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章邯当将军的时候横扫六国,当秦王的时候连刘邦都打不过?

京东李达康


回顾章邯的征战史,我们会发现:章邯是个很可惜的人物。即使在他惨遭失败的巨鹿之战、还定三秦之战中,他依然表现出了坚韧、冷静的名将之风。

汉军之所以能迅速还定三秦,除了著名的“暗度陈仓”,还有着一系列精彩的计谋、决策。

半路出家的章邯

章邯,原本在大秦帝国担任的是少府。少府,是专门管理皇家的财务和生活的。

按理,打仗,和他是扯不上关系的。


阴差阳错,他居然成了大秦帝国最后的希望。

原来,陈胜吴广起义后,赵高等人蒙蔽秦二世,秦二世一直不知道外面已经乱成一团了,该干嘛还是干嘛。

起义军一口气杀到了距离咸阳只有百里的戏!

纸包不住火了,秦二世急忙召群臣商议对策。

群臣面面相觑,没有办法。

见大家都不说话,“生活委员”章邯出来说话了:“现在敌人都这么近了,你再去外面调军肯定来不及了,就算是去附近的郡县征兵也来不及了。不过没关系,阿房宫和骊山的工地上不还有几十万民工嘛,一人发把刀,一起出去怼呀!”

大秦君臣一听,眼睛一亮:就是你了,章邯,你来负责这个事情!


就这样,“生活委员”操起刀来,开始了风风火火的砍人生涯。

异军突起

章邯紧急征调后,秦军在关中形成了优势。

双方都不是什么正规军,但是,大秦帝国武器、粮草都十分充足。相比之下,揭竿而起的农民军,就不经打了。

章邯二话不说,迅速击败了周文(负责入关中作战的起义军),稳定了形势。

在击败周文后,章邯没有立即出关追击,而是花了两个月时间整顿、训练,从各地补充来的有老兵补充到队伍中,加强指挥。


这样,章邯这支临时征发的大军,成了一支精锐之师,开始出关作战!

后面一段事没什么好说的,张楚政权根本不是对手,迅速被章邯扫荡了。

死守待机,走向巅峰

击破张楚政权后,章邯继续东进,遭遇了战斗力较强的项梁军(刘邦、项羽都在军中)。

果然,项梁军的战斗力还真不是陈胜吴广之类的军队能比的,他成了章邯的强敌。

东阿、濮阳,章邯连续败退!

败退中的章邯,以定陶为据点,死守待机。


项梁认为章邯也不过如此,在攻坚城不克后,怕耽误时间,一面让刘邦、项羽远出陈留、外黄;一面亲自率军继续攻定陶;同时,去齐国调人。

章邯,终于等来了逆转的时机:刘邦、项羽远出作战,齐国拒绝派兵增援,项梁兵力分散;而秦军方面,秦二世调王离所率的长城军团前来支持,实力大涨!

机不可失!章邯迅速组织反击,一举击败项梁,走向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

章邯早期的胜利,主要得益于三点:

1、对手实力不强(或力量分散);

2、大秦帝国的全力支持。


秦二世被吓了一跳后,倾全力支持章邯;

3、章邯韧性强,既能练好兵再出关;在受到挫折后,也能死守定陶,等待战机。

事实上,章邯的作战特点一直没有变,只是:前两点变了。章邯也就变得独木难支了。(后来的巨鹿之战、废丘之战,都是如此)

项羽的算盘

现在,我们说到章邯“不堪一击”的历史了。

项羽分封诸侯,把关中之地分别封给了章邯、司马欣等三人。


项羽自以为下了一招妙棋。

1、关中形胜之地,项羽既然自己不愿意以此为基地,也不允许别人在这里嚣张。因此,将关中一分为三。而且,这三人,还都是秦人所仇恨的人,蹦跶不起来。

2、相互牵制。由于刘邦在关中民望很高,因此,刘邦与三秦王是天然的敌人!

正常情况来看,项羽下的,是一步好棋。


巨鹿之战后,章邯等人投降项羽,结果,二十万秦军被坑杀(其中,多数是关中子弟),因此,章邯等人成了秦人严重的叛徒!

尽管如此,相信章邯还是有一些忠诚死士相随的(章邯可以孤守废丘十个月,便是明证)。

而关中到汉中之间,总共就是那么几条道,还都是天险。从当时的情况看:有少许忠诚死士,据险而守,是足以卡住刘邦大军的!

最后,还有一道保险:项羽大军。

从彭城到关中,距离虽远,但一路都是大道,途中没有敌人,很快就能到达。实在出了意外,项羽也能赶来救场!

以常理度之,这几道保险,能封住刘邦!

软肋


不幸的是,项羽、章邯,遇到的是刘邦和韩信。

韩信和刘邦说的一段话,道出了关键手:“章邯等三人,以前是秦将。巨鹿之战后,他们三个投降了项羽,而秦军二十余万(大部分是关中子弟)被坑杀,他们早被秦人恨死了!而刘邦在关中时期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很得人心!因此,我们现在过去,可以传檄而定“!

韩信看来,胜负的关键,是关中人心!

后面的战事,显示出这个胜负手的威力!

