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命“擺渡人”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命“擺渡人”

新華社照片,武漢,2020年3月15日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命“擺渡人”

3月14日,來自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的救護車駕駛員薛凱華駕駛負壓救護車,準備轉運新冠肺炎病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分批從北京、上海、青海、內蒙古、雲南、吉林等六地徵召65名隊員,組成32個車組,派駐武漢市急救中心、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光谷院區、協和醫院本部、協和西院,開展新冠肺炎患者轉運工作。自2月12日到3月10日24時,車隊累計轉運新冠肺炎患者7343人次,其中危重症、重症患者2464人次,接送出院康復者數十人。

這些生命“擺渡人”日夜在醫院與醫院之間、留觀點與醫院之間穿梭不停,在車輪上、擔架旁、輪椅邊忙碌著,轉運新冠肺炎患者。

據上海車隊領隊劉軼介紹,在轉運任務最重的時候,他們一天出車次數要達到20次,轉運病人數量超過百人。“再苦再累,我們每一次出車都能把病人平安地送到醫院,病人在我們的車上沒有發生危險、沒有死亡,這就是我們工作最大的成就感。”劉軼說。

近日,他們的工作量較前期呈減少趨勢。對於他們來說,運往ICU的患者越來越少,出院的越來越多,就是他們最高興的事。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命“擺渡人”

3月14日,幾輛負壓救護車前往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昌醫院轉運新冠肺炎病人。


3月14日,來自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的救護車駕駛員薛凱華(左)運送新冠肺炎病人抵達武漢泰康同濟醫院後,與跟車醫生劉暢商議轉運事宜。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命“擺渡人”

3月14日,來自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的救護車駕駛員薛凱華(左四)、來自內蒙古醫療隊的護士陳麗華(左二)和跟車醫生劉暢(左三)運送新冠肺炎病人抵達武漢泰康同濟醫院。病人加上擔架以及其他醫療設備,要近100公斤重,在繁忙的轉運任務中,救護車駕駛員往往也需要下車幫助抬擔架、接患者。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命“擺渡人”

3月14日,來自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的救護車駕駛員薛凱華(中)、來自內蒙古醫療隊的護士陳麗華(左)抵達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昌醫院,準備轉運病人。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命“擺渡人”

3月14日,來自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的救護車駕駛員薛凱華抵達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昌醫院,準備乘坐電梯上樓接新冠肺炎病人。在繁忙的轉運任務中,救護車駕駛員往往也需要下車幫助抬擔架、接患者。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命“擺渡人”

3月14日,內蒙古醫療隊的護士李維娜(左)在前往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昌醫院轉運新冠肺炎病人的路上調整自己的護目鏡。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命“擺渡人”

3月14日,來自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的救護車駕駛員陸志剛在駕駛負壓救護車。年近五旬的他是目前在武漢工作的上海救護車隊駕駛員中年齡最大的,是上海第一批馳援武漢的救護車司機之一。


3月14日,來自內蒙古醫療隊的護士陳麗華(右)轉運完新冠肺炎病人後回到武漢市急救中心,在同事的幫助下做個人消毒。轉運車隊隊員大部分都會與新冠肺炎病人發生各類接觸,暴露風險高,個人防護是他們首先要做好的工作。


3月14日,在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昌醫院,來自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的救護車駕駛員薛凱華(右)和來自內蒙古醫療隊的護士陳麗華將新冠肺炎病人送走後,給擔架和自己消毒。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命“擺渡人”

3月14日,車隊隊員們轉運一名新冠肺炎病人離開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武昌醫院。


3月14日,一名來自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的救護車駕駛員在運送幾名新冠肺炎患者抵達武漢泰康同濟醫院後,等候在病房樓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