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章邯当将军的时候横扫六国,当秦王的时候连刘邦都打不过?

京东李达康


关于章邯实力到底有多么强大,其实我们综合他在历史上的表现,还是很容易找得到答案。

章邯是秦末的一名大将,当时在他的带领下,10万人从长安城出发,仅仅稍加训练就所向披靡,莫非是他真的有和何通天本领?

其实关于章邯的实力,我们要着重从以下几点分析:

  • 代表国家利益,统领十万亡命之徒

章邯作为秦朝将领,也算是吃过皇粮的主儿,本来自身就有实力,何况借助国家的权威,极大的放大他自身的统御力。尽管他带的是10万人,但是这10万人都是正在服刑服役的劳改犯或者奴隶。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章邯有权赦免他们的罪状,而且他们参军只要能够取得最终胜利,也是有机会能够得到封赏,甚至加官进爵。本来没有希望的生活,遇上如此好的逆袭机会,自然也都是拼命争取,何况战死也比带着屈辱死去要好太多了。

  • 对手懒散无序,基本形不成有效抵抗

章邯带领的也算是收编的正规军,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平反叛军,并有国家信誉作为背书,而且还有国力支撑,但是他面临的对手就不一样了。就拿当时的周文来说,周文算是叛军,在那个年代,除了不受朝廷待见,也并不见得有多么得民心。

毕竟叛乱失败就意味着杀头的风险,尽管周围有四五十万人的军队,但更多的是乌合之众,实际战斗力比起章邯的亡命之徒就差太多了。何况章邯在出发前,还是做了相关有组织训练的,比起毫无章法的叛军,具有其先天优势。

  • 刘邦慧眼识人,章邯的真正对手是兵仙韩信

历史上的刘邦,绝非一介莽夫,他的用人之道也足够让人称颂,虽然说章邯实力强劲,但是就拿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来说,两个人的用兵之道绝非同等级别。韩信对兵法颇有研究,而且就拿他带兵作战过程来说,也颇有建树,并非泛泛等闲之辈。

何况韩信手下,都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这样一比,章邯手中那十万亡命之徒,已经大不同往日,也绝非会像以前那样拼命,此前平定叛乱,毕竟还有其先天优势,但是现如今反而成为劣势,韩信本人用兵,花样多端,根本不是章邯所能揣测的。

章邯此前面临的强力对手,除了周文,也还有当时首先起义反叛的陈胜。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他们是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封建心理,对起义军进行了思想控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时间内可以聚集大量的响应号召者。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陈胜吴广还是有其思想上的劣根性,占山为王还可以,但要说最终消灭并取代一个国家,战略格局显然不够。

陈胜作为最大的起义军统领,也是被章邯的10万刑徒给剿灭的,带兵作战,杀敌一千,自身也要损失800,这10万亡命之徒终究有损失殆尽的时候。

要说章邯的实力究竟有多强,相信我们对照西楚霸王的项羽,就可以一目了然,项羽和章邯的交战,发生在巨鹿之战之后,由于双方实力差距相当,最终也没有分出胜负。

关于韩信与章邯这一战,就是著名的暗度陈仓,韩信的用兵之道,章邯绝非是对手,刚开始就被韩信的障眼法迷惑,本以为他们在修栈道,但其实被韩信结结实实摆了一道。

陈仓才是韩信的最终目的,他提前到达拿下地盘,直到章邯赶到,才发现为时已晚,最终也只能弹尽粮绝自杀。他最终败给刘邦也是理所当然,何况,章邯在关中并没有刘邦得民心。


大国布衣


回顾章邯的征战史,我们会发现:章邯是个很可惜的人物。即使在他惨遭失败的巨鹿之战、还定三秦之战中,他依然表现出了坚韧、冷静的名将之风。

汉军之所以能迅速还定三秦,除了著名的“暗度陈仓”,还有着一系列精彩的计谋、决策。

半路出家的章邯

章邯,原本在大秦帝国担任的是少府。少府,是专门管理皇家的财务和生活的。

按理,打仗,和他是扯不上关系的。


阴差阳错,他居然成了大秦帝国最后的希望。

原来,陈胜吴广起义后,赵高等人蒙蔽秦二世,秦二世一直不知道外面已经乱成一团了,该干嘛还是干嘛。

起义军一口气杀到了距离咸阳只有百里的戏!

纸包不住火了,秦二世急忙召群臣商议对策。

群臣面面相觑,没有办法。

见大家都不说话,“生活委员”章邯出来说话了:“现在敌人都这么近了,你再去外面调军肯定来不及了,就算是去附近的郡县征兵也来不及了。不过没关系,阿房宫和骊山的工地上不还有几十万民工嘛,一人发把刀,一起出去怼呀!”