刘邦的破局方法

刘邦的破局方法,分为三步。

1、先让项羽忙起来!

项羽不是想着随时回来救援吗?没关系,我先让你忙起来!


张良把田荣的“反书”给了项羽,“齐欲与赵并灭楚”。挑起项羽东征齐。

齐地田荣本来也闹事了。张良通过夸大事态,让项羽重视齐的问题,让项羽忙了起来。

2、暗渡陈仓。

刘邦绕过在修的栈道,越秦岭、涉渭水,取故道,出陈仓,在三秦军无所察觉的情况下,进入了关中!


二战时,古德里安的奇兵出阿登森林,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完全陷入被动!此时的三秦军,想来也应该与当时的法军一样仓促、被动吧!

三秦军紧急调动,连战连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直被认为是刘邦迅速击败韩信的关键。正如同“镰刀收割”,是1940年德军击降法国的关键。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仅靠这招,刘邦还是赢不了!

(1)、与二战时的德军不同。此时汉军没有机械化装备,行军相对缓慢。因此,对手往往可以在腹地重新组织,长期坚持;

(2)、还是之前说的,项羽如果能重视三秦问题,及时发兵来援,仍然可能赶得及!

而刘邦之所以能打得章邯“毫无还手之力”,除了之前所说的项羽被牵制,抽不开身外,还因为刘邦的另外一个重要决定。

3、不理坚城,放胆发展!

失算在先,但章邯一如既往的稳定!

他退守废丘,坚守不出!


与定陶之战击败项梁时一样,章邯死守待机。

刘邦留兵牵制章邯,分兵迅速扫荡三秦,势如破竹,迅速平定关中!

我们还记得,当初项梁,也是留兵牵制章邯,分兵发展,结果,兵力分散,被一举逆转。

那么,刘邦为何不会兵力分散,被逆转呢?

是的,假如各城都坚守,重新调度、组织,刘邦不分出大军,根本不可能取得大的发展!


可是,从记载看,关中各地,除了章邯弟弟章平紧急调拨的北地郡兵进行的野战反击外,汉军攻略关中各地,几乎没有遭到抵抗!

看来,胜负的关键手,还是在人心!

废丘孤城,章邯,一直坚守了十个月!一直到刘邦从彭城吃了败仗,他才被击破!可以说,章邯已经在当时条件下做得足够好了。

章邯,还是那个章邯,坚韧、耐战。

刘邦、韩信,采取了正确的策略。通过挑起项羽与齐的战争,化解了后顾之忧;通过暗度陈仓,化解了天险阻塞;通过迅速“传檄而定”,把三秦敌国的资源,迅速转为己用,彻底改变了形势!


总的来说,章邯算得上一位优秀的将领。即使是面对项羽、刘邦这样的对手,章邯,也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临危不惧、坚韧耐战的风格。

只是:为秦作战时,因赵高的猜忌而军心涣散;守三秦时,又因项羽的残忍好杀而失去人心!

与项羽、刘邦、韩信这样的人物交手,已经够难了,又遇到了这样的猪队友!章邯,可惜!

找对领导,太重要了!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章邯最初崭露头角,是在陈胜、吴广起义军威胁秦帝国腹地关中的危机关口,挺身而出组织起骊山刑徒军,出战击破陈胜部将周文,一举稳定住秦朝老根据地关中。

而此前章邯的官职,是秦国的“少府”,少府这个官,在秦朝政治权力层排老几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三公九卿制度”说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革官僚体系,皇帝之下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三公下设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九卿”。

章邯这个少府,日常职能是负责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因而当时的章邯正在督建始皇陵后续工程。

章邯能跻身三公九卿队列,表面他已经处于秦帝国核心决策层,有机会接触到整个帝国最新军事动态。而从章邯提议将骊山刑徒武装成军队,又能对陈胜、吴广起义所引发的反秦风潮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形看,这个少府还是很有些独到眼光和领军才能的。

更为难得的是,章邯的政治生存能力也是一等一厉害。秦灭六国时的武将,如王翦、王贲父子,蒙恬、蒙毅兄弟,要么寿终正寝退出秦国政坛,要么在赵高乱政阶段,死于残酷的宫廷斗争。章邯能躲过赵高的清洗,没有些见风使舵保全自身的本领还真不行。

等到反秦起义扩展成天下响应的风暴,章邯这个秦国第二梯队的武将,真正迎来了他军事才能发挥的黄金时期。

自陈胜覆灭后,天下反秦势力能算得上号的大致有三股:楚地的项梁、项羽叔侄,齐地的田广、田横兄弟,以及赵国的陈馀和张耳。三大反秦势力之间互相缺乏联动,给了章邯逐个击破的机会。

章邯先是将齐地的田广、田横打成游击队,接着举兵南下杀死项梁。楚国内部面临楚怀王、宋义、项羽、刘邦各大派系的重新洗牌,一时集中不起军力找章邯复仇。章邯抓住机会,与王离的长城军团合兵一处,将最后一个规模稍大的陈馀、张耳集团重重包围。

如无意外,赵地起义势力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可老天偏偏给章邯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杠上了超一流的名将项羽。

