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廉吏系列之不朽传奇——包拯(3)

端州任满后,以清廉名闻天下的包拯被召入京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包拯自此迎来了人生最为重要的时刻。

包拯为什么七次弹劾王逵?


中国十大廉吏系列之不朽传奇——包拯(3)


公元1050年,包拯把一封弹劾奏书上呈给了宋仁宗:"若命酷吏为之职司,而令一路之民独受其患,是一夫之幸,而一路之不幸也,窃恐伤陛下爱民恤物之心。"包拯所说的酷吏是担任淮南转运使的王逵。转运使是宋朝主管一路或数路财政兼领按察官员、治安刑狱,举贤荐能等职的地方要员。包拯说王逵任职之地民不聊生,这已经是他第六次弹劾王逵了。包拯当时已经担任了中央监察机构谏园的负责人,他的举动让皇帝和宰相都颇为头痛,他们不明白对于王逵包拯为什么偏偏不依不饶。

王逵进士出身,曾先后担任过多个不同地方的转运使,他所任职的地方总能向朝廷缴纳比预算更高的税负,这种政绩往往被视作官员能力的象征。王逵对于违抗自己的民众和下属官员,则滥用刑罚,甚至捏造罪名,大肆杀戮,一时间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对于王逵恨之入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酷吏在每次弹劾被贬后,总能很快重新得到提拔任用,俨然成了官场的不倒翁。

原来王逵和当朝宰相陈执中、贾昌朝一向关系密切,常常被给予特殊关照。而此时的大宋王朝正是冗员繁多,财政困难的时期,王逵能够多向朝廷上缴赋税,使得宋仁宗也觉得他可堪重用,所以才屡屡将他贬而复用。

朝廷的一次次纵然在包拯看来实在难以接受,王逵留任就意味着百姓要继续受苦,他所主政的地方也会暗无天日。正因为如此,在得知王逵又担任了淮南转运使这个最新职务后包拯立即发起了对她的第六次弹劾,对此皇帝和宰相依旧装聋作哑,置若罔闻,试图以这种方式继续包庇王逵。而包拯则毫不松懈,继续上疏,言辞愈发犀利,矛头直指官场积弊。以王逵所在残暴,猥览之状,彰灼如是,而上下蒙蔽,曲加擢用,亦何以示惩戒于后哉。

包拯嫉恶如仇,对贪赃枉法的官员一弹而再弹的做法令朝野为之肃然,黎民百姓更送给包拯一个雅号——包弹。

包拯担任监察官期间弹劾的各级官吏达60余人,即使连国丈和当朝宰相都不放过。以至于后来是否被包拯弹劾过都成为了民间评价官员清与浊,贪与廉的一大标准。

包拯被任命三司使为什么被欧阳修反对?


中国十大廉吏系列之不朽传奇——包拯(3)


包拯作为监察官员备受赞誉,然而几年后当他即将升任三司使,也就是中央政府财政部长的时候,有一个人却对他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公元1059年3月,刚刚担任大宋朝廷三司使的宋祁突然被皇帝免去了职务。而不久前,宋祁的前任张方平也才被罢官。短短一个月以内,国家最高财政官员的人选就接连变更,这种情况让文武百官倍感诧异,更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最新被皇帝任命为三司使的人恰恰就是先后将张方平和宋祁弹劾下去的包拯。

闻听这个消息,身为翰林学士的欧阳修立刻上疏反对:"拯性好刚,天姿俏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欧阳修之所以反对包拯担任三司使,是因为包拯在这件事情上犯了一个很大的忌讳。

宋仁宗把国家最高财政官员的职务交给包拯是认为他有这个能力并且品行端正,而包拯也自信堪当重任,于是毫不推辞,可这样的举动在一向推崇温良恭俭让的传统士大夫阶层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开始质疑包拯连续弹劾前两任三司使的动机,包拯入仕以来保持的良好声誉也由此备受考验。

那么包拯真的是有取代前任,登上高位的企图吗?

公元1037年,时任大宋朝宰相的吕夷简听说了一件事,一名基层官员舍仕途而行孝道,整整十年时间,直到父母先后去世才重新出来做官,眼下这名官员正好进京接受任命,所住之处就在自己官邸附近。按照官场惯例,吕夷简觉得这名官员一定会前来拜访,以寻求自己的认可和关照。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这名官员接受朝廷任命后就径直上任去了,这让吕夷简惊讶不已,而这位过相府而不入的人就是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是包拯在职端州任上写下的诗句,这正是一个正直刚强的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宣言。在诸多官员依附各种势力,凭借同乡、同学和亲友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时代背景下,包拯却选择了清心直到,独来独往。这样一个人物又怎会图谋三司使的位置,他做官所途的绝非权力和物质的占有。

欧阳修了解包拯的为人,他不希望这位孤直之臣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才上疏皇帝请求另行考虑三司使人选。对于上疏宋仁宗未置口否,却及时提醒了包拯,包拯随即请辞三司使,避居家中良久,一场风波由此才逐渐平息下来。

公元1061年,包拯晋升枢密副使,进入朝廷最高执政官行列,直到这时,包拯的生活依旧朴素如初。

第二年五月,公而忘私,日夜操劳的包拯突然身患重疾,不久溘然长辞。

包拯去世后留下一部厚厚的《奏议集》,一百多篇奏折当中有为民生疾苦的呼吁,有对贪官污吏的痛斥,有为国富民强的建言,有对政策得失的探讨。深沉朴素的文字中,人民看到的是包拯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包拯还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庄严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中国十大廉吏系列之不朽传奇——包拯(3)


开封府题名记碑,记录了北宋146年间历任的府尹名录共有183人次,名录之中唯独不见包拯。这是因为千百年来,无数百姓都曾用手指抚摸这个名字,以至于包拯二字已经在石碑之上悄然漫灭,但那个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清官形象,已经永远铭刻在了每个人的心底。

此篇内容考察出自于《宋史》

中国十大廉吏系列之不朽传奇——包拯(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