大秦君臣一听,眼睛一亮:就是你了,章邯,你来负责这个事情!


就这样,“生活委员”操起刀来,开始了风风火火的砍人生涯。

异军突起

章邯紧急征调后,秦军在关中形成了优势。

双方都不是什么正规军,但是,大秦帝国武器、粮草都十分充足。相比之下,揭竿而起的农民军,就不经打了。

章邯二话不说,迅速击败了周文(负责入关中作战的起义军),稳定了形势。

在击败周文后,章邯没有立即出关追击,而是花了两个月时间整顿、训练,从各地补充来的有老兵补充到队伍中,加强指挥。


这样,章邯这支临时征发的大军,成了一支精锐之师,开始出关作战!

后面一段事没什么好说的,张楚政权根本不是对手,迅速被章邯扫荡了。

死守待机,走向巅峰

击破张楚政权后,章邯继续东进,遭遇了战斗力较强的项梁军(刘邦、项羽都在军中)。

果然,项梁军的战斗力还真不是陈胜吴广之类的军队能比的,他成了章邯的强敌。

东阿、濮阳,章邯连续败退!

败退中的章邯,以定陶为据点,死守待机。


项梁认为章邯也不过如此,在攻坚城不克后,怕耽误时间,一面让刘邦、项羽远出陈留、外黄;一面亲自率军继续攻定陶;同时,去齐国调人。

章邯,终于等来了逆转的时机:刘邦、项羽远出作战,齐国拒绝派兵增援,项梁兵力分散;而秦军方面,秦二世调王离所率的长城军团前来支持,实力大涨!

机不可失!章邯迅速组织反击,一举击败项梁,走向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

章邯早期的胜利,主要得益于三点:

1、对手实力不强(或力量分散);

2、大秦帝国的全力支持。


秦二世被吓了一跳后,倾全力支持章邯;

3、章邯韧性强,既能练好兵再出关;在受到挫折后,也能死守定陶,等待战机。

事实上,章邯的作战特点一直没有变,只是:前两点变了。章邯也就变得独木难支了。(后来的巨鹿之战、废丘之战,都是如此)

项羽的算盘

现在,我们说到章邯“不堪一击”的历史了。

项羽分封诸侯,把关中之地分别封给了章邯、司马欣等三人。


项羽自以为下了一招妙棋。

1、关中形胜之地,项羽既然自己不愿意以此为基地,也不允许别人在这里嚣张。因此,将关中一分为三。而且,这三人,还都是秦人所仇恨的人,蹦跶不起来。

2、相互牵制。由于刘邦在关中民望很高,因此,刘邦与三秦王是天然的敌人!

正常情况来看,项羽下的,是一步好棋。


巨鹿之战后,章邯等人投降项羽,结果,二十万秦军被坑杀(其中,多数是关中子弟),因此,章邯等人成了秦人严重的叛徒!

尽管如此,相信章邯还是有一些忠诚死士相随的(章邯可以孤守废丘十个月,便是明证)。

而关中到汉中之间,总共就是那么几条道,还都是天险。从当时的情况看:有少许忠诚死士,据险而守,是足以卡住刘邦大军的!

最后,还有一道保险:项羽大军。

从彭城到关中,距离虽远,但一路都是大道,途中没有敌人,很快就能到达。实在出了意外,项羽也能赶来救场!

以常理度之,这几道保险,能封住刘邦!

软肋


不幸的是,项羽、章邯,遇到的是刘邦和韩信。

韩信和刘邦说的一段话,道出了关键手:“章邯等三人,以前是秦将。巨鹿之战后,他们三个投降了项羽,而秦军二十余万(大部分是关中子弟)被坑杀,他们早被秦人恨死了!而刘邦在关中时期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很得人心!因此,我们现在过去,可以传檄而定“!

韩信看来,胜负的关键,是关中人心!

后面的战事,显示出这个胜负手的威力!

刘邦的破局方法

刘邦的破局方法,分为三步。

1、先让项羽忙起来!

项羽不是想着随时回来救援吗?没关系,我先让你忙起来!


张良把田荣的“反书”给了项羽,“齐欲与赵并灭楚”。挑起项羽东征齐。

齐地田荣本来也闹事了。张良通过夸大事态,让项羽重视齐的问题,让项羽忙了起来。

2、暗渡陈仓。

刘邦绕过在修的栈道,越秦岭、涉渭水,取故道,出陈仓,在三秦军无所察觉的情况下,进入了关中!


二战时,古德里安的奇兵出阿登森林,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完全陷入被动!此时的三秦军,想来也应该与当时的法军一样仓促、被动吧!