巨鹿之战,秦军苏角被斩、王离被俘、涉闲自杀,由蒙恬带出的长城兵团随之覆灭。剩下二十余万章邯的骊山囚徒军,投降后又被项羽坑杀,从关中带出的人马仅剩章邯、董翳、司马欣三个光杆司令。秦人损失了整整一代青壮男儿,再加上项羽入咸阳后腰斩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和始皇陵的倒行逆施,使得关中老秦人与项羽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灭秦之战结束,项羽为压制封地在汉中的汉王刘邦,分封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三秦王作为项羽在关中地区的势力代表,自然成为了老秦人灭国之恨的发泄对象,而章邯更是被视为葬送四十万秦军的罪魁祸首,因此他这个雍王在关中地界压根儿就没有群众基础。

相比之下,刘邦却因在入咸阳时“约法三章”的惠民善举,赢得关中民众的拥戴与支持,民心向背可想而知。

况且,老天还给章邯安排了另一个对手——战神韩信。韩信一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外加水淹废丘,搞得章邯措手不及,还没缓过劲来战场局势就已经胜负分明。巨鹿之战是项羽,废丘之战又是韩信,后生可畏,估计章邯的内心是很郁闷的,于是选择用兵败自杀的方式退出楚汉相争舞台。


剧透历史


章邯没有当秦王,项羽封章邯为雍王,董翳为塞王、司马欣为翟王,三人领地合称三秦。

章邯横扫六国时仰仗的是强大的秦军,章邯的大军不止临时组编的骊山刑徒,同时也有秦军精锐在内。其实不止章邯,历代秦将除去白起、王翦、蒙恬不提,就是名气不大的蒙骜、蒙武、内史腾、李信、王龁、赵陀、项少龙领兵作战也是少有敌手。

秦朝之强大源自于成功的军事制度改革,先秦时期一般士卒很难有出头之日,秦军的士卒只要在战役中斩杀敌人立功,就能得到田地和爵位,将士自当勇猛作战。刘邦早期也沿用秦朝制度,所以他的部队在后期发展并不弱。秦军的优势还有装备标准化,秦弩的部件可以互相更换,秦兵在战场上把弩机弄坏,仍旧可以用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装再使用。

章邯的秦军实力很强,项羽在击败长城秦军王离的部队以后,章邯率着士气低下的秦军仍旧跟项羽对持。当时诸侯联军已经尽归项羽统率,项羽的总兵力跟章邯旗鼓相当,若非赵高排挤章邯,没有给予章邯补给,也不至于逼反章邯。在章邯投降不久后,项羽就将章邯的秦军屠光,章邯犹如光杆司令。


章邯被封雍王时间太短,还是卖主得到的王位,名不正言不顺。他就算能征用秦民作为士兵,但由于训练周期太短,不可能很快恢复到秦军鼎盛时期的战斗力。再就是咸阳城被项羽又屠又烧,钱财和美女都被项羽掳走,章邯还要面临经济恢复的难题,他又没有萧何那样的才华,自没法在短时间内足兵足食。萧何进入关中后把秦朝的地理、户籍、律法、制度等资料全部搬走,这些资料就是萧何日后替刘邦建立汉朝的基础。章邯缺了这些资料,很难恢复秦朝的制度进行统治,他得到只是一个假雍王。

刘邦出征关中前,韩信就给刘邦分析过,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他们害死二十多秦军,秦人对他们恨之入骨,刘邦入关中时则秋毫无犯,深得百姓拥戴。一旦出兵关中,就会得到百姓欢迎。事实果如韩信所言,刘邦虽是走陈仓攻其不备,但废丘、壤东二战中章邯军是被刘绑军正面击败。

章邯的战败即是输在军事和经济实力,也输在政治工作。韩信分析关中百姓对章邯、刘邦的好感度,才是刘邦取胜的关键。


苏沉船


章邯是秦朝最后的名将,成名于战国时期,彼时的他可以横扫天下;而此时的他,却在秦国命悬一线的时候,被项羽打的大败,后期连刘邦也干不过。可以说是“虎头蛇尾”了,章邯真的是那种顺风无敌,逆风无能的名将吗?

其实,章邯只是被迫成为名将而已!他本身就不具备王氏父子和蒙氏兄弟的水平,虽然获封三公九卿,位于九卿之末,但其能力水平均达不到绝世名将的级别,充其量只是个一代名将

俗话说的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章邯,就是这个先锋


成名于战国,立威于秦末——崭露头角的章邯,究竟是个什么人?

要说战国时期可谓是名将如云,而秦国名将更是威震天下,尤其以王翦王贲父子,可以说秦灭六国时,这对父子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时的蒙恬、蒙毅,也只能以副将之名追随王氏父子,至于章邯,仅仅是参与其中英勇作战了一波,风光主要是王氏父子的

而后蒙氏兄弟威震匈奴,可以说跻身秦朝一流武将的行列,而此时的章邯则安安稳稳的位居高官,喝茶看报。嬴政在位之时,秦朝文臣武将是如百花绽放一般层出不穷,而优秀元勋如李斯、冯劫等人也是大放异彩,此时的章邯可以说是非常不出名不出彩的,可就是这一特质拯救了他

随着胡亥上位赵高掌权,名将名相被屠戮殆尽,李斯等人枉死,蒙氏兄弟也追随扶苏而去,大秦帝国的中流砥柱基本被一扫而空,唯独章邯因为其低调且略显“无能”的表现独善其身,存活了下来。所以等到陈胜吴广起义成燎原之势,秦朝不得不出兵镇压时,章邯被推了出来——真是应了那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啊!

