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摆渡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赵若郡 通讯员 左亚博

插钥匙、点火、挂档、给油……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最近一个多月来,每次出车,只有当进入“司机”这个角色时,张永军些许紧绷的身体才会渐渐松弛下来。

生命的“摆渡人”

张永军是柘城县人民医院一名普通的救护车司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就从急诊科调到了发热科,专门负责柘城县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接收和确诊患者的转运工作。

“当时也怕,但怕也得上。我是党员,又是一名退伍老兵,国家在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自然义无反顾。”3月6日,张永军回忆起这些天的工作时,语气里少了一份惊恐,多了一份笃定。

生命的“摆渡人”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柘城县人民医院共有12辆救护车,起初只有张永军的一辆被派去发热门诊,但凡有疑似病例,他就得出车。

“有一次凌晨三点接到电话,说柘城县李原乡有几个疑似病人。我‘全副武装’后,就出发了。当时又刮风又下雪,路况和视线都十分不好。”张永军说。

“而且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每次只能运送一个人。”顾不上寒冷、来不及吃饭。来回奔波七八个小时,张永军不断地提醒自己打起精神,专注开车,确保每一位运送者安全到达目的地。

每次任务结束时,张永军都会用对车内进行两遍清洁。先用含氯的消毒剂喷洒一遍,然后再用清水擦拭,最后再通风半个小时。

一遍遍地喷洒、擦拭,这种日常仪式,对于经历过17年前那场非典型肺炎疫情洗礼的人来说,一点不陌生。

“2003年我就曾参加了抗击非典,当时和现在的情形一样,我也是从急诊科调到了发热门诊”。张永军回忆到。

生命的“摆渡人”

在张永军隔离衣背后,写着“三哥”两个字。“他在家里排行老三,我们平时都喊他‘三哥’。因为他参加过抗击非典,处事有经验,我们害怕焦虑时,他像个大哥一样经常宽慰我们。”护士李燕告诉记者。

虽然没有悬壶济世的医术,但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张永军也在同医护人员一道,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不仅疫情期间是这样,在20年如一日的从业生涯中,也是如此。

3年前的一个凌晨,张永军被指派去接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当时是凌晨4点多,我进到房间时,老人已经奄奄一息了。他们家住六层而且没电梯,他的老伴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二话没说,背起老人就下楼。”张永军现在依然对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老人体型非常胖,我一直在咬牙坚持,把他安全送到车上后,我腿一软就直接跪在地上了。”

在商丘,还有许许多多像张永军这样的生命“摆渡人”,在这座城市的黯淡时刻,选择逆行而上,打开车灯,把这座城市照亮。

截至今日,商丘91名确诊患者已经全部出院,已经连续19天无新增病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