三秦军紧急调动,连战连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直被认为是刘邦迅速击败韩信的关键。正如同“镰刀收割”,是1940年德军击降法国的关键。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仅靠这招,刘邦还是赢不了!

(1)、与二战时的德军不同。此时汉军没有机械化装备,行军相对缓慢。因此,对手往往可以在腹地重新组织,长期坚持;

(2)、还是之前说的,项羽如果能重视三秦问题,及时发兵来援,仍然可能赶得及!

而刘邦之所以能打得章邯“毫无还手之力”,除了之前所说的项羽被牵制,抽不开身外,还因为刘邦的另外一个重要决定。

3、不理坚城,放胆发展!

失算在先,但章邯一如既往的稳定!

他退守废丘,坚守不出!


与定陶之战击败项梁时一样,章邯死守待机。

刘邦留兵牵制章邯,分兵迅速扫荡三秦,势如破竹,迅速平定关中!

我们还记得,当初项梁,也是留兵牵制章邯,分兵发展,结果,兵力分散,被一举逆转。

那么,刘邦为何不会兵力分散,被逆转呢?

是的,假如各城都坚守,重新调度、组织,刘邦不分出大军,根本不可能取得大的发展!


可是,从记载看,关中各地,除了章邯弟弟章平紧急调拨的北地郡兵进行的野战反击外,汉军攻略关中各地,几乎没有遭到抵抗!

看来,胜负的关键手,还是在人心!

废丘孤城,章邯,一直坚守了十个月!一直到刘邦从彭城吃了败仗,他才被击破!可以说,章邯已经在当时条件下做得足够好了。

章邯,还是那个章邯,坚韧、耐战。

刘邦、韩信,采取了正确的策略。通过挑起项羽与齐的战争,化解了后顾之忧;通过暗度陈仓,化解了天险阻塞;通过迅速“传檄而定”,把三秦敌国的资源,迅速转为己用,彻底改变了形势!


总的来说,章邯算得上一位优秀的将领。即使是面对项羽、刘邦这样的对手,章邯,也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临危不惧、坚韧耐战的风格。

只是:为秦作战时,因赵高的猜忌而军心涣散;守三秦时,又因项羽的残忍好杀而失去人心!

与项羽、刘邦、韩信这样的人物交手,已经够难了,又遇到了这样的猪队友!章邯,可惜!

找对领导,太重要了!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章邯是秦朝最后的名将,成名于战国时期,彼时的他可以横扫天下;而此时的他,却在秦国命悬一线的时候,被项羽打的大败,后期连刘邦也干不过。可以说是“虎头蛇尾”了,章邯真的是那种顺风无敌,逆风无能的名将吗?

其实,章邯只是被迫成为名将而已!他本身就不具备王氏父子和蒙氏兄弟的水平,虽然获封三公九卿,位于九卿之末,但其能力水平均达不到绝世名将的级别,充其量只是个一代名将

俗话说的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章邯,就是这个先锋


成名于战国,立威于秦末——崭露头角的章邯,究竟是个什么人?

要说战国时期可谓是名将如云,而秦国名将更是威震天下,尤其以王翦王贲父子,可以说秦灭六国时,这对父子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时的蒙恬、蒙毅,也只能以副将之名追随王氏父子,至于章邯,仅仅是参与其中英勇作战了一波,风光主要是王氏父子的

而后蒙氏兄弟威震匈奴,可以说跻身秦朝一流武将的行列,而此时的章邯则安安稳稳的位居高官,喝茶看报。嬴政在位之时,秦朝文臣武将是如百花绽放一般层出不穷,而优秀元勋如李斯、冯劫等人也是大放异彩,此时的章邯可以说是非常不出名不出彩的,可就是这一特质拯救了他

随着胡亥上位赵高掌权,名将名相被屠戮殆尽,李斯等人枉死,蒙氏兄弟也追随扶苏而去,大秦帝国的中流砥柱基本被一扫而空,唯独章邯因为其低调且略显“无能”的表现独善其身,存活了下来。所以等到陈胜吴广起义成燎原之势,秦朝不得不出兵镇压时,章邯被推了出来——真是应了那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啊!

战陈胜、杀项梁——章邯的快速崛起,似乎成为秦朝最后的稻草

没办法了,赵高瞒不下去了,秦二世也发飙了,章邯被推举出来,成为镇压起义军的不二人选。此时的章邯倒也没时间打怵,二话不说就拉着骊山的刑徒(服刑人员)和奴产子(奴隶军团)奔赴战场,原以为这些人根本就没啥战斗力,没成想在章邯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连连击溃起义军,逼迫陈胜逃走,获得大胜,镇压了嚣张的义军势头

随后,他又二次出击,面对来势汹汹的前六国贵族反秦武装,他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三位首领魏咎、田儋、项梁,而项梁就是项羽的叔父。就这样,一时间章邯名声大噪,可谓是在战场上风光无限,成为义军人人皆怕的对象,也正是这样的章邯,逼迫出了一个绝世名将,也光荣的成为了好几个成语的背景,也成为了那个绝世名将成功的垫脚石!