战陈胜、杀项梁——章邯的快速崛起,似乎成为秦朝最后的稻草

没办法了,赵高瞒不下去了,秦二世也发飙了,章邯被推举出来,成为镇压起义军的不二人选。此时的章邯倒也没时间打怵,二话不说就拉着骊山的刑徒(服刑人员)和奴产子(奴隶军团)奔赴战场,原以为这些人根本就没啥战斗力,没成想在章邯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连连击溃起义军,逼迫陈胜逃走,获得大胜,镇压了嚣张的义军势头

随后,他又二次出击,面对来势汹汹的前六国贵族反秦武装,他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三位首领魏咎、田儋、项梁,而项梁就是项羽的叔父。就这样,一时间章邯名声大噪,可谓是在战场上风光无限,成为义军人人皆怕的对象,也正是这样的章邯,逼迫出了一个绝世名将,也光荣的成为了好几个成语的背景,也成为了那个绝世名将成功的垫脚石!

项羽横空出世,面对来势汹汹的章邯,他丝毫没有畏惧,在破釜沉舟之下,他以必死之心冲击章邯,最终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章邯所部三十万兵马,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也奠定了项羽此后在各国霸主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倒不是说章邯的实力有多弱,是项羽太强了,若不是项羽,或许...

巨鹿之战失败后,章邯并未气馁,而是退守并积极备战,奈何此时的赵高已经穷凶极恶,杀掉二世后立子婴为帝,专权不说还残害忠良,章邯因退却被责难,眼见要被奸臣所害,章邯开始动摇。可他还是没有选择直接头像项羽,奈何项羽用兵如神,又一次大败秦军,走投无路的章邯选择和项羽签订和约,随后跟项羽入关。就这样,秦朝最后的名将,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草草结束了自己的卫国战争。而后项羽分封天下,章邯获雍王封号,自领一方兵马

此时的章邯,仍然是名将——哪怕是最后为刘邦所灭

项羽三分秦地,其中一王便是章邯,足以见得章邯在项羽眼中,也算是一代豪杰。毕竟西楚霸王向来高傲,看不起六国软弱的贵族,能对秦国名将如此优待,也算是对章邯的一种认可。可惜,章邯再强也强不过项羽,而项羽却为刘邦所灭,所以说章邯打不过刘邦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刘邦有韩信啊!这可是秦末最强名将,没有之一

此时项羽还未覆灭,而刘邦已经将矛头瞄准了章邯,他在韩信的建议下,从古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措手不及的章邯被打的大败,随后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刘邦则再次采纳建议,用赵衍之提出的计策,绕道进攻陈仓,章邯被打的大败。此时的章邯已经接连战败,无论是兵力还是士气都处于低谷,随后章邯在好畤再次与汉军交战,已经是强弩之末的章邯又被汉军打败,只能退保废丘。刘邦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一路到达咸阳,并率军围困章邯于废丘。固守的章邯企图拖垮刘邦,而刘邦则是频繁攻打废丘,却没有任何进展,奈何刘邦再次用计,以水淹城池,随后废丘城破,绝望中的章邯拔剑自刎

其实,章邯是有尊严的。他明知道打不过汉军,却也没有选择投降,而是一次次的反抗,甚至说已经被围困,自知无法逃脱,却也始终没有选择再次投降,对于刘邦来说,章邯的投降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是前秦最后的名将,对于提升军队士气来说非常有帮助,可是年老的章邯,却没有选择放弃,哪怕是最终城破,绝不二次受辱的章邯,也是以自尽来表明心迹

如果说战国时期的章邯,是一员战将,那么秦朝覆灭前夕他力挫起义军的时候,就已经成长为一代名将,奈何绝世名将项羽的出现,击溃了他所有的希望,沉重的打击了他的意志,已经年迈的章邯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而被坑杀的二十万秦军也是他永远的痛

已经为秦人所骂的章邯,已经在项羽面前受辱过一次,他绝不想要第二次,所以面对刘邦之时,他选择了以卵击石。倒不是他无能,而是刘邦实在太强,虽然他不是什么绝世名将,但他手底下,却都是一顶一的高手,而章邯注定只能以悲剧收场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公元前205年6月,曾经纵横疆场,叱咤风云的秦国大将章邯于城破之际拔剑自刎,结束了他这传奇的一生。他的死是不甘心的,却又是自我解脱的,韩信破三秦是一个很重要的战役,至少对于刘邦的汉军而言是毋庸置疑的,章邯之死,其实很大一部分责任,项羽是要承担的,在被围困于废丘之际,章邯坚持了半年之久,可是项羽的军队却因为齐国事宜而被拖住,大军来不及回援,致使章邯身死,三秦之地被汉军占据,有了稳固的大本营,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强势资本。

