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紅白喜事,為什麼不用二維碼收款隨禮呢?

情耕農


城裡紅白喜事尚未流行使用二維碼收禮金,更何況是電子支付普及度不高的農村?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有些地方辦酒席已不興收人情錢了,即便賓客給個紅包,主家也是撕個角後退還賓客,代表心意已領。在大部分收人情錢的地區,幾乎每場酒席都會專門設置一張桌子用來「接情」收人情錢,講究一點的還墊上布,放上香菸、瓜子和糖。


如今身上不抄錢,拿個手機就可出門,買東西付款時掃一掃就搞定,就是街邊流動的小攤販、菜市場賣菜的大爺也都紛紛掛上了一個二維碼,真的很方便,刺楸深有體會。既然如此,那為何幾乎沒見到農村酒席掛出二維碼收人情錢呢?

一、二維碼看起來都一個樣,怕被人動手腳

農村酒席上雖然大多數賓客都是本地人,大家彼此間也都熟悉,但人多事多,幫著做事的人忙得跳上跳下,腦殼都整暈了,很容易出錯。目前農村年紀大的人多,對網絡操作本來就不太熟練,二維碼在常人看來都長得一個樣,貼出的二維碼就算被人動了手腳也不一定能及時發現。



這是因為掌情師只負責收錢記賬,錢都有專門的包包來裝,用自己二維碼收人情錢無異於把錢裝進個人的荷包裡,到時轉給主家還有手續費,所以二維碼一般是主家的。主家不參與接情,掌情師不好判斷主家到底有沒有收到。

二、使用二維碼收人情錢會產生手續費

目前電子支付多會有手續費產生,雖然還能接受,但人情錢產生的手續費是給支付公司了,主家本該進錢,卻變成了給支付公司上禮了。

除去手續費,實際到賬的並沒有賓客給的那麼多,手續費算主家的還是賓客的?錢雖不多,但刺楸覺得這點會讓人心裡有個疙瘩。

三、像做生意,坐實了辦酒席而賺錢的說法


只有做生意的才會專門用二維碼收款,有些酒席本來就被人質疑為賺錢而辦,如果用二維碼收人情錢,就好像坐實這個說法了。二維碼雖是現場收款,但刺楸認為這會給賓客傳遞出「可電子支付,人不到而錢要到」的信息,讓那些本來就不想來或沒辦法來而想裝著不知道的人不得不直接轉賬。


四、網絡信號不好

在山區,還有一些地方網絡信號不好,刺楸老家就是如此,家在山腳,經常沒有信號,打個電話還要專門爬到山上去。在這樣的農村就不能用二維碼收人情錢了。

五、鈔票更讓人踏實

有些老農民可能連銀行卡都沒有,更別說電子支付了。而二維碼付款只是一個數字,沒鈔票實在。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辦酒席收人情錢不用二維碼的分析,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在支付方式多樣化的今天,確實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不用到現金。手機輕鬆掃碼就能完成收付款,但是農村紅白喜事隨禮使用二維碼收款暫時還是行不通的。

農村的紅白喜事其實重在儀式感,老一輩的人都知道這其中有很多講究。雖然現在很多農村的紅白喜事禮儀有所簡化,但是賓客隨禮依然是紅白喜事宴席的重要的傳統文化習俗。



1、農村紅白喜事隨禮是一份心意,不是等價消費。在農村傳統習俗中,家裡有重大事情都可以紅白喜事來區分,並且都有邀請親戚朋友來家裡吃飯的規矩。而賓客都會隨禮,隨多少禮並沒有硬性規定,根據自家經濟條件以及和主人的親疏關係來自行決定。在農村紅白喜事的隨禮,禮輕情意重,人到了就是對主人最好的支持。


2、紅白喜事上禮簿方便保管,掃碼支付仍有某些不便。說到禮簿,農村紅白喜事隨禮都會把對方的完整姓名和隨禮金額記錄好,德高望重的賬房先生在宴席結束後會把現金和禮簿一併交由主人。主人核對後會精心保管好,名字和隨禮都一目瞭然。如果使用手機掃描支付,農村很多老人就不會操作了,並且未必都有智能手機和“餘額”裡面有錢,這樣反而給赴宴的賓客增加了煩惱。

3、二維碼收款純屬金錢來往行為,與農村紅白喜事體現的人情世故不相吻合。其實在商場、醫院、飯店等公共場所消費,使用二維碼支付確實是很方便,也避免了找零和假鈔的煩惱。但是手機支付好歸好,更側重於還是消費和金錢來往;農村紅白喜事隨禮只是人情往來,是互幫互助、熱情好客的傳統美德。掃二維碼收付款,主人和賓客未必樂意,因為隨禮不是消費。


農紀


你好!

