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過渡病房的“擺渡人”:“同事們搶回來的生命,我們一定安全地送出院”

過渡病房的“擺渡人”:“同事們搶回來的生命,我們一定安全地送出院”

ZAKER 哈爾濱記者 朱虹

在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經過醫護人員的努力,已經有 32 名患者轉入過渡病房,而這其中,有六七人即將轉入隔離區進行醫學觀察。

近日,記者採訪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過渡病房負責人車春莉時,她說:"ICU 的同事們拼盡全力搶回來的生命,我們要把他們一個個安全地送出院。" 如果說 ICU 是和死神賽跑,搶救生命的地方,那麼過渡病房的醫護人員則是把病人送往健康彼岸的 " 擺渡人 "。

过渡病房的“摆渡人”:“同事们抢回来的生命,我们一定安全地送出院”

全國首創過渡病房,目前已從 ICU 轉入 32 名患者

車春莉是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呼吸內科主任,也是新冠肺炎診療專家組成員。她介紹,哈醫大一院的新冠肺炎過渡病房在全國是首創,一共有 56 張床位,醫護人員近 90 人。在過渡病房,醫生們會更加註重觀察患者治療的療效,同時對一些高齡、原本就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的患者,通過積極的管理和治療,防止他們出現併發症。此外,核酸檢測的準確率只有 30% — 50%,重症患者經過治療脫離生命危險,核酸檢測呈陰性了,轉到過渡病房進一步觀察,也有防止陰性轉成陽性的考慮。

2 月 19 日,過渡病房投入使用首日就轉來 8 名患者,目前已經住了 32 人。"86 歲、85 歲、82 歲、81 歲 ……" 過渡病房的患者 60 歲以上的居多,好幾個年過八旬同時合併多種基礎疾病的患者。每天醫護人員都要密切觀察患者每一項指標變化,寫病例、下醫囑,和專家組溝通。車春莉說:"ICU 的同事們拼盡全力搶回來的生命,在我們這裡不能有一點差池,我們要把他們一個個安全地送出院。"

过渡病房的“摆渡人”:“同事们抢回来的生命,我们一定安全地送出院”

28 名醫生中 24 人是女性,醫生媽媽只能從視頻中感受孩子成長

過渡病房的 28 名醫生中,有 24 人是女醫生。在這裡工作,醫生們要穿著三層的隔離服、戴防護面罩及防護口罩,每次都要連續工作 6 小時以上,和病人耐心地溝通講解病情,有時還要進行心理疏導,話說多了護目鏡上很快結滿水氣,眼前霧濛濛一片,什麼也看不清楚。

39 歲的董福實醫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一聽媽媽是為了保護大家要在醫院裡 " 打怪獸 " 時, 3 歲的 " 二寶 " 懂事地說:" 媽媽,你忙完就回來陪我。"

孫瑜醫生有一對年僅一歲半的雙胞胎女兒,愛人也是一名醫生。疫情發生後,夫妻倆把孩子們交給父母,一起奔赴疫情防控前線。一個多月沒有見到孩子,她每天只能通過父母發來的視頻感受孩子的成長。

屠溪琳是病房裡年齡最大的醫生,患有高血壓,兒子正在讀高三。每次從隔離病房奮戰 6 個多小時出來,都累得步履蹣跚、臉色蒼白。即使這樣,她也從來沒有請過一天假,抱怨過一句。

40 多天來,車春莉和團隊成員們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看著大家瘦弱的身影,累得蠟黃的臉,她心疼得直掉眼淚。然而,作為過渡病房負責人的車春莉其實更累,沒有休息日的她,不但需要每天查房會診,還要時刻監控病人各項檢查指標的變化,隨時向救治中心指揮組長凱江院長報告病人的病情。繁重的工作下,短短一週內,她的體重就下降了 3 公斤。

过渡病房的“摆渡人”:“同事们抢回来的生命,我们一定安全地送出院”

幫患者消除恐懼建立自信 她們甘做生命的 " 擺渡人 "

患者轉入過渡病房後,都著急出院。實際上剛從 ICU 出來,病情還不穩定,必須要嚴格觀察。為此,除了日常的治療,醫生們還要進行心理疏導工作。

醫生吳宇晗說,過渡病房的患者最大的特點是格外思念親人。有一次她查房時,一位女患者情緒很激動,一直在哭,原來她家中有一個年幼的孩子,想快點出院。" 這些患者除承受病痛的折磨外,還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我們在治療的過程中也會有意識地幫助他們消除恐懼、建立自信,早日戰勝病魔,與家人團聚。"

不久前,車春莉查房剛走到一個年輕人旁邊,突然聽到了一聲問候," 車老師好!" 交談得知,年輕人是車春莉曾經帶過的一名學生,看到隔離服上的名字,他第一時間認出了老師。由於和父親都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23 歲的男孩子心理壓力很大,在車春莉和團隊的精心治療和關懷下,男孩恢復得很快,目前第一次核酸檢測已呈陰性。

男孩說: " 車老師,是你們讓我懂得了什麼是醫者仁心,等我當上醫生那一天,我也會用心去對待每一位患者。"

《擺渡人》中曾經有一段話:" 你有你的朗讀者,而我只是一個擺渡人。我們終會上岸,無論去到哪裡,都是陽光萬里,鮮花開放。" 車春莉說,她和同事們願做過渡病房裡這些患者的 " 擺渡人 ",將他們送向健康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