首先,对于题目中的“秦王”,我要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项羽在分封之时,将故秦之地分封给了章邯、董翳和司马欣三人,此三人是秦朝降将,他们的封地被称之为三秦之地,而章邯则被封为雍王,咸阳以西,建都废丘,并不是所谓的秦王。

陈胜吴广起义,章邯是被时势而推向于历史前沿的人物,周文百万大军攻破函谷关进逼咸阳,而国防军队一部分在长城驻扎、一部分在遥远的百越之地,而关中地区除了驻守咸阳的少部分精锐之外,短时间之内很难调集勤王之师,也就是说关中兵力告急,在此之时,章邯的出现,直接促成了向骊山囚徒发放兵器和战甲,临时组成了一支大军。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完全由囚徒组成的,其实不然,还有少部分的关中精锐作为大军的骨干,对大军进行调度。

百万大军就这样被章邯大军所覆灭,从此开启了他覆灭六国起义的战争,章邯所到之处可谓是一片大胜,这自然和章邯个人的军事素养是脱不开关系的,可是更加脱不开关系的是秦军锐士的强悍。殊不知始皇一统天下,虎狼之师可是 打出来的辉煌,这可谓是相辅相成的结果使然。

秦军自变法以后迅速强大,这是因为其耕战体系和军功奖励制度的根本关键,所以秦军士气旺盛,对于战争是渴求的姿态,以达到光宗耀祖,荣华富贵的最终目的,所以秦人强悍异常。秦自赵高专政以来,可谓是乌烟瘴气,朝政腐败,天下怨声载道,秦昏庸却锐气不减,六国貌似强势,却是外强中干,兵峰萎靡,如此对阵,起义焉能不被迅速的扑灭!

特别是在消灭项梁之后,章邯率领20万大军北上攻赵,并且调王离长城军团20万南下,形成对赵的围困之势,此役章邯是信心满满的,可是天算不如人算,中途杀出个力能扛鼎的项羽,战场上九战九捷,在章邯还未反应之际,就已经对长城军团以毁灭性的打击,主将王离被俘,这一度震惊了章邯,在兵峰强势的楚军面前,章邯选择了避让。

这一刻起,天下运势大变,秦军中原地带也就只剩下章邯一支骊山主力军团,可是战场上的失败,令赵高很是不满,章邯、董翳和司马欣都害怕会有杀身之祸,再加上战争中粮草问题的严重不足和朝廷的处处掣踵,国力的衰弱,朝政的腐败,再三思虑之后,章邯选择了投降项羽,而项羽也封其为雍王。

后来项羽怕秦军会暴动,就在新安坑杀了20万秦军降卒,作为秦人大将,章邯是伤痛的,可却无力回天,在那时我相信他憎恨战争,憎恨自己。接着项羽又入咸阳杀子婴,火杀咸阳,大火三月不灭,当然有些夸张了。但这都无疑触动了章邯那颗脆弱的心,以秦人的20万生命和秦都的大火换来的富贵,他章邯的心是痛的。

封为雍王之后,章邯很可能会意志消沉,而且面对秦人父老的憎恨,政治情感上他就是失利的,再加上项羽对咸阳关中大肆屠戮和焚毁,关中早已不复往昔,有点只是断壁残垣和经济的惨败。要想恢复当初,非一朝一夕之事,你说占据着这片人心不归附,经济衰退严重,士气低迷,章邯自己也萎靡不振,心有愧疚,而且后来面对的是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奇袭之计,在如此环境之下,章邯战场失利,退守废丘不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吗?

今非昔比,他率领的再也不是那支虎狼之师,他现在是项羽的降将,纵然军事素养再高,没有对称的天时地利人和,一切也都枉然!


历史风云天下


章邯横扫六国的时候,主要是打陈胜吴广的军队,那时候的起义军刚有苗头,还没有成为火候。毕竟秦军的主力还在,原来蒙恬修理长城的三十万秦国精锐还在。

这时候的秦国是有家底的,他们的底气是比较足的。

虽说当时章邯用的兵,全部是由给秦始皇修理皇陵的人组成的,可以说这些人都是乌合之众。

但是,章邯给他们承诺过,只要参军杀敌,他们之前犯的法就一笔勾销,打了胜仗之后,还有可能封侯加爵。

这对于这些即将死在修皇陵路上的刑徒来说是一个人生的机遇,活命的机遇,建功立业的机遇,所以他们上了战场,杀气敌人来就格外的卖力。

再加上章邯是秦末少有的名将,他只要稍微点拨一下这一伙人,他们就会成为虎狼之师。

这时候章邯率领刑徒打的那一伙起义军主要是周文,周文是陈胜旗下的一个将领,他在陈胜这里只是领了一个反秦的证书,也就是一个可以招兵买马的证件,就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那时候天下人都对秦朝不满,所以周文的部队一下就发展到了几十万人。

