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像战士一样活着,像诗人一样死去

中国有七个法定节假日,其中

端午节是唯一一个因纪念历史人物而设定的,屈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可见一斑。


屈原:像战士一样活着,像诗人一样死去

屈原画像


约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于楚国姓,要知道,当时的楚国王室,也是芈姓。和王室一个姓,出生自然不凡,加上他出生时是楚国最强盛的“宣威盛世”,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共同造就了他骨子里的骄傲。


良好的家庭教育外加屈原本身天赋异禀,使得屈原“博闻彊志,明於治乱,嫺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二十几岁时,屈原就出任楚怀王的左徒,只比宰相低一级。


屈原早就看到了楚国的危机,他不想楚国从此走向没落,跌下神坛。于是,在担任左徒之后,他渴求改变,而改变的唯一方式,就是

变法


古代变法者,向来没有好结果,刚刚死去的商鞅,就是一个例子。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全面变法,秦国是强大了,可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刚继位,商鞅这位主张变法者就被处以车裂的极刑。以屈原的聪明才智,他看不到变法之中的凶险吗?我想不是。他只是因为太爱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了,他不想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成为秦国铁骑下的亡魂。


好在有楚怀王的支持,屈原才得以进行变法改革。可是,这也为他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315年,屈原已经开始变法两年,他一步步威胁到了楚国贵族的利益

。楚怀王的宠妃郑袖等人坐不住了,他们想要保住自己的特权,唯一的办法就是赶走屈原。历史上很多帝王听不得妃子耳旁风,也有很多贤臣因为妃子的耳旁风落得郁郁不得志的悲剧。


楚怀王也听不得,虽然他欣赏屈原,但是也没架住宠妃在耳旁天天念叨屈原的各种“恶行”。渐渐地,屈原被楚怀王疏远。


屈原:像战士一样活着,像诗人一样死去

楚怀王画像


战国时候的人,没有忠于国家这一说,都是哪边工资高,哪边条件好,就到哪里大展身手。商鞅本是卫国国君之后,可他却在秦国变法;张仪本是魏国人,可他也在秦国干得好好的。以屈原的能力,他不愁找不到工作,何况齐国还多次向他伸出橄榄枝。


虽然遭到楚怀王的疏远,可屈原没有拂袖而去,也没有放弃希望。公元前313年秦国想出兵攻打齐国

,但是当时齐国和楚国已经结盟,便派出张仪游说楚怀王,说秦国愿意以六百里的土地换取楚国和齐国断交


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秦国的计谋,是要把齐楚两国分而歼之。可楚怀王硬是没看出来,他还在为可以白白得秦国六百里土地沾沾自喜呢。屈原看不下去了,他不想看见自己的主君被蒙在鼓里,更不想有朝一日秦国欺负到楚国头上来。于是,屈原力劝楚怀王,结果这一劝,非但没让楚怀王回心转意,反倒是自己被楚怀王远离了。


到了这时候,要是一般人,在楚国可能已经待不下去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然而屈原还是没有离开楚国,去为其他国家效力。


第二年,楚怀王发现上当了,因为秦国答应的土地,任楚怀王怎么催,秦惠文王就是不松口,稳如泰山。这下,楚怀王急了,秦国靠不住,还是得和齐国

合纵,才能稳当。可他看了一圈手下的人,发现一个能出使齐国,担任重新结盟这一重任的,一个没有。于是乎,他想到了屈原。


屈原一直在等这一天,自然是满口答应。可他出使齐国的时候,楚怀王又在家里犯糊涂了。


秦国看到齐楚两国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心里也发慌,毕竟这两个国家齐心的话,自己不好对付。秦国故技重施,答应退还汉中之地的一半以求楚怀王的原谅。楚怀王恨张仪恨得牙痒痒,于是他一时冲动:地我可以不要,但是张仪的人头,你秦惠文王得送到我楚国来。


屈原:像战士一样活着,像诗人一样死去

张仪画像


秦惠文王听了自然是高兴,不要地,要一个人,那自然是好办,便把张仪送到楚国。张仪到了楚国,一番骚操作之后,楚怀王就把他给放了还顺便和秦国定下了婚姻关系。我就不明白了,是张仪真有这么厉害,还是楚怀王实在糊涂得很,才会有这种操作。前一秒钟不是不共戴天吗,后一秒就一笑泯恩仇了。不得不说,历史还真蒙了层纱,以我们的能力,实在想象不出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屈原在齐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人家才愿意重修于好。等他舟车劳顿回到楚国,一听到楚怀王的这波操作,心里面凉半截:我好不容易完成任务,您这倒好,直接和秦国结亲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失信于齐,以后想再挽回,恐怕是难于登天了。


屈原的赤子之心,楚怀王并没有看到,反倒是屈原自己,在公园前304年被楚怀王流放汉北一代。公元前299年,秦国邀请楚怀王到武关相会,楚怀王宁愿听信子兰的怂恿,也不愿听屈原的肺腑之言。楚怀王这一去,就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局。果然,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


楚怀王虽然鬼迷心窍,但他至少欣赏过屈原,对屈原,也不至于太绝情。等到楚顷襄王继位之后,他对屈原就没有楚怀王对屈原那般客气了。公元前293年,屈原再次因为仗义执言被流放,这一流放,就是十五年。


从此,他被楚国王室忘记。也正是在第二次流放的这段时间里,他在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耳熟能详的《离骚》《九歌》等作品,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创作的。


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挥军南下,轻而易举就攻破了楚国都城郢都。还在流放途中的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不已,可也无能为力,他能做的,只是用生命做最后的抗争。在汨罗江上的屈原,心里可能会想:楚国,是我无能,未能救你于水火,你等着,屈原这就随你而来。而后怀抱大石,沉江而死。


屈原:像战士一样活着,像诗人一样死去

屈原故里秭归县


屈原死后,人们纷纷跑去打捞,又向江里投放粽子,祈求鱼虾不要啃食屈原的遗体。这些活动,都被保留了下来,成为端午节上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乌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屈平行正,以事怀王。瑾瑜比洁,日月争光。忠而见放,谗者益章。赋骚见志,怀沙自伤。百年之後,空悲吊湘。”《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注:文中图片均出自于全历史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