项羽横空出世,面对来势汹汹的章邯,他丝毫没有畏惧,在破釜沉舟之下,他以必死之心冲击章邯,最终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章邯所部三十万兵马,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也奠定了项羽此后在各国霸主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倒不是说章邯的实力有多弱,是项羽太强了,若不是项羽,或许...

巨鹿之战失败后,章邯并未气馁,而是退守并积极备战,奈何此时的赵高已经穷凶极恶,杀掉二世后立子婴为帝,专权不说还残害忠良,章邯因退却被责难,眼见要被奸臣所害,章邯开始动摇。可他还是没有选择直接头像项羽,奈何项羽用兵如神,又一次大败秦军,走投无路的章邯选择和项羽签订和约,随后跟项羽入关。就这样,秦朝最后的名将,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草草结束了自己的卫国战争。而后项羽分封天下,章邯获雍王封号,自领一方兵马

此时的章邯,仍然是名将——哪怕是最后为刘邦所灭

项羽三分秦地,其中一王便是章邯,足以见得章邯在项羽眼中,也算是一代豪杰。毕竟西楚霸王向来高傲,看不起六国软弱的贵族,能对秦国名将如此优待,也算是对章邯的一种认可。可惜,章邯再强也强不过项羽,而项羽却为刘邦所灭,所以说章邯打不过刘邦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刘邦有韩信啊!这可是秦末最强名将,没有之一

此时项羽还未覆灭,而刘邦已经将矛头瞄准了章邯,他在韩信的建议下,从古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措手不及的章邯被打的大败,随后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刘邦则再次采纳建议,用赵衍之提出的计策,绕道进攻陈仓,章邯被打的大败。此时的章邯已经接连战败,无论是兵力还是士气都处于低谷,随后章邯在好畤再次与汉军交战,已经是强弩之末的章邯又被汉军打败,只能退保废丘。刘邦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一路到达咸阳,并率军围困章邯于废丘。固守的章邯企图拖垮刘邦,而刘邦则是频繁攻打废丘,却没有任何进展,奈何刘邦再次用计,以水淹城池,随后废丘城破,绝望中的章邯拔剑自刎

其实,章邯是有尊严的。他明知道打不过汉军,却也没有选择投降,而是一次次的反抗,甚至说已经被围困,自知无法逃脱,却也始终没有选择再次投降,对于刘邦来说,章邯的投降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是前秦最后的名将,对于提升军队士气来说非常有帮助,可是年老的章邯,却没有选择放弃,哪怕是最终城破,绝不二次受辱的章邯,也是以自尽来表明心迹

如果说战国时期的章邯,是一员战将,那么秦朝覆灭前夕他力挫起义军的时候,就已经成长为一代名将,奈何绝世名将项羽的出现,击溃了他所有的希望,沉重的打击了他的意志,已经年迈的章邯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而被坑杀的二十万秦军也是他永远的痛

已经为秦人所骂的章邯,已经在项羽面前受辱过一次,他绝不想要第二次,所以面对刘邦之时,他选择了以卵击石。倒不是他无能,而是刘邦实在太强,虽然他不是什么绝世名将,但他手底下,却都是一顶一的高手,而章邯注定只能以悲剧收场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章邯是秦国最后一位名将,曾经带领七十万骊山囚徒击败围困咸阳的百万叛军,从而得到秦皇朝的赏识重用,那为什么被项羽封为雍王后被刘邦迅速击垮呢?有几个原因。


首先,章邯的成功得益于秦朝国力资源的强大。

秦二世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义军群起响应。陈胜派遣周文率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咸阳,一路上又不断有加入的反秦大军,高达100多万。秦二世采用了章邯的计策用骊山70万囚徒击败了周文120万大军,解了秦王朝之危。这时章邯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秦王朝底子还在,起码养70万囚徒吃饭的粮食还有,兵马武器等都充足,天下人心中秦朝还是正统政权,所以以秦王朝的底子加威信可以让章邯的统帅能力发挥从而挫败周文百万叛军。


荀悦《前汉纪》:以周文为将军。众十余万。西至戏水。盖百二十万矣。秦令将军章邯。赦骊山作徒七十万人以击之。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