周文领着这几十万人打到了戏水,戏水距离秦朝都城咸阳还有几十里地。

就在秦朝的生死关头,章邯带领着这伙刑徒杀了出来。

要说章邯的部队是刑徒,那周文的部队就是乌合之众了,所以,三两下章邯的军队就把周文的部队给打败了。

周文逃跑,章邯在后面紧追不放,不得已周文被逼自杀。周文大败,章邯大胜。

章邯带领这伙刑徒由关中杀到了中原,先是吴广被他们给杀死,再是陈胜被干掉。

陈胜死后项梁紧接着也败在了章邯的手下,项梁被章邯的部队杀害。这时候的章邯大有横扫六国之势。

可是,再项羽打了巨鹿之战后,秦王朝已经烂成一锅粥了,不得已章邯投降了项羽,项羽分封他为雍王,让他驻守关中之地。

到了刘邦和项羽角逐天下的时候,刘邦已经拥有了韩信。

韩信带领刘邦的部队杀出了汉中,来到了关中。这时候关中之地,正是名将章邯在把守。

韩信和章邯避免不了有一场硬仗要打,可以说这一仗韩信一直是处于优势的。

为什么韩信会处于优势呢?

因为韩信和刘邦是得民心的,要知道项羽在占领咸阳城的时候,把城中的秦始皇的亲戚全部杀害了,还把咸阳城抢劫一空,最后放了一把火烧了阿房宫。

对于,秦地的老百姓来说,项羽就是一个败家子,整个大秦差不多都被他给祸害了,秦地的老百姓对项羽的恨是深入骨髓的。

刘邦在关中的名声就好多了,他刚到关中的时候是秋毫无所犯,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百姓都等着盼着他回来呢。

所以,等关中的老百姓一听说刘邦从汉中杀出来了,他们就积极的加入到刘邦的军营之中。这时候刘邦的骑兵全部是有秦地的人自愿组成的。

刘邦的军队差不多都是南方兵,南方是没有骑兵的。

章邯虽说是老秦人,但是他毕竟是项羽封的王。只要是项羽的人,就是秦地的敌人。

章邯连连吃败仗,最后被韩信围困在了废丘。

就是在废丘城,章邯守城差不多一年的光景,最后因为粮草给断了,项羽根本没法来就他,因为这时候的项羽正陷在齐地不能自拔呢,所以,最后章邯不得不自杀。

这就是章邯打不过刘邦,打不过韩信的原因。


史学达人


章邯,可以看成是秦朝最后一个名将,却不是秦朝最出名的一个将领。

如果从章邯最后被封的官职看,只是一个少仆。在秦朝统一后,推行的是三公九卿制度,也就是皇帝和十二个人,组成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中,九卿的最末一位,就是少仆。

所以,从中央的封号来看,章邯虽然也是功臣之一,但地位并不高。

如果从战功上来看,如果李信不是因为攻打楚国惨败,无法进入中央行列,只能屈尊称为陇西将军。恐怕章邯还进不了九卿之列。

其实,从战绩中看,说章邯横扫六国,是有很大水分的。

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中,功劳最大的武将,是王氏父子,也就是王翦和王贲。史料记载,除了韩国是被太史腾带兵攻灭的,灭亡其他五大国家的主将,都是王家父子。

其中,楚国、燕国、赵国都是被王翦带兵消灭的。齐国、魏国以及代国(这个算成是赵国的残余)是被王贲带兵灭亡的。

在灭亡五个大国中,王翦和王贲是名副其实的主将,就算是威震匈奴的蒙恬,也只能屈居为副将而已,而后来的南越的陈嚣、赵佗,更是王翦手下的小将而已。

至于章邯,的确参与了灭六国的战争,但没有任何记录记载,章邯独立领兵灭国。

因此,他的功劳,远没有其他人大。而对于蒙恬击溃匈奴的功劳,也不及。

所以,章邯顶多算是一个中才,并不算是旷世名将。

那么,章邯不算是旷世名将,为什么还被称为秦朝最后的名将呢,原因在于,在秦二世即位之后,大肆屠杀功臣,除了在秦始皇时期就病死的王氏父子,蒙武一类的老臣,其余像是蒙恬、蒙毅、冯劫、冯去疾、李斯等众多名将名相,含冤而死。

可以说,三公九卿最终凋零的,只剩下了章邯一人。

章邯的幸存,是因为他是一个老好人,非常低调,而且,不争名夺利。这样的人,皇帝是非常放心的。于是,章邯幸存下来。

经过这次清洗,秦朝最强的将相阵容全部凋零,而像是董翌,司马欣,王离、李由等将领,只能算成是三代将领,无论是带兵经验还是军事素养,都远不如秦始皇时期。

而在南越,陈嚣病死,赵佗知道中原发生的事情,反而不敢返回,继续南下,不再理中原的烂摊子。

于是,秦朝的将领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而秦始皇时代,唯一幸存的名将章邯,成了秦朝军中最有资格的将领,也是秦朝能拿出手的唯一一个将领。

面对着陈胜吴广以及定陶的军队,章邯调集二十万刑徒军,连战连胜,不仅扑灭了陈胜吴广的起义,还一举击溃定陶的军队,逼迫项梁自杀。这个时候,才是章邯大展头角的时候,也奠定了章邯名将的地位。

