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意思是剛好相反的嗎?如何辯證?

千里馬4251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這就說明心物是一體的!

唯心也好唯物也罷,都在用自已的理論解釋宇宙形成的本源,也就是說到底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唯心說意識決定物質,唯物說物質決定意識。各自爭論不休!心物的分裂就是兩極分化的開始。也是世界混亂的結果。人是天地間的機心所在,人心動則萬物動,人心不動則萬物靜止!

陰符經有云:自然之道靜,天地之道浸,陰陽相推,故陰陽勝。天地交而萬物生,只有在相互作用下才能萬物生長。因此只有心物一體才能正常循環發展,陰陽不能相交則萬物凋零。所以唯心主義唯物主義,本質都在解釋宇宙生成的本源!

佛說:萬物皆有靈性,就算世界上沒有人,其它物質也存在意識。人為萬物之靈長,意識強於其它物質,所以人可以改造物質。人類在語言還沒形成體系之前是由心識還是物識的呢?恐怕只有在心物相互作用下才會對世間萬物有新的認識吧!

陰符經有云: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世間萬物就在這一靜一動中循環往復!追本溯源只要中國傳統文化才能給出答案!


守道進道出道道道相通


對於物質和精神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學史上的兩條根本相反的路線:唯物主義的路線和唯心主義的路線。一切唯物主義的哲學派別,不管它們的具體形態有何不同,在回答這個哲學的根本問題時,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本觀點,即把物質看做第一性的東西,把精神看做第二性的東西,認為物質是不依賴於主觀意識的客觀實在,是世界的本質。一切唯心主義的哲學派別對於這個哲學根本問題的回答都和唯物主義完全相反,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

哲學史上的哲學派別雖然是多種多樣的,但都不能越出上述兩路線之外。一切哲學派別,歸根到底,不是屬於唯物主義營壘,就是屬於唯心主義營壘。

至於如何辯證,只能是指物質和精神如何辯證。它們的辯證關係是:通過物質實踐能提高認知,反過來,正確的理論能指導實踐,(毛主席說:“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這就叫“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


雲門磐石


從定義上來說唯心是意識決定物質,唯物是物質決定意識,這肯定是相反的。

唯心立足於未知,基於人類生理侷限,很多問題只能基於假設,有些也無法作出絕對的回答。唯物立足於已知,利用已發現的物質與規律創造了許多事物,即使無法證明意識由物質構成,但明確意識肯定受物質影響,用物質操控部分意識行為,更換器官性格改變等都有現成事例。但也不能極端的說站那一邊,畢竟唯心豐富了精神世界,唯物構造了物質富饒。


邏輯世界觀


唯心與唯物實際是兼容的。

唯心是攝物歸心。

唯物是攝心歸物。

二者結果都是心物一元的。

精神與物質是同一性存在,沒有第一性與第二性之分。

精神是物質的最基本形式又是最高級形式。

最基本的就是最高級的。

精神是物質的真相。

宇宙唯有精神一種物質。

一切物質即精神。


小杰80164096


如果沒有人類,唯心唯物就沒有了存在的基礎,所以,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都是主觀的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應。

唯心,不管是唯上帝、唯思想還是唯其他,上帝和人的思想,都是人這種主觀之物想象出來的或者人對物的反饋,其實也算是人賦予了物性的一些東西,如果說唯心是唯物中的一個部分也沒有錯。

辯證我覺得就是分析問題的一種方法,通過主客觀、矛盾的對立統一、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局部和全局等等這些分析問題的手段,儘量做到比較全面的、多角度、多位置的去看待一個事物,獲得正確結果的幾率會比較大些。

我覺得不要把辯證弄成比較玄的東西就好。


布衣之徐


唯物唯心論“根本的本質”沒有區別,也不存在正反之別,都是人觀察宇宙事物獲得認知的辯證法則之思維方法,都是思想工具,類似農具:鋤頭與鏟子。唯物唯心主義之間也無需“辯證”,它們是在認知事物的時候相互協助從不同角度觀察獲取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