其次,被项羽封为雍王的时候章邯已经尽失民心,无力再抗衡刘邦。

而到了项羽击败了秦军灭了秦王朝,又屠杀了20万秦军,而这恰恰是章邯率领向项羽投降的20万秦军,所以秦国人把这笔血债也算到了章邯了头上了。项羽在灭了秦国之后在关中封了三个王用来堵住刘邦东出的路,章邯就是其中之一的雍王。而关中是秦国的发源地,所以关中的老百姓都对章邯恨之入骨,在刘邦大军攻打关中三王的时候可想而知了,民心尽失的章邯不可能再复制带领骊山囚徒击败周文叛军的光辉战绩。而刘邦早在入住咸阳的时候就与百姓约法三章深得民心!所以章邯败刘邦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再次,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让章邯措手不及无力回天。

章邯除了失去了人心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碰到了韩信这个世不二出的兵法奇才!明修栈道是为了迷惑项羽和三秦让他们放松警惕,以为刘邦一辈子困死在巴蜀再也不会出来了。而韩信的最终目的是暗度陈仓,然后席卷关中,当刘邦大军宾临城下的时候章邯只能仓促应战,根本不是来势汹汹的刘邦大军的对手,最后一代名将章邯宁死也不投降韩信,或许这是章邯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最后一点尊严吧。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汉二年六月,汉军引水灌废丘,废丘降汉,章邯自杀

结语:章邯的成功和失败都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所谓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依托强大的秦王朝章邯可以是百战百胜的大将军,而当秦国灭亡,人心不在,即使面对的对手再不济章邯也难有胜算,何况这个对手是世不二出的兵法奇才韩信大将军!


竹林论风月


章邯被号称为秦国最后的名将,但是其实这个有点言过其实,秦国最后的名将是蒙恬,而不是章邯,可以这样说,蒙恬死了之后,秦朝就没有希望。

那为什么章邯为什么能表现得那么神勇呢?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章邯的骊山徒为什么能打败陈胜的部将周文呢?

攻打秦地的周文又是什么人呢?他是陈县人,他给项燕军算过吉凶,他又跟过黄歇,自己说自己懂得兵法,陈胜相信他,给了他将军印,其实周文什么都不懂,他沿路收了很多人,这些人显然基本都是流民。

到了函谷关的时候,据说这个部队有几十万,或者说十万左右,而章邯的骊山徒有多少呢?也有几十万,在人数上并不输,而且这个骊山徒都是因为犯罪,或者服徭役,如果身子比较差的,可能在路上就死了,可见这个骊山徒的战斗力也不差。

周文其实不懂打仗,他以为带着这么多人,秦二世还不得吓得出门迎降,可是等着他的是章邯的几十万部队,还没怎么打,周文就溃散了。

章邯再带着这支部队,打败了很多起义军,因为每只都是规模比较小的起义军,自然不是秦军的对手。

在巨鹿之战,出手的是王离的长城军团,章邯的部队并没有出手,而是后来投降了。

而且在巨鹿之战,是秦军与六国诸侯军的大决战,项羽的勇猛表现,让六国信心更足,这样才能打败秦军。

有些人说,是赵高在给章邯使绊子,但这个是没有搞明白因果关系,这个是巨鹿之战之后,而在之前,秦军的后方支持还是有的。

项羽将章邯的二十万大军坑杀了,只留下三个人,还封了王,但是章邯仅仅是十八路诸侯王之一,刘邦人才济济,有张良,萧何,陈平,韩信,章邯打败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章邯还有那二十万秦军,刘邦根本连打他的勇气都没有。


历史简单说


章邯没有当秦王,项羽封章邯为雍王,董翳为塞王、司马欣为翟王,三人领地合称三秦。

章邯横扫六国时仰仗的是强大的秦军,章邯的大军不止临时组编的骊山刑徒,同时也有秦军精锐在内。其实不止章邯,历代秦将除去白起、王翦、蒙恬不提,就是名气不大的蒙骜、蒙武、内史腾、李信、王龁、赵陀、项少龙领兵作战也是少有敌手。

秦朝之强大源自于成功的军事制度改革,先秦时期一般士卒很难有出头之日,秦军的士卒只要在战役中斩杀敌人立功,就能得到田地和爵位,将士自当勇猛作战。刘邦早期也沿用秦朝制度,所以他的部队在后期发展并不弱。秦军的优势还有装备标准化,秦弩的部件可以互相更换,秦兵在战场上把弩机弄坏,仍旧可以用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装再使用。

章邯的秦军实力很强,项羽在击败长城秦军王离的部队以后,章邯率着士气低下的秦军仍旧跟项羽对持。当时诸侯联军已经尽归项羽统率,项羽的总兵力跟章邯旗鼓相当,若非赵高排挤章邯,没有给予章邯补给,也不至于逼反章邯。在章邯投降不久后,项羽就将章邯的秦军屠光,章邯犹如光杆司令。