不請自來者簡單說下我的想法。

農村紅白喜事為啥不用在線支付,反而用現金呢?

紅白喜事都有一個人記錄,一個人收錢,一個人“唱禮”,所收金額都會記錄到一個叫“禮單”的玩意兒上。

咱們就回到正題,為什麼非要收現金,然後記錄到禮單上。我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說實話,咱們中國非常講究這個,禮金也是“禮”的一種,而且必定是有來有往,俗話不是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意思就是指這個。

所以這個禮單就極具“參考價值”,我結婚請你來,你給了多少禮金,等你結婚時讓我過去之前我肯定得查查當年你給我多少錢,所以這個參考很有必要。

作為一個親疏的“參考標準”

雖說金錢不能代表一切,但某些時候卻能成為一種“衡量標準”,親疏遠近通過這個“禮單”能夠非常直觀的看出來。

關係近的人,比較“親”的人,禮金自然就會多些,街坊鄰居的或者關係一般的自然少些。

滿足“虛榮心”的需要

寫禮單的人還有一件事兒——“唱禮”!

寫禮單的人會問隨禮的人跟主傢什麼關係?叫什麼名字?隨多少禮錢?然後唱禮的人就會把“關係”和禮金大聲“唱”出來,廣而告之!

然後就會有“好事者”開始議論,然後通過各種途徑四處傳播!



我覺得這個標題不準確,但是想不到更合適的,就加個雙引號!因為這個禮單體現的應該是氣氛的一種,可以使場面更加熱鬧的方法。總不能弄個二維碼,然後開個大大的音響,音箱裡喊著:支付寶到賬500元!微信到賬六百元吧!

最後祝大家工作順利?


趣聊雜談


早上起來晨練完畢,就到菜市場買菜了。發現這二維碼收款,連農村賣菜的老大爺都會用了。就連賣自家院裡幾斤蔥的,幾顆生菜的,90%以上的商販都能二維碼支付了。萬一有個老大爺不會用,旁邊的商販也會幫著收一下,然後從自己口袋裡轉給大爺現金。

科技改變生活,一點兒都沒錯。現在人們出門拿著個手機就行,沒幾個人帶現金了。有人笑嘆小偷也要失業了!二維碼付款已經走入了平常人家,與老百姓的生活已經唇齒相依,魚水情深了!

可是,“農村紅白喜事,為什麼不用二維碼收款隨禮?”這個問題姐姐也真的思考過。

而且有一次一位老朋友的葬禮上,因為沒有帶現金,就問過記禮帳的人,能不能二維碼收款?結果那收禮的人說不能!人家家屬明確吩咐過,不能手機收禮!當時候只能找個好朋友借了錢辦了事。

事後,朋友們探討了一下,覺得這紅白喜事不用二維碼收款隨禮,有以下原因。

一,紅白喜事傳統的收禮模式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有其合理性。

收禮人一般都由與主人家關係特別好的兩個人組成一組,關係近點兒的負責收錢識別假錢,關係稍遠一點兒寫字快的寫字好看的負責記賬,這樣不容易出錯。這樣兩個人互相配合,互相監督。這樣的模式,人們已經習慣了!紅白喜事上收禮,它其實是一種理財行為。習慣了的模式不容易打破。

二,二維碼收款,操作性不強,主家臉面上也不好看。

如果打上主家的二維碼收,讓賬房先生只是記錄一下,那每一個手機支付完的人,就得給賬房先生看一下。這好像主人家就是為收錢而來的。如果打上賬房先生的二維碼,一個是賬房先生不願意,別人家收錢掃自己的碼,不合適!另一個主人家也不放心,萬一客人給帳房先生付了款,可是沒記到賬上,那主人家就不得而知了。

