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过渡病房的“摆渡人”:“同事们抢回来的生命,我们一定安全地送出院”

过渡病房的“摆渡人”:“同事们抢回来的生命,我们一定安全地送出院”

ZAKER 哈尔滨记者 朱虹

在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已经有 32 名患者转入过渡病房,而这其中,有六七人即将转入隔离区进行医学观察。

近日,记者采访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过渡病房负责人车春莉时,她说:"ICU 的同事们拼尽全力抢回来的生命,我们要把他们一个个安全地送出院。" 如果说 ICU 是和死神赛跑,抢救生命的地方,那么过渡病房的医护人员则是把病人送往健康彼岸的 " 摆渡人 "。

过渡病房的“摆渡人”:“同事们抢回来的生命,我们一定安全地送出院”

全国首创过渡病房,目前已从 ICU 转入 32 名患者

车春莉是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呼吸内科主任,也是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成员。她介绍,哈医大一院的新冠肺炎过渡病房在全国是首创,一共有 56 张床位,医护人员近 90 人。在过渡病房,医生们会更加注重观察患者治疗的疗效,同时对一些高龄、原本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通过积极的管理和治疗,防止他们出现并发症。此外,核酸检测的准确率只有 30% — 50%,重症患者经过治疗脱离生命危险,核酸检测呈阴性了,转到过渡病房进一步观察,也有防止阴性转成阳性的考虑。

2 月 19 日,过渡病房投入使用首日就转来 8 名患者,目前已经住了 32 人。"86 岁、85 岁、82 岁、81 岁 ……" 过渡病房的患者 60 岁以上的居多,好几个年过八旬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每天医护人员都要密切观察患者每一项指标变化,写病例、下医嘱,和专家组沟通。车春莉说:"ICU 的同事们拼尽全力抢回来的生命,在我们这里不能有一点差池,我们要把他们一个个安全地送出院。"

过渡病房的“摆渡人”:“同事们抢回来的生命,我们一定安全地送出院”

28 名医生中 24 人是女性,医生妈妈只能从视频中感受孩子成长

过渡病房的 28 名医生中,有 24 人是女医生。在这里工作,医生们要穿着三层的隔离服、戴防护面罩及防护口罩,每次都要连续工作 6 小时以上,和病人耐心地沟通讲解病情,有时还要进行心理疏导,话说多了护目镜上很快结满水气,眼前雾蒙蒙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

39 岁的董福实医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听妈妈是为了保护大家要在医院里 " 打怪兽 " 时, 3 岁的 " 二宝 " 懂事地说:" 妈妈,你忙完就回来陪我。"

孙瑜医生有一对年仅一岁半的双胞胎女儿,爱人也是一名医生。疫情发生后,夫妻俩把孩子们交给父母,一起奔赴疫情防控前线。一个多月没有见到孩子,她每天只能通过父母发来的视频感受孩子的成长。

屠溪琳是病房里年龄最大的医生,患有高血压,儿子正在读高三。每次从隔离病房奋战 6 个多小时出来,都累得步履蹒跚、脸色苍白。即使这样,她也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抱怨过一句。

40 多天来,车春莉和团队成员们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看着大家瘦弱的身影,累得蜡黄的脸,她心疼得直掉眼泪。然而,作为过渡病房负责人的车春莉其实更累,没有休息日的她,不但需要每天查房会诊,还要时刻监控病人各项检查指标的变化,随时向救治中心指挥组长凯江院长报告病人的病情。繁重的工作下,短短一周内,她的体重就下降了 3 公斤。

过渡病房的“摆渡人”:“同事们抢回来的生命,我们一定安全地送出院”

帮患者消除恐惧建立自信 她们甘做生命的 " 摆渡人 "

患者转入过渡病房后,都着急出院。实际上刚从 ICU 出来,病情还不稳定,必须要严格观察。为此,除了日常的治疗,医生们还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医生吴宇晗说,过渡病房的患者最大的特点是格外思念亲人。有一次她查房时,一位女患者情绪很激动,一直在哭,原来她家中有一个年幼的孩子,想快点出院。" 这些患者除承受病痛的折磨外,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会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建立自信,早日战胜病魔,与家人团聚。"

不久前,车春莉查房刚走到一个年轻人旁边,突然听到了一声问候," 车老师好!" 交谈得知,年轻人是车春莉曾经带过的一名学生,看到隔离服上的名字,他第一时间认出了老师。由于和父亲都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23 岁的男孩子心理压力很大,在车春莉和团队的精心治疗和关怀下,男孩恢复得很快,目前第一次核酸检测已呈阴性。

男孩说: " 车老师,是你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医者仁心,等我当上医生那一天,我也会用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

《摆渡人》中曾经有一段话:" 你有你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一个摆渡人。我们终会上岸,无论去到哪里,都是阳光万里,鲜花开放。" 车春莉说,她和同事们愿做过渡病房里这些患者的 " 摆渡人 ",将他们送向健康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