章邯被封雍王时间太短,还是卖主得到的王位,名不正言不顺。他就算能征用秦民作为士兵,但由于训练周期太短,不可能很快恢复到秦军鼎盛时期的战斗力。再就是咸阳城被项羽又屠又烧,钱财和美女都被项羽掳走,章邯还要面临经济恢复的难题,他又没有萧何那样的才华,自没法在短时间内足兵足食。萧何进入关中后把秦朝的地理、户籍、律法、制度等资料全部搬走,这些资料就是萧何日后替刘邦建立汉朝的基础。章邯缺了这些资料,很难恢复秦朝的制度进行统治,他得到只是一个假雍王。

刘邦出征关中前,韩信就给刘邦分析过,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他们害死二十多秦军,秦人对他们恨之入骨,刘邦入关中时则秋毫无犯,深得百姓拥戴。一旦出兵关中,就会得到百姓欢迎。事实果如韩信所言,刘邦虽是走陈仓攻其不备,但废丘、壤东二战中章邯军是被刘绑军正面击败。

章邯的战败即是输在军事和经济实力,也输在政治工作。韩信分析关中百姓对章邯、刘邦的好感度,才是刘邦取胜的关键。


苏沉船


秦时所向披靡的章邯为什么在封王后连刘邦都打不赢?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困难。简单是因为章邯败于刘邦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万人敌的项羽不是也惨败于刘邦之手吗?章邯两次失败于项羽和刘邦,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项羽和刘邦不就是秦汉交接期间的两个顶级人物吗?败于王者并不是章邯的耻辱,反而映衬了他试金石的分量!要是换作其他菜鸟,可能还没有到大BOSS面前就早早倒下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封王以前和之后章邯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是区别巨大,不啻宵壤!封王以前,章邯是秦帝国的名将,在咸阳拉起一支拼凑的军队也可以横行黄河南北,所向披靡,大杀四方,把各路叛军打得懵圈。不仅把起义军首领陈胜打得走投无路,被叛将弑杀,而且还在彭城直接战胜楚军首领项梁。在和项羽的直接对抗中,章邯也是有勇有谋,毫无惧色。若不是赵高直流祸乱中枢,为祸朝堂,从根本上破坏秦军战斗力的话,巨鹿之战的结果如何也许还很难说。

但是到了投降项羽被封雍王后,章邯的地位虽然空前提高,但战斗力却一落千丈。不仅在三秦地区难以出头,而且在与刘邦的直接对抗中惨败,弄得来自杀身亡,真叫个身败名裂,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同样一个人,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差?我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是失根的树木,无源的水。章邯还是秦将时,虽然朝堂已经被赵高、胡亥祸害得一团糟,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王朝的架构还在,秦始皇的巨大影响还在。即便是主力军队远在边关,六国百姓人心换撒,章邯还是可以振臂一呼而组织起一批敢死的队伍,而且战斗力在合理的奖惩之下还十分惊人!何故?秦王朝的血脉与章邯部时相通的,给予了他巨大的战力。而在投降项羽之后,这些优势全部都变成劣势,章邯虽为雍王,实则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同日而语!

其二是客观实力不再。章邯投降后,二十万秦军精锐被项羽尽数屠杀,关中虽非赤地千里,但老百姓也饱受摧残,作为秦国根基老秦人更是十不存一。在这样基础上,章邯又是一个叛将,不会也不可能组织起一支像样的队伍,忠诚度没有保证,战斗力更是无从谈起。以这样的军队来对抗刘邦当然相当之难。

其三是对手的差距实在太大。封王之前,章邯的对手主要是各路揭竿而起的起义军,队伍松散且训练不足,也没有经过战争历练,所以容易对付。唯一棘手的项羽部,也是勇多于谋。而在被封雍王后,章邯的主要任务是压制处于蜀地的刘邦部。这时候的刘邦部,军队已经在推翻秦庭过程中得到历练,而且大部分为自己一手培养的子弟兵,训练、默契和士气都非前期各路义军可比,更关键的是韩信用兵勇谋兼备,出神入化,其综合实力在项羽之上,堪称当时第一劲旅!

此消彼长之间,章邯战力的反差就不难理解了。个人观点,欢迎关注一下。



周周说古今


作为秦朝有名的大将,章邯一生其实只败过两次,除了那两次之外,章邯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的胜利,不断的横扫六国,可就这两次失败却压得章邯再也无法翻身!

章邯是秦二世时期为数不多安然度过清算的将领,平时掌握着少府这个庞大的机构,也算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

这个少府是个什么部门呢?这是秦朝在战国时期就设立的总管秦朝沿袭,主管征税、进贡、宫廷起居、皇帝游玩的全能部门!