三,二維碼收款,不安全!這一點最重要。

有一部分人群,操辦紅白喜事是有規章約束的,也是有人監督的。超過了規模是會造成後果的。二維碼收款,有現代化的手段詳細做了記錄,即使查不到主家記的賬,從支付app上也能查到主人家到底收了多少錢?收了什麼人的錢?這樣有的人就不樂意了,主人家不安全,上禮的人也不敢了!所以還是現金來的安全。能查得到的,帳上能體現出來的那就由著主人的意思了。

你覺得有道理吧?還會有什麼樣的原因呢?


表裡鄉村


農村紅白喜事,為什麼不用二維碼收款隨禮呢?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如今的二維碼支付已經在農村中普遍流行起來,在農村的菜市場以及小賣鋪裡都會擺放支付二維碼。年輕人通常都會用上手機進行支付,這樣用起來更方便,省去帶錢的煩惱,而對於商販來說,不需要擔心收到假錢,交易上更方便,適應於當今的生活。

在農村中,紅白喜事很少會有使用二維碼的方式,在大家的眼裡,禮金不僅上現金這麼簡單,還是親鄰關係深厚的體現。而在農村的紅白喜事中,一般主家都會安排專門的人收取禮金、記禮單、發放糖果、煙等,一般需要3個人才能完成。

在賓客來了之後,記禮單的人會詢問對方的名字以及禮金的多少。而收錢的人則上將現金收取下來,將糖果送給賓客。可以說這就是一種儀式感,千百年來大家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方式。

收取禮金其實就上禮尚往來的一種方式,雖說收取了這筆費用,但大家還是要將其還回去的。如果採用二維碼的方式,只會強化商品交易,顯然和農民的鄉土人情是不相符合的,親情也會變得物質化。

當然採用現金的方式不僅是儀式感的表現,其實也是為了統一金錢的統計,畢竟並不是所有農民都會用二維碼支付,為了方便所有人,農民都會用上現金,不然的話可就是不尊重中老年人的表現。

如今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農村人的生活方式也會轉變,但那些傳統文化依舊會保留下來,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農村紅白事宴,為什麼不用二維碼收款隨禮錢呢?這道是個問題,我正好回答。我就是村中經常為人辦事宴收取禮帳的人,我辦事從來小心仔細總怕出事故讓人笑話,但畢竟事宴上人多事雜,誰也有出錯的時候。記得有好幾次收禮錢和記禮帳不符,查找費了很多時間。如果使用二維碼收付,就省去了這些麻煩。可農村人畢竟文化水平底,有的人玩手機勉強能打個電話,有的人不會玩微信。就像現在取款要用卡,很多人就不會使用。一旦事宴上用了二維碼,大部分農民認為是在出難題,雖好不實用,反倒惹人罵。這個就是農村裡紅白事宴不使用二維碼支付禮金的一個理由,對不對隨你評論。


李增喜3


手裡拿著二維碼,站在賬臺那,來一位貴賓掃完二維碼,那頭喊禮的人大喊”王先生,二維碼支付500元,裡面請“。如果換做我是那位隨禮的人,我一定會難堪至極的,更何況是主人家了。這不有種乞討和施捨的感覺在裡嗎,會讓收禮和隨禮雙方感覺很不自在的,大喜的事在一進門就變的無趣了,所以二維碼收款真的不適合農村,在城市也非常不適合。

雖然科技改變了我們很多生活方式,原先出門兜裡必須揣著現金,因為那時候沒有什麼二維碼付款一說,現金的流通給很多做假幣的人創造了發財機會,現在隨著二維碼的流行,很多人可以一分錢都不用揣,帶著一個手機就可以走南闖北,同樣也減少了很多因為假幣而造成損失的事情發生。可以說,科技確實是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那我們農村的紅白喜事隨禮能被二維碼改變麼?答案顯然是不能的,尤其在農村,農村的紅白事最注重的就是那種儀式感,從你參加了這個宴席到你出了這個宴席的過程,在農村是有很多講究的,就拿隨禮這個事來說,你把禮金包在紅包內,然後遞給賬房先生,賬房先生確認了禮金就會在禮金簿上寫上你的禮金,然後有一個喊禮的就會讓你裡面請,並且告之主人你隨了多少(很多地方沒有這個習俗),然後主人家就會和你寒暄,最後就是讓你入座。

