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江湖,英雄不再出沒

這裡的江湖,英雄不再出沒


提到武俠小說,人們想到的往往是長髮飄飄的劍客、內功深厚的道人、嫵媚卻堅強的少女、多情又勇敢的少俠。江湖兒女們在刀光劍影間踐行著俠義精神,滿足了世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想象。


但金庸筆下的《鹿鼎記》卻是一本反武俠的小說。


妓院出身的韋小寶只會三腳貓的功夫,卻能夠依仗手中的資源,輕鬆誅殺馮錫範、洪安通等第一流高手。


韋小寶的出現,昭示著能夠控制江湖秩序的不再是武功卓越、俠義無匹的大俠,而是能夠協調資源、建立秩序、遊走在各種複雜關係之間的政治人物。


江湖的靈魂是俠義,俠義的本質是反抗和自由。政治則是規矩和制度的結合。江湖和政治,從來都是對立的,但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直以來,江湖都有三種格局:古典江湖、自由江湖和政治江湖。


古典江湖的核心價值是道義。


俠之小者,助人為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古典江湖的俠客如聶政、荊軻、喬峰、郭靖,以及最後一個古典俠客陳近南。捨生取義、一往無前,著力於胸中的浩然之氣,可以被殺死,但絕不被打敗。


這類俠客註定是要給毀滅的,唯其毀滅,方顯偉大。於是便有了聶政的自剖胸膛,荊軻的血濺朝堂,喬峰自刎雁門關,郭靖戰死襄陽。而當陳近南被鄭克爽刺死時,代表著古典江湖的徹底消亡。


自由江湖的準則,便不是道義了,而是武功。


不問出身,不問信仰,不問門派,只看武功,一個處於完全競爭狀態的江湖。狹路相逢勇者勝。嶽不群贏了左冷禪,便是正大光明的五嶽劍派掌門。這時的江湖是達爾文主義江湖,優勝劣汰,能者生存,武功是江湖叢林裡的唯一法則。


這樣的江湖是最痛快最奔放的,有著自由的人,和自由的武功。江湖上最高的地位,屬於擁有最厲害武功的人。自由江湖裡的令狐沖、張無忌,骨子是隱士,極易與生活和解,少了許多價值觀的牽絆。能行則行,不行便揮揮衣袖離去。


但很快,我們發現了一些例外,忽略掉韋小寶這種可能性,一個人的能力其實來自於他能調動的資源。韋爵爺沒有背景、沒有武功,他手眼通天,對現實裡的各種機會以及算計看得通透。


這裡的江湖已不再是英雄出沒的地方,而是政治角力、陰雲密佈的戰場。


武俠再也沒有喬峰少室山下燕雲十八騎來去如飛的氣壯山河,再也沒有張無忌光明頂橫空出世單挑六大門派的力挽狂瀾,再也沒有令狐沖一劍挑瞎八大高手的寫意瀟灑。


只剩下算計、權衡和陰謀。


從自由江湖到政治江湖的切換過程中,武功已經失去了其鮮明的魅力。因為科技樹是壓倒江湖俠客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武功再高,也敵不過冒藍煙的加特林。


就算你才高八斗下筆如神,也抵擋不住: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


洗洗睡吧,晚安。


這裡的江湖,英雄不再出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