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張近東,27歲時摔碎了"鐵飯碗",創業三十載,堪稱一部創新史

談起蘇寧,我們應該很容易想到它的創始人張近東,出生於1963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1990年,27歲丟掉國有企業的鐵飯碗,租下200平米的小門面,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截止目前,張近東已經在創業的道路上走了30年,並且躋身世界500強,而這三十年也可以被分割成三個階段,每個10年都是一次全新的轉型。

蘇寧張近東,27歲時摔碎了

1、創業十年,放棄一年超過5億美元的批發業務

蘇寧前十年,我國正處在商品供不應求的短缺時代,這個時期很多民營企業都差不多,白手起家,僱傭少數的員工,一個人可能身兼數職。比如那時候的奢侈品-空調。一臺空調就是一個普通工人3~5年的工資,而且蘇寧在第二年銷售額就超過了4000多萬,利潤有1000多萬。這在當時,能有1萬元那就算是“萬元戶”了,真的太讓人興奮了。但商業的世界裡,誰能保持常勝呢?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家電消費進入到普及階段,市場規模迅速放大,行業利潤大幅下降。供求關係的變化,直接導致了渠道的調整。

當時蘇寧的三大業務,零售、工程和批發,銷售規模最大的批發部分甚至一度出現了虧損,這時候張近東經過分析,果斷放棄了一年5億美元的批發業務。事後他這樣說道:“我這樣做,不僅是因為批發沒有利潤,而是堅持做批發跟自己現有的新零售業務會衝突,會激化和供應商的矛盾。”

因為轉型就以為放棄之前戰場,重新開闢新戰場,當時很多管理層不理解,不願意放棄,最後他甚至在公司會議上放出狠話:“誰在說要搞批發,就開掉誰!”

蘇寧張近東,27歲時摔碎了

2、蘇寧“二次”創業,轉型連鎖

轉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哪有那麼容易啊,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氣魄。在2000年以後的10年裡,蘇寧不斷地加速連鎖的擴張,甚至一度喊出在全國開出1500家店的目標,在當時頗受爭議。張近東談到這個問題時曾表示:“當時壓力非常大,甚至一些做零售的同行都嘲笑我,說這是天方夜譚。”

在當時不少企業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比如超級零售企業的沃爾瑪。但蘇寧卻選擇另一條看起來風險更高,難度更大的擴張路線。集中主要資源,率先搶佔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然後再向低端市場滲透。最終五年的時間,他們便完成了全部省會城市的佈局。

在2005年,我國全面進入連鎖時代,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蘇寧了快速擴張,放大規模,先後併購了27家企業,並且蘇寧堅持自主發展,同時把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投入到後臺建設,進行系統的升級呀,包括物流的建設,人才的培養等等。這樣的佈局其實也為了蘇寧在後10年的一個技術轉型中打下了基礎。

蘇寧張近東,27歲時摔碎了

3、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蘇寧易購”

張近東曾表示,事實上在1999年的時候,蘇寧就已經開始關注電商了,但是因為中國互聯網的基礎建設以及物流等基礎不健全,寬帶都沒有入戶,只有極少部分的人有上網的意識。所以那個時候國內出現的電商大多數起不來。

但是直到2009年的時候,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智能手機的出現。這個時候蘇寧是果斷出擊,上線了蘇寧易購。在2011年的時候,蘇寧提出了2011~2020新10年的戰略規劃,他們當時提出的是“科技轉型,智慧再造”,要規劃未來10年蘇寧的信息化建設及運營管理的發展戰略。

經過這10年的發展,蘇寧可以說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但當記者採訪到張近東的時候,他卻說了一句:“創業是一種終身的職業,每一次轉型都是一次創新,是研究新技術,開創新模式,追逐新夢想,實現新價值的過程。”

是啊,未來總是變幻莫測、充滿未知,面對不確定性!

蘇寧張近東,27歲時摔碎了

整理了一些張近東的經典語錄:

1、任何企業成長壯大的背後,有一種東西是共通的,那就是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有敢於走出舒適區的魄力。走出舒適區不是指要另起爐灶、拼命折騰,而是要打破故步自封的藩籬,瞭解時代的脈搏,努力做時代的企業。

2、創新永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積累的過程,往往最後堅持下來的企業才是最成功的企業,堅持到最後的創新才具有價值,這就是“剩者為王”。

3、一個企業的實力不在於自身擁有多少,而在於能鏈接多少資源,對社會有多大的貢獻和價值。企業小的時候是個人的,大了就是員工的、社會的。

4、我們不會和別人搶掉在地上的煤,而要去深挖掩埋於地下的金礦。我們要發掘別人看不到的,以前瞻性眼光和行動超越別人。從這個角度上說,蘇寧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是我們自己。

【歡迎關注】每日更新、專注職場進階和思維躍遷,一起升職加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