势如破竹的秦军,渡过黄河,向着河北进军,这时候,秦朝一片利好。北方的十万九原军,也星夜南下,而章邯的邢徒军,也预备会师。

但无论是王离还是章邯,都没有想到,他们遇见了一个超一流的名将,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对于九原的秦军,是不惧怕项羽的,因为这支精锐秦军,长期和匈奴战斗,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极强,范增不得不切断了秦军的粮道,史称秦军大饥。

项羽抓住这样的机会,发起进攻,秦军的精锐全军覆没,王离被俘,苏角,涉间自杀。

王离的精锐全军覆没,让章邯震惊不已,而更让章邯震惊的是,他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说赵高要对自己下手。

于是,章邯彻底失去抵抗的信心。率军投降。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只留下章邯一人。

巨鹿之战的惨败,加上项羽的血腥手段,彻底击溃了章邯的意志。他本来就已经老了,屡战屡胜还会觉得自己不老,可两次重大打击之后,章邯的心彻底老了。

虽然他后来被封为雍王,控制三秦中的一部分,但他只能算是苟延残喘而已,全然没了一代名将应该有的风范。

但当刘邦的大军进攻之时,章邯还是表现出尊严,他已经被俘虏一次,绝对不允许再被俘虏一次,于是,章邯选择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也算是章邯,保留住了最后一丝尊严。

如果从用兵,军事素养,战绩看,章邯绝对不是一个名将,但这个人在秦朝即将灭亡之时,临危受命,险些就力挽狂澜,也足以诠释自己的勇气和忠诚。但大秦帝国的灭亡,并不是臣子的不忠诚,也不是将士的不用命,而是因为庙堂的腐朽,是因为自相残杀,消耗了太多的力量。章邯的失败,用项羽的话来说,就是非战之罪,也着实可悲可叹。


小小嬴政


这个问题要分为两个问题来回答。

章邯当将军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横扫六国,原因有下:

首先,当时秦虽无道,然兵力仍然强大,章邯本身又是个不世出的名将,能征善战。可是反秦起义军都是些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明朝学者胡应麟这样评价章邯:“章邯,白起之亚也”。才能仅次于战国名将白起的章邯,他面对的却是一些无能的对手,陈胜吴广,周文田儋等等,这些起义军通通缺乏全局战略观及统摄观,乱成一团,没有能力驾驭瞬间万变的战场。起义军当中唯有项梁等人因为是名将之后,颇懂战术,然而项梁因为太过轻敌,被章邯袭击身亡,实在可惜。

再次,陈胜吴广等起义军只会召秦反秦,却没有一定的政治主张,更没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反秦势力也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联盟。当时神勇善战的章邯率领的又是勇猛的“刑徒”之军,再加上秦军其他力量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起义军连连出错,而章邯又准确出击,一路势如破竹击破起义军,先在戏水灭周文军,后又破吴广部将,再破陈胜军,又杀魏咎,灭田儋项梁等,简直是一气呵成,水到渠成。

但是,章邯被封为秦王后,连刘邦都打不过绝对不是偶然的。

首先,尽管时为雍王的章邯驻守关中,然而人心已失。

章邯最大的问题是投降项羽后,没有极力保护降军,反而被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消息传来,关中百姓无不咬牙切齿,对章邯恨之入骨。而对章邯犯下的这个错误,韩信也是看在眼里的。韩信被刘邦封为大将军跟刘邦对策时,曾这样评价章邯等三王:“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于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韩信的意思是说,章邯等三王害秦军二十万降卒被坑杀,关中父老早恨死他们三人了,现在即使项羽封他们为三秦之王,但是秦民没有人再拥护他们了。

其次,刘邦深得关中百姓拥戴,渴望其重返关中为王。

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咸阳的人。按当时楚怀王的义约,他应该被封为秦王,然而后来被项羽所忌,才贬往汉中之地当汉王。刘邦尽管为汉王,却被关中秦民所喜欢,因为刘邦进入关中时,没有抢劫掠夺百姓,而是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恢复秩序, 也正如,极得关中百姓民心。所以当刘邦面对项羽大军的压迫不得已离开咸阳还军霸上时,关中百姓夹道为之送行,都渴望他回来当他们的秦王。

再次,章邯面对的对手是韩信辅助的刘邦,自然要败。

在整个秦末汉初,韩信是战无不胜的将军,章邯是败给项羽而得名的,可韩信后来是因为打败项羽而名震千古的。章邯面对韩信辅佐的刘邦,自然就不是人家对手。

最后,章邯太过轻敌,致其失败。

章邯以为,刘邦已经烧掉栈道而无东还之心。可是后来韩信派樊哙等人明修栈道时,章邯却只是加强防守,以为这样刘邦无论如何也走不出来。不料,人家来了个暗渡陈仓,却将他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只好退守废丘,守城一年后被刘邦派人灌水攻城,终于防守不住,只好自杀了结。