而这个章邯就是少府的主官,到了秦二世的时候,陈胜吴广起义后不久就发展壮大,这时候的秦二世居然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

虽然这和赵高等人在秦二世登基之后就杀掉了许多的武将有关,但秦朝的作战力量大多都在北方与匈奴对峙,没有办法调集回来,而这时候的起义军已经逼近了函谷关。

这时候的胡亥才找到了章邯,安排章邯出任将军,带领这刑徒和犯人出征对峙起义军,让其戴罪立功。

而章邯的数十万大军就是这样聚集起来的,在章邯的大军调集起来之后,章邯就带领这刑徒数十万开始了为秦朝延续作战。

虽然是章邯少府出身,但作战一点也不含糊,迎击周文,败周文,并逼其自杀。接着,乘胜追击,败田臧、李归,收复荥阳、许城,将陈胜所属军队打得七零八落,阴胜也被部下杀死。章邯屡战屡胜,连杀魏咎、田儋、项梁,将起义军打得七零八落。

可在遇到项羽的时候,章邯败了,并且还被项羽屠杀了投降的二十万旧秦部下,同时还将章邯册封到了秦地,让秦地的百姓和章邯相互的牵制,耗费章邯的力量。

而在楚汉争霸中,刘邦的才能其实是被严重低估了的,这一点从楚汉环境中就可以看到。

秦末起初并不是只有楚汉,而是有许许多多的起义部队,可是慢慢就只剩下了楚汉争霸,就算是韩信在嫌弃刘邦上前线的时候也评价道:“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这句话虽然不是很顺耳,可是也客观的反应了刘邦在领兵方面也是有一套的。

事实上,章邯最终的结局并没有多少是他决策方面的失误,更多的是项羽对其的堤防和压制,到了了章邯只得到了有名无实的职务,这样才不敌众多部下相助的刘邦。


娱乐吃瓜主


大家好,我是搜史君,通俗幽默讲历史,快速有趣学知识,下面且听搜史君来答题。

章邯扫六国

章邯真的能横扫六国吗?搜史君觉得这有点夸张了吧!秦灭六国经历了几代君王的努力,虽然说最后在秦始皇手里统一了六国,我想这和章邯还真没有太大关系吧!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是多代秦国君王发展国力,不断改革,到了嬴政手里才能机会统一。



为六国统一做贡献的秦将数不胜数,譬如白起、蒙恬、蒙毅、王翦、王贲等等,我想就是不太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些人吧!(尤其是战神武安君白起,这是谁都有忘不了的。)

章邯呢?这在秦统一六国时,他的名声还真不大。

章邯,在大秦国当少府,少府是干嘛的?就是给皇家管理私人小金库的,这地位也不低,但是和军事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职务,有人就吹嘘章邯到底有多厉害,多厉害,但搜史君觉得章邯此人的确是有才,但是并非是对军事十分精通,而是凭借着聪明的头脑,后来在军事上才有所作为。

章邯的崛起



章邯本是少府,能上战场完全是巧合,如何个“巧”法?这就要说说大秦帝国的两个祸害了,一个是胡亥,一个是赵高。秦始皇当时给小儿子胡亥选了个师父——赵高,这胡亥一天跟着师父不学好,抢了大哥扶苏的帝位不说,还把大秦国的虎将蒙恬顺带给处死了,这下好了秦国没了虎将了。

要说没有虎将,你不作也行,靠着你爹秦始皇留下的基业,制度照着来就成,偏要跟着太监师父一起作,大兴土木,搞的全国怨声载道,自然有人受不了,受不了咋办?揭竿而起,反了。

一个人反了,带着一批人,看着一批人反了,又带起来一批,这下玩大了。

秦国面对这次起义,无将可用,章邯就登场了。



面对无将无兵的局面,这起义咋镇压啊?章邯就说:“无兵,可以造兵啊!这骊山不是有大批的劳役和死刑犯嘛!咱给点好处,减免劳役时间,死刑犯如果镇压了这次叛乱,那就免除死刑,这他还不给大秦国卖力啊!”就这样拉着一堆做苦力的,上前线了。

这支苦力拉起来的军队,比起陈胜、吴广的张楚军强太多了,为啥这么说呢?

(1)这支苦力拉起来的军队都是在拼命。

(2)这支苦力军中,有很多死刑犯,也有一些亡命徒,比起张楚军中靠着农民拉起来的军队,战斗力要强不少。

(3)章邯虽说原先不是管军事上的,但是跟陈胜、吴广比起来自然是更专业的。

就这样,章邯在面对张楚军队时,自然是比较有利的。

章邯就这样杀周文,破陈胜,把其他想要复国的六国之军,打的十分惨烈,问题中所说的“章邯横扫六国”可能就是横扫这些军队,但此时实质上已经不能称为“六国”了。

章邯没落



当章邯准备跟项羽碰一碰的时候,整个秦国和起义军的焦点都聚集在二人对阵之处——巨鹿。而章邯此战却败的十分惨烈,这不光是战略上的失误,还有章邯要考虑朝廷是如何看待自己,打了败仗赵高回去能放过他吗?