這個過程是千百年留下來的傳統,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習俗,因為這個過程顯的特別有儀式感,讓雙方都感覺到對這個事情的重視,而不是敷衍,但如果進門就拿二維碼付款,那就是對於主人的一種蔑視,以為主人家辦事好像是超市賣東西隨來隨走,非常不尊重。

科技可以改變人的生活方式,但咱們農村是一個以人情為主的小社會,如果圖方便的話,那麼以後可能都不用參加紅白喜事,直接網絡轉賬豈不是很方便,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人們的感情疏遠了,人們的交流少了,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最終就會變成孤寡一人獨活於世了,豈不是悲哀。


布衣小農人


首先,農村紅白喜事,辦酒席都是禮尚往來。

第一,不是所有人都會掃二維碼,不是所有人都用智能手機,比如農村一些老年人。

第二,就算有智能手機,有些人也不喜歡綁定銀行卡,覺得怕遇到賬號被盜,密碼被改,人民幣被別人轉走。

第三,利用記賬簿能方便清楚有哪些親朋好友來,這樣一目瞭然。

第四,利用賬簿能幫一些人怕忘記隨禮。

第五,用二維碼掃之後,別人辦酒席的時候不清楚別人送多少,翻起來也麻煩,就算髮紅包,我們也會時常將聊天記錄清除。

第六,比如是幾弟兄一起辦的酒席,不清楚是誰家親戚朋友隨的禮,不好還回去,分不清楚與他人的關係。

第七,從面子問題,人越多,代表這家人人脈越好。


農村佳文


據微信和支付寶數據分析顯示,微信日活躍用戶達到了9億,支付寶也到達了5億。大部分人都會用手機發發紅包,購下物。現在已經進入了全民手機支付時代。那為什麼農村的紅白喜事,不用二維碼收款隨禮呢?


首先,我認為還是因為農村有很大一部分人,沒有使用智能手機。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村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在家的多是老頭老太太。一是這部分老年人有很多都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很多都是不識字的,根本用不了智能手機。二是嫌貴,現在的智能手機動不動就是好幾千過萬,農村老頭老太太真心買不起。三是怕不安全,現在的各種帶病毒的軟件、鏈接實在太多,一不留神就中毒了。



其次,二維碼收款隨禮不方便登記掛賬。大家的微信、支付寶用的都是網名,如果用二維碼收款後,主家就不一定能完全區分出來誰是誰了。前來參加紅白喜事的都是些親朋好友,大家都是禮尚往來,所收的禮金,以後當這些親朋好友家有事時是需要歸還這個人情錢的,要是因分不清誰是誰而造成了遺漏未去償還人情,那可就不好了。


再者,主家舉辦紅白喜事,講究的是一個氣氛。如果用二維碼收款其性質就改變了,顯得太過商業化,好像就只是為了收取禮金才辦的這場紅白喜事。其實不然,紅白喜事,最主要的還是體現了主家對子女的祝福以及對逝者的不捨。


大山裡的小村倌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講究禮尚往來,無論城鄉,紅白喜事親朋隨禮,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蘊含恭賀(致哀)、同喜(同悲)之意,同時,眾人拾柴,幫助事主邁過關口。

科技發展到今天,掃碼付款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唯獨紅白喜事隨禮依然採用現金的方式,究竟是為什麼?

首先是沿襲祖制,千百年來一直如此。其次是賬目清楚。親朋隨禮,有實物,有現金,賬房先生一般為二人,其中一人負責記賬,另一人主管錢物,賬物相符,清清如水,最後一起向事主交接,既避免了瓜田李下,也方便了日後事主向隨禮者還禮。第三,倘以二維碼收款,用賬房先生的難免疑慮,用事主的又核對不便,很容易出現混亂,導致賬目不清。第四,二維碼收款,商業氣息太濃,缺乏儀式感。第五,賬房先生大多年齡偏大,不一定熟悉無現金支付,容易忙中出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