由此可见,章邯当年横扫六国绝不是偶然的,而后来被刘邦横扫更不是偶然的。正所谓形势比人强,形势不同,人的成败也自然有所不同。


月望看历史


众所周知,章邯是秦朝的盖世名将,他为秦国横扫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天下百姓纷纷起义反抗暴秦时,章邯再次临危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结果成功歼灭了陈胜起义军周文部众,后来屡战屡胜,先军剿灭义军田臧,打败反秦革命首领魏咎、田儋等人,甚至连项羽的叔父项梁也死于章邯之手。然而,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

章邯为秦朝上刀山下火海,拼死拼活,最终只是白打了几年工,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嘉奖和分封,甚至还差点成为大权在握的赵高的替罪羔羊。最终,在身不由己的情况下,他只好选择了投靠项羽。

一向刚愎自用、睚眦必报的项羽不但很大度地接纳了他,而且还重用了他,这令章邯很感动。

然而,随后项羽坑杀了他手下二十万降军,虽然章邯极为不满,也一度很失望,但他仍对项羽很忠心,毕竟那时候的他已无路可走了。被封为雍王后,章邯的心里才得到一些平衡,即便他知道这是项羽拿他来当挡箭牌,但他已经很满足了。封王封侯,功成名就,人生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此。因此,他尽职尽责,很好地遵照项羽的意思去做了,时时刻刻监督着刘邦的一举一动。

然而,张良火烧栈道,不但迷惑了项羽,也迷惑了他。他也一厢情愿地认为刘邦再无东归之心,于是慢慢地放松了警惕。

公元前206年,困在汉中达半年之久的汉军终于整装出发了。刘邦欲出汉中,首先要踏平的自然是三秦之地,因此,三秦战役是刘邦开始争霸之旅的试刀石。

三秦之中,章邯的封地是秦朝旧都咸阳以西的所有地方,其都城根据项羽的命令设在废丘(今陕西省凤县南星镇)。于是,当年秦朝的大将军变成了如今的雍王。

三秦战役虽然是楚汉争霸的支线战役,但此役关系重大,其成功与否决定着刘邦能否顺利突围,能否有机会站在项羽面前。好在大将军韩信早已胸有成竹,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术。

明面上,刘邦派樊哙、周勃带领两万多名兵卒中的老弱病残,大张旗鼓地去修栈道。

暗地里,汉军的主力在韩信的带领下,以曹参为先锋,悄悄沿褒斜以西故道出关,越过秦川,直抵陈仓。

当听说修栈道的主意是大将军韩信提出的时,章邯感到很可笑,他派了重兵守在隘口,坐等汉军修好栈道后,马上再烧上一把火。

然而,当汉军突然空降陈仓时,章邯愣住了。“这是从哪里来的天兵天将啊!”章邯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章邯与韩信的较量,是一个武夫与一个谋士的较量,是一名老将和一位新人的比拼,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对手戏。

硬碰硬原本是章邯的拿手好戏,他当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是这样炼成的。然而,此时的他忘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他手下那二十多万由囚犯组建的“敢死队”,早已被项羽活埋在新安了。他现在手下的士兵已不再是铁打的,而是一群众叛亲离的乌合之众。

二十多万兵马被活埋,关中人除了痛恨项羽,更痛恨领军的章邯、司马欣、董翳。在他们眼里,正是因为这三人投靠项羽,才使得他们做父亲的丧子,做妻子的丧夫,做儿女的丧父。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丧子、丧夫、丧父之痛。此时,章邯手下的士兵个个都对他充满怨恨,又哪会为他卖命呢?

一边是思乡心切奋不顾身的汉军,一边是心存恐惧无心恋战的章军。这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也正是因为这样,章邯屡次被汉军打败,最后只好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汉王二年(前205年)六月,废丘被汉军攻破,章邯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自杀。一代枭雄就这样成了楚汉争霸开始的奠基石。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首先打仗不单单看将领的能力,更多的是看综合实力:

1、秦国时章邯带的虽然是死囚,但在秦国的军功制度的激励下 可以说是真正的亡命之徒,打起仗来可以说是不要命的.

2、起义军毕竟都是临时拉起来的队伍,没有经过训练,战斗力有限,打顺风战可以一往无前 但一旦战事拖入胶着状态就会出现逃兵,甚至溃败。

而秦军毕竟刚统一了6国 有着无敌的信念,即便逆风局,军心也不会乱。

3、秦国当时虽然开始天下大乱了,可是毕竟帝国的后勤保障完全不是起义军可以比拟的。更多时候,后勤保障完全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这也是章邯横扫六国不可缺少的原因。

4、当章邯当秦王的时候,首先原来横扫六国的20万大军全部被项羽活埋了。而且项羽不可能不防着章邯,所以即便后续招募新兵数量也很有限。而且章邯本人也可以说毫无斗志了,这也很关键,一个一心求死的人怎么会想怎么去赢吗。

5、最主要的是秦国战败后,六国军队进入关中,六国亡国的怨恨会不报复关中地区。可以说当时的关中已经民不聊生,还有秦国在关中经营了800多年,赢氏在秦国威望还是很高的(毕竟除了秦二世,秦国没有出过昏君),关中百姓不一定认可章邯秦王身份的。这样章邯的后勤自然就难以保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