驚訝地表情上下打量他,這主要是李存勖有胡人血統,母親又是漢人,用現在的話說叫“混血兒",未成年就身材挺拔,面目俊秀,目光中英氣逼人。昭宗非常高興,撫著李存勖的後背說:這孩子日後必成棟樑之材,希望他能忠孝唐室。

公元9O7年,晉王李克用去逝前當眾宣佈王位由長子李存勖繼承。李存勖雖然成了河東地區的最高統治者,但他的地位並不穩固,原先那些跟隨李克用南征北戰的養子們都虎視眈眈地盯著他的位子,還有手握重兵的親叔叔李克寧隨時想翻盤將他推下王位。所以,只有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殺開一條血路才能使自己生存下去。好在李存勖很有政治頭腦,他決定拿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政治對手,也就是自己的叔叔李克寧開刀,因為他安插在李克寧身邊的內線向李存勖通報了李克寧暗中勾結梁王朱溫,準備謀反的消息。李存勖設計將李克寧斬殺,清除了對自己威脅最大的一股勢力,震懾了覬覦自己王位的人,穩定了政局。
接下來,李存勖便開始了輝煌的軍事征戰生涯,首先要對付的便是李家的仇敵,也是大唐的仇敵,他就是殺害唐昭宗的兇手一一大梁皇帝朱溫,此人在歷史上也是臭名昭著,在五代時期口碑也差。通過著名的“三垂岡”以及“柏鄉之戰”,用了十年時間,李存勖消滅了朱梁王朝。兩年後,李存勖又出兵消滅前蜀國,平兩川,再順江東下,收荊南,楚,吳,閩,越,南漢,四海又復歸大唐一統,但此時的唐可不是彼時的唐,人們稱其為“後唐"。

正當人們都期待大唐帝國在這位神武君主的帶領下完美復興的時候,這個光武帝卻以眾人難以預料的速度迅速墜落。先前人們見到的那個英明神武的李存勖不見了蹤影,替代他的是一個驕傲、自私、剛愎自用、聽信讒言、好大喜功的享受者。李存勖走下神壇,成為昏庸皇帝有四大特徵:第一,是炫耀自已的絕世武功,第二,縱容皇后劉氏一夥胡作非為,第三,寵信太監及戲子集團,第四,輕待自己的軍隊。看看,前面一條還能算是個人缺點,那後面三條無疑是自毀江山。大唐從玄宗李隆基開始就出現了太監擅權的苗頭,到憲宗李純開始,宦官集團殺皇帝,立皇帝形同兒戲,在對待宦官集團的態度上,朱溫都能意識到如不剷除宦官集團,將無法形成政治穩定的格局,這一點,飽讀史書的李存勖竟然認識不到?



李存勖即位不久就蛻變為沉湎於聲色,用人無方,橫徵暴斂,誤國誤民的昏庸之輩,主要存在兩點:一是其自身性格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心智不成熟。二是身邊缺乏一個幹練的監督管理之人。心智不成熟就會率性而為,不計後果。缺乏監管就會肆意揮霍,為所欲為。其結果便是歷盡艱辛打下的江山成為他人之臥榻。


喬江寶


李存勖,自幼喜歡騎馬射箭,膽力過人,為李克用所寵愛。他少年時就跟隨父親作戰。11歲隨李克用到長安向唐報功,唐昭宗特地賜賞他翡翠盤等珍寶,撫摸著他的背說:“這孩子與眾不同,日後富貴了,可不要忘了大唐!”李克用於公元908年正月病死,他於同月襲晉王位。喪事辦完後,他就設計捕殺了試圖奪位的叔父李克寧,並率軍擊敗後梁軍,解了潞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上黨縣)之圍。朱溫驚歎說:“生子當生李亞子。他襲位,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與他相比,簡直豬狗不如!”

此後,李存勖用心訓練兵士,整頓軍紀,規定騎兵不見敵人不準騎馬,違犯軍令者一律斬首,從而將散漫的沙陀兵訓練成一支精銳嚴整的勁旅。他將父親給的三支箭供奉在家廟中,每臨出征,就派人去取來,放在一個精緻的絲套裡,帶著上陣,打了勝仗,才送回家廟。他喜歡冒險搏鬥,勇而少謀,將戰爭看作遊戲,常常隻身衝鋒陷陣,幾次陷入重圍,差一點被敵人生俘。部將們死戰將他救出,勸他要持重,他卻反說部將們妨礙他大殺敵兵。

軍事上李存勖可以說是一等一的天才,平南破北,屢戰屢勝。但是在政治上,李存勖卻缺少冷靜的頭腦和定力。也許是父仇得報,還開創了一國偉業,平定中原。在他登基繼位之後,便開始沉迷於享樂,不理朝政。

李存勖從小就有看戲、演戲的喜好,對戲劇的痴迷,使他不僅在登基之後,常常自己塗脂抹粉登場唱戲,還大肆重新伶人。在李存勖毫無底線的寵信下,一些伶人不僅可以隨意出入皇宮,甚至還能侮辱戲弄朝臣。

因為這個喜好,許多奸臣為了獲取高位,謀取利益之時,就會賄賂伶人亦或是進獻伶人,讓他們為其說好話。而這往往還真能達到目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後唐的朝政可以說是一片混亂。據說他還派伶人、宦官搶民女入宮,有一次,竟搶了駐守魏州將士們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眾叛親離,怨聲四起。

公元926年,李存聽信宦官讒言,冤殺了大將郭崇韜,同時還差點牽連另一位大將李嗣源。在這種情況下,本就怨聲載道,失去民心的李存勖,又引來將士的不滿。

公元926年三月,那位差點被冤殺的大將李嗣源,在將士們的擁立下率軍進京,準備謀取皇位。李存勖面對李嗣源率領的軍隊,知道無法阻擋,於是返回洛陽,擺好陣勢,抵禦李嗣源的進攻。

可笑的是,他最後沒有死在李嗣源的手中,卻死在了自己寵信的伶人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