回去章邯就是俨然一会个背锅侠,于是就有人劝章邯投降。



投降后,二十万秦军降兵被项羽坑杀,此时的章邯绝对是心灰意冷!后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将包括章邯的三位秦将封于关中地区,这也是“三秦之地”的由来。

此战后,章邯心灰意冷,斗志全无,这也是为何后来刘邦暗度陈仓后,能轻易击败章邯的原因。



章邯看到赵高把持朝政时,心已经被刺痛了;投降项羽时,心在滴血;二十万秦军被坑杀时,他的心彻底死了,从此再无雄心,战则必败。又怎能打败有军神韩信辅助的刘邦呢?


历史中简堂搜史君


众所周知,章邯是秦朝的盖世名将,他为秦国横扫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天下百姓纷纷起义反抗暴秦时,章邯再次临危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结果成功歼灭了陈胜起义军周文部众,后来屡战屡胜,先军剿灭义军田臧,打败反秦革命首领魏咎、田儋等人,甚至连项羽的叔父项梁也死于章邯之手。然而,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

章邯为秦朝上刀山下火海,拼死拼活,最终只是白打了几年工,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嘉奖和分封,甚至还差点成为大权在握的赵高的替罪羔羊。最终,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他只好选择了投靠项羽。

一向刚愎自用、睚眦必报的项羽不但很大度地接纳了他,而且还重用了他,这令章邯很感动。

然而,随后项羽坑杀了他手下二十万降军,虽然章邯极为不满,也一度很失望,但他仍对项羽很忠心,毕竟那时候的他已无路可走了。被封为雍王后,章邯的心里才得到一些平衡,即便他知道这是项羽拿他来当挡箭牌,但他已经很满足了。封王封侯,功成名就,人生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此。因此,他尽职尽责,很好地遵照项羽的意思去做了,时时刻刻监督着刘邦的一举一动。

然而,张良火烧栈道,不但迷惑了项羽,也迷惑了他。他也一厢情愿地认为刘邦再无东归之心,于是慢慢地放松了警惕。

公元前206年,困在汉中达半年之久的汉军终于整装出发了。刘邦欲出汉中,首先要踏平的自然是三秦之地,因此,三秦战役是刘邦开始争霸之旅的试刀石。

三秦之中,章邯的封地是秦朝旧都咸阳以西的所有地方,其都城根据项羽的命令设在废丘(今陕西省凤县南星镇)。于是,当年秦朝的大将军变成了如今的雍王。

三秦战役虽然是楚汉争霸的支线战役,但此役关系重大,其成功与否决定着刘邦能否顺利突围,能否有机会站在项羽面前。好在大将军韩信早已胸有成竹,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术。

明面上,刘邦派樊哙、周勃带领两万多名兵卒中的老弱病残,大张旗鼓地去修栈道。

暗地里,汉军的主力在韩信的带领下,以曹参为先锋,悄悄沿褒斜以西故道出关,越过秦川,直抵陈仓。

当听说修栈道的主意是大将军韩信提出的时,章邯感到很可笑,他派了重兵守在隘口,坐等汉军修好栈道后,马上再烧上一把火。

然而,当汉军突然空降陈仓时,章邯愣住了。“这是从哪里来的天兵天将啊!”章邯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章邯与韩信的较量,是一个武夫与一个谋士的较量,是一名老将和一位新人的比拼,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对手戏。

硬碰硬原本是章邯的拿手好戏,他当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是这样炼成的。然而,此时的他忘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他手下那二十多万由囚犯组建的“敢死队”,早已被项羽活埋在新安了。他现在手下的士兵已不再是铁打的,而是一群众叛亲离的乌合之众。

二十多万兵马被活埋,关中人除了痛恨项羽,更痛恨领军的章邯、司马欣、董翳。在他们眼里,正是因为这三人投靠项羽,才使得他们做父亲的丧子,做妻子的丧夫,做儿女的丧父。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丧子、丧夫、丧父之痛。此时,章邯手下的士兵个个都对他充满怨恨,又哪会为他卖命呢?

一边是思乡心切奋不顾身的汉军,一边是心存恐惧无心恋战的章军。这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也正是因为这样,章邯屡次被汉军打败,最后只好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汉王二年(前205年)六月,废丘被汉军攻破,章邯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自杀。一代枭雄就这样成了楚汉